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星座 風水 八字 相術 占卜 解夢 測試 熱門話題 生肖運勢
當前位置:人生運勢站 > 民俗 > 建築民居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二月二的習俗,二月二吃什麼

欄目: 建築民居 / 發佈於: / 人氣:2.13W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農曆二月八年級,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説,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着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説。

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之説。

“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二月二剃龍頭”
俗話説“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説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説“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二月二的習俗
農諺“二月二,龍抬頭”,傳説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鑽進河裏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採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夥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

關於“正月剪頭死舅舅”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着“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説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願望。

二月二的其他民間習俗
在春龍節這一天,我國古代民間都要焚香設供祭祀龍神,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蟲害,五穀豐登。

我國山東等地區過春龍節,用灶煙在地面上畫一條龍,俗稱引錢龍。俗信引龍有兩種目的:一是請龍回來,興雲佈雨,祈求農業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百蟲就躲起來,這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是有益的。江蘇南通民間有用麪粉製作壽桃、牲畜,蒸熟後插在竹籤上,晚上再插在田間,認為這是供百蟲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驅趕蟲災,也希望百蟲之神不要危害莊稼。

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麪條叫食“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等。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牀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牀後還要打着燈籠照房樑,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二月九年級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

二月二吃什麼
我國的民俗有很大一部分是食俗,二月二也不例外。二月二這天老百姓吃的東西都要加一個龍字,比如麪條是龍鬚,餃子是龍耳,炸糕是龍膽,您別説還真是挺形象的。除了這些“龍身上的吃食”,日常吃的食物也要叫一個好彩頭,比如豆腐叫兜福,芥菜叫借財等等。下面吃網小編就詳細的告訴您二月二吃什麼,二月二的食俗有哪些。

二月二吃什麼“龍耳”(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餃子”,舊時,餃子是不易吃到的,過年過節吃到的也多是缺油少肉的餃子,只有一點肉味兒來解饞。如今的餃子餡料不一而足,從素菜、雞蛋到豬、雞、魚、蝦等各種肉類,幾乎沒有不能包進餃子裏的食材。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二月二吃什麼“龍膽”(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麪,由黃米麪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油炸糕則比較講究,大同的油炸糕具有個兒小、皮兒薄、花樣多三個特點,其花樣品種分豆餡、糖餡、菜餡三種。豆餡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種;糖餡有紅糖、白糖兩種,另外各加青紅絲、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餡有綠豆芽、山藥、胡蘿蔔餡;有地皮菜、豆腐乾、山藥餡;有山藥、苦菜、韭菜餡。無論是哪種餡的油糕,吃進來都是裏香外脆,膾炙人口。

二月二吃什麼“龍鱗”(春餅)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燻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捲進春餅裏,蘸着細葱絲和淋上香油的麪醬吃,真是鮮香爽口。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裏,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

二月二吃什麼“龍鬚”(麪條)
“龍鬚麪”是我國北方傳統風味筵席面點品種之一,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明代御膳房裏有位廚師,在立春當日,做了一種細如髮絲的麪條,宛如龍鬚,皇帝胃口大開,龍顏大悦,讚不絕口。從此,這種炸制的細點便成了一種非常時尚的點心。二月二食龍鬚麪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二月二吃什麼爆米花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八年級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時,猛然想起,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並在院裏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户户院裏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召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俗,每到二月八年級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黃豆的。

二月二吃什麼豬頭肉
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後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另據宋代的“仇池筆記”記錄的一個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後,甚感飢餓,於是闖入一鄉村小廟,卻遇上了一個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懼色,王中令很奇怪,轉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併為此賦詩曰:“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蒸時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槳澆。紅鮮雅稱金盤汀,熟軟真堪玉箸挑。若無毛根來比並,氈根自合吃藤條。”王中令吃着蒸豬頭,聽着風趣別緻的“豬頭詩”甚是高興,於是,封那和尚為“紫衣大師”。看起來豬頭還真是一道佳餚呢,而且也是轉危為安平步青雲的吉祥標誌。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豬臉”,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扒豬臉”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煎餅吃。每一種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豬臉”肥而不膩、肉骨分離、糯香可口,給現代人帶來了美容、健腦的效果。“二月二”吃現代“扒豬臉”,回味古代的餐飲歷史,真是一種當代與歷史交融的完美體驗。

附:二月二吃芥菜飯的傳説
温州這裏流行吃芥菜飯,據説,這個習俗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説。

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訪民情,到浙南一農户家中,發現一名飽讀詩書的青年張某因家境貧困,無法進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讀詩書。張某熱情好客,請乾隆皇帝吃頓便飯。正當準備做飯時,張某發現米缸裏的米不夠吃,又沒菜餚。張某臨機一動,計上心來。叫其妻先準備開火,自己從後門出去到菜園裏剝來一把碧綠幼嫩的芥菜,加點佐料,煮成一鍋綠中夾白的芥菜飯。乾隆皇帝平時吃慣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鮮,且時至晌午,早已飢腸轆轆,一聞到這芳香撲鼻的芥菜飯,食慾大增,吃得津津有味,並讚不絕口,連問這綠裏夾白的飯是怎麼做的。張妻答道:“這叫芥菜飯,吃了不會生疥瘡。”

這天,剛巧是農曆二月八年級,二月二吃芥菜飯的習俗便從此傳了下來。

作為一個吉祥喜慶的日子,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麪條叫“扶龍鬚”,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那麼,為什麼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裏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故事一
“二月二,龍抬頭,春雨下得遍地流。霹靂一聲驚天地,怎知龍王心裏愁。”在這泥土氣息濃郁的童謠裏,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生了三個龍子,就缺一個龍女。龍王想,要是再有個公主,兒女雙全,那該有多好啊!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就給龍母吃了一顆仙丹,不久,龍母就懷孕了。第二年二月二,龍母果然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兒。

小公主一天天長大了,對龍宮的生活厭倦了,渴望到人間去尋找真正的幸福。龍母知道女兒的心,她勸公主説:“孩子,龍宮裏無憂無慮,要什麼有什麼,為什麼要到人間去呢?”龍女説:“龍子龍孫們只知道吃喝玩樂,我一定要到人間去,尋找真正有樂趣的生活。”龍母見女兒決心已定。悄悄地把她送出龍宮,還送給她一個錦囊。

龍女依依不捨地告別母親,飛過九十九條河,越過九十九座山,來到了一座大山下,公主四下裏望了望,只見遠近土地都乾裂着嘴巴,莊稼都低垂着頭,太陽正火辣辣地烤
着大地,不遠處,一個青年在田裏吃力地勞動,公主走過去,問道:“這麼旱的天,你種地會有收穫嗎?”農夫苦笑着説:“有什麼辦法呢?家裏的老母親還靠我養活呢!”龍女很同情他,從錦囊中取出幾粒紅豆,向地裏一撒,一會兒,田裏就升起厚厚的濃霧,乾枯的禾苗泛出了綠色。農夫一看趕忙向她行了個禮,説:“仙姑,這兒方
圓幾百里都遭了大旱,還請仙姑救一救窮困的百姓。”龍女非常感動,她想,他真是個好人,一心想着別人。真是我的知音啊!於是,她從錦囊裏抓了一把紅豆拋上天,頓時電閃雷鳴,一場大雨酣暢地下了下來。雨過天晴,山青了,莊稼綠了,人們臉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小夥子感激地向姑娘道謝,公主臉上飛起了紅雲,説:“不用謝我,只求我倆百年合好。”小夥子聽了,甜滋滋的把姑娘領回家。

再説公主離開龍宮出走的事被龍王知道後,龍王非常惱怒,還不讓龍母去看女兒。龍母天天想念女兒,每年陰曆二月八年級就浮出海面,抬起頭來向女兒離開的方向痛哭一場。她的哭聲變成了雷聲,她的眼淚化作了春雨。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故事三
“二月二”還有一種説法叫春龍節。許慎的《説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面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八年級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並在院裏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户户院裏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着:“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裏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節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麪條叫吃二月二龍抬頭“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這一天,其它習俗也很多,起牀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牀後還要打着燈籠照房樑,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從科學角度看,農曆二月八年級是在“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中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説,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故事四
武則天稱帝之後,大唐天下一夕姓武。武則天改國號為周,自稱周武皇帝。這在中國封建史上是一次革命,婦女從“三從四德”的閏闈中走上至高無上的寶座,對封建傳統無疑是一個震撼。傳説中講,武則天做天子,惹怒了玉皇大帝(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男人篡位合乎天理,女人卻不行,連天帝也怒了。這實在可以看出男尊女卑是如何根深蒂固)。玉皇傳命太白金星,叫他通知四海龍王,三年不得降雨人間,以示對武后的懲罰(羣主和神祗們為了自己的尊嚴和利益,總是將無辜的百姓作為無謂的犧牲品。三年無雨,誰苦?百姓苦!能叫武后餓肚子嗎?能叫權臣富豪餓肚子嗎?)四海龍王按照玉帝的命令,不但莊稼保不主,老百姓吃水都有困難了。司管天河的玉龍見生靈塗炭,萬民悲愴,動了惻隱之心,不顧玉帝的命令,決心拯救人間大眾,在天河裏喝足了水,布雲施雨,普降甘霖。玉龍救了萬民,但惹惱了玉帝。玉帝對龍説,待至金黃色豆開花,方放他出去。

天下百姓,感激玉龍拯救之恩,決心想法子救出玉龍,便約好天下各處人家,都在二月八年級這天爆炒金黃的包穀米子。玉龍見此情景,靈機一動,向天呼叫太白金黃色星,説:“金豆開花了,放我的時候到了,你還敢違抗玉帝聖旨不成了”太白金黃色閣下向人間一看,果然遍地金豆開花,於是信以為真。便放玉龍。此後,為了紀念敢幹違抗天旨普救萬民的玉龍,每逢二月二,人們就爆炒金豆。

民間傳説,每逢農曆二月八年級,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着"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故事五
我國民間流傳着“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説是這天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又是春季脱下冬裝換季的當口,中國各地有許多講究,如剃頭、接女兒,啃豬頭,也有的地方炒豆子之類,吃的東西也很多,各地不同罷了,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麪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另外還有這樣的説法:二月二熗蜣蜒(蜈蚣);二月二吃餃子,媳婦生個胖小子。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二月二的習俗,二月二吃什麼
熱門搜索
做夢上飛機前換肉色絲襪意味着什麼 夢見情人生氣又憔緒是什麼意思 夢見女人快要死了還在哭是什麼意思 做夢半裸體女人意味着什麼 夢見人家派錢給你是什麼意思 做夢買熟人的豬肉意味着什麼 解夢抓小鳥好不好 夢到被人打或者欺負你好不好 共創 夢到喝女人奶水好不好 曬麥 夢見捉大蜘蛛是什麼意思 做夢朋友開我的車撞牆意味着什麼 做夢焚見上墳意味着什麼 做夢老宅半撇們意味着什麼 夢到工作小麻煩好不好 八角胡 鐵罐 夢見和老公相互親連是什麼意思 夢見指揮蛇和魚是什麼意思 夢到兒子上很高的房頂拿東西好不好 夢到室外出大太陽照進室內好不好 做夢晾曬牀單意味着什麼 夢到蛇鑽進褲子裏面好不好 夢到壓縮機停了好不好 做夢夢別人得了重病意味着什麼 做夢身邊路過穿白孝衣意味着什麼 夢到有人頭斷了又接回來了好不好 夢見中午晚上同一個男人是什麼意思 夢見爬很高的梯子是什麼意思 夢見別人看了我的日記是什麼意思 做夢地上出水意味着什麼 吸法 夢到愛人在眼前又找不到好不好 做夢大家都能過司考只我不過意味着什麼 做夢領導給了一個車輛號碼本意味着什麼 夢到兒子耳朵塞滿東西好不好 夢到與處女性交見血好不好 夢到小偷進屋把錢偷走 夢到對着已故親人喊他的名字好不好 做夢爸爸指甲長意味着什麼 何晴 夢到辯解 夢到嫖娼時遇到熟人好不好 夢到日落雲夢澤好不好 做夢貼樹皮貼在身上意味着什麼 夢到豆芽 做夢小豆殼裏剛要生小豆意味着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