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星座 風水 八字 相術 占卜 解夢 測試 熱門話題 生肖運勢
當前位置:人生運勢站 > 起名 > 起名大全

中國姓氏大全朗姓起源 郎姓的遷徙分佈

欄目: 起名大全 / 發佈於: / 人氣:1.64W

每個人的姓氏都是從很早之前祖先那裏傳承下來的,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姓氏都有它的歷史,也有一些歷史名人,在歷史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姓氏從以前演變到現在的百家姓,經歷過很多的歷史。一起看看郎姓的介紹。

中國姓氏大全朗姓起源 郎姓的遷徙分佈

郎(Láng)姓
  郎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8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33位。郎是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郎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

  姓氏起源
  源流一:源於姬姓,為春秋時魯國大夫、魯懿公的孫子費伯之後,以地為氏氏。據史籍《元和姓纂》上記載,春秋初年,魯懿公姬戲有個孫子叫費伯,為魯國上大夫,他在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九年(魯隱公姬息姑元年,公元前722年)農曆四月私自佔據了郎城(今山東魚台縣),以其為自己家族的食邑,這在史書《春秋》中有記載:“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不書,非公命也。”當時,魯隱公也莫可奈何,默認了這個事實。在費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所據邑名為姓氏者,稱郎氏;也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費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從這段史籍記載中,人們可以看出“費、郎一家”的歷史淵源,該支郎、費二氏同宗同源,因此有“郎費不婚”之説。

  源流二:源於祁姓,出自唐朝後期大臣獨孤·朗,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傳説,獨孤氏原本姓劉,是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公元25~57年在位)的裔孫。漢光武帝的次子名叫劉輔,是郭皇后所生。劉輔在漢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受封右翊公,漢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郭皇后被廢為中山太后,因此改封劉輔為中山王並享有常山郡,漢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改封為沛王,為沛國郡劉氏家族的開基始祖。

  沛王的封地時稱沛國,下轄二十一城,即:相縣、肖縣、杼秋、豐縣、沛縣、臨睢,太丘、建平、鄼縣、譙縣、鄲縣、銍縣、竹邑、蘄縣、符離、谷陽、洨縣、虹縣、向縣、龍亢、公丘。國都在相城(相縣,今安徽淮北)。劉輔雖然很早即封沛王,但一直到漢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才到相縣就國。

  劉輔還在京師洛陽時,就與各位王子“竟脩名譽,爭禮四方賓客”,手下豢養有一大批幕僚、遊俠之士。後因原漢更始帝劉玄(公元23~25年在位)的兒子劉鯉與其關係密切,就藉助劉輔手下的俠客,將其殺父仇人劉盆子的兄長式侯劉恭刺殺了,劉輔因此而受到牽連,被捕入獄,受審三天後才被放出來。經此教訓,劉輔便不再與外界遊俠們交往,從此變成一個矜嚴守法、謹儉守節、好學知書的一代賢王。劉輔對經學研究有極深造詣,是東漢初期着名的學者。他對《京房易傳》、《孝經》、《論語》和《圖讖》都有深刻研究,曾撰着有《五經論》,被時人稱為《沛王通論》。在位期間,得到其弟漢明帝劉莊(公元58~75年在位)的多次賞賜。

  東漢章帝劉炟元和二年(公元90年)農曆6月,劉輔薨於封地沛國都城,在位四十六年,得諡號“獻”,因此史稱其為“沛獻王”。其子劉釐襲爵。劉輔有個六世裔孫名叫劉進伯,官至度遼將軍。據説,劉進伯在率部北伐攻打北匈奴時失利被俘,由於他是大漢貴胄,因此匈奴人未殺他,但也不敢放他,便將其單獨囚禁於獨山之下(今遼寧海城),久之,他便自稱為“獨山孤人”,簡稱獨孤人。時匈奴人也以“獨孤人”稱呼他。後來,他因被困於匈奴而不得歸,遂居匈奴,娶妻生子,其後裔子孫逐漸被匈奴同化,最後竟然變成了匈奴貴族。

  在史籍《新唐書·宰相世系》中記載:“獨孤氏出自劉氏。後漢世祖生沛獻王輔,輔生釐王定,定生節王丐,丐生廣,洛陽令。生穆,穆生度遼將軍進伯,擊匈奴,兵敗被執,囚之孤山下。生尸利,單于以為谷蠡王,號獨孤部。尸利生烏利。二子:去卑、猛。猛生副論。副論生路孤,路孤生眷,眷生羅辰,從後魏孝文帝徙洛陽,為河南人,初以其部為氏。”

  在劉進伯的兒子中,有個着名的歷史人物名叫尸利,被匈奴單于封為“谷蠡王”,他以父親劉進伯的自稱為號,號獨孤氏即獨孤·尸利,這是歷史上第一位以“獨孤”冠氏之人,其所率領的先父所部即稱獨孤部,部族人等的子孫後代皆以其部落名稱為姓氏,稱獨孤氏。

  獨孤部一族傳至第五世孫獨孤·信(劉如願,期彌頭,公元502~557年),是我國古代着名的美男子之一,號“獨孤郎”,本為葛洪屬下將領,後歸附於鮮卑拓拔部為荊州刺史,官至趙國公,率部跟隨北魏孝文帝元宏(拓拔·弘,)遷居於洛陽,遂入籍為河南。在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漢化改革過程中,又將獨孤氏恢復為劉氏,成為北魏政權八大貴族姓氏之一。不過,仍有部分獨孤部族人堅持獨孤氏不變,世代相傳。北魏政權分裂之後,獨孤·信成為西魏政權的大司馬、柱國大將軍,戰功卓着,為元勛宿將。但由於獨孤·信曾得罪西魏權臣宇文·薩保(宇文護,公元513~572年),因此在北周代魏之後,被宇文·薩保的兒子、北周太祖宇文·覺在其元年(公元557年)殺害。獨孤·信的兒子名叫獨孤·羅(公元?~603年待考),其父被害之後,他寓居中山,十分孤貧,無以自給。後北齊大將獨孤·永業遇到他,以宗族之故哀之,為其買田宅,遺以資畜。後北周定州總管楊堅的妻子獨孤氏派人尋找到獨孤·羅,相見悲不自勝,身邊侍御者皆同泣。至大隋王朝建立,成為隋文帝的楊堅(公元581~604年在位)恢復獨孤·羅趙國公之爵,擢拜為左領左右將軍,尋遷左衞將軍,前後賞賜不可勝計。後獨孤·羅出為涼州總管,進位上柱國。在隋仁壽三年(公元603年)再徵拜孤·羅為左武衞大將軍,不久即病逝。

  到了唐憲宗李純執政時期(公元806~820年在位),有一位着名的大臣名叫獨孤·朗(字用晦,公元?~827年待考),他就是獨孤·羅的後代。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獨孤·朗官為右拾遺,因勸唐憲宗從淮西罷兵,結果被貶為興元户曹參軍(今陝西漢中),後又入為監察御史,改殿中侍御史兼史館修撰。到了唐穆宗李恆長慶初年(公元821年),獨孤·朗出為韶州刺史(今廣東韶關),再遷諫議大夫,官左拾遺。其時唐穆宗苛政嚴厲,公卿大臣們黨爭激烈。不久,獨孤·朗與陳希烈、張垍、郭納等七名大臣觸犯了禁酒令,唐肅宗藉機整肅吏治,清除黨爭勢力,便將七臣皆判殛刑。不過,按《大唐律》,這些大臣皆有功於前朝,不可刀刑,因此除了獨孤·朗功高被免以外,餘皆被賜於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的年初在大理寺獄自盡。當時,擔任中書舍人的白居易(字樂天,公元772~846年)曾為獨孤·朗撰寫了《論左降獨孤朗等狀》篇史:“右。今日宰相送詞頭,左降前件官如前,令臣撰詞者。臣伏以李景儉因飲酒醉,詆忤宰相,既從遠貶,已是深文,其同飲四人,又一例左降。臣有所見,不敢不陳……其獨孤朗等四人出官詞頭,臣已封訖,未敢撰進,伏待聖旨。”隨後,白居易也為了躲避朝中的朋黨傾軋,請求外放為杭州刺史。

  唐敬宗李湛寶曆元年(公元825年),獨孤·朗擢為御史中丞。唐文宗李昂在太和元年(公元827年)即位後,獨孤·朗改任工部侍郎,出為福建觀察使,隨即病逝在赴任途中,唐文宗追贈其為右散騎常侍。在獨孤·朗的後裔子孫中,有人為避免朋黨之爭禍及家族而更改姓氏,其中就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朗氏,世代相傳至今,號“滎陽族朗氏”,史稱“朗氏正宗”。

  獨孤·朗的朗氏後代在五代十國期間遷至榆州一帶(今山西晉中榆社),建有“朗家村”聚居(今榆社箕城鎮一帶)。北宋末期,宋、金兩國大戰,朗家村在戰亂中湮滅,時有幸存的朗氏族人遷逃至附近另立村社,改朗氏為楊氏,但仍稱其立足地區為“朗郊”(今榆社銀郊鄉一帶),世代相傳至今。祁姓朗氏族人皆尊奉劉進伯為血緣始祖,尊奉獨孤·朗為得姓始祖。

  源流三:源於匈奴族,出自漢朝時期南匈奴郎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郎氏的一支,出自漢朝時期南匈奴的郎氏部落。漢元帝劉奭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匈奴民族內部因權利之爭而發生大規模的分裂,分成北、南兩支匈奴部族,其中的南匈奴部隨其可汗呼韓邪單于(稽候珊)歸附於西漢王朝。

  其後,南匈奴被漢王朝分化,郎氏部落內遷中原,逐漸漢化,族人中有以原部落名稱漢化為姓氏者,稱郎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郎中,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郎中,亦稱廊中、郎官,是皇宮中負責守衞宮殿左右廊廡而命名,最早始於西周時期,春秋、戰國、秦、漢沿置,最高軍政長官為郎中令,西漢時期為九卿之一,也是天子近侍之一。在秦、漢時期,官秩達兩千石以上者方可任“郎”。郎中還負責掌管車騎、門户,內充侍衞,外從作戰;在最初分為車郎、户郎、騎郎三類,各類的長官稱“郎中將”,其後各類逐漸泯同,最後改為光祿勛。東漢時期,郎中由具有孝廉才智者入尚書中台,在皇帝左右協助處理政務,職滿一年稱“尚書郎”,滿三年以上者稱“侍郎”。到了晉朝至南北朝時期,郎中為尚書曹司的最高行政長官。到唐朝以後,郎中之職逐漸由尚書分曹理事,分為六部,各部均設“侍郎”之職,為各部尚書的輔佐之官,就是各司、局的長官,一直沿用至民國初期,如同今日各部中各司局長。

  在郎中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郎中氏,後皆省文簡化為單姓郎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源於滿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族紐祜祿氏(女奚烈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吉林通志》記載:

  滿族紐祜祿氏,亦稱鈕赫氏,滿語為NioheHala,其冠用漢姓的最初時間,據其《郎氏族譜》記載為清朝清乾隆年間。郎氏,是由紐祜祿氏滿語漢譯為“狼”,進而演變為郎氏。這一姓氏是滿語的漢譯姓氏。紐祜祿,原系滿語地名,因以為氏。氏族居住在長白山、英額等地方。在清朝時期,紐祜祿氏部落的氏族成員“仕官難以枚舉”,清王朝開國元勛額亦都,即是紐祜祿氏的氏族成員。紐祜祿氏宗族,是先期進入蘇子河、渾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們在元末明初之際,由原始居住地黑龍江、松花江中下游,歷經三次大規模的遷徙而來到佛阿拉地區(今遼寧新賓)。其中,史料記載中的長白山地區僅是他們氏族在南遷中的一處中間居住地。在金國時期,紐祜祿氏的姓氏被史書記載為女奚烈氏,據史籍《金史》記載:“女奚烈曰郎”,即女真語漢譯為郎氏。在清朝官修史料《滿洲源流考》中記有:“紐祜祿氏舊作女奚烈氏。”今日滿族郎氏的姓氏,在歷史上並沒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樣發生過諸多的變化,而是自金國時期起即漢譯為郎氏。遠在金國時期,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記載,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於金勝堡”。另外,“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裏改門,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由於女奚烈宗族龐大,金國朝廷對女奚烈宗族組建的弟子軍以其宗族姓氏予以命名。遼東滿族郎氏,由金、元至今,只有女奚烈氏在明朝初期即演變為紐祜祿氏,清朝中葉以後,由紐祜祿氏漢譯冠姓,漢化為郎氏這一漢姓。

  滿族拉庫勒氏,亦稱喇庫勒氏、蘭庫拉氏,滿語為Lakule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龍江牡丹江穆稜林區),後多冠漢姓為郎氏、蘭氏等。

  滿族郎佳氏,滿語為LanggiyaHala,世居遼陽(今遼寧遼陽),後多冠漢姓為郎氏。

  滿族鈕赫氏,滿語為NioheHala,漢義“狼”,滿族最古老的姓氏,源於金國姓氏“粘割”,世居佛阿拉(今遼寧新賓)、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郎氏、鈕氏等。

  滿族鈕赫哷氏,滿語為NiohereHala,漢義“狽”,世居沙濟(今遼寧新賓)、安楚拉庫(今吉林安圖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帶)、英額(今遼寧清原英額門)、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郎氏、鈕氏。

  滿族鈕胡勒氏,滿語為NiohuleHala,據史籍記載,源於濊貊族後裔氏,明朝時期稱兀良哈氏,世居東海渾春(今吉林琿春),後多冠漢姓為郎氏。

  滿族鈕呼特氏,滿語為NiohutHala,源於濊貊族後裔,明朝時期稱兀良哈氏,世居渾春庫雅拉(今以圖們江為中心的日本海沿海北至綏分河,南至朝鮮咸鏡道鏡城地區)、汪欽(今吉林汪清)、渾春(今吉林琿春),後多冠漢姓為郎氏、鈕氏等。

  源流六:源於地名,出自古代朗州,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據史籍《續通志·氏族略》中記載:“朗,出朗州。亦或郎姓所改。”朗州,地理位置在今湖南省的常德市,春秋、戰國時期先屬於楚國,後屬越國,再後仍歸楚國,在原住民中很早即有以地名為姓氏者,稱朗氏,世代相傳至今。其姓源繁複,不可一論。

  源流七:源於官位,出自唐朝以後西藏地區官吏郎仔轄,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郎仔轄,是唐朝以後西藏地區藏族官員的稱謂,在藏語中,“郎仔”就是道路,郎仔轄就是負責管理道路的官員,相當於今天的地方交通管理局局長,此官職稱謂一直沿用至民國後期。

  在郎仔轄的後裔子孫中,多世代沿襲其官職稱謂,並以之為姓氏,後漢化省文簡改為單姓郎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八: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瑪朗阿氏,世居科爾沁草原,後滿族亦有引為姓氏者,滿語為MalanggaHala。後有改漢姓為朗氏、馬氏、阿氏等者。

  ⑵、蒙古族烏朗哈特氏,亦稱烏爾哈太氏、烏里雅特氏,為蒙古陳巴爾虎姓氏,源出成吉思汗六世祖乞顏·奇斡温·海都的孫子乞顏·奇斡温·斡羅納兒氏族的後裔,世居巴顏鄂隆(今內蒙古錫林郭勒西烏珠穆沁旗)、巴爾古(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東部)等地區。後滿族亦有引為姓氏者,滿語為UlanghatHala。後所冠漢姓多為朗氏、高氏、陳氏、鄔氏等,其部族亦有入穆斯林教者,改稱哈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九: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苗族、侗族、佤族、裕固族、拉祜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郎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郎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費伯。關於郎姓的姓源,據《姓纂》上面記載:“魯懿公孫費伯城郎,因居之,子孫氏焉。”第一個以郎為姓的人,是大約3000年以前的魯懿公的孫子費伯,他原來姓費,遷到郎城(今山東省魚台縣東北)居住之後,子孫才以邑為氏,紛紛改姓了郎。從這段記載,更可以看出“費、郎一家”的一段淵源,因為,郎姓的始祖是費伯,後來他的子孫有的以郎為氏,有的卻仍然沿用原來的費姓,3000年前他們本是一家人。故郎氏後人奉費伯為郎姓的得姓始祖。

  聚集地(徒遷分佈)
  郎姓發源於今山東兗州一帶,後魯國亡於楚,再加戰國七雄紛擾亂世,秦漢之際,他們大都已離開祖居之地,在中山郡(治今河北定州)、魏郡(治今河北臨漳)、北海郡(治今山東昌樂)形成新的繁衍中心。此三郡在郎姓發展史上有着特殊意義,首先,郎姓在此三地曾長期繁衍生息,人丁興旺,名人輩出;其次,後世散居於全國各地之郎姓多由此三郡分衍而出;再是,三郡之郎姓發展盛況下歷隋唐而不衰,誠為罕見。

  魏晉南北朝時期,郎姓除昌盛於上述三郡外,社會動盪不安、王室南遷以及郎姓人因謀生、避難、仕宦等原因,使郎姓散居於黃河中下游各省以及安徽、江蘇、浙江等南方省份。

  唐末五代十國時,社會再次動盪不寧,中原之地再次成為兵火焚燒之重災區,郎姓同其它北方百姓一樣避亂南遷,尤其是唐僖宗蒙塵四川之後,郎姓有進入今四川、重慶、湖北、湖南等省者,且上述三大郡望蕩然無存,風光不再。

  宋末元初,蒙古鐵騎橫行江南,蒙哥、忽必烈先攻甘隴、巴蜀,再戰江浙、閩粵,兵火過處,滿目瘡痍,百姓流離失所,徙奔四方,經此變故,郎姓遂播及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諸省。

  明中葉以後,郎姓有落籍遼寧者,明末此地被後金攻佔,郎姓有入八旗漢軍者,並征戰有功,入關後有落籍北京等地的。歷有清一代而今,郎姓分佈愈廣,東北的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的東北區、西北的甘肅、寧夏以及台灣等地皆有郎姓入遷。

  歷史上少數民族南匈奴也有人改姓為“郎”。這一個傳自3000年前周公旦的姓氏,跟其他姬姓後裔比較起來,後來繁衍不算很廣,所以歷來的郎姓人士也並不十分多見。

  我國江西的磁器,為古今中外所聞名,其中以康熙年間的郎窯,最為珍貴。而郎窯是由當時的江西巡撫郎廷佐所造。郎姓望出中山郡(漢高帝置郡。相當於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縣一帶)、魏郡(漢高帝時置郡。相當於現在河北省魏縣、河南省浚縣、山東省冠縣之間地區)。

  如今,郎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四川、貴州等省為多。今遼寧省的丹東市,山東省的煙台市,河南省的鄭州市滎陽市、洛陽市,湖北省的十堰市,湖南省的常德市,雲南省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福建省的泉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北海市,北京市,等地區,均有朗氏族人分佈。

  小結:郎姓在宋代是排名靠前的,但是在近幾年郎姓的排名不在前一百名之內,但是它的歷史文化還是悠久的。

你可能還喜歡:
  奇怪的姓氏大全 百家姓中有哪些奇怪姓氏
  中國偏僻姓氏大全 奇怪的姓氏有哪些
  百家姓始祖 部分百家姓始祖起源
  中國姓氏大全 姓氏大全查詢

熱門搜索
傣族 夢到兒子掉水裏被媽媽救了好不好 夢見同學送的黑糧掉在地上撒了是什麼意思 做夢坐車走下坡路意味着什麼 夢到龍捲風向自己來好不好 做夢別人磕掉牙齒意味着什麼 夢見自己知道了我的新房號是什麼意思 夢見蟒蛇功擊是什麼意思 夢見在別人擺菜的菜上走來走去是什麼意思 做夢認識的男人意味着什麼 夢見萬桂嬌是什麼意思 機敏 解夢來月經了見血了好不好 夢到錢包裏全是一塊錢好不好 夢見和愛我的男人在一起是什麼意思 夢見九年級的英語老師是什麼意思 做夢坐高速火車意味着什麼 做夢被丈夫打了意味着什麼 幾給 做夢夢到小狗往我身上尿尿 做夢朋友在一起意味着什麼 釣有 夢見到死去的老人割韭菜是什麼意思 涉毒 夢見父親手沒有了是什麼意思 夢見好多開心的事是什麼意思 解夢水上好不好 辦公室茶几擺放 夢見死去人的遣像是什麼意思 夢到住房要意哥紅牀好不好 解夢磨豆漿好不好 姓雷 夢見被老婆氣是什麼意思 做夢我生病意味着什麼 錯事 夢見得了子宮是什麼意思 結婚當天悔婚 找事 做夢老公被淋濕意味着什麼 做夢同事丈夫送給她三束康乃馨意味着什麼 夢到女人很多大便 夢見兩次丈夫死了是什麼意思 做夢公司的那些幻想意味着什麼 照姓 夢到搭車沒有搭上好不好 夢到夢得到四隻人腳好不好 做夢地震山石垮塌有人死了意味着什麼 夢見女朋友往我單位寫信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