网站首页 星座 风水 八字 相术 占卜 解梦 测试 热门话题 生肖运势
当前位置:人生运势站 > 国学 > 国学资讯

中国戏曲大全之喇叭戏

栏目: 国学资讯 / 发布于: / 人气:1.94W

喇叭戏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初起源于辽宁海城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原名为“柳腔喇叭戏”,主要流行于海城、营口等地区,曾经盛极一时,后面慢慢衰弱。是大家是不是对这个戏曲剧种很好奇呢?现在不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辽宁海城的喇叭戏吧。


简介
  喇叭戏是产生于辽宁海城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柳腔喇叭戏。主要流行于辽宁的海城、鞍山、营口、盘锦全境和辽阳、盖县的部分地区。由于当地把该剧种的主要伴奏乐器唢呐称为喇叭,故称之为喇叭戏。

中国戏曲大全之喇叭戏

历史
  喇叭戏是在辽南秧歌中孕育产生的。辽宁的秧歌在明代已盛行。辽宁大秧歌在清初有一人场、二人场、混场(多人场)。二人场中已出现了由上、下装扮演的《小两口分家》、《小两口抬水》;三人场也出现了《顶灯》、《大逛庙》等有较强故事情节的节目,这已是二小戏、三小戏的雏形。其中有人物、有情节,有说、有唱,确属于戏曲形态。当时海城的牛庄为辽宁的通商大埠,所谓“西连津沽,南接齐鲁,吴楚闽粤各省悉扬帆可至”。据县志记载,清代初年就有外省商号270余家,而外省的汉族民间小戏也随商路输入牛庄,久而久之就被当地秧歌会所吸收。

当时牛庄的商号,以山西人经营者最为显赫,一则他们每逢年节就由店伙组成乐会;演出家乡戏曲;二则也时请家乡班社来牛庄演出,因而流入秧歌队中的节目以山西为多,故而牛庄人把秧歌会中演出的小戏曲统称为“山西柳腔喇叭戏”。到清代嘉、道年间这种喇叭戏已发展成在各方面均比较成熟的民间小剧种,并开始在辽南各地秧歌会流行。

光绪年间,辽南秧歌受关内影响,开始上跷,喇叭戏也由地下演出改成跷上演出。地下演出的戏曲一旦上跷,演出形式必然有所改变,作为道县的桌椅,无法使用了,演员的表演也受到了多方面限制。喇叭戏艺人只好白天在跷上演出场次较少的小戏或选场,晚上落地“打灯碗”演出较大的剧目。一部分技艺较高的艺人则带着剧目加入了二人转班社。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剧种的发展,使原有喇叭戏的某些剧目和技艺逐渐失传。但留在汉族民间的喇叭戏到民国初年又出现了新的繁荣,创作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剧目,并结合跷上功夫创造了一套新的身段和技法。虽然未能形成常年固定的班社,但在流行区域内,每逢年节及迎神宴会,仍有频繁的演出活动。每逢阴历四月十八在大石桥耀州山赛会上,海城喇叭戏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剧种。

剧目
  据统计,海城喇叭戏存留下的剧目有《王婆骂鸡》、《赵匡胤打枣》等50余出。这些剧目有着浓郁的汉族文化气息,剧中的情节和语言均有地域特点。海城喇叭戏属于汉族民间小戏,有些剧目上场人物虽也有10人左右,但从行当上讲,基本上只有生、旦、丑三行。

流传
  喇叭戏是广泛流传于辽宁海城县一带的地方戏剧种。主要伴奏乐器为唢呐(即喇叭),故名海城喇叭戏。喇叭戏落脚生根在海城牛庄。清初,牛庄地方水陆交通发达,商业兴旺,外地民间艺术及艺人大多在那里落脚演出。喇叭戏在剧目、唱腔、表演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艺术精华,因而它的内容日趋丰富,艺术水平日见提高。牛庄商号以山西人为主,喇叭戏传统剧目《王婆骂鸡》、《冯奎卖妻》,都吸收了山西梆子的特点,在唱词上运用了山西方言。传统剧目有《小上坟》、《红月娥做梦》等。喇叭戏在唱腔和乐队伴奏等方面进行革新,突出了唢呐的风格。到清嘉庆、道光年间,海城喇叭戏已发展为较成熟的民间小戏剧种,遍布全县各方,活动范围迅速扩大。民国初期,由于评戏兴起,喇叭戏逐渐衰落。1948年海城群众欢庆解放、土改,编排海城喇叭戏节目在街头宣传演出。1953年,喇叭戏着名艺人高德震等演出的《王婆骂鸡》参加东北地区戏剧汇演,高德震荣获表演一等奖,剧本改编奖,这个戏由省、市、县广播电台播出。高德震1980年被吸收为中国舞蹈家协会辽宁分会会员及辽宁省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新文艺工作者与艺人合作,整理了一些传统剧目,如《王婆骂鸡》、《梁赛金擀面》等,创作了《夸庄稼》、《借驴》等剧目。1980年,海城成立专业海城喇叭戏剧团,年底解散。此后,仍有十几个业余剧团演出喇叭戏,他们活跃在牛庄、耿庄、八里、南台等地。南台剧团排演的《借驴》等剧目在参加省、市、县文艺汇演中多次获奖。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