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星座 風水 八字 相術 占卜 解夢 測試 熱門話題 生肖運勢
當前位置:人生運勢站 > 國學 > 其他國學

三字經全集,三字經全文解讀

欄目: 其他國學 / 發佈於: / 人氣:2.11W

《三字經》和《百家姓》、《千字文》與《千家詩》合稱“三百千”,是傳統教育兒童的啟蒙書刊,行文短小精悍,言簡意賅,具有獨特的思想性和教育教育性。至今已經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了。那麼,《三字經》應當如何解讀呢?隨小編一起去中國傳統文學中看看吧。

三字經全集,三字經全文解讀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譯文:
  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點評:
  人生下來原本都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原文: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譯文:
  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關注孩子,並認真教育孩子。
  點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頭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必須時刻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專心致志,一刻也不能放鬆。

原文: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譯文:
  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育他。
  點評:
  孟子之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作為孩子,要理解這種教育,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原文: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譯文:
  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點評:
  僅僅教育,沒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並且學業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原文: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譯文:
  僅僅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點評:
  嚴師出高徒,嚴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的必經之路。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雖然是做父母和老師的本分,但做子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苦心,才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原文: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譯文:
  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作為呢?
  點評:
  一個人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後總是要後悔的。每位小朋友都應該記住這樣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珍惜自己人生中的美好時光。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譯文:
  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點評:
  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鍊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原文: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譯文:
  做兒女的,從小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從他們那裏學習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點評:
  學會親近好的老師、好的朋友,並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有益的經驗和知識,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頭腦。

原文: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
  譯文:
  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點評:
  每個人從小就應該懂得孝敬父母,這是做人的準則。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順父母,並激勵自己刻苦學習。

原文: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譯文:
  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點評:
  從尊敬友愛兄長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不計較個人得失,就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歡迎,也才會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原文: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譯文:
  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友愛兄弟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並且要知道基本的算術和高深的數學,以及認識文字,閲讀文學。
  點評:
  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做人的基礎;能文會算是做人的本錢。要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就必須從這兩點做起。

原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譯文:
  我國採用十進位算術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數字,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一直變化下去。
  點評:
  一到十看起來很簡單,但變化起來卻無窮盡,算術這門學問非常深奧,幾乎各個科學門類都離不開數學。所以必須認真地從簡單的數目學起,為將來學習其他知識打好基礎。

原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譯文:
  還應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識,如什麼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什麼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
  點評:
  人類只有認識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電、風、雨,大地上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魚蟲百獸……而人又是萬物之靈。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改造世界。

原文: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譯文:
  什麼是“三綱”呢?三綱是人與人之間關係應該遵守的三個行為準則,就是君王與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子女之間要相親相愛,夫妻之間要和順相處。
  點評:
  要使人與人之間有一個良好和諧的關係,每個人都要認清自己的地位,人人從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寧,永遠和平。

原文: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譯文:
  再讓我們看一看四周環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這四個季節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如此循環往復,永不停止。
  點評:
  春、夏、秋、冬是因為地球在繞着太陽運轉時,有時面向太陽、有時背向太陽、有時斜向太陽,因此有了四季變化。

原文: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譯文:
  東、南、西、北,叫做“四方”,是指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位置對應,才能把其他方位區分出來。
  點評:
  我們的祖先最早用鐵發明了“羅盤”,也就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從而使確定方位變得十分簡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針的作用太大了。在我們人類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原文: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譯文:
  説到“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這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宇宙各種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據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數字的組合變化而產生的。
  點評:
  “五行”學説包括很深的哲學道理,非常複雜,我們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原文: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譯文:
  “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記時的標記。
  點評:
  和“五行”一樣,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們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記年外,記時已多不用了。

原文:
  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
  譯文:
  地球圍繞太陽運轉,而太陽又圍繞着銀河系中心運轉。太陽運行的軌道叫“黃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條假想的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這就是赤道。
  點評:
  地球在不斷地自轉,同時繞着太陽轉動。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而太陽系又繞着銀河系轉,而銀河系只是宇宙的一個小點點,天地之大實在是不可想象的。

原文:
  赤道下,温暖極。我中華,在東北。
  譯文:
  在赤道地區,温度最高,氣候特別炎熱,從赤道向南北兩個方向,氣温逐漸變低。我們國家地處地球的東北邊。
  點評:
  我們國家在地球的東北邊,由於面積遼闊,(熱帶、温帶、寒帶三個帶都有),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是個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

原文:
  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
  譯文:
  中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河流有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這四條大河是中國河流的代表。
  點評:
  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全長五千多公里。我國最着名的河流是黃河,她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五千年文明的發源地。

原文:
  曰岱華,嵩恆衡。此五嶽,山之名。
  譯文:
  中國的五大名山,稱為“五嶽”,包括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這五座山是中國大山的代表。
  點評:
  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國境內的喜瑪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號稱世界屋脊。中國是個具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每座山都有許多美麗的神話故事和傳説。

原文:
  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
  譯文: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知識分子、農民、工人和商人,是國家不可缺少的棟樑,稱為四民,這是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
  點評:
  由於社會的發展,今天人們的職業已經不僅僅是這四種了。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只要對社會有好處,都是光榮的。

原文: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譯文: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法則作為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保祥和。所以每個人都應遵守,不可怠慢。
  點評: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有多少仁人志士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這些人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原文: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
  譯文:
  除了人類,在地球上還有花草樹木,這些屬於植物,分佈在陸地上和水裏。
  點評:
  人類食用的“五穀雜糧”屬於植物。人類的生存有賴於大自然。我們應該瞭解它們,掌握這些知識,以便為人類服務。

原文:
  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
  譯文:
  蟲、魚、鳥、獸屬於動物,這些動物有的在天空中飛,有的在陸地上走,有的在水裏遊。
  點評:
  無論大自然中的植物還是動物,都是人類永恆的財產,我們要愛護周圍的環境,保護好我們生存的環境。

原文: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
  譯文:
  人類生活中的主食有的來自植物,像稻子、小麥、豆類、玉米和高粱,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點評:
  人要吃飯就得耕耘播種。當我們吃到香噴噴的飯菜時,千萬不要忘了辛勤耕種的農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要愛惜每一粒糧食。

原文: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譯文:
  馬、牛、羊、雞、狗和豬,叫作六畜。這些動物和五穀一樣,本來都是野生的,後來被人們漸漸馴化,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點評:
  人類真不愧萬物之靈,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把一些野生的動物,通過馴服和人工餵養,變為人類的工具和食品。

原文: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俱。
  譯文:
  高興叫作喜,生氣叫作哀,害怕叫作懼,心裏喜歡叫作愛,討厭叫作惡,內心很貪婪叫作欲,合起來叫七情。這是人生下來就有的七種情感。
  點評:
  七情是人生來就有的,誰也不可能抹煞它,但作為一個有志者,是決不能被感情牽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複雜的,要學會妥善處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得安樂而有意義。

原文:
  青赤黃,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識。
  譯文:
  青色、黃色、赤色、黑色和白色,這是我國古代傳統的五種顏色,是人們的肉眼能夠識別到的顏色。
  點評:
  用色彩學的標準解釋,色彩由黃、紅、藍三個原色和橙、綠、紫三個間色組成。五色是我國傳統的稱謂,如黃色已成為我們的民族色彩,據説太陽升起的第一道顏色是黃色,所以黃色代表東方。

原文:
  酸苦甘,及辛鹹。此五味,口所含。
  譯文:
  在我們平時所吃的食物中,完全能用嘴巴分辨出來的,有酸、甜、苦、辣和鹹這五種味道。
  點評:
  我們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辨出酸、甜、苦、辣、鹹,是由於人的舌頭上有許多叫作味蕾的粒狀組織。人身體的結構非常複雜,認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原文:
  羶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譯文:
  我們的鼻子可以聞出氣味,氣味主要有五種,即羊羶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
  點評:
  人有視覺,可以分辨顏色、形狀;有味覺,可分辨各種滋味;有嗅覺,可以辨別氣味;有觸覺,可區分冷暖等各種刺激。

原文:
  匏土革,木石金。與絲竹,及八音。
  譯文:
  我國古代人把製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八音”。
  點評:
  音樂可陶冶人的情操,我國文明,歷史悠久,文化豐富,音樂也非常突出。好的音樂可以增強人的修養,調劑人的身心,優美的東方音樂更具迷人的魅力。

原文: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葉。
  譯文:
  我們的祖先把説話聲音的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種。四聲的運用必須和諧,聽起來才能使人舒暢。
  點評:
  我國的古代詩詞非常優美動人,讀起來和諧順口。這不僅是因為詩詞本身的內容感人,而且是由於運用了平、上、去、入四聲的規律變化,所以我們聽起來更加優美。
  原文: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譯文:
  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親,父親生我本身,我生兒子,兒子再生孫子。
  點評:
  人類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續永無止境。真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我們每個人都擔負着承上啟下的責任和義務。

原文: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譯文:
  從自己的兒子、孫子,再接下來,就是玄孫和曾孫。從高祖父到曾孫稱為“九族”。這“九族”代表着長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統的承續關係。
  點評:
  九族之間不僅是血統的承續關係,更是一種血濃於水的親情。在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應該認識到自己的長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應負的責任和義務,家庭才能和睦。

原文: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
  譯文:
  父親與兒子之間要注重恩情,夫妻之間的感情要和順,哥哥對弟弟要友愛,弟弟對哥哥則要尊敬。
  點評:
  家庭成員之間要禮貌相待,和睦相處,這樣才是幸福的家庭。我們中國人很注重家庭,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每個家庭都能和睦相處,社會也必然安定了。

原文:
  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譯文:
  年長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長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處應該互相講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臣子們也會對他忠心耿耿了。
  點評:
  中國人從古到今,都十分重視禮儀。這就是長幼的次序、朋友之間的信用。中國自古稱為禮儀之邦,像“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至今受到人們的佳頌。

原文:
  此十義,人所同。當師敍,勿違背。
  譯文:
  前面提到的十義:父慈、子孝、夫和、妻順、兄友、弟恭、朋信、友義、君敬、臣忠,這是人人都應遵守的,不能違背。
  點評:
  社會是複雜的,每人有各種親屬關係和社會關係。古人提出“十義”,是處理各種相互關係的準則,至今這些準則仍是維持社會安寧、推動社會發展的保證。

原文:
  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
  譯文:
  在古代,親人去世的時候,按照親近程度的不同,服喪者穿着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緦麻五種喪服進行時間長短不同的哀悼。
  點評:
  社會在發展,今天一些古老的喪葬儀式已經見不到了,但人死了以後,活着的人要為他們送葬,以開追悼會等方式寄託哀思。

原文:
  禮樂射,御書數。古六藝,今不具。
  譯文:
  禮法、音樂、射箭、駕車、書法和算數是古代讀書人必須學習的六種技藝,這六種技藝到現在已經沒有人能同時具備了。
  點評:
  社會在不斷髮展,文化科技的門類越來越多。對於學生來説,要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
  原文:

惟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説文。
  譯文:
  在六藝中,只有書法流傳下來了。當一個人認識字以後,就可以研究《説文解字》,這對於研究更高深的學問是有幫助的。
  點評:
  語文、數學、外語,已經成為各門類的基礎學科,它們是深入研究各門專業學科的工具課。所以一定要努力學好,為將來進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礎。

原文:
  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
  譯文:
  我國的文字發展經歷了古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一定要記清楚,不可搞混亂了。
  點評:
  我們今天通行的是隸、楷、行、草四種體式,但對於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瞭解,這對於我們學習和繼承前人的知識有很大的幫助。

原文:
  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説,能知原。
  譯文:
  假如你想廣泛地學習知識,實在是不容易的事,也無從下手,但如能做大體研究,還是能瞭解到許多基本的道理。
  點評:
  現在講究的是一專多能,研究學問也必須做到從大處着眼,理清思路,提綱挈領,才能抓住問題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原文: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故,明句讀。
  譯文:
  凡是教導剛入學兒童的老師,必須把每個字都講清楚,每句話都要解釋明白,並且使學童讀書時懂得斷句。
  點評:
  人們在開始讀書的時候必須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是發音要正確,詞意要清楚,要學會正確劃分句子,這樣才能領會文章中的含義和觀點。

原文:
  為學者,必有初。國小終,至四書。
  譯文:
  作為一個學者,求學的初期打好基礎,把國小知識學透了,才可以讀“四書”。
  點評:
  為學必有初始階段,任何一個大學問家,他的知識都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只有紮紮實實打下良好基礎,才能進軍更高深的知識。

原文:
  論語者,二十篇。羣弟子,記善言。
  譯文:
  《論語》這本書共有二十篇。是一部由孔子的弟子們,以及弟子的弟子們記載的有關孔子言論的書。
  點評: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論語》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原文: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説仁義。
  譯文:
  《孟子》這本書是孟軻所作,共分七篇。內容也是有關品行修養、發揚道德仁義等優良德行的言論。
  點評:
  孟子,名軻,尊稱孟子,也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傳弟子,也同樣講仁義道德。

原文:
  作中庸,乃孔汲。中不偏,庸不易。
  譯文:
  作《中庸》這本書的是孔汲,“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變的意思。
  點評:
  孔汲是孔子的孫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關於人生哲學的一本書,它對中國人的人生觀影響很大。

原文: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譯文:
  作《大學》這本書的是曾參,他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
  點評: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參。《大學》是“四書”中的一部書,和《中庸》一樣,也是一部修身養性的書。

原文:
  中書熟,孝經通。如六經,始可讀。
  譯文:
  把“四書”讀熟了,孝經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讀“六經”這樣深奧的書。
  點評:
  書有深淺難易的區分,我們讀書必須從淺易的開始,奠定求知、做人、處世的基礎,再進一步學習更深奧的知識。

原文: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譯文:
  《詩》、《書》、《易》、《禮》、《春秋》,再加上《樂》稱“六經”,這是中國古代儒家的重要經典,應當仔細閲讀。
  點評:
  中國的古代文化是個非常豐富而偉大的知識寶庫,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學者,從事着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要愛護祖先留下的遺產,併為此感到驕傲。

原文: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譯文:
  《連山》、《歸藏》、《周易》,是我國古代的三部書,這三部書合稱“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來説明宇宙間萬事萬物循環變化的道理的書籍。
  點評:
  《易經》雖是我國古代人占卜的書,但它其中闡述了極為深奧的哲學道理。像陰陽消長,物極必反的論述隨處可見。

原文: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譯文:
  《書經》的內容分六個部分:一典,是立國的基本原則;二謨,即治國計劃;三訓,即大臣的態度;四誥,即國君的通告;五誓,即起兵文告;六命,即國君的命令。
  點評:
  《書經》是一部十分有價值的歷史資料,從內容來看,類似我們現在國家的政府檔案,可以使我們瞭解當時的歷史,從中學到許多有益的知識。

原文:
  我周公,作周禮。着六官,存治體。
  譯文:
  周公着作了《周禮》,其中記載着當時六宮的官制以及國家的組成情況。
  點評:
  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兒子中最有才幹,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後,由周公幫助成王治理朝政,由於他的賢德,把國家治理得十分富強。

原文:
  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
  譯文:
  戴德和戴聖整理並且註釋了《禮記》,傳述和闡揚了聖賢的着作,這使後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關禮樂的情形。
  點評:
  中國傳統的禮義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們要從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營養、身體力行。

原文:
  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
  譯文:
  《國風》、《大雅》、《小雅》、《頌》,合稱為“四詩”,它是一種內容豐富、感情深切的詩歌,實在是值得我們去朗誦。
  點評:
  我國最古老的一本詩集叫《詩經》,共彙集了周代詩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反映複雜的社會形態,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狀況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原文:
  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譯文:
  後來由於周朝的衰落,《詩經》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了《春秋》,在這本書中隱含着對現實政治的褒貶以及對各國善惡行為的分辨。
  點評:
  我們讀春秋,除了能夠了解當時一般政治狀況和人民生活情況,更重要的是累積前人的經驗,成為自己做人處事的借鑑。

原文: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
  譯文:
  “三傳”就是羊高所着的《公羊傳》、左丘明所着的《左傳》和穀梁赤所着的《穀梁傳》,它們都是解釋《春秋》的書。
  點評:
  《春秋》是魯國的史書,內容十分精彩,但文字記事都非常簡潔。加之年代久遠,所以必須詳讀三傳,才能研讀明白。

原文: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譯文:
  經傳都讀熟了,然後讀子書。子書繁雜,必須選擇比較重要的來讀,並且要記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點評:
  學習和掌握各門類的知識都要牢記一條原則,學習歷史更是如此,這就是提綱挈領,掌握主要脈絡。對於重點歷史事件要記住它的起因和結局,才能很好地掌握這門學問。

原文: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譯文:
  “五子”是指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和莊子。他們所寫的書,便稱為子書。
  點評:
  “五子”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莊子,他們博學廣聞,像老子,就連孔子都曾向他請教過禮的問題。莊子則經常用寓言的形式表達思想,非常有趣。

原文: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譯文:
  經書和子書讀熟了以後,再讀史書。讀史書時必須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它們盛衰的原因,才能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點評:
  我國的春秋戰國時代,是各種哲學思想百家爭鳴的時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惡説、揚子的自利説、老莊的順其自然説等等。這些思想都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原文: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譯文:
  自伏羲氏、神農氏到黃帝,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帝王都能勤政愛民,非常偉大,因此後人尊稱他們為“三皇”。
  點評:
  歷史學家大體把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國歷史從商代以後才有了較可靠的記載,這之前的歷史是神話和傳説的時代,即上古。

原文: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譯文:
  黃帝之後,有唐堯和虞舜二位帝王,堯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肖,而把帝位傳給了才德兼備的舜,在兩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稱頌。

點評:
  堯是位很賢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禪讓給有賢能的舜做繼承人。當然舜也不負眾託。在他們所處的這段歷史時期,是中國上古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原文: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譯文:
  夏朝的開國君主是禹,商朝的開國君主是湯,周朝的開國君主是文王和武王。這幾個德才兼備的君王被後人稱為“三王”。
  點評:
  夏商周,在中國歷史上合稱三代,每一代的時間都很長。夏朝統治四百年,商朝統治六百年,周朝統治八百年。這一時期的歷史仍然摻雜了許多神話和傳説。

原文: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譯文:
  禹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從此天下就成為一個家族所有的了。經過四百多年,夏被湯滅掉,從而結束了它的統治。
  點評:
  從禹把帝位傳給兒子啟之後,一個家族統治國家的歷史持續了幾千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後一位滿清皇帝,家天下的統治才最後真正結束了。

原文: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譯文:
  周武王起兵滅掉商朝,殺死紂王,建立周朝,周朝的歷史最長,前後延續了八百多年。
  點評:
  周朝的歷史分為兩部分:幽王被殺以前是西周,平王東遷以後是東周。從各朝各代的興衰中我們可以看出“仁政必興、暴政必亡”的道理。

原文:
  周轍東,王綱墜。逞干戈,尚遊説。
  譯文:
  自從周平王東遷國都後,對諸侯的控制力就越來越弱了。諸侯國之間時常發生戰爭,而遊説之士也開始大行其道。
  點評:
  周王室衰落,使各諸侯失去了控制,都想要稱王、稱霸,戰爭連年不絕。老百姓受盡了戰爭的苦難。

原文: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譯文:
  東周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春秋時期,一是戰國時期。春秋時的齊恆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號稱五霸。戰國的七雄分別為:齊、楚、燕、韓、趙、魏、秦。
  點評:
  東周時期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春秋時期前後出現五個霸主,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戰國時期有七個諸侯國實力最強,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原文:
  嬴秦氏,始兼併。傳二世,楚漢爭。
  譯文:
  戰國末年,秦國的勢力日漸強大,把其他諸侯國都滅掉了,建立了統一的秦朝。秦傳到二世胡亥,天下又開始大亂。最後,形成楚漢相爭的局面。
  點評:
  秦王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專治國家。雖然秦朝統一的時間只有十五年,但其苛政卻是其他朝代所不能及的。然而其在統一中國、車同軌、書同文,以及統一度量衡等方面仍有着不可磨滅的貢獻。

原文: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譯文:
  漢高祖打敗了項羽,建立漢朝。漢朝的帝位傳了兩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時,就被王莽篡奪了。
  點評: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個人的行為準則要符合社會發展的法則。否則即便得力於一時,終究也會以失敗告終。

原文:
  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譯文:
  王莽篡權,改國號為新,天下大亂。劉秀推翻更始帝,恢復國號為漢,史稱東漢光武帝。東漢延續四百年,到漢獻帝的時候滅亡。
  點評:
  漢朝經過四百多年的時間,到了末期,由於外戚、宦官互相攻擊,王室無能,到漢獻帝時就滅亡了。

原文: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
  譯文:
  東漢末年,魏國、蜀國、吳國爭奪天下,形成三國相爭的局面。後來魏滅了蜀國和吳國,但被司馬懿篡奪了帝位,建立了晉朝,晉又分為東晉和西晉兩個時期。
  點評:
  《三國演義》是我國家喻户曉的一部古典小説,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閲讀這部小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瞭解到古代戰爭的壯烈畫面。

原文:
  宋齊繼,樑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譯文:
  晉朝王室南遷以後,不久就衰亡了,繼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時代。南朝包括宋、齊、樑、陳,國都建在金陵。
  點評:
  南北朝時的南朝包括宋、齊、樑、陳。這裏所指的宋與後來趙匡胤建立的宋不可混淆在一起,這裏的宋的開國皇帝是劉裕,所以也稱為劉宋,劉宋統治的時間只有五十九年。

原文: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
  譯文:
  北朝指的是元魏。元魏後來也分裂成東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覺篡了位,建立了北周;東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齊。
  點評:
  世界上最偉大的帝王,都是那些開創天下的帝王。至於那些繼承祖業的皇帝,除了少數幾個能在文治武功方面有特殊成就,多數總是平平凡凡。

原文: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譯文:
  楊堅重新統一了中國,建立了隋朝,歷史上稱為隋文帝。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即位後,荒淫無道,隋朝很快就滅亡了。
  點評:
  楊堅起兵東征西殺,結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重新統一中國,建立的隋朝僅兩代就滅亡了。其原因是隋煬帝的荒淫無道,使得他眾叛親離。由此可見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

原文: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
  譯文:
  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最後隋朝滅亡。他戰勝了各路反隋義軍,取得天下,建立唐朝。
  點評: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從唐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到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都赫赫有名。但唐朝的天下其實是李淵的二兒子唐太宗李世民打出來的。

原文:
  二十傳,三百載。樑滅之,國乃改。
  譯文:
  唐朝的統治近三百年,總共傳了二十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樑朝,唐朝從此滅亡。為和南北朝時期的樑區別開來,歷史上稱為後梁。
  點評:
  唐玄宗統治的前期人稱“開元盛世”,但後期卻發生了“安史之亂”,唐朝從此開始衰落。對於唐朝從強盛轉向衰落,人們常把罪責歸到楊貴妃和安祿山兩人身上。其實唐朝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原文:
  樑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
  譯文: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的更替時期,歷史上稱作五代,這五個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點評:
  五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紛亂割據的時期,由唐末的藩鎮割據演變而來。這些朝代名都是以前有過的,所以各冠一個“後”字來區別。這是五個很短的朝代,一共只有五十三年。

原文: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譯文:
  趙匡胤接受了後周“禪讓”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傳了十八個皇帝,由於北方的少數民族南下侵擾,最後造成南北混戰的局面。
  點評:
  宋朝的專制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儘管消除了唐後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的弊端,但它過分削弱地方力量,使州縣日益困弱、無力抵抗外侵,成了一個積貧積弱、苟且偷安的朝代。

原文:
  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譯文:
  以上所敍述的是從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國的古今歷史,我們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可以瞭解各朝各代的治亂興衰,領悟到許多有益的東西。
  點評:
  “讀史使人明智”。如果把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當成一個大家庭的家譜,那麼當我們回顧前人的經驗時,可以從中吸取許多有用的東西。

原文:
  史雖繁,讀有次。史記一,漢書二。
  譯文:
  中國的歷史書雖然紛繁、複雜,但在讀的時候應該有次序:先讀《史記》,然後讀《漢書》。
  點評:
  《史記》是我國漢代大思想家司馬遷所寫,從傳説中的黃帝一直到漢武帝時代,共幾千年的歷史。《漢書》是東漢時期思想家班固所着,它記載的只是西漢這一時代的歷史,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斷代史”。

原文:
  後漢三,國志四。兼證經,參通鑑。
  譯文:
  第三讀《後漢書》,第四讀《三國志》,讀的同時,還要參照經書,參考《資治通鑑》,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瞭解歷史的治亂興衰了。
  點評:
  《後漢書》講述的是東漢時期的歷史;《三國志》寫的是東漢滅亡後,魏、蜀、吳三國形成鼎立局面,直到被晉統一的歷史;《資治通鑑》敍述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多年的歷史,有以史為鑑的思想,所以叫《資治通鑑》。

原文:
  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譯文:
  讀歷史的人應該更進一步地去翻閲歷史資料,瞭解古往今來事情的前因後果,就好像是自己親眼所見一樣。
  點評:
  中國的歷史十分悠久,前面提到的不過是個簡單輪廓,要想真正掌握,必須翻閲各朝各代的歷史資料,深入進行了解和研究。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這面鏡子中吸取許多寶貴的歷史教訓。

原文:
  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
  譯文:
  我們讀書學習,要有恆心,要一邊讀,一邊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學習上,才能真正學好。
  點評:
  我們應該立志努力學習。知識的領域是無窮無盡的,知識是財富、是力量、是智慧。學問是苦根上長出來的甜果。只有刻苦地、不間斷地學習,才能掌握和運用它。

原文: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譯文:
  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像孔子這樣偉大的聖賢,尚不忘勤學,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點評:
  孔子曾經拜郯子學禮儀;拜長弘和師橐學樂曲;拜老子學人生哲學。孔子曾説過:“三個人一起同行,其中一定有一個人值得我向他學習和效法”。

原文: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譯文:
  宋朝時趙中令——趙普,他官已經做到了中書令了,天天還手不釋卷地閲讀《論語》,不因為自己已經當了高官,而忘記勤奮學習。
  點評:
  人的學問是永無止境的,一個人的努力和奮鬥是不可中途停止的。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應該好學不倦,直到生命終止。

原文: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譯文:
  西漢時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們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學習。
  點評:
  路温舒和公孫弘這兩個古人,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想辦法把書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學習,我們今天能有印製精美的書本,學習條件和環境如此優越,更應該刻苦讀書。

原文:
  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譯文:
  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髮拴在屋樑上,防止打瞌睡。戰國時期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
  點評:
  要想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必須自覺地刻苦讀書。因為求知這件事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只有通過自己努力才能學到。現在我們有父母、老師的關心和教導,就更應該好好學習。

原文: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譯文:
  晉朝人車胤,把螢火蟲放在紗袋裏用來照明讀書。孫康則利用積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兩人家境貧苦,卻能在艱苦條件下繼續求學。
  點評:
  古人這種求學的精神是多麼令人欽佩呀!在那樣惡劣、貧困的情況下,都能夠克服困難,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努力學習。今天我們有方便舒適的環境,如果不知道珍惜,那真是慚愧啊!

原文:
  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譯文:
  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維持生活,每天邊擔柴邊讀書。隋朝的李密,放牛時把書掛在牛角上,有時間就讀。他們在艱苦的環境裏仍堅持讀書。
  點評:
  朱買臣和李密,一個打柴,一個放牛,生活都非常貧苦,但仍能發奮讀書。後來都成為很出色的人。我們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怎麼能不努力學習呢?

原文: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譯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號大泉,小時候不想念書,到了二十七歲的時候,才開始下決心努力學習,後來成了大學問家。
  點評:
  宋代着名文學家蘇洵和他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是我國文學史上十分有名的人物,他們的學問都很高,文章也都寫得很好。被後人合稱為“三蘇”,也是唐宋八大家裏的三位人物。

原文: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譯文:
  蘇老泉上了年紀,才後悔當初沒好好讀書,而我們年紀輕輕,更應該把握大好時光,發奮讀書,才不至於將來後悔。
  點評:
  蘇洵到了二十七歲才領悟到讀書的重要性。我們年紀輕輕,現在開始用功是絕對來得及的。要認識到讀書學習對我們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堅實的知識根底,長大以後才能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原文:

若樑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譯文:
  宋朝有個樑灝,在八十二歲時才考中狀元,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
  點評:
  有志者事竟成,凡是立定的志願,只要堅持不懈,努力去做,是一定會成功的。年輕人應首先立下志願,失敗了不要氣餒,仍堅持努力、百折不回,一定會成功。

原文:
  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
  譯文:
  樑灝這麼大年紀,尚能獲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驚異,欽佩他的好學不倦。我們也應該趁着年輕的時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會前途無量。
  點評:
  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為強大。你想使自己變為一個強者嗎?那麼你就要立定志向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成功就一定會屬於你,光明的前途也會屬於你。

原文:
  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譯文:
  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吟詩,後來當了祕書監着作郎。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時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
  點評:
  祖瑩和李泌兩人很小就顯示出驚人的才華,這和他們的智慧是分不開的。但只是聰明而不學習終究還成不了才。祖瑩和李泌學習非常刻苦,每天幾乎是手不釋卷,已經把讀書看成是生活中的最大樂趣。

原文: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譯文:
  他們兩個人的聰明和才智,在當時很受人們的讚賞和稱奇,現在我們正是求學的開始,應該效法他們,努力用功讀書。
  點評:
  雖然祖瑩和李泌從小就特別聰明,但是如果不努力,聰明反會被聰明誤。所以我們現在求學,也應該效法他們,除了運用聰明才智外,更要努力用功求進步,才能有所作為。

原文:
  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譯文:
  在古代有許多出色的女能人。像東漢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聲好壞,晉朝的才女謝道韞能出口成詩。
  點評:
  在封建社會,女人沒有地位,人們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一個女孩子要讀書學藝是非常困難的。蔡文姬和謝道韞兩人都是女子,可以想見她們在當時學習是多麼不容易。

原文:
  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譯文:
  像這樣的兩個女孩子,一個懂音樂,一個會作詩,天資如此聰慧;身為男子漢,更要時時警惕,充實自己。
  點評:
  當然,現在男女平等了,女孩子也能上學讀書,這是社會的進步。而我們更應該珍惜社會給我們創造的良好的學習環境,無論男孩、女孩都應刻苦努力,多學知識,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原文:
  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譯文:
  唐玄宗時,有一個名叫劉晏的小孩子,只有七歲,就被推舉為神童,並且做了負責刊正文字的官。
  點評:
  劉晏有一次回答唐玄宗提出的問題時,曾説:臣《四書》、《五經》都能正,只一個“朋”字正不了。後來玄宗一查證才知道,當時朝延裏很多人朋比為奸,所以劉晏説無法正“朋”字,就是這個道理。

原文:
  彼雖幼,身已仕。有為者,亦若是。
  譯文:
  劉晏年紀這麼小,就已經做官,擔當起國家重任。要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只要勤奮好學,也可以和劉晏一樣名揚後世。
  點評:
  劉晏長大以後,當了唐代宗的宰相。在他任職期間,非常愛民,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這和他從小立下的志向是一致的。我們也應該和他一樣從小立下志向,長大後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原文: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譯文:
  狗在夜間替人看守家門,雞在每天早晨天亮時報曉,人如果不能用心學習,迷迷糊糊過日子,有什麼資格稱為人呢?
  點評:
  萬事萬物都有自然界所賦予的特質,如狗能看門、雞會報曉。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又該如何呢?人是有思維能力的,所以,自然賦予人的使命當然是掌握各門知識去征服自然。

原文: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譯文:
  蠶吐絲以供我們做衣料,蜜蜂可以釀製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真不如小動物。
  點評:
  人類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前人留下來的知識,並以此來開拓更深、更廣泛的知識領域,不斷地改善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環境。動物的活動不過是一種本能的表現,是無法與人類有意識的活動相比的。

原文:
  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譯文:
  我們要在幼年時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後才能夠學以致用,替國家效力,為人民謀福利。
  點評:
  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如何用學到的知識為大眾服務,不枉費自己一生所學,對後人也有所幫助,首要的問題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用所學的知識解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在實踐中加深理解。

原文:
  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譯文:
  如果你為人民作出應有的貢獻,人民就會讚揚你,而且父母也可以感到榮耀,給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給後代樹立了好的榜樣。
  點評:
  我們應該提倡奉獻精神,對我們偉大的祖國、對人民、對他人的奉獻精神。我們的學識是奉獻的資本,誰的學識越多,誰的奉獻可能就越大,人民就會把更多的榮譽獻給他們。

原文:
  人遺子,金滿贏。我教子,唯一經。
  譯文:
  有的人留給子孫後代的是金銀錢財,而我不這樣,我只希望他們能精於讀書學習,長大後做個有所作為的人。
  點評:
  知識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做父母的再有錢,如果子孫不求長進,又有什麼用呢,錢總有用完的一天。到那時,一無所長,什麼也不會幹,反而害了他們。而書中自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這才是取之不竭的財富。

原文: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譯文:
  反覆講了這麼道理,只是告訴孩子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一定會後悔的。
  點評:
  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珍惜大好時光,持之以恆地讀書學習,就一定會得到豐厚的收穫,思想和學識就越加豐富,也將會作出更多貢獻,這樣才不枉人生在世。我們要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話時刻提醒自己。

小結:《三字經》這本啟蒙讀物你們小時候讀過嗎?小編小時候就經常篡改原文,什麼,人之初,樣樣惡,不吃果子,不讀書……不知道你們是否也有這麼惡劣的行徑呢?

熱門搜索
做夢朋友被別人殺死意味着什麼 做夢九尾狐被自己殺了意味着什麼 夢到小鬼要食物好不好 夢見人死了吃喪飯是什麼意思 祿神 夢見別人欠自己小錢是什麼意思 夢見外國人 夢到穿鞋穿襪幹走路好不好 夢到已經死了的人又要死好不好 做夢女兒掉坑裏被我救上來意味着什麼 做夢夢自己縫褲子意味着什麼 自導自演 做夢自己家的一排杉樹被人砍倒意味着什麼 夢到戀人質疑好不好 夢見屋子很髒堆滿髒衣服是什麼意思 夢到自己不敢過獨木橋好不好 夢見喂兩隻小烏鴉是什麼意思 夢到發光物體好不好 夢見柏樹苗是什麼意思 夢到眼鏡掉下地好不好 六指 做夢與男生同牀意味着什麼 做夢揀到好多野鴨蛋意味着什麼 夢見前男友往我脖子裏灌冷水是什麼意思 做夢抱着渾身是血的裸女意味着什麼 夢見母親兒子死是什麼意思 做夢測試懷孕意味着什麼 解夢男女共用浴室洗澡好不好 總變 祭火節 夢見自己吹氣球是什麼意思 夢到女人在我面前小便 夢到奶奶躺在棺材裏好不好 夢到與人抬棺材好不好 夢見玻璃瓶碎了扎手是什麼意思 夢見女孩長陰莖了是什麼意思 夢到在浴缸中洗澡好不好 做夢夢到突然多了個兒子 做夢朋友家裏發生火災意味着什麼 夢見理髮師給我吹頭髮是什麼意思 夢到已死了的人又死好不好 談生 夢到母豬生下了很多小豬好不好 做夢和看不清臉的女人做愛意味着什麼 夢見蛇兩個頭是什麼意思 夢見黑暗教室是什麼意思 拍賣錘 對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