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星座 風水 八字 相術 占卜 解夢 測試 熱門話題 生肖運勢
當前位置:人生運勢站 > 民俗 > 風土人情

朝鮮族的傳統節日 朝鮮族有哪些節日?

欄目: 風土人情 / 發佈於: / 人氣:6.8K

朝鮮族是中國民族傳統的家庭裏面之一,在中國朝鮮族也是屬於人口比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中國的東北地區。那麼關於朝鮮族文化你都瞭解多少,朝鮮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朝鮮族的傳統節日 朝鮮族有哪些節日?

在中國的古文獻中,“朝鮮”一詞始見於《管子》、《山海經》等書。《管子·撰度·輕重甲》中有“發朝鮮之文皮”、“發朝鮮不朝”、“八千里之發朝鮮”等句。《山海經·海內北經》中有“朝鮮在列陽東,海北山南,列陽屬燕”等記載。後來,在《方言》、《尚書大傳》、《淮南子》、《史記》、《漢書》、《魏略》等歷史文獻中,有關“朝鮮”一詞的記載屢見不鮮。

朝鮮族從朝鮮半島遷人東北時,就帶來了“朝鮮”這一族稱。為何以“朝鮮”作為族稱?對此古今中外的學者有過多種解釋,眾説不一,歸納起來有如下説法:

因水得名説。如《史記·朝鮮列傳》説:“朝音潮,直驕反,鮮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類似的説法有,樂浪朝鮮取名於濕水、例水、潮水、沌水等。

因山得名説。認為“朝”代表東方,“鮮”代表鮮卑山,“朝鮮”即為鮮卑山之東。

因字音得名説。認為“朝鮮”與“息慎”、“肅慎”、“珠申”、“女真”、“朱裏真”等都是同音詞的漢字異寫。《管子》中的“發朝鮮”與《大戴禮記》中的“發息慎”,指的是同一民族。

因圖騰得名説。認為:“古朝鮮族的氏族圖騰是源於水族生物,如同高句麗的祖先有蛙一樣,是六畜圖騰的氏族與水族圖騰相融合的緣故。據《説文解字》講:‘鮮,魚名,出貉國。'

也可以説,古朝鮮即鮮族,魚圖騰。”
  因朝陽得名説。認為朝鮮“東表日出之地”,“早明朝鮮之謂也。”“朝鮮之稱,古人以為地近場谷故曰朝,出日先明故曰鮮。”“朝鮮族的族稱源於古朝鮮族,意為’朝陽鮮豔的地方。古朝鮮族的名稱始見於商、周時期,漢滅古朝鮮後,古朝鮮的名稱絕於史書,直至1392年李成桂滅高麗而建李氏朝鮮時,‘朝鮮’一詞始復,並沿用至今。”“古朝鮮族以日為圖騰”。

在眾多的“朝鮮”族稱的釋説中,以“朝陽”而得名的説法較為廣泛。

朝鮮族素有喜着白衣的習俗,故有“白衣民族”之稱。據《山海經·海外西經》:“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被髮。”又據《山海經·大荒東經》:“有白民之國……白民銷姓。”古時銷通消,高句麗以消奴部為王,其他部落系消奴部分出。可見,朝鮮族喜着白衣的習俗源遠流長。

朝鮮族男子上衣短小,外加綢緞坎肩。褲子寬鬆肥大,外出時穿上斜襟長袍,頭戴禮帽。朝鮮族婦女上身穿短至胸際的燈籠袖上衣,下身穿裙子。裙子的種類很多,有筒裙、纏裙、長裙、短裙。一般老年婦女愛穿長至腳面的長裙,並習慣用白布包頭。冬天穿毛裏綢面坎肩,顯得穩重。中年婦女穿稍短一點的裙子,顯得莊重大方。女孩則穿剛過膝的短裙,顯得生動活潑。朝鮮族兒童的服飾豔麗多彩,一般用七彩緞縫製。女孩穿裙子,男孩穿短上衣、坎肩、長褲。朝鮮族認為彩虹是光明和美麗的象徵,用“七彩緞”給兒童做衣服,意在美麗、幸福。

朝鮮族過去穿木屐、革履、還穿過草鞋、麻鞋,後來穿膠鞋。男子穿平面白膠鞋,婦女多穿白色或天藍色的船形膠鞋。現在,普遍穿布膠鞋和皮鞋。

朝鮮族的民間節日有“元日”(歲首)、“上元”(元宵節)、“上已”(農曆三月九年級)、“寒食”(清明)、“燃燈節”(農曆四月初八)、“端午”(農曆五月初五)、“流頭日”(農曆六月十五日)、“秋夕”(中秋)、“重九”(農曆九月初九)和“八關”、“冬至”等。其中,元日、上元、寒食、端午、秋夕為朝鮮族人民的五大節日。

元日
  元日(歲首)是朝鮮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除夕,全家人伴着古老的“伽琴”和洞簫的樂曲聲,通宵守歲。家家把屋內打掃乾淨,以迎接子孫或親戚來過年。室內貼上山、水、石、雲、太陽、鬆、不老草、龜、鶴、鹿等年畫。雞鳴破曉之前祭祀祖先,然後向老人叩首拜年。早飯後再給鄰居和全屯老人拜年。歲撰,早上一般吃打糕或大黃米飯,吃各種魚、肉和山菜。人們從年前就開始釀製歲酒,也稱“屠蘇酒”(用桔梗、防風、山椒、肉桂等藥料一起釀製成的藥酒),認為元日這天喝這種酒可以避邪長生。

元日期間,家家烹製佳食,尤其是除夕晚餐,準備得十分豐盛。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德固”。這是一種餅湯,把大米麪蒸熟後,搗成大勃團兒,然後搓成圓條,再切薄片,放人雞湯中(牛肉湯亦可)煮。吃時放香油和紫菜。白天,村裏人按“契”或自然屯分組進行拔河比賽,青少年進行射箭或打“石戰”,姑娘和婦女們跳板,兒童們放風箏。晚上,男女老少玩猜謎等活動,往往通宵達旦。

朝鮮族聚居的地方多盛產大米。朝鮮族以米飯為主食,炯出的米飯潔白而有光澤、柔潤,不軟不硬,香氣四溢。燒飯方法是,待水開後下米,一次將水加準,先以旺火,後以小火炯熟。朝鮮族的炯飯鍋是一種底深、收口的鐵鍋,鍋蓋也是鐵的,炯飯不串煙、不夾生,營養成份損失少。菜,以涼拌菜為主。涼拌萊種類很多,有白菜、蘿蔔、蘿蔔乾、青椒、茄子等各種蔬菜,還有桔梗、孩菜等山菜,還生拌各種肉類、魚貝類以及豆製品類。將原料備好後,用少許鹽醃漬,之後拌以蒜、葱、辣椒、味精、糖、香菜等調味料。涼拌菜辛辣、味重、涼口、開胃。湯是朝鮮族飲食中不可缺少的,幾乎每頓飯都要有湯。湯分為醬湯和肉湯兩種。

每逢年節,朝鮮族人民都喜歡吃本民族的風味食品:
  冷麪。將蕎麥麪粉或白薯粉等和好後壓制成條,煮熟後立即撈起,在冷水中反覆淘洗,待麪條冷卻後,配上牛肉絲、雞蛋、辣椒、芝麻、香油、泡菜絲、蘋果片等調料。食用時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胡椒粉、食醋等。冷麪吃起來酸中有甜,香中有辣,清涼可口。過去有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麪的習慣,説是這一天吃了長長的冷麪條,就會長命百歲,故又稱冷麪為“長壽麪”。現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冷麪,若冬天怕涼,可以吃温面。

打糕。每逢年節、紅白喜事,朝鮮族都要做各種各樣的米糕,以增添節日氣氛。打糕用糯米制作。將糯米淘洗乾淨,用清水泡透後撈出瀝乾,然後放到籠屜裏用旺火蒸半小時左右。把蒸好的糯米放人木槽或石板上,用木捶邊打邊翻,打得越均勻越好。將打好的打糕切成塊,蘸紅豆沙或黃豆麪吃,也可蘸白糖、食鹽。打糕軟糯可口、味道清香。除了打糕外,朝鮮族還善於用大米麪做各種各樣的米糕,如片糕、散狀糕、切糕、發糕等幾十種。

燒烤。節日或親朋好友相聚,用燒烤待客,可以使氣氛更濃,因此,人們常稱燒烤為氣氛菜。燒烤時,大家圍坐在桌旁,桌子中央放一個炭火盆,火上放一個鐵蓖烤架,烤架上設一個抽煙罩。將切好的肉片放在烤架上,兩面翻烤,直到肉熟為止。肉烤好後,蘸事先準備好的醋、醬油、葱、蒜、辣椒麪等調料吃。此菜味香辣,別具風味。

春節,農曆正月七年級舉行,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日。節日期間,全村人在一起舉行跳板、拔河等運動。賽場上熱鬧非凡,人們爭相觀看;正月十五晚上,舉行傳統的集會。人們推選出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登上望月架,觀看明月。當地風俗是以誰先看到明月為有福,意味着他們的兒孫健康成長,萬事如意。然後,男女老少圍着點燃的“望月架”,拌着長鼓、洞簫、項吶聲載歌載舞。

擲散是朝鮮族民間的一種棋類遊戲。一般在農曆正月七年級至十五期間進行,現在每逢節假日眾人歡聚時常常進行這種遊戲。

參加比賽的人數不定,一般四人分為兩組進行。比賽使用的器具“般子”為四根半圓的短木塊,或用一面刻有標記的四個大黑豆。比賽時將般子擲在炕上或桌子上,三撲一翻為“徒”,得一分;兩撲兩翻為“開”,得二分;三翻一撲為“傑”,得三分;全翻為“流”,得四分;全撲為“牟”,得五分。根據得分多少在棋盤上走棋,棋子先走出棋盤為勝。

上元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朝鮮族的上元節(元宵節)。
  頭一天晚上,家家祈禱,求神靈保佑長壽平安。上元節這一天吃“五穀飯”、“藥飯”,喝“聰耳酒”。“五穀飯”用糯米、大黃米、大米、小米和飯豆做成。食五穀飯意味着五穀豐登。

“藥飯”用糯米與紅棗、栗子炯飯,拌以白糖、蜂蜜、香油再炯而成。吃時還要拌上松仁粉和桂皮粉,色澤豔麗,營養豐富。另外,這天還吃肉菜餡大餃子或用雞湯下“德固片”。傳説這一天喝“聰耳酒”,可以使人身體健康,耳聰目明,一年不鬧耳病,常聞喜訊,所以男女老少無論會不會喝酒,都要喝上一口。

上元節時,人們要進行各種遊戲活動,有“火炬戰”、“車戰”、“拔河”等。“火炬戰”即賽火,看誰的火炬亮的時間長。“車戰”即兩台牛車相撞,看哪輛車更結實。“拔河”比賽時,人們分兩組,各抓住麻繩的一端,將對方拽人自己圈內就算贏。做遊戲時,全村一起出動,或參加比賽,或擂鼓助威,熱鬧非常。到了晚上,進行“迎月”、“踏橋”、“解歷數”等娛樂活動。“迎月”,大家舉火炬登山望月,據説誰先望見初升的明月,這一年都有福。迎月之後,在月光下“踏橋”,據説元月之日在月光下踏橋,一年康寧無禍。

五穀祭
  五穀祭又稱“鳥忌之日”和“射琴匣”,是朝鮮族民間的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
  傳説很久以前,有一個國王在農曆正月十五這天出宮打獵,以祭告天神。葷輿行至一個山谷時,只見一隻烏鴉平地飛起,國王甚覺此事離奇,命一馬前卒前去探視。在烏鴉的引導下,馬前卒來到一個明鏡湖畔。忽然,山搖地動,湖水分開,一位白髮仙翁從湖中走出,。老翁從寬袖中抽出一卷書,命馬前卒速交國王。書簡到了國王手中,只見封面上寫道:“拆見二人死,不拆一人亡”。國王的諸臣認為,“一人”即為“天下第一人”,指的就是國王。所以還是拆為上策。書簡拆開後,只見內中一方白布上赫然有12個大字:“迅即返回宮庭,箭射王妃琴匣”!國王大驚,火速掉馬回宮,派了三個神弓手,箭射王妃的琴匣。只聽得琴匣中有人一聲慘叫,箭洞旋即血流如注。原來是王妃的情夫藏在裏面。他們趁國王外出之機,偷偷幽會,並密謀加害國王。於是,他就把正月十五這天定為“烏哭祭”,命大臣們把五穀合做的飯祭供烏鴉,由烏鴉隨意挑吃。後來,“烏哭祭”在流傳中逐漸演變成了“五穀祭”。節日這天,朝鮮族的農民都要做“五穀飯”,人人吃“五穀飯”。他們還把五穀飯勻出來一些,放到牛面前,看它先吃哪一種,那麼當年就種這種莊稼,據説這樣可獲得豐收。

寒食節
  冬至後的第105天為寒食日。
  相傳,介之推助晉文公成就偉業後,晉文公請介之推出山。介之推因與母為伴而不肯,晉文公放火焚山相逼,介之推抱木而死。是日禁火冷食,定為寒食日。這一天,民間多舉行掃墓活動。如墳墓有倒塌,就要移植草皮進行修整。官府則要到宗廟和陵園焚香祭祀。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要吃一種帶有清香味的打糕。用柳篙芽葉與糯米一起蒸,將蒸好的米放在木槽中打成糕。家家做艾糕、蒸餅、小豆包等食品,還要喝葺蒲水、飲益母汁、吃端午餅。婦女要用營蒲水洗臉、洗頭。有的婦女還把曹蒲根染紅,製成替子,作為頭飾。

端午這一天,人們還進行摔跤、打鞦韆等體育比賽,演出各種民族歌舞,節日氣氛十分濃厚。

秋夕節
  農曆八月十五為秋夕,朝鮮族民間節日,亦稱“中秋節”、“嘉徘節”、“嘉優節”。為了慶祝豐收,這一天家家用新米制作打糕和各種片糕。

據《三國史記》記載,新羅時期每年的農曆七月十六日,官府召集國內會織布的婦女分兩組進行織布比賽。一個月後,即八月十五日,由負方用酒食招待勝方。參加的人唱歌、跳舞,盡情歡樂,故被稱為“嘉徘”。後來,演變為傳統的節日。“秋夕”這天,家家户户都要掃墓祭祀祖先。有的人家還備豐盛的酒食招待親戚朋友。節日期間,村與村,屯與屯之間,要進行摔跤、盪鞦韆、跳板和各種球類比賽,射箭比賽等民間遊藝活動,持續數日才結束。

冬至節
  這一天,朝鮮族要吃小豆粥。用小豆、大米、糯米糰子熬滿滿一大鍋粥,象徵富裕美滿。

據説,冬至不吃小豆粥會老得快、鬼纏身、愛鬧病。

老人節
  老人節是朝鮮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地區不同,節期各異。黑龍江省寧安縣朝鮮族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則在八月十五日舉行。

老人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各地舉行的節日。1982年,龍井、和龍、渾春等縣(現均改為市)的一些地方,朝鮮族老人成立了老年人協會。1983年8月15日,龍井縣盛鄉舉行盛大的老人節活動,為全鄉千名60歲以上的老人過老人節。八百多名兒童和青年翩翩起舞,祝老人健康長壽,兒孫們向老人敬獻“長壽酒”。老人們也高興地與兒童和年輕人一起跳起了朝鮮族民間集體舞。從此,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各地便將8月巧日定為老人節,並在這一天,舉辦各種文化娛樂活動和向老人敬“長壽酒”等,祝老人節日快樂、晚年幸福。

朝鮮族歷來有敬重老人的傳統。早在李氏朝鮮時期,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是老人安慰日,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屆時,朝廷要設宴,邀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和正三品以上的官吏赴宴,祝福老人們健康長壽。在民間,晚輩對長輩必須使用敬語,當着老人的面不許吸煙,不許喝酒,非喝不可的場合,也要背席而飲。不論何時何地,即使素不相識,也不許向老人借火或對。火點煙,借火吸煙是對老人最大的不敬。在老人面前不準説粗話。吃飯時,盛飯、盛湯、盛菜都要先敬老人,有的人家還給老人專擺單人桌,由媳婦、兒女恭順地把食物端到老人面前。好吃的食品要擺到老人跟前,老人未動筷子前,晚輩不得先吃。與熟識的老人出門、同路時,年輕人不得走到老人前面,若有急事趕路,要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説明原因,然後才能超前。途中遇有老者迎面走來,年輕人應恭敬地站立路旁讓道,並叩首致禮問安。當老人外出或遠行時,全家人都要鞠躬送行。子女外出前則要向老人告別,回來要立即向老人請安。虐待老人者,被視為野蠻,必為大家所不容。在朝鮮族的不同聚居區,幾乎都要過老人節。

節日期間,各村敲鑼打鼓,喜氣洋洋,人們身着民族服裝紛紛向老人們祝福。朝鮮族服飾獨具風采,因其自古崇尚白色,喜歡穿素白衣服,故有“素衣民族”、“白衣同胞”之美稱。它不僅反映了朝鮮族的服飾愛好,而且深刻地體現出朝鮮族的審美觀念和生活情趣。因為白色具有純潔、高尚、善良、神聖的象徵意義,且白色與朝鮮族尚潔習俗密切相關,因此,朝鮮族喜歡潔白的顏色,從頭飾到腳上的鞋和襪都要保持一致,一身潔白。老人節這天更是如此,男人穿白色短上衣,白色肥大的褲子,顯得莊重樸素;婦女們穿白色短衣長裙,體現出純潔、飄逸的風采。其上衣稱襯裏高、斜襟、無鈕釦,以布打結。有的還在袖口、衣襟、腋下鑲上色彩鮮豔的綢緞邊,而且用花色綢緞做長飄帶,更顯瀟灑美麗,裙子的長短因年齡不同而異,年輕姑娘的裙子長至膝蓋,中年婦女的裙子則長到腳面。裙腰還有許多皺褶,隨風飄動,婀娜多姿,十分動人。這天的明星當然是老人,老人身穿新衣,各家兒女都眾星捧月般地依偎在老人身旁,與老人共享天倫之樂。他們和老人唱歌,與老人跳舞,讓老人觀看青年表演的踩跳板、摔跤、打球、盪鞦韆等活動項目。尤其是老人趕上花甲時,子孫親友及全村人都要前來祝壽。祝壽活動場面十分熱鬧,前來祝壽的人身穿節日盛裝,過“花甲”的老人身穿新衣,坐在宴席正中,兩旁由鄰里老人相陪。祝壽開始後,從長子夫婦起,到孫子止,依次斟酒向老人跪拜祝福,感謝老人的辛苦操勞及養育之恩,祝福老人健康長壽,晚年幸福。

這天,晚輩要給老人準備豐盛的宴席,有特別釀製的“麻格里”米酒,還有米糕、冷麪、狗肉和大醬湯等傳統食品。值得一提的是冷麪和米糕,這是朝鮮族獨具風味的食品,也是人們最喜歡的食物。冷麪的原料、作料和製作特別講究,是按一定比例把蕎粉、麪粉、米粉等合在一起製成。麪條裏要放香油、胡椒、辣椒、味精等調料,吃時再放蘋果片、梨片等,酸甜香辣,清涼爽口,味道極好。過去,朝鮮族有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麪的習俗,據説可以讓人長命百歲,故又稱其為“長壽麪”。每逢喜慶節日或新婚嫁娶,冷麪是主人招待客人的佳品,老人節的宴席上,自然少不了這道具有象徵意義的食物。另外,米糕也是老人節必備食品之一。米糕是把蒸熟的糯米或小黃米放在木槽子或石臼裏,用硬木製作的打糕褪打爛成糕團,然後切成片,放上一些豆沙面,蘸上白糖或蜂蜜,吃起來涼軟香甜,風味特別。

吃過熱鬧的宴席,身穿五顏六色服裝的小姑娘和天真活潑的男孩子歡快地唱起祝壽歌,接着身穿長裙的姑娘敲起長鼓翩翩起舞,男子也投人跳舞的行列,邊歌邊舞,共享歡樂。各地還要專門舉行祝壽大會,邀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坐在台上,為他們佩戴大紅花,並接受全村晚輩的祝福。老人們都是鄉老年協會的成員,他們其中不少人是生產上的好參謀,與兒媳和睦共處的好公婆。祝壽大會上,還要表彰經過推選、評議產生的尊老愛幼的好媳婦。作曲家特別為老人節譜寫的《媽媽,祝您長壽》一歌,唱遍了全國。這首歌,體現了朝鮮族人民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除此之外,老人節還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老人們可以觀賞到踩跳板、摔跤、打球和盪鞦韆等節目。他們每到一處,都能領略和感受到晚輩對老人的尊敬和愛護,陶醉在幸福美好的氣氛中。

摔跤既是朝鮮族的一種古老娛樂項目,又是朝鮮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朝鮮族摔跤一般按年齡分為少年、青年、壯年三級。每次正式比賽,都由少年摔跤開場。只要來到摔跤場,任何人都可以參加比賽,進行力氣和技巧的較量。朝鮮族摔跤使用腰、腿帶。比賽時,雙方蹲身略向前傾,右膝着地,左膝彎曲,足掌輕釦地面。之後,相互樓住右肩,各用右手抓住對方的腰帶,左手抓住對方的腿帶。待裁判員哨聲一響,雙方起身進行比賽。比賽中,不許扭對方的脖子和胳膊,不許用頭部或拳頭傷及對方。比賽一般採用三戰兩勝決定勝負。男人們最喜歡比技巧、比氣力,看誰更強悍。比賽時雙方傾力而出,似雄獅、賽猛虎,兩人滾成一團,難解難分,一旁觀戰的老人也跟着用勁、喝彩,彷彿又回到了青年時代。

盪鞦韆是朝鮮族婦女最喜愛的一項傳統體育項目,它具有悠久的歷史。過去,盪鞦韆活動多在春暖花開的端午前後舉行,所以一提到鞦韆,人們就會想到端午節。現在,每當節慶和農閒季節,人們都要豎起高高的鞦韆架,身着豔裝的婦女在空中像一隻美麗的蝴蝶飄來蕩去,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在鞦韆大幅度的擺動中,蕩者的衣裙隨風飄動,如仙女下凡,如白鶴展翅,直到碰上橫在最高處的銅鈴線為止,每一次來回都成一幅優美的扇面,構成優美動人、蕩人心魄的圖畫。

盪鞦韆可分為單人蕩和雙人蕩,決定勝負的方法是,用樹枝等吊起來作為目標,比賽時,以腳尖踢着或用嘴叼着目標為勝;或是在鞦韆的前方懸掛一個可以升降的銅鈴,以踢到銅鈴的高度定勝負;還有一種在鞦韆的腳踏板上系一條標有尺寸的繩子,用來衡量鞦韆蕩起的高度,以最高者為勝。

跳板比賽同樣驚險,扣人心絃。參賽的朝鮮族女子在騰空時不斷亮出多種優美的姿勢,時而像凌空的燕子,時而似飛翔的仙鶴。尤其是鑽跳彩圈,在凌空的瞬間,參賽者將彩圈由腳套上,經過身體再握在手中,驚心動魄,令人叫絕。

跳板亦稱“板舞”,是朝鮮族婦女喜愛的一項以蹬跳為特徵的全身運動。關於跳板的由來,有各種傳説。相傳古時候有兩個男人被囚,他們的妻子為了看到獄中的丈夫,用跳板的方法輪流騰空看自己的親人。還有種傳説,是古代朝鮮族婦女為了反抗不准她們隨便邁出庭院的封建禮教而採取的行動,她們難出大門,只好在院內牆根處支起跳板,騰空躍身,以觀望牆外風光,開闊眼界。可見跳板運動有利於健康。

跳板運動過去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八月十五等節日舉行,現已發展為朝鮮族體育運動會上的項目之一。跳板的製作比較簡單,它是由一塊長約3米或5.5米的木板,中間墊上一個“板墊”搭成的。“板墊”可以是一段圓木,也可以用稻草捆,或用草袋裝滿土也可,“板墊”高約30釐米。跳板的比賽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抽線,在規定的時間內,以運動員系在腳脖子上的線抽出來的長度決定勝負。另一種是表演比賽,運動員借跳板一起一落之際,在空中做直跳、屈腿跳、剪子跳、旋轉跳、空翻跳等動作。裁判員根據參賽者動作的難度、完成的質量及姿態優美的程度評定分數,以決勝負。

花圖是朝鮮族人民尤其是朝鮮族老人喜愛的一種紙牌遊戲。每逢節假日,人們總愛湊在一起玩花圖。花圖類似撲克。一副花圖共有48張牌。銘張牌上畫有梅花、蘭花、菊花、牡丹、櫻花以及明月、鬆、雨、楓葉等12種圖案,每4張為同一圖案。牌根據畫面分為得分牌和不得分牌。在花草圖案上畫有青、紅色緞帶的是5分牌,花草圖案上畫有鳳、鶴、鹿、刺猾等動物的是10分牌,花草圖案上帶有“光”字的牌為20分牌,只有花草而沒有其他圖案的為不得分牌。玩牌時,視參加人數的多少而決定留多少張底牌,底牌留作吃牌用。參加人數應在2人以上。牌抓好後,每人再去抓底牌,然後對圖案,兩張圖案一樣即得分。如果同一種圖案的4張牌全抓在手中,加20分。最後,根據得分的多少決定勝負。

朝鮮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的民族,敬老愛老是朝鮮族人民的傳統。每個朝鮮族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要接受這一特殊文化氛圍的薰陶,才能成為大家庭中的一員。老人節就是父母教育子女修身禮儀、弘揚敬老愛老這種東方美德的最好課堂。

嬰兒節
  嬰兒節是在嬰兒一週歲生日時舉行,屬於家庭節日。

在朝鮮族看來,婚娶、老人生日、嬰兒一週歲生日,都是每個家庭的重大事件,因而十分重視嬰兒第一個生日,作為一個家庭節日隆重慶祝。這裏着重介紹,週歲紀念的聚會之盛況。

當孩子生下來之後,許多民族均有給孩子“做滿月”等習慣。對於朝鮮族來説,嬰兒的誕生會給一個家庭帶來無比的歡樂。新生兒週歲的生日,更是孩子父母最幸福的日子。這天,做媽媽的要把自己打扮得如當初的新娘,孩子更要打扮得惹人喜愛。孩子要穿精心製作的民族服裝,一般男孩上穿五色絲綢短襖,外套坎肩;女孩上穿帶飄帶的短襖,下穿羅裙,以使孩子更加俊秀、天真、可愛。

朝鮮族的抓週是節日最熱鬧的一幕。這天所有親戚、朋友、鄰居均被邀來歡聚一堂,看孩子在生日席上的抓鬧錶演。

打扮好後,把孩子抱到生日席桌前,生日席上擺放着各種物品,如打糕、糖果、筆、書、算盤、玩具等具有象徵意義的物品。孩子就從這五花八門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意中物。不管孩子拿起了哪樣東西,人們都會像發現了什麼奧祕似的拍手叫好,異口同聲地讚揚孩子聰明呀、機靈呀、長大一定會有大作為呀,等等。如孩子抓住了書、筆,人們便讚揚孩子將來會好好讀書,學習成績好;抓住了算盤,人們就説能寫會算,有前途;抓住了打糕、糖果,人們會説,這孩子嘴饞有福氣,能撈個結實的好身體。有的地方,老人給孩子的脖子上套上一團素白色的線,以示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線那樣做一個純潔的人,像線那樣長命百歲。親朋鄰友,聚會就餐,酒宴招待,為孩子的週歲生日歡聚一整天,直到夕陽黃昏,人們才陸續告別。

回甲節和歸婚節
  為誕生60週年的老人和結婚60週年的夫婦而舉行的紀念日。

屆時,兒女、親友、鄰里都要向老人祝福,共慶美好的生活,享受美好的人間歲月。

小結:朝鮮族的節日還是有很多,有元日節、還有嬰兒節、老人節、端午節這些都是朝鮮族非常重視的傳統節日,很多也都是韓國非常重視的節日。朝鮮族很多地方還是和韓國相似,更多的接近漢族。

熱門搜索
夢到老虎咬我和男朋友的腿好不好 夢到變高變胖好不好 夢到孩子睡走懷裏好不好 夢到毒蛇咬傷小腿好不好 做夢滿地的電線和爸媽意味着什麼 夢見很多多蛇是什麼意思 夢到馬思嘉好不好 捉老鼠 夢到買兩個大西瓜特別甜好不好 善茬 夢到病人自己得乙肝好不好 夢到蒜薹 手拿稱 八尺 夢見調整墳的方向是什麼意思 夢見自己推倒母親是什麼意思 夢到很多廁所堵滿了大糞好不好 做夢孃家哥再次結婚意味着什麼 夢到自己的女兒死了有復活好不好 夢見颳大風下大雨追偷車人是什麼意思 夢到孕晚期被蛇追好不好 做夢夢到男朋友和別人做愛 做夢樹根爛了意味着什麼 做夢高僧出殯意味着什麼 夢見自己喜歡的人犧牲是什麼意思 生活壓力 做夢睾丸掉地意味着什麼 做夢夢蛇頭碰到臉上意味着什麼 鋪路石 做夢捅鳥巢意味着什麼 換臉 夢見鄉下的屋給賣有女人走進去是什麼意思 做夢全身赤裸意味着什麼 禹字 做夢女朋友懷了自己的孩子意味着什麼 夢見婚車隊是什麼意思 屬牛白羊座 夢見和帥哥出遊是什麼意思 金牛座老公 太寒 夢到躺在水上好不好 夢見呀土豆是什麼意思 做夢蜈蚣趴在自己身上意味着什麼 做夢和皇帝吃飯喝酒意味着什麼 夢見幫老師擦黑板是什麼意思 夢到對我開槍好不好 做夢新娘帶面具意味着什麼 夢到腳踩烏龜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