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星座 風水 八字 相術 占卜 解夢 測試 熱門話題 生肖運勢

龍生九子起源 傳説故事有哪些

欄目: 屬龍運勢 / 發佈於: / 人氣:1.92W

龍,在中國是祥瑞的象徵,也是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生九子是一個古老的傳説故事,龍生九子,子子不同,這個傳説故事的版本有很多種,但是每一子的象徵和含義是不一樣的。一起了解下龍生九子的起源吧。

龍生九子起源 傳説故事有哪些

中國有句俗語,叫“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寓意兒子不一定要和父親走一樣的成長道路,每個兒子各有各的愛好,應順其自然發展,不能把自己的前途和理想強加給兒子。這句話意在反駁“虎父無犬子”的教育理念。

  這種俗語本來只在民間流傳,可是有一天傳到了一位皇帝的耳朵裏,引起了他的好奇,結果生出了好多故事。

  明孝宗朱佑樘是個辦事認真的人,但有點死心眼。他想,向來只有皇帝才是“真龍天子”,為何民間又有“龍生九子”的説法,這“龍之九子”既然“不成龍”,那到底成為了哪些神物,又各自有何愛好呢?於是,他寫了一張“御書小帖”,令中官拿去問內閣。中官首先將這張紙條拿給以飽學着稱的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可這畢竟是民間俗語,之前從未在任何典籍上有過記載,而這種俗語本來就是隻在於寓意,又如“九牛二虎之力”、“八竿子打不着”之類,是不能摳字眼的,其中的“九”也只是個概數,怎麼會有答案呢?李東陽被問傻了眼,又不敢説“別較真”,只好推託説彷彿記得少年時曾在“雜書中”見過,但倉促之間不能詳細作答,需要查閲資料再來答覆。

  李東陽(1447-1516)其人雖在政治上毫無建樹,被人稱作“伴食宰相”,但文學功底很強,還是着名的“茶陵詩派”掌門。他四下打聽,糅合民間傳説,並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文學創作能力,勉強列出一張清單,向皇帝覆命:“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眥,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霸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贔屓,平生好文,今碑兩旁文龍是其遺像;鴟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

  李東陽所説的“九子”似乎都是現實中不存在的怪物。但一切傳言也必先有依有據,方能添油加醋,而後逞舌燦蓮花之能。這些神獸不可能完全憑空捏造,畢竟“文學高於現實,也須源於現實。”其實它們的形象大多來自現實,分別代表時人所認識的動物界的九大類別。

  一、囚牛
  囚牛,據説是龍子中的老大,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喜音樂,蹲立於琴頭。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龍頭二胡上蒙古族的胡琴、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絃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明代二胡上的囚牛苗族牛頭琴蘇美爾牛頭琴
  囚牛的原型是陸生動物食草類家畜的代表——水牛。水牛是體型最大的家畜。在遊牧時代,有經驗的牧人就已經知道,牛在聽了音樂後可穩定情緒,增強食慾,既有利於提高牛奶產量,也有利於提高牛肉質量。世界上最早飼養水牛的蘇美爾人,也是琴的發明者。對牛彈琴成為蘇美爾人的一種輔助飼養手段。由英國着名考古學家列奧納德·伍利率領的一支考古隊,在對蘇美爾文明時期的古城烏爾進行考古發掘時,在789號王陵發掘到一隻裝飾精美的七絃琴。其共鳴箱前就有一個主要由純金製作的牛頭形裝飾物。(原件2003年毀於伊拉克戰爭,上圖為西迪恩學院複製品。)

  唐朝時遊牧民族“奚”將一種二絃胡琴傳入中國,其上便有牛頭裝飾。為了適應審美需要,元朝時將牛頭改為馬頭,明朝時又改為龍頭。

  民間故老相傳琴上龍頭原是“泅牛”,其實就是指水牛。李東陽揣着明白裝糊塗,玩弄文字遊戲,故誤作“囚牛”。

  二、睚眥
  睚眥,據説在龍子中排行老二,平生好殺,喜血腥之氣,相貌兇狠,好勇擅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所以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以顯示強大的戰鬥力。

  刀柄上的睚眥像巨齒鯊
  睚眥的原型是海生動物兇猛魚類的代表——巨齒鯊。巨齒鯊是有史以來最大最的掠食性動物。據推測,它最大的體型能達17米長,身強體壯,可以輕易獵食海中的任何生物,每天要吃大約1.2噸的食物。它的牙齒可以長到15-17釐米,就像鋒利的寶劍。它的撕咬力量是霸王龍和大白鯊的6-10倍,獵殺大型鯨類時,先撕破其尾部或鰭,使其喪失游泳能力,再將其食用。巨齒鯊最令人感到恐懼的還是它的嗅覺器官,它能聞出數公里外海水中的稀釋血液,並追蹤出來源。

  當科學家首次發現巨齒鯊的化石時,他們猜測其已於160萬年前滅絕。後來有人指出,從挑戰者號發現的巨齒鯊牙齒化石表面所積聚的錳,推算出巨齒鯊應在一萬年前的人類舊石器時代依然生存,很可能至今尚未完全滅絕。還有報道説,1918年2月6日在澳大利亞的史蒂芬港,約有50位漁民見到了這種超級的生物。

  睚眥一詞,本意指發怒時極力瞪眼。巨齒鯊攻擊獵物時,盡力張開大嘴,牙齒往前伸出,開口直徑可達兩米,眼睛也隨之睜到最大,眼珠突出,極為。古人稱之為“睚眥”,也算恰當吧。

  三、嘲風
  嘲風,據説在龍子中排行老三,平生好險,如今殿角走獸是其形象。嘲風,不僅象徵着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常用其形狀在殿角上作為裝飾。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聖氣氛。

  嘲風其實是一系列神獸的總稱。在明清故宮的太和殿上,這些神獸排列着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鳳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青龍、青鸞、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太和殿才十樣俱全;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乾清宮,地位僅次於太和殿,用九個;坤寧宮原是皇后的寢宮,用七個;妃嬪居住的東西六宮,用五個;某些配殿,用三個甚至一個。

  故宮太和殿的嘲風
  嘲風的原型來自於飛行動物鳥類的代表——鳳。鳳是古代傳説中的鳥王,宋代的《太平御覽》九百一十五卷説唐代“海州言鳳見於城上,羣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於是有了“百鳥朝鳳”的傳説。所以“鳳”被用來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也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後來演變成龍代表帝皇而鳳代表帝后。但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鳳均象徵皇室。

  古代建築大多為土木結構,屋脊是由木材上覆蓋瓦片構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處於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條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個“推力”;同時,如毫無保護措施也易被大風吹落。因此,人們用瓦釘來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對釘帽的美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種動物形象,在實用功能之外進一步被賦予了裝飾和標示等級的作用。

  唐宋時,垂脊上本只有一枚獸頭。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統治中心的標誌。明清統治者渴望維持長久的統治,所以將釘帽改為一騎鳳仙人的形象,然後安排傳説或現實中的有的十種動物跟隨其後,“十”則代表最大數目。這一做法象徵“百靈朝鳳”之意,“嘲風”這一名稱又是李東陽故弄玄虛的結果。

  至於鳳的原型是什麼,歷來爭議較多,在這裏福齋書蟲就不説了,留待以後專篇詳敍。

  四、蒲牢
  蒲牢,據説在龍子中排行老四,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據説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北京大鐘寺的龍形蒲牢像蒲牢的原型——海獅

  蒲牢的原型是海生動物海獸類的代表——海獅。海獅是海洋中的食肉猛獸,它的吼聲如獅,有的種類雄性頸部的鬃毛也像獅子,所以現代人稱之為海獅。海獅的鬍子比耳朵還靈,能辨別幾十海里外的聲音。海獅生活在近海,但遇到鯨魚時,他們就會逃到岸上,並驚恐地狂吼。

  東南某些地方的方言中,把海獅叫作“蒲牢”,江西三清山的十大絕景之一“海獅吞月”,也叫作“蒲牢鳴天”,位於萬壽園景區。

  五、狻猊
  狻猊(音酸泥),據説在龍子中排行老五,是一種猛獸。形如獅,喜煙好坐,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端坐在香爐下的狻猊蹲在草叢中的亞洲雄獅

  狻猊的原型是陸生動物食肉類的代表——亞洲雄獅。亞洲獅現已瀕臨滅絕,我們通常看到的獅子都是非洲獅。亞洲獅與非洲獅外形基本相似,也常常蹲在草叢中耐心等待獵物。不同的是,亞洲雄獅雖然體型較小,但它是世界上最兇猛的野獸,敢於單獨捕獵虎、豹等強勁對手。成年的亞洲雄獅通常單獨行動,維護着自己的領地,只在繁殖季節才會暫時加入獅羣。先秦古籍《爾雅·釋獸》就有記載:“狻麑如虦貓,食虎豹。”(虦貓是淺毛虎)。

  亞洲獅僅產於印度西部,是隨着佛教傳入中國的。唐代高僧慧琳説:“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坐騎,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六、霸下
  霸下,據説在龍子中排行老六,形似龜,力大,其背亦負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龜。霸下在龍子的其它説法中,都排在首位,它也是龍之九子中在最早在民間流傳的神獸。

  霸下託碑始於東漢。之前的碑座多為方形,不加雕飾,有的甚至沒有碑座,直接插在土裏。直到漢光和六年(183年),《白石神君碑》和《王舍人碑》的碑座造型上才出現龜形,後人稱之為“龜趺”。

  與此同時,出現了文獻記載:傳説在上古時代,霸下常馱着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是大禹在治水時收服了它。制服洪水後,大禹擔心霸下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着霸下治水的功績,讓霸下揹着。沉重的石碑壓得霸下不能隨意行走,它只能吃力地昂着頭,四腳拼命地撐着前移。

  曾有人認為霸下就是巨黿,其依據是周穆王“黿鼉為樑”的傳説。但霸下與巨黿的形象差距太大。

  河南濟源出土的明代霸下(無齒)清代演化成龍形的霸下(有齒)

  霸下的原型——象龜巨黿
  霸下的原型是海陸兩生動物龜類的代表——象龜。龜有水生、陸生和兩棲三種。象龜,是陸生龜類中最大的一種,主要生活在熱帶海島地區,現已瀕臨滅絕。它以腿粗像象足而得名“象龜”,因體型龐大也稱作“龍龜”。成年象龜殼長達1.5米左右,有200-400公斤,壽命可達300歲,可以不吃不喝也能活很長時間。它每天能爬行6千米,即使兩三個人站到龜背上,它照樣能爬行。象龜背甲上甲片的數目與形狀與一般烏龜不同。其背甲中央高隆,椎盾5片;肋盾每側4片;緣盾每側9片,前後緣略呈鋸齒狀,微向上翹起;頸盾1片;臀盾單片,較大。

  商周時期龜甲被用來刻寫重要的文字資料。商代中後期由於龜甲數量不足,開始部分用牛的肩胛骨代替,所以現代考古學家稱之為“甲骨文”。目前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曆法、醫藥等科學技術。

  龜甲是文字的載體,象龜還是長壽吉祥的象徵,所以,統治者要用它來託碑。明代早期以前的霸下像本來都沒有牙齒,李東陽的説法出爐之後,再加上他的門生楊慎等人的炒作,霸下成為龍的兒子,於是也附上了龍形,有了牙齒。於是受苦受難的霸下搖身一變成為了神獸。

  七、負屓
  負屓,據説在龍子中排行老八,形似龍,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它們互相盤繞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動,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

  北京萬壽寺龍紋石碑蟠龍照壁

  實際上不僅石碑,明清時代建築中,樑、柱、照壁、天花板等均有飾以這種互相盤繞的龍紋,稱作“盤龍”,也作“蟠龍”,是中國最傳統、最普遍的龍形象。李東陽將這種“蟠龍”當做了“負屓”,實際上完全是一種誤解。

  龍子中有“負屓”的説法,僅李東陽一家。“負屓”這一名稱其實來自於“贔屓(音畢戲)”,而“贔屓”其實就是霸下的本名。

  甲骨文中稱龜甲為“貝”。因為它可以堅固輕巧,便於保存和攜帶,在商代,商人把商品交易記錄刻寫在龜甲上。這種方法是商人的始祖“契”發明的,所以稱作“契文”。“貝”因此成為中國最早的商品交易憑證,也就是貨幣。所以有關商品交易或金錢往來的許多字都帶“貝”字,比如“貨、貢、貿、賈、賄、財、貪、貧、費、賠、贖、貸”等。商代中後期由於貿易規模擴大,產自南方的龜甲供不應求,北方地區逐漸用其它貝殼作小額交易替代物。周代開始出現銅仿貝,如“鬼臉錢”、“蟻鼻錢”,最終演變為銅錢。

  “屓”字上“屍”下“貝”,意為貝類死後留下的殼;“贔”字為三貝重疊,意指象龜的巨殼可以分解為多片甲用於刻寫文字。

  明代以前也有許多典籍出現“贔屓”的名稱,例如東漢張衡的《西京賦》:“綴以二華,巨靈贔屓,高掌遠跖,以流河曲,厥跡猶存。”西晉左思《吳都賦》也有提到“巨鰲贔屓,首冠靈山”。李東陽以為“贔屓”與“霸下”是石碑上兩種不同的神獸,霸下在下是以“好負”,贔屓自然“好文”。也不知李大學士認不認識“贔”字,卻將之稱作“負屓”。

  八、狴犴
  狴犴,據説在龍子中排行老七,形似虎。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説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明代交趾陶狴犴像獅頭型藏獒

  明代獄門上露出獠牙的狴犴頭像露出獠牙的虎頭型藏獒

  狴犴的原型是陸生動物食肉類家畜的代表——藏獒。藏獒是最兇猛的家畜,有獅頭型、虎頭型兩種,神態嚴肅,威風凜凜,有王者的霸氣。藏獒擁有高度的智能,而且有超強的記憶力,一旦介紹某人給他們認識,他們很少會忘記這個人。它對一切陌生人和入侵者有着強烈的敵意和殺傷力,但卻對餵養它們的主人是絕對忠誠和服從。一隻藏獒不光能看家護院,而且能護衞整個村莊或莊園。在青藏高原,藏獒不僅能撕碎狼豹,看護牛羊,它還能預報雪崩、地震,捨命救主。

  因為藏獒勇猛異常,古代官衙和監獄養之作守衞。《集韻·翰韻》記載:“豻,一説犴,野犬。犬所以守,故謂獄為犴。”因此“獄”字的寫法是“邊上兩犬,言在中間”,意指在神犬藏獒的威懾下,使犯人不敢説謊言。

  藏獒產於吐蕃(音波),所以又稱蕃狗、蕃犬、蕃獒、蕃犴。李東陽再發明“狴”字,稱之為“狴犴”,這一名就是來自“蕃(bo)犴”。李海霞《藏獒古名考》中也指出狴犴就是藏獒的古稱。

  九、鴟吻
  鴟吻(音吃吻),也作螭吻,據説在龍子中排行老幺,是魚形的龍。性情好望,口潤嗓粗而好吞。鴟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故此,鴟吻多安在屋脊兩頭,做張口吞脊狀,作消災滅火之功效。它也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

  想象中的螭吻
  真實的螭吻——藍鯨
  鴟吻的原型是海生動物温和魚類的代表——藍鯨。藍鯨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性情卻十分温順,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古人認為鯨屬魚類,其實它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它每隔一段時間樣到水面上來呼吸。它的鼻孔是在頭頂上。浮出水面時,會噴出水柱。鬚鯨類噴出的水柱又高又細,齒鯨類噴出的水柱又粗又矮。所以古人認為它能滅火,把它安放在屋脊的兩頭。

  古人稱鯨魚作鴟尾,北宋吳楚原《青箱雜記》記載:“海為魚,虯尾似鴟,用以噴浪則降雨”。《太平御覽》也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樑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説的“越巫”是江浙一帶的方士之流,“魚虯”則是海邊人對“鴟尾”的別稱。李東陽再一次玩弄文字遊戲,將“鴟尾”寫作“鴟吻”。但民間早有流傳“螭(音吃)龍”的説法,所以也有人認為李東陽的“鴟吻”一稱是“螭吻”之誤。

  小結:龍生九子的傳説故事版本有多種,對於這九子的介紹也是各有不同,九子的喜好是不一樣的,所以象徵含義也不一樣。

熱門搜索
夢見小女孩灑尿是什麼意思 夢見為別人付賬是什麼意思 夢見去打杖是什麼意思 夢到和同學在一起上課好不好 夢見在廁所老師是什麼意思 夢到自己人被攆出來好不好 做夢錢包在家裏被偷意味着什麼 做夢夢到被炮彈轟炸 做夢女朋友親自己意味着什麼 夢見被去世的人打是什麼意思 做夢香噴噴的飯菜意味着什麼 夢見打死一隻狐狸死而復生是什麼意思 解夢舅舅來我家好不好 夢到老公再娶老婆好不好 夢到連續兒子病重好不好 回南 鬥破 做夢抓住了貓頭鷹意味着什麼 獨特名字 做夢一男二女同牀意味着什麼 室裏 做夢經常睡覺感覺自己不能動意味着什麼 夢見很多飛蛾是什麼意思 別靠 夢到自己變成明星旅行好不好 做夢晚上把蛇打死意味着什麼 解夢上半身沒有穿衣服好不好 夢到親人送自己一雙棉襪子好不好 夢見借死人飯吃是什麼意思 夢到自已家的樓房倒踏好不好 解夢和閨蜜吵架好不好 雷聲資料 夢見扶着爺爺去公園是什麼意思 夢見在一缸水裏放在東西是什麼意思 有人結婚 做夢上廁所裏面有籠頭噴水意味着什麼 解夢接水龍頭的水好不好 夢見錢別騙搶了是什麼意思 做夢朋友和我穿白鞋意味着什麼 滿腔熱情 夢到活生生的人被扒皮好不好 解夢前男友回來找我好不好 夢見期會考試的成績有三門零分是什麼意思 雙子座傷人指數 春季食物 夢到鍋裏有許多蟲子好不好 做夢夢到女朋友的前男友 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