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星座 風水 八字 相術 占卜 解夢 測試 熱門話題 生肖運勢
當前位置:人生運勢站 > 民俗 > 風土人情

仫佬族習俗 仫佬族有哪些生活習俗

欄目: 風土人情 / 發佈於: / 人氣:1.29W

仫佬族是生活在廣西、雲南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仫佬族人民擁有自己民族的盛產方式,擁有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那麼關於仫佬族的習俗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仫佬族習俗 仫佬族有哪些生活習俗

仫佬族農業生產經過長期發展,至新中國建立前已達到一定水平。耕作技術、作物種類和生產工具基本上與附近的漢、壯族相同。農具有鐵犁、鐵耙、鋤頭、鐮刀等。畜力以黃牛、水牛為主,也使用馬匹。水田較多,約佔耕地的60%。水稻收割後,部分土地種植麥類、油菜和蔬菜;部分冬閒休耕。山區以玉米為主,過去都是培壟種植,一年一季,雙株稀植,間種豆類、花生、棉花、瓜類等。普遍使用農家肥。農田灌溉主要靠攔河築壩和開渠引灌山溪泉水,但由於存在着地主、富農對溪河的分段霸佔,各自攔河引水,限制了水源的合理使用,下游乾旱往往無法搶救。個別山區,連人畜飲水都有困難。蟲獸災也比較嚴重。作物單位面積產量,依地區條件、耕作技術粗細和作物種類的不同而異,一般水稻畝產二、三百斤,玉米百餘斤,紅薯六百至一千斤。麥類、油類等作物因經營粗放,產量較低。

過去,生產以一家一户為單位進行。男女勞動分工不甚嚴格,一般説來,犁田、耕地、挑糞、打穀等由男子承擔,婦女從事插秧、扯秧、割谷、種地和家務勞動。仫佬族地區由於田地較少,土特產資源比較豐富,因而採集藥材、飼養家畜和兼營打鐵、制缸瓦、紡織等副業生產有一定的發展。

仫佬族地區的手工業,大都沒有脱離農業生產。打鐵工具雖比較簡單,但能加工製作各種農具、生活用品。缸瓦業所製造的“沙罐”,輕巧耐用,是仫佬族地區的特產。羅城較大的東門與四把圩場,早在清代中葉以前即已形成。有些仫佬族人兼營商業,農閒時,不少農民也從事小商販的活動。

仫佬族的住房、服飾、飲食、習俗都有自己的特點,但因長期與漢、壯族交錯雜居,互相影響,有些方面已基本上與附近的漢、壯族相同。

仫佬族聚族而居,同一宗族的人往往居住在同一村寨內。只是在一些圩鎮和大的村子裏,才存在與別的民族和別的姓氏雜居的情況。住房一般是泥牆瓦頂、三間並列的平房,茅屋較少。磚瓦樓房只屬於地主、富農。屋宅建築形式大都一個格式,一户住宅七個門,大門、中門、後門和四個房門。堂屋中間牆壁置“香火”。左側門邊挖地砌地爐,地爐燒煤,是仫佬人家特有的取暖、燒火的生活設備,挖地爐燒火已有悠久的歷史。明代嘉靖年間的田汝成在其所著《炎徼紀聞》中就對仫佬人家的地爐有所記述。牲畜圈欄一般與住房分開,因而室內比較整潔。

仫佬族主食大米、玉米和薯類,以前除少數地主、富農外,廣大仫佬族人民每天都是兩稀一干,甚至三餐都是稀粥。喜愛酸辣,家家醃有酸蕎頭、酸豆角、酸芋蓬、酸刀豆、酸蒜頭等作為佐食之用。蔬菜種類主要有白菜、空心菜、莧菜、豆角、南瓜、芥菜和蘿蔔等。肉類主要豬肉、雞肉、鴨肉和魚肉,忌吃貓、蛇肉。在過去,羅姓、姚姓不吃狗肉,傳説這和羅姓祖先陷入火災得狗救助有關。姚姓不吃動物內臟,傳説這和姚姓祖先有關。東漢姚期出兵,因煮豬心不熟,戰士不得飽餐,當日不得出兵,從此姚姓不吃動物的內臟。

仫佬族的衣服,一般尚深青色。過去大都是自紡、自織、自染、自縫。據記載,在清代,婦女還有穿桶裙的習慣。地主豪紳穿有風領的衣服,這是一般農民所不許穿用的。近代都已改裝,與當地漢、壯族的衣服沒有多大差別。男子穿的都是對襟上衣、長褲,年老的穿琵琶襟上衣;一般穿草鞋,跣足的不多。過去姑娘梳辮,出嫁後結髻,現在多已剪髮。飾物有銀質的耳環、手鐲、戒指等。

仫佬族地區過去盛行父母包辦的早婚,少數是自己通過“走坡”戀愛結婚的。婚後有“不落夫家”的習俗。結婚後女子不住在男方家,而是回到父母家,幫助生產勞動,服侍長輩,農忙和節日才回夫家住幾天,等到懷孕生孩子後才長住夫家。仫佬族早就與壯、漢族通婚。結婚禮儀繁,費用大。一般來説,從訂婚到完婚,要經過擇婿、聘媒、合命、下定、過禮、迎娶等儀式。男方要送給女方豬肉、酒米、銀元、耳環、手鐲、衣物等禮物,約相當於1500斤到2000斤稻穀的價值。富家納妾的較多,而貧苦農民則往往娶不起妻子。有些人家祖父結婚欠下的債,到孫子輩尚未還清。女方家給男方家陪送的嫁粧耗資也相當大。

仫佬族家中老人去世,都要向親戚報喪。如是年輕媳婦死去,則須得外家到場看過方能入殮。老入殮前,孝子要到河邊取水為沐浴,俗稱取水為買水,即取水前在河邊焚香,表示答謝水神。沐浴完畢,要為穿上幾層新衣。然後將抬到地上的草蓆上,表示“人死屬土”。子孫們夾點肉和飯放在口中銜住,用毫銀壓上,然後抬入棺材中仰放,頭向棺材窄的一方,腳向棺材寬的一方,意為“腳踏蓮花”。一般都請“師公”為打齋。一般打一夜,也有打三夜以上的,視家庭財力而定。安葬墓穴要請風水先生測定,即所謂擇“佳城吉地”。出殯要擇“吉日良辰”。仫佬族多行一次葬,如果逢上家中不幸,就會舉行二次葬,拾回遺骨,洗淨,放入壇中再行安葬。

仫佬族人帶孝時間很長。父母亡故,孝子戴孝三年。家中堂屋置靈牌,早晚奉茶供飯,以表孝敬。三年後,於農歷七月十五燒靈牌,稱為“脱孝”。對非正常死亡的人,要舉行特殊的儀式。如凶死,則要舉行火煉儀式。燒起火堆,舉起作為替身的一個草人,口唸經咒從火上走過,家屬隨後。俗信行過這種儀式之後,靈魂經過了火煉,驅除了,就可以“歸宗”,與陰間的祖先在一起,而不會成為亡魂危及家人,家人就可避免同類的不幸。如果妻子先亡故,出殯時丈夫要左手拿刀,右手拿一雙筷子,將筷子砍斷,表示砍斷“夫妻關係”,日後亡魂不得糾纏。這些葬俗,表現出了仫佬族與其他許多民族相同或相似的信仰和觀念,這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結果。

仫佬族有着十分豐富的節日文化,一年之中有許多節日,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個節日,這是因為仫佬族除了擁有春節、元宵、春社、清明、端午、秋社、中秋、重陽、灶王節等當地壯族、漢族共同的節日外,還有不少帶有民族特色的節日。在仫佬族,即便與各民族共享的節日,也別具民族風味。

春節,仫佬族稱“年節”。在仫佬族地區的農曆除夕之夜,仫佬族家庭全家人圍坐地爐邊,燒香供奉神靈。待正月七年級雄雞報曉,家庭主婦立即點上一束香火和火把,挑着水桶來到井、泉、河邊,先插上香,向水中投幾枚銅錢,祭祀水神,然後挑水回家。俗稱“買新水”。全家大小早已等在大門邊,搶着喝一碗新水。俗信人們喝了新水,能夠健康長壽,牛喝了長得健壯,豬喝了膘肥體壯;用新水染布布發亮,用新水洗米,煮起飯來特別香;用新水釀酒,酒不酸;全村挑到第一擔新水的人,最為吉利,能給家庭帶來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社節,又稱分肉串節,是祭祀社王的節日。分春秋二社,春季在二月,祈求社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秋季在八月,報答社王賜予好收成。社節以村為單位集體舉行。各户出資置辦香燭牲口。屆時,在社王廟供奉香燭,殺豬並按全村户數將豬肉分成相應的份數,以備祭祀完畢分給各户。肉串用竹子串起來,掛在竹竿上,放於廟的兩旁。將煮熟的豬頭、腳、尾和內臟置於祭台上。祭畢,大家飽食一餐,然後各户帶回所分的社肉回家,祭祀祖先,全家過節。社節還有一種與生男有關的習俗。同一年生男的人家,要集資置辦雞、肉等祭品,於社日前夜祭祀社王,向社王報告家中添丁。

花婆節,又稱“婆王誕”,俗稱“小兒節”,在農曆三月三舉行。俗信“花婆”是掌管生育的神靈,她花園種的花都可以變成人,她送花給誰家,誰家就生小孩。人去世,又還原為她花園裏的花。過花婆節時,各村要抬豬牽牛到花婆廟前。祭時,由“冬頭”(宗族下的分支頭領)向花婆報告各户情況,感謝她送花賜子的恩德,並祈求她保佑小孩健康成長。祭畢共同進餐。新婚夫婦結婚時要向花婆許願,如果生兒育女,就會報答她的恩德,希望她早日送子。生育後要在花婆節還願,帶上煮熟染紅的雞蛋和酒肉來祭祀花婆,完畢還要將紅蛋分給各家,讓各家分享福分。

牛生日節,時為農曆四月初八。當天家家要將牛欄打掃乾淨,併為牛擦身,餵給好的青草和飼料,讓牛休息,不去耕田犁地。同時,人們備好酒肉、祭祀牛神,祈求保佑耕牛平安。祭畢,先讓牛吃一點,然後才輪到人吃。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舉行。仫佬族端午節除具有和當地壯族、漢族相同的內容外,還要抬紙船到田間,請師公唸經巡遊,驅除害蟲。俗信以為可以使禾苗茁壯成長。銀姓仫佬族人民還要祭祀真武神,這一天,銀姓仫佬族無論老少,都要到真武廟參加祭祀真武的活動,祭祀用雞鴨。這種端午節的祭祀活動有着十分古老的淵源。

驅蟲保苗節,又稱吃蟲節,是專門驅除蟲害的節日,在農曆六月八年級舉行。出嫁的姑娘這一天要回孃家過節,途中要捉害蟲到孃家去炒着吃。全村人來到田間的吃蟲廟,首先舉行祭祀活動,所祭為吃蟲娘娘甲娘。顯見這一節日民俗是在人們除滅害蟲的農事活動基礎上形成的。

接祖先節,時為農曆七月七日至十四日。七月七日為接祖日,將祖先接回,每日每餐飯前先供奉祖先,然後全家才進餐,一直要供奉到十四日。

走坡節,在農曆八月十五舉行。在廣西羅城等地,仫佬族青年男女要在節日前後的集日聚集“走坡”。他們在特定的山坡行走,互唱情歌尋偶。如果雙方有意,便會約定下次走坡的時間,而且還會互贈禮物,男贈月餅女贈布鞋,有所謂“八月中秋哥送餅,九月重陽妹送鞋”的習俗。到夜晚,各村青年還要做“野敬”。在貴州,除了在正月七年級走坡外,也要在八月十五走坡。屆時,男子穿新衣,頭扎毛巾,女子穿着鮮豔的花邊上衣和百褶裙,從四面八方彙集到“會場”。男子進行爬竿、鬥雀、對雀(若干雀放在一起,比誰的雀叫得多叫得好)活動。女子則唱歌、對歌、跳舞。

仫佬年,時為農曆十月的第一個兔日。主要流行在貴州黔南、黔東南一帶的仫佬族。年前,當地仫佬族人民要早早打餈粑、釀酒以備節日之需。屆時,還要吃雞、鴨、魚等,富有的人家還要殺豬,有的是幾户合起來殺一頭豬。過年的頭天,仫佬村寨要淘洗水井,滅火爐,包火種,過年的清晨要挑新水。過年這一天,家家户户放鞭炮,男女老少穿新衣,全家聚餐前祭祀祖先。仫佬族稱木佬年為大年,春節為小年。過大年比過春節更為熱鬧、隆重。木佬年的來歷有兩種説法:一是相傳仫佬族的祖先敬仰兔子的純潔,以兔子作為定親之物,成親之日正好是農曆十月第一個兔日,所以這一天就成為仫佬族的節日。過木佬年,具有懷念祖先,繼承傳統,保持純潔,不做傷天害禮之事的意義;一是説秋收已過,十月過年,是為了歡收、感謝祖先賜福。木佬年在仫佬族是良辰吉日,常常有青年男女在這一天舉行婚禮。

依飯節,是仫佬族十分隆重的節日。仫佬語稱“喜樂願”,“做依飯”、“敬依飯公爺”、“還祖先願”等。主要流行於廣西羅城東門、四把等地。逢辰醜未之年的冬至前後舉行。依飯節是仫佬族敬神、娛神、祈神保佑五穀豐收、六畜興旺的節日。依飯節以各宗族下的分支“冬”為單位輪流操辦。依飯節一般在公共祠堂舉行。祠堂門前搭彩台,堂中央擺一方桌,桌上放祭品。儀式由師公主持,有一整套程序。整個過程有羣眾配合,載歌載舞。活動從頭天清晨至次日清晨結束。仫佬族的傳統節日,大都與本民族的原始信仰有着密切的聯繫,帶有濃郁的民族文化色彩。經過嬗變的仫佬族傳統節日,在緬懷祖先、發揚傳統民族文化、羣眾交流娛樂、進行商業貿易和觀光旅遊等方面發揮着重要的功能。

歷史上,在仫佬族地區,民間信仰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道教和佛教也有較深的影響。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仫佬族地區大興土木,建造了不少規模宏大的佛教寺廟。僅羅城縣附近就建有各賁寺、開元寺、雙福寺、萬廣寺等四大寺廟。城東還有迥龍寺、壽福寺等小寺廟。這些寺廟長年香煙繚繞,前來祈求賜福消災的人絡繹不絕,每年還要定期舉行一次會期,附近村寨的人都要來參加祭祀。相對來説,道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據更為重要的位置。人若生病或遇上災難,都要請做法,敬神、驅邪、祈神保佑平安。

仫佬族的民間信仰處於較為原始階段。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水、草、木、飛禽走獸以及古往今來的先賢聖哲、忠烈之士等都是崇拜的對象。仫佬族民間信仰是混雜無序的,不僅吸納了道教、佛教的神靈,而且往往將神職張冠李戴,使得不少神靈往往兼有善惡兩面。如雷王,為掌管雨水的神靈,既可降雨造福人類,也可放水淹沒人間,毀滅人類,所以人們對其既崇拜又恐懼。婆王有時是專管小孩生死簿的凶神,有時則被説成是人倫始祖伏羲、女媧兄妹的母親,是位大母神。白馬娘娘有時是兇惡女神,有時則是善神,據説依飯節就是紀念她的。仫佬族民間信仰的活動頻繁、種類繁多。婚喪嫁娶、良辰佳節、新屋上樑等都要舉行祭祀祈求儀式。平時也有不少信仰活動,較為常見的有:

祭三界:在村外設兩個,一為三界公壇,一為雷王壇。在三界公壇前宰牛,在雷王壇前殺豬,對兩位神靈實施血祭。

架接命橋:小孩生病,恐其夭折,就請作法。用一根木棍作橋,上書小孩父母姓名,小孩名及祈禱之語。將這根象徵着橋的木棍放於婆王廟前,焚香燒紙,以祈除病消災。

添花架橋:婦女久婚不育,便請作法。在水溝上架一塊石板,讓岳丈及族親數人走過,謂之“踩橋”。然後在堂屋神龕上立“花婆”神靈。再將一竹編的小橋釘在求嗣者的房門上,蓋上紅、黃布各一塊,用紅、白、銀紙剪成54個花童分別放在橋的兩邊,稱為“架房門橋”,以表示引子來家。

埋天狗:婦女不育,被認為是天狗作祟。嬰兒最懼怕天狗,所以未來投胎。所以要舉行埋天狗儀式。在為求子而架的石橋邊挖九個或七個坑,坑內點燃油燈,宰一小狗,將頭斬下放入第一個坑內,然後填好所有的坑。稱填九井或填七井,認為這樣就驅除了天狗,婦女便可以懷孕生子了。

叫魂:又稱“贖魂”。孩子生病,認為是四處遊蕩所至,要請叫魂,也有由病人母親來擔任的。用一小笸籮,內裝一面鏡子、一枚雞蛋,一包白米、一件小孩的舊衣服,拿到十字路口焚香燒紙,呼喚小孩姓名。回家後,將叫魂的所用的衣服和白米放在病孩牀頭,用外婆家送的綵線縛在手腕上,並讓小孩喝下一碗“符水”。

添六馬:年老多病,少氣無力,被認為是六馬已倒所致,要請“添六馬”。剪6個紙馬,然後祈禱請六馬降臨,並在老人睡牀的四角以及頭、腳等六處各放一匹紙馬。俗信6匹馬可以給老人帶來生命的活力,讓其恢復體力。

安龍位:仫佬族認為村寨有村寨的龍神,即所謂山水龍脈,家庭有家庭的龍神,它們分別主宰村寨和家庭的命運。如全村遭受不幸,被認為是破壞了龍脈,全寨要舉行安龍活動。如家庭遭受不幸,則要在家裏舉行安龍活動。村寨的安龍在全村舉行,由用盤裝着煮沸的桐油,薰遍全村的每個角落。然後,祈請龍神降臨,並宰1只鵝和30餘隻雞。安龍後三日內,禁止外村人入內。家庭的安龍與之類似,只不過規模小得多。

打醮:也稱打太平醮。村寨如遇災難,就要全村集資打醮。由主持,為期3至5天。在村外空曠處搭棚設壇,獻上三牲,唸經,手舞足蹈請神降臨驅鬼。然後送神,焚燒紙剪的元寶、衣箱、房屋和象徵性的錢幣,以為酬謝神靈。

添糧:老人多病,被認為是天上給他帶到人間的糧食已經吃完。要使老人恢復健康,必須請為老人添糧。用一隻公雞、2斤豬肉供神。讓嫁出去的女子帶回一筒米和兩根線。用米作法,用紙矇住米筒口,再用線捆住,放在神龕上。第4日早上,打開竹筒,倒出其中的米煮給病人吃。親戚拜望時,也帶些米來,意為添糧。

仫佬族過去的禁忌也很多:大年七年級不能掃地,認為掃地會把錢財掃出家。也不能洗衣服,認為洗衣服會把福氣洗掉。不能劈柴,認為劈柴會把財神嚇跑。二月七年級不進地。六月七年級不做工。播種忌火日,並在三天內不得剃頭、洗髮。下玉米種的最初9粒時要停止呼吸,不許講話。外出經商忌諱煮飯不熟和打破碗碟等等。新中國建立後,仫佬族的信仰習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色彩逐漸淡化,健康有益的成分則延續下來。

小結:仫佬族生活上習俗還是很多的,有自己民族的美食,自己民族的美食特色。還有當地的嫁喪,這些都是當地的一個獨特風俗。

Tags:仫佬族 習俗
熱門搜索
夢到祠堂 夢見剛出生的小孩竟然還會説話是什麼意思 寬仁 做夢滿口蟲牙黑牙意味着什麼 夢見自己的佛像碎了是什麼意思 流動性 做夢婦女血意味着什麼 夢到被驢車追趕好不好 易理 做夢手指頗意味着什麼 夢見雞肉買是什麼意思 夢到吐出來好多蟲子 花甲 做夢見柿子意味着什麼 夢到被紅色蛇形妖怪追好不好 夢見車子自動啟動亂撞是什麼意思 夢到衞生間裏冒清水好不好 姓名學 夢見公公死而復生是什麼意思 夢到分手了他的鞋刷不乾淨好不好 做夢搭車在車上睡覺還蓋毛毯意味着什麼 做夢夢別人打自己家的橙子意味着什麼 夢見很多人摘草莓是什麼意思 做夢在河裏走意味着什麼 牆上 夢見洪水漸漸淹沒房子和山是什麼意思 夢見家裏地上好幾堆狗屎是什麼意思 夢到住在門面好不好 夢到螞黃吸腿好不好 夢見吃小吃與泰國懷孕友人聊天是什麼意思 孕婦夢見自己生了個女孩 做夢男朋友要和別人結婚意味着什麼 有狗會 夢見在古代當官是什麼意思 夢見自己家的房屋垮塌是什麼意思 夢見借頭髮是什麼意思 夢見老公頭髮長是什麼意思 夢見偶然看到喜歡異性的私處是什麼意思 夢到天上掉火球下來好不好 運越 五更生肖 夢見婆婆好死是什麼意思 解夢神祕人物好不好 尹安顯 夢到爸爸去世並被火化 夢見女妖怪非要嫁給我是什麼意思 夢見陪領導老婆孩子睡在家裏是什麼意思 避太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