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星座 風水 八字 相術 占卜 解夢 測試 熱門話題 生肖運勢
當前位置:人生運勢站 > 占卜 > 周易算命

易經學習:遯卦

欄目: 周易算命 / 發佈於: / 人氣:3.16W

遯卦

易經學習:遯卦

遯卦。乾上艮下。

宣聖講義

遯卦上乾下艮。天在山上。乾為純陽。艮為少陽。而合成上剛下止之象。剛宜進。在上則無可前。止宜守。在下則已難久。唯有順時自退。以達其隱遯之用。以卦爻四陽二陰。陽聚於上。陰並於下。上下不均。內外異志。是不可為之時。不宜為之地。不得為之勢。不易為之情。故名曰遯。謂其宜及時勇退。如人之逃捕。唯恐不速也。卦名多指陽言。如剝與否。皆以陽在外。不得展其用。不能久於其位。則乘時之消。而辨其行止。以定君子之出或處也。故剝與否。皆不宜君子。君子自退以獨善其身。今遯亦然。遯以陽在外易消。雖較剝否為勝。而內卦一陽不抵二陰之排擠。亦終隨上之三陽以同消。是以不宜君子。亦與剝否同。既不宜於行。復不宜於止於其所。則唯潛身引退。以孚於陽之消。見世運之在遯也。雖然乾純陽也。居上位。有其地。宜可為也。何以君子必退。則以艮之二陰在內也。陰居內正位。以應上之九五。陽不得與陰和。正如否之天地不通。生化隔絕。雖有其地。而無其時。雖有其君。而無其輔。雖有九五正位。而不得如乾之飛龍在天。則以下無九二之見龍在田。為之匹也。況八年級均柔。重陰以壞其本。正如花木枝杪雖榮。根幹先窳。欲其久茂。不可得矣。故君子於此。應自退以善其身。而任彼陰柔之漸進也。

夫遯以退為用。而不曰退者。蓋本天道消息。有進必有退。有往必有復。而進退非一時之事。往復非一舉之功。其來也以漸。其見也以徐。故謂之氣機。言氣動而自至也。遯者自退也。而外形不見其退。以所退者微也。日退日多。積而後見。正如月自望後。日減日虧。而初未見其減幾分。虧幾許。待至下弦。則餘其半。晦則盡其全。如斯之退。是遯也。非退。而其終則退矣。氣之進退。亦猶月之圓缺。進而至於望則極。退而至於晦則窮。極則變。窮則復。此迴圈之象。亦天道推遷之大則也。遯之為遯。正本此例。當遯之初。以陽將消。其氣已搖。其數已減。物隨之潛改。事隨之默易。此即遯也。雖屬退逃。而未着退逃之跡。故名遯。明其變有必至。其所由來者漸也。傳曰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蓋因恆之久。而非有形者所能終持。則必因極而變。因窮而復。則前之恆者。至此成遯矣。由卦爻言之。恆上震變而為乾。下巽變而為艮。一陰之進。一陽之升。恆乃為遯。震長男也。復則返於乾父。巽長女也。變則艮為少男。是消長之所推移。而升降之有變易也。天地不外此例。人物莫逃斯行。故遯之繼恆。時為之也。譬之人世。恆者無為之治。而遯則將亂之時。以靜極則動。動則將紛爭而難一。極則陰。陰盛則將推剛而自謀。遯者陰之得時。陽之失勢。正如小人漸進。君子且受傾軋排擠之虞。欲其不遯。不可得矣。故遯者。始於極盛之治。發於初亂之時。因於倖進之萌芽。瀕於相爭之境域。陽不得久與陰抗。剛不得再與柔諧。於是自退以全身。歸隱以善其道。故遯者隱也。退也。即本坤靜之德。而順成遯隱之道耳。

遯為六月卦。而其象正為陽盛將消。以六月夏季。陽已極盛。盛者必衰。極者必變。是遯之為卦。本陽德之初消。明時用之宜退。故遯為退。猶減也。褪也。言自此日漸退消耳。而君子因之以推其善讓之德。明其高蹈之志。則早為退休之圖。不使有將來欲走不能。欲留不可之慮。此遯之用乃在大用之餘。而當至盛之後。人方流連而忘返。我則見幾而豫謀。蓋本於天道好還。往必有復。時令自轉。息必有消。正如六月之陽。因時之將秋。而先有引退之象。以伏其火。而伸其土。育其金。此夏秋間天道。歲歲可徵者也。至遯之為象。有最要者。人多未知。即乾艮二卦。原為先後天同位。後天之乾。居先天艮位。以純陽易稚陽。以老父加少男。是有自變而退之義。與地風升卦相類。以坤後天位。即巽先天位也。坤以代巽。母以替女。故陰自變而卦名升。今遯以乾替艮。而又與艮合。且居艮上。其例與升皆同。遂以老陽自休。比於艮之少男。是陽變而自退也。一升一遯。足見陰陽之換替。先後天德用之有殊也。故升遯二卦。關乎天道時令。系乎人物生化。行止進退。有別於他卦者也。升反為觀。遯反為大畜。亦先後同位。而以上下不同。德用亦異。蓋觀坤在下。大畜艮在上。其所居與先後天之次序相反。則其德用與升遯恰殊。升之於觀。為陽易陰。遯之於大畜。為退易進。大畜志在發展。遯則志於退藏。此因上下卦位之異也。然以乾艮本先後天同位。其致用必相恰。亦如同人。大有。師。比。有相聯繫。相因應者也。雖艮巽為隅位卦。與離坎不同。而皆為陽或陰。則一也。則遯之取名。實由乾之自遯。而讓艮成其德也。艮止也。乾以大生大始。乘龍統天。而效艮之善止善藏。寂然不動。則可見其取名致用之由來矣。

遯四陽在上。陽升以迄乎盡。故有類否剝。前已言之矣。而其對為臨。其反為大壯。皆與遯有通用處。以臨為坤兑。與乾艮先天對位。大壯為震乾。恰為遯之倒置。陰陽位異。剛柔道殊。內外用分。升降數別。此中主客之志。人己之情。智者先辨焉。故遯者以陽言。在人事則明君子之行也。

宗主附註

恆卦之後繼之以遯。在序卦傳雲。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此言天地之道能久。而物則否。物者隨形生滅。有一定之期。偕時消息。有必變之數。如花草以春而華。以秋而凋。如人畜由生而長。由老而衰。皆不得悖乎生化之例。違乎興衰之時。此所謂物不可久居其所者也。如人之高年。度盡百歲。即不能復留人世。唯修道者可以延年不老。長生久視。然此乃真人之倫。固已超物。而與道通用。與天同德。非物所能擬。則能悠久無疆。以益天地而共恆存者。乃先天之體也。唯至誠無息者至焉。常人則猶與物齊論。生死興衰。概隨數以行。偕時以化。此不能利用恆。而必因時以變。則不免由恆而遯矣。由恆而遯。正如花草由春而秋。由繁而謝。其間無一時不變。無一息不化。此變化無形。洎乎其成。方見其跡。此即遯之易恆也。又如人之生。一呼一吸。息息不停。舊者以新。來者以往。不見其變化之跡。而漸漸由壯而衰而老。豈非恆後為遯之象乎。故遯者變化之機。消歇之紐。不可見。而終有其形。不可知。而漸換其象。正如風雷之易為天山。陰陽自相乘除加減而已。則遯者化機之大例。與恆之為道體者。有形上下之別焉。讀易者。要從傳所釋恆久遯退之義。細推繹之。方知周易下經。純本後天之序。人物生化之例者也。

遯。亨。小。利貞。

宣聖講義

此遯卦彖辭。明全卦德用也。遯以上乾下艮。外剛內止。在卦為陽盛於外。陰長於內。乾之德已老。不及艮之潛藏。剛之用且衰。不及陰之退守。在四德有乾之亨。而無其大。具利貞之用。而不克進展。故彖辭稱為亨小利貞。小字連上貫下。言亨不大。利亦不克宏遠也。蓋以乾始而亨。今以艮在內。則不能大亨。謂所亨者有限。由艮止也。然艮固善退止。本坤之德。先利貞。而未能隨時利物。故為小利。而貞則其本德也。艮止之所宜者。唯此貞。為必先固其內耳。內有其貞。外不足以盡其利。此所以為止也。為有限也。德之貞者。恆得其利。遯既貞矣。自有所利。唯以不能推之至盡。乃稱小利焉。亨已小矣。利亦小利。是凡為外者皆不足。為己則有餘。此遯之所以為退也。夫艮止之用。由內言。固無不足。由外方。則有所不充。以其止則宜退。退則其用有所限。退字限字皆從艮。可見艮之用於外之不足矣。況遯卦以艮在內者乎。艮本少陽。今合乎乾之純陽。陽從而上。其下無以繼。是其德宜自反。道宜自潛。潛則有所蓄於中。反則有所存於己。此遯之大用。因陽之將消。而先求於退藏隱遯者也。故佔亨小利貞焉。亨小小利。中略一小字。若分釋之。亨之小。為乾用已老。利之小。為艮用有限。而貞則求全德也。若合釋之。則遯之用。本乾艮之合德。而得此四字之佔。是在讀者細玩味之。遯之亨。因用而亨。非時之亨。如君子因時而遯。則能亨其身。以及於道。此非乾之所謂亨也。故亨下小字。明亨之不大耳。而小利則以時言。時可小利。而不能大用。則由大道之所限也。利固與亨同稱。卻與亨不類。亨之小。以人言。利之小。以天言。故亨小與小利。當連續而分別讀之。一明天時。一時人道。合而觀之。則可以盡易辭之旨。明遯卦之用矣。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柔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宣聖講義

此申釋彖辭之義也。小利貞下脱一柔字。應為柔浸而長也。遯以乘時自退。故亨。言亨由遯至。不遯則無亨。故釋之曰遯而亨也。明指亨之與他卦有別。然他卦之亨。亦由乾得。遯以乾艮合成。其亨雖同而實異。為乾不得勢。而從艮止之用。是遯之亨以善止也。止與行對。他卦之亨。必利於行。遯之亨。則利於止。此所以釋為遯而亨也。乾在上。得九五正位。是剛當位。以下有六二。是應也。乾順艮止之義。而志於遯。是與時行。此二句明釋遯亨之由來。謂遯本乾之得位。依艮之時行。故曰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應字有二義。一言卦爻之相應。以上下相得也。一言事勢之相宜。以時地相孚也。上下相得。剛以從柔。則乾下順艮以同止。時地相宜。勢必自退。則遯與時行以自藏。而皆不外乎時之用也。乾剛在上。不若艮之柔克。九五當位。不及六二之時中。此遯之大用。在於知止善退。先幾自潛。小利貞者。因亨之不宜於行。而宜於止。行為大亨。止則小利。亨利皆不大。是其所具四德。唯貞為備。以貞原無待於外也。則由柔之浸長。陽且失時。柔長則剛消。陰進則陽退。一消一長。行止別焉。一進一退。大小異焉。此遯之佔小利貞。實由下卦柔浸長也。蓋遯為六月卦。六月雖盛暑。而令屬太陰。位乎戊己。德為濕土。介夏之末。居秋之先。其時暑已潛伏。陰已漸滋。稱為伏日。正猶遯之義。伏以暑氣之伏。遯以陽德之遯。皆時為之也。時若不伏。則陰無以育。時若不遯。則德無以成。此六月之令。恰與遯之用相應。而為時之所為。天道見於時。人道諧諸時。人順天以自退。乘時以自保。則遯之義也。故遯之用存乎時。而釋文稱其時義大矣哉者也。遯與臨對。臨為剛浸長。當十二月。為冬之將春。遯則柔浸長。當六月暑季。為夏之將秋。一由陰而陽。一由陽而陰。君子順時之令。因時之德。而定其行止。決其進退。此遯之關時義。實人道之所本。辭贊其大。正謂人道之應天時。有其豫為之計。不獨天時變易已也。

即以天時論。一年四時。周而復始。唯夏之於秋。交移代謝。有異於他季。蓋夏為火令。秋為金令。五行金火為仇。兩不相得。非秋與冬為金生水。冬與春為水生木。春與夏為木生火。皆相生相得者比也。苟六月若無伏日。則火徒灼金。秋安能承其令哉。故必有伏。以伏火之焰。而消陽之威。俾土德可以生金。暑後可以成秋。此天道之妙用。時令之神機也。而遯卦彖辭。遯以天在山上。剛外柔內。剛自下順柔。則進者為退。行者為止。陽盛者漸為陰。剛甚者漸為柔。此遯卦之微義也。艮於後天為少陰。以陽自高。而陰日長。與兑成反對之象。陰日以盛。陽不克與爭。漸為陰所迫。以還於坤靜之象。此艮雖在先天為少男。而後天則隨坤母以變。正如兑以少女而隨乾父以成者相同。此消長之機。升降之道。各有自至也。天山遯。天不自主。乃順山之性。以同止於下。正如君子因時之非。不克自進。乃轉而退休於野。以遂其宜止之德。達其勇退之行。正法六月之陽。自潛伏以待秋也。讀者於此。宜細繹卦爻升降之數。陰陽消長之機。而鑑於夏秋交替之時。天人順變之道。方明於卦之名遯。彖辭佔亨小利貞之由來也。

宗主附註

遯為乾艮合。以天加山上。為高出陵空之象。故比於人超然物表。獨往獨來。悠然世外。無牽無罣。此遯世之士。足與蠱上九爻辭所稱。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者相媲。蓋姤為乾巽。亦天在上也。而上九因極則變。陽日消而變為陰。亦猶遯也。遯之下艮。一陽二陰。姤之下巽。二陽一陰。巽之陽多於艮。而其為消則同。以皆在陰之上也。陰先竊其根氣。奪其本位。雖欲不消。不可得也。故凡下爻為陽者。不問其上陰之多寡。皆為陰之消。若其下為陰者。不問其上陽之多寡。皆為陽之消。為已失其本根也。陽日消者。極於剝。陰日消者。極於夬。而陽之息。始於復。陰之息。始於姤。此二者消息之機。而人道應之。君子用陽。小人用陰。當陽之息。君子道長之時。當陽之消。君子道晦之日。此義已見剝復二卦。而姤與遯。亦由陽之消。而見君子之宜退隱也。故遯者自退以就於山林。自下以藏於草野。斯即天下有山之象所應也。天高而以山為基。則欲不自藏。將無地以側其身。此遯之大用。與時偕行者也。

又曰遯為四陽二陰卦之首。凡四陽二陰者。皆從遯變出。如臨為二陽四陰卦之首。凡二陽四陰者。皆從臨變來。以臨為十二月卦。主陽之長。繼復之後。遯則為六月卦。主陰之息。承姤之餘。二者恰相對。猶復與姤。泰與否。相反相應。一則陽消陰息。一則陽長陰衰。天地之道。依是消息長衰。而分生殺榮枯之數。此凡習易者不可不知。故遯之為用。實與臨反。因臨而知歲之將春。因遯而知時之將冷。升降有度。往復有紀。不外由六爻剛柔辨之。臨變為泰。陽之升也。遯變為否。陰之進也。皆由少變而多。弱變而強。至泰否則皆平均矣。上下內外。分明齊一。此陰陽各半之象。乾坤異用之時。泰為正月。春令初行。否為七月。秋風始至。是春與秋。為二氣中和之候。天地平調之時。而遯與臨發其端焉。故觀遯則知陰之必長。柔之必勝。生者必殺。繁者必凋。不待至霜雪寒冷之日。而已知冬景之且至矣。君子見幾而作。因陽衰而知正氣不長。生機將歇。早蓄其氣。豫保其真。以待春回。再圖進展。此遯之亨利。必本於貞。而彖辭以柔浸長釋之也。柔以育剛。陰以蓄陽。正君子之所務。乃明哲保身之道也。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宣聖講義

此遯卦象辭。申彖辭之義。明人道之應乎天時。而定其行止也。天在山上。本乾艮之合。而異於大畜之天在山中。則以艮在下。本先天之象。失交互之用。非後天所宜。不艮於行。故名曰遯。以天道言。陽在陰上。升降背馳。陽雖多而失勢。不得與陰爭。乃成退避之象。此遯之稱。由天時也。以人道言。陽正陰邪。陽善陰惡。陽秉於性。陰徇於情。陽為陰所排。而漸退。正如君子為小人所勝。而不可復留。是遯之稱。以人事也。因天人之宜於遯。故君子順時自退。避世自修。而不與小人競逐於名利之場。縱橫於是非之地。是以君子獨善其道。無與世爭。以孚時宜。既不與爭。則唯求其勿溷。既不志用。則唯希夫自全。君子於此時。乃以遠小人為先。而不着於形色。故曰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遠者自離去之。非我斥人。我自遁也。惡指爭訐攻詆。或以惡聲。或以惡行。謂相詬誶。相觸迕也。嚴者堅其畛域。明其壁壘。不與混同。不相隨和。而自求清靜。情甘退讓。俾人不我污。則雖欲浼我。亦不可得。是言邪正分明。善惡區別。不少假借。而各行其是也。為本卦象。四陽在上。二陰在內。兩不交混。各成一系。如泰與否。大小往來。明辨不差。升降進退。各隨其類。即拔茅茹以其匯之喻也。然泰否三陰三陽。兩者平均。界限甚明。其得失亦易判。遯則四陽二陰。陽眾陰寡。而陰得勢。陽難與爭。唯連類自退。偕時自潛。故遠小人。而不為抵斥之謀。嚴壁壘。而不作攻擊之想。為陰正得時。小人方起。上且不能去之。天且不能違之。則自遠以全吾身。即足保道育德。自嚴以明吾行。即足以安善存良。故不惡者知其無益。不以賈禍耳。自來邪正水火。善惡冰炭。施之以甚。報之更厲。摧彼未克。害己尤速。是不惡者。正求自全之道。而嚴者。正期自保之行。無非順時體天。以立於不敗之地。因勢應變。以致其久亨之圖。此彖辭有亨小利貞之佔。而君子即以之行夫亨小利貞之道。而竟獲其亨小利貞之福也。

且遯卦象。以艮在內。為全卦之本。艮者止也。傳稱為成終始。以其能全始全終也。乾主大始。艮全終始。今乾在外。不克大用。則唯順艮之德。以止於下。而成其退藏之用。艮在先天為少男。在後天則為陰卦。以八卦方位言。艮先天居坤之右。而在後天乃移坎之左。恰與坤對。且本先天震位也。震為後天之首。主東方木德。艮為土。與坤同屬中央。土在先天為生成之末。在後天反為五行之母。以一切皆生化於土。存託於地也。艮實主其全。故後天八卦。艮震相連。東北與東。地域接近。為其成用之相須也。以艮能代坤。司土政。則乾艮之合。猶先天之乾坤。而遯之象。乃有類於否。以時令言。遯為六月。否為七月。亦先後間耳。而其反覆卦為大壯。則為乾震之合。震在乾上為大壯。於時為二月。恰與遯相對相應。一為夏令交秋之季。一為春風正盛之時。此二卦本一卦也。一反覆而成二卦。如物之正反面耳。故大壯為盛。遯為衰。大壯為繁榮。遯為消歇。而遯以艮止。主全卦之用。大壯以震動隨乾剛之行。上下既殊。行止以別。此遯卦象。實由艮之二陰。主其大用也。陰既為主。陽乃不得不退聽其令。此遯之象辭。君子以遠小人為志也。遠者去之務遠。避之務速。更無暇以論是非。辨曲直。則所謂不惡而嚴者。正時勢之宜。恰如否之君子道消。而偕其同類以自退也。習易者宜合否卦辭參之。

宗主附註

天山遯與山天大畜。一正一反。即大畜乾在下。陽之極盛。遯則艮在下。陽之已衰。艮雖少男。而在後天為陰之長。陰在八年級爻也。故大畜為進。遯為退。大畜為長。遯為消。大畜為君子及時成其德業。遯則為君子先時保其身名。大畜為小人隨世運以同化育。遯則小人乘世勢而躋顯榮。二者皆相反。不外陰與陽消長盛衰之別而已。且天之與山。一虛一實。一動一定。山在下而天在上。為先天之位。若依後天言。則虛者宜實其體。定者宜動其行。則天在山上。為無為之時。無可為之象。反之山在天上。而後陰陽乃交。剛柔乃孚。正如泰與否之異。天在地上。而卦反為否。地在天上。而卦斯名泰。可見後天之陰陽。與先天之行大異。先天無為。故貴定位。後天有行。故重互交。此遯以乾上於艮。為不可用之時。而君子知幾先退。以成其高尚之事。如蠱上九之所稱也。進退行藏之道。恰依夫時而人道應之。遯之為遯。亦以人道名。若非人道。則不得謂之遯。蓋陽雖退。陰固進。剛雖老。柔固興。不得以一而名其卦。周易本人道為主。故出處皆以君子為法。此遯專為君子稱也。

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

宣聖講義

此遯初六爻辭也。遯初六即艮初爻。位在下。地宜潛。如乾之潛龍勿用。艮雖二陰。而上承乾。且艮在先天為少男。以陽為用。而艮德為止。止則象用。況在遯之下位乎。故爻辭如此。遯尾厲三字三句。以爻秉卦德而用遯。因在下而象尾。遯而在下。其德必厲。如乾之若厲。言危厲須自勵也。全卦多剛。唯八年級為柔。柔則弱。猶大過棟橈。以本末弱也。本弱如尾。猶根與末或梢也。故稱尾。且以卦陰陽言。陰行本降。自上而下。至初位為極。正如木之梢。物之尾。蓋陽以上為巔。陰以初為末。卦雖自下起。用仍從其行之次序數也。而此尾字。乃明初六之遯。猶極稚弱之時。細微之象。不足以大稱。遯卦與大壯往來。大壯以乾為始。故稱大壯。遯則以艮為初。故初六稱遯尾。尾與幹別。尾垂於後。止於下。皆體初六地位為喻。既下位矣。其用又細微纖弱。則不得自用。則必勵其德。而戒其危。如履之履尾。其所處已危耳。因多危而自勵。難處而自礪。則孚遯尾之義。而後可免於災厲。故曰勿用有攸往。勿用作一句亦可。言初六柔弱危疑不可用。正如乾初九之辭。而所謂用。指行動言。有攸往者。行動之所着也。勿用有攸往。即不可以行之意。言背爻位之德也。爻位皆陰主降。今在極地。更何往乎。雖望上之四陽。冀其提挈。而以升降道異。剛柔德殊。不得所合。則不得志於行動。故勿用有攸往。往字對來言。即往復也。往為進。來為退。遯者退也。既以遯稱。其不宜進可知。況所處者下。所憑者尾。所遵者降。所志者退。無一不與行進相悖。則唯有順艮止之義。依尾厲之戒。而法乾之勿用。以圖少安而已。此初六爻辭之旨。亦全卦見用之初也。

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以初六既本艮止之用而自遯。雖有危厲之害。而因自勵。以戒其行止。不求前進。既無災可言。以初六六二。本柔德而善順承。因靜止而自退避。既不志於進行。則雖履險不危。居下不辱。是所謂災危。實由進行召之。不進而退。不行而止。則災亦不加。厲亦自解。蓋卦外互無妄。初六正如無妄之災。必由妄致之。不妄則災亦不至。由是言之。天道吉凶。人道趨避。各有其用。非謂災害不易免。而時運不可回也。況遯以退止為本。退則與人無爭。止則與物無迕。依柔道以自保。順時義以自藏。則雖遇危難之時。逢是非之地。潔己有術。處世得宜。更何患乎窮。窮則生變。天之道也。變以求通。人之道也。自六二至九四又互巽卦。更有巽順之用。合上卦為姤。別有遇合之期。此六二以上爻辭漸為吉也。八年級爻本屬地道。非關人事。而人處之宜。秉地之厚載。坤之靜順。無論何卦皆然。而為陰爻者。則更要。以陰爻原為坤體也。至遯八年級爻尤昭着焉。則以全卦僅此二爻為柔也。地道無成代終。坤德順承有守。此為各柔爻同貴之義。而遯卦則愈覺其重要。遯之為遯。即由是成用也。君子因遯之柔。辨於勇退之方。明於知止之訓。則無時不賴坤靜艮止之用。以成其亨小利貞之佔。則雖有遯尾厲災之嫌。而以止而不進。守而不行。終得免其害。而獲於安貞之吉矣。讀者宜細思之。

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説。

宣聖講義

此遯六二爻辭也。六二居內卦正位。即坤之六二。而遯則以艮在下。坤艮在後天有同用。以五行皆屬土。而卦位成相對。是艮六二亦猶坤六二爻。不過艮用為止。止則有覊留之意。保持之情。故爻辭雲執之。詩所謂系之維之是也。言君子互相留止。不予放行。而與執持之以共進退。正如隨卦辭拘繫之之義。由爻言。則陰陽相牽引。如琥珀拾芥。磁石吸鐵。皆相吸引。而若挽牽。以六二得正位。志在於上九五協。乃有執系之象。黃牛之革。本坤之用。黃為土色。牛為土畜。而用革者。陰柔在內。欲得陽剛護其外。如女子在位。欲得傑士衞其表。革者表也。靭而不剛。柔而有力。用以相維。明六二之用。非能剛也。而企於剛。非合於陽。而慕乎陽。此志之所存。意之所發也。且以革取澤火合。二卦皆女。合則變陽。亦猶皮革之靭。非真剛也。而革有改革之義。六二欲以陰變陽。不與從。則其合也。猶皮毛之表。非中誠相與。而以位正時宜。人莫之敢違。則相與面從以暫止。此下所謂莫之勝説也。説一作脱。以不得自脱離也。莫之勝説。即言六二勢盛。留者不克自遯。且莫勝。猶不克也。而説字亦作言説或悦懌解。謂陰柔相持。不可究詰。非比光明正大之挽留。則其設計必巧。用意必工。措施必委折。無非儘陰謀譎策之長。有不可勝言者也。若為悦懌。則陽剛不與陰柔和。君子不與小人近。雖有多方牽挽之力。不能動其樂易之心。雖處委曲求全之時。不得發其悦服之感。此謂以力屈人者。力不勝可也。心悦誠服。則不得也。故莫之勝説。猶莫勝。亦莫悦耳。總之遯之為道。剛柔各殊。進退各別。六二以陰得位。雖志在挽留君子。君子不與苟同。而勢逼形禁。不許逕脱。則姑予委蛇。以待時而自退。此皆由志不能合也。

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

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遯卦之用。陽以退為志。陰以進為志。兩者不同。各有其志。六二陰得正位。志欲用陽以同進。故有執用黃牛之革之喻。明其志之堅。而留之切也。而在被留之陽。則時不我與。地不我宜。彼雖有牛革之執。我一時莫勝以自脱。而其志仍固去之必決也。是六二之象。實由二者志之不同。而得其辭。故釋曰固志也。言固其所志。而一則志進。一則志且退。且固有堅固之義。言留者志堅。去者志亦固焉。因牛革之執。雖具禮而乖乎情。則六二之留。實憑勢而迫於力。勢力可用。而志不可奪。是固志者。正以明君子之志必固。而見旅進旅退之非。宜以遯本陽自遯為用。君子鑑於乘時自退。而於六二則欲退不能。欲留不可。則唯先順其勢以暫止。而更砥礪其志以求全。此一志字。實君子明時順變之所貴。不獨言六二在位者之志切牽挽也。蓋以遯當陽方盛之時。陰尚欲假以俱濟。志之相慕。固有必然。而陽則以時之已非。道之將晦。與其強止。而仍不克久存。與其待他日之驅逐。而終受其屈辱。不如及早退避。以保其清高。則所謂君子之志也。志既不移。則暫留毋礙於遯。此六二之莫脱。不足為君子之羞。而更因其維繫之情。愈可以固我之志也。

九三。系遯。有疾厲。畜臣妾吉。

宣聖講義

此遯九三爻辭也。九三艮之上爻。為人爻之一。而與九四相接。九五相比。皆剛也。是猶乾之九三重剛失中之象。而以下聯初六六二兩陰爻。則與乾九三不同。在艮上爻。以一陽覆二陰。如日月照臨。陽光下被。是為艮德所見。艮以止為用。如山之峙立。而巍峨可觀。如塔之凌空。而覆翼有物。而在遯者異是。以上有乾之陽也。在象言之。山上接天。則杳冥莫可究詰。塔高出雲。則氤氲若不清明。此爻辭稱其為系遯。有疾厲也。系者連續不斷。而在高。則有輾轉下墜之虞。遯而曰系。則由喬木以入幽谷。連峯巒以傾深淵。其勢迫而情危。其行怱而變速。故有疾厲之佔。為其不能和安也。疾病也。又速急也。又兼嫉妬之義。厲害也。又危迫也。又兼甚亟之意。而更有如乾九三之若厲。包勵或礪言。以有疾害危迫之虞。則當其砥礪或勉勵之志。為重剛固賅此數義也。陰陽不得其平。剛柔不底於和。則疾害自生。亦由乾九三原有咎戾。以乾惕乃免耳。既不和平。則難齊一。九三上剛下柔。各趨極端。不肯自協。雖志求諧合。而數難齊。情慾牽連。而道不一。此雖有合。非真合也。雖為眷屬。非能平也。故比於畜臣妾。臣妾乃備使令。供執役者。九三以陽畜陰。亦如大小畜。而陰盛於下。陽強於上。遂成畜臣妾之象。以順乎情勢。得其時用。故佔吉。謂九三之用止於此耳。雖若有畜。其德不大。若有合。其用不充。則以艮止之情。牽於乾健之勢。而加以陰柔浸長。剛不克與爭。故在爻為得時。在卦為失勢。合而論之。則雖有為亦小。有成亦微。總不外乎二者不能平和。徒苟合於一時。暫交於上下而已。此所以稱為系遯耳。系與六二之執正相對。六二陰留陽。則為執。九三陽留陰。則曰系。系而繼之以遯。明其留而不可久。合而不克齊。不過如臣妾之事主人。備一時之役使也。

象曰。系遯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系遯固欲止不可。欲離不能。或行或留。時迎時拒。則其所至。必有危災。而其所召。將成疾厲。為九三剛與柔難協。猶人身陰陽不調。氣血不暢。強弱相形。內外失志。則在天為疾。在己為憊。疾指六淫言。以邪乘隙犯正也。憊指五志言。以精不勝其勞也。即猶外感與內傷之意。氣之不固。則外邪易侵。血之不充。則內體易困。正如九三上重剛而下重柔。陽上孚則下不充。陰內襲則中易敗。而有類於系之與遯。一止一行。一留一逐。兩情不相得。兩志不相投。陰陽交爭。而先潰其本。升降悖道。而自撤其防。則危害之來無時。而疾憊之生有自。此象辭以遠小人不惡而嚴。示人道之宜先自保也。嚴則足衞其身。不惡則足息其害。而九三以爻位之故。時勢之難。不克全依象辭之戒。遂旁徨於系與遯之間。去留皆不能決。而使外患以入。內志以搖。此九三之所佔。君子當鑑而早謀之也。畜臣妾吉。乃一時之合。細微之得。故曰不可大事。蓋以遯全卦。時已不固。無可作為。九三雖有姑與周旋之心。仍不能有始終和好之志。則其所得必僅。所成必微。乃喻以畜臣妾耳。然畜臣妾。亦本爻象。陰陽相慕。而情不齊。剛柔交需。而志不一。艮以一陽覆二陰。本如主之俯其隨從。強之庇其卑弱。而更以乾乘其上。陽剛過多。兩者不平。則猶得臣妾之侍奉而已。以其時地所合。故佔為吉。而不可推於大事也。則猶在宜遯之時。雖以眾人之牽挽。仍不可作久之計。此係遯二字連續各着其用也。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宣聖講義

此遯卦九四爻辭也。九四在外卦。與九三同屬中爻。人道所寄。遯本以遯為志。在下卦者。又因二陰得勢。欲遯不易。虛與周旋。神離貌合。是遯而不克遯。徒成不即不離之象。求遯而不能遯。乃見半推半就之情。雖為遯而非好遯也。唯九四則不然。既在外卦。秉乾之剛。無累於物。因陽之上。無繫於陰。故曰好遯。猶曰最好遯之時。好善也。克也。志所欲而得償也。心所求而自信其意也。好雖有上去二音。義原相似。蓋美好也。則行止自如。善欲也。則進退任意。言當九四之遯。為恰好之時。亦心好之也。因所好而進行之。則其恰好可知。因所好而果得之。則其得志可見。此好遯者。在己為愛慾。在事為美善。二者兼賅。故曰好遯。內無所恡。外無所牽。安舒以行。樂易以去。皆君子之志也。故佔曰君子吉也。小人否者。謂君子本志於遯。得其好遯之時。是猶求仁得仁之意。若小人則反是。以志於進。而不遑顧其後。希於用。而不知擇其宜。一味幹祿。何以用遯之道哉。此君子克孚好遯之稱。而小人否也。小人因陰之漸長。方幸其志得意滿。寗思及時而遯乎。方企於乘時固位。寗知急流勇退乎。此小人不克孚好遯之吉。不獨時位使之。人之情志亦自殊也。易以君子為則。遯之為遯。實由君子所行得名。君子人道之大則。三四爻人道終始。而九四尤為人事根基。此好遯。唯君子佔其吉也。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君子以遯為志。故孚好遯之吉也。小人不志於遯。故不得佔其吉。此否字。一則明小人之不克遯。雖當好遯之時。而無好遯之志。一則以君子因好遯佔吉。小人則不然。否有是否與否泰二義。否與泰反。天在地上為否。言其塞也。不亨也。小人否。正由其不能孚亨利之德。遯彖辭所謂亨小利貞者。皆指君子言。小人則不克也。故九四明指出小人否。以見小人不得有亨利之佔。不獨九四一爻也。全卦皆然。然全卦以柔浸長。為小人得志之象。則小人亦有亨利。不過其亨利者。在物不在道。在人不在德。在一時不在久遠。而皆與君子反。君子雖吝於物。而豐於道。雖屈於勢。而申於德。雖滯於一時。而能通達於久遠。此彖辭有亨小利貞之佔。而九四有好遯之吉也。易辭爻與彖。或同或異。而其利害。但視爻位之宜。全卦主爻外皆為客。以爻中有互卦。有變象。如九四以互卦否。為巽之上。乾之中。合則為姤。姤者遇也。剛遇柔也。剛柔相遇不相得。其下為陰。陽失其本。不得不退。此所以稱為好遯也。以變象言。九四為外卦之始。變則反而居下。而其下復為上。則成大畜與大壯之象。大畜有畜以成其道。大壯有為以致其功。此皆九四因變而可冀者也。故有好遯之吉。吉即指其能畜且壯也。畜以育之。壯以大之。皆必先培其中。充實其內。九四好遯。正為求其培而充之也。如冬月之陽。待春而後發。季夏之陰。待秋而後成。皆利用其遯於先也。遯以為退。止以為行。此九四之好遯。乃君子之所志。而終孚其吉占也。

九五。嘉遯。貞吉。

宣聖講義

此遯九五爻辭也。九五居外卦之中。系乾卦九五正位。位尊時宜。有如君王君臨天下之象。而其下卦為艮。六二為內正位。陰內陽外。有類於否。天地之德悖行。剛柔之情逆趨。遂成上下相違。內外難一之象。是以仍不能免於遯耳。然其位正時宜。雖不克大行。而有所守。故稱嘉遯。而佔貞吉。謂其內與六二應。而自降心。以反求諸己。乘剛而不自恃。則能柔克。卒葆其貞。在上而能自卑。則可退休。以孚于吉。此嘉遯貞吉。實由九五之善審時也。嘉猶佳也。好也。悦也。喜慕也。發乎情者見其行。存乎中者徵諸表。九五得六二以為助。因柔以育剛。藉陰以涵陽。兩情相通。而不忍拂其下。居中為守。而終協濟於行。此所以稱嘉而卒成遯之道也。嘉則中心悦慕。而非面從之情。遯則終始退休。而有從容中道之象。蓋不外能貞為守耳。在卦德。乾健能行。而今則反求其止。在卦用。陽剛善進。而今則轉期於潛。故當在位乘時。不獨不希於升騰。且先志於下降。不獨不務於進取。且更蔪其退藏。斯以外卦而佔貞吉也。內貞外悔。卦之常例。陽本志於行。今則求其止。此所以外卦而用內卦之德。且獲吉占焉。天道周行。終則有始。外轉而內。是變遯而大壯。或大畜也。故遯之道以全。而卦之用且大。雖一時遂其退止之志。而將來能企於進展之功。則以九五善於用時。既明天道往復之幾。乃辨人事行藏之道。以乾而從艮。以九五而應六二之行。遯之大成。即於此爻足見之矣。

象曰。嘉遯貞吉。以正志也。

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九五以正位主外。而其志反求諸內。故曰正志。言嘉遯貞吉。以九五志於得下之和。而後孚其佔。則由卦爻陽昇陽降。六二本陰。而九五則陽。升降背馳。內外仍乖。今九五順以就下。是體天地之德。孚陰陽之道。上而自下。尊而自卑。剛而自柔。陽而自陰。則契夫道行。而應夫地天交泰之例。是故以正志稱之。謂能反於正。為其志也。貞正也。爻辭貞吉。釋文繹為正志。亦有數義。一則由九五陽以就陰。亨以成貞。自反於正也。一則九五順六二正位以為志。上下正位。合見於行。而成其貞正之志也。一則嘉遯。遯而不失所守。嘉而不乖其類。是因九五而正其志。志猶心思。心思不邪。則行止皆孚於道。故嘉遯而能不失九五之正位也。一則貞吉。以乾兼四德。元亨主外。今九五以外卦而用內之貞利。是貞利即足成全卦之用。故彖辭有亨小利貞之佔。而其象徵於九五。則以九五善於用時。不以亨而先貞。不企行而務止。此貞吉之稱。即九五之正志。亦遯卦之正志也。夫遯之大用。在乾能成艮之德。剛能伸柔。陽能育陰。俾內卦八年級兩爻之陰。不受上四爻陽迫脅。而更得其提攜成就。以達於坤。此艮之道。在因乾以紹坤。而乾之道。在藉艮以協坤。二者皆志於成坤。故有貞吉之稱。貞者坤之至德。遯本無坤。而賴二卦合德。以同化於坤。是即遯之大用。亦即九五之大用也。在時言。六月為遯。陰雖漸長。未至於秋。必歷七八九三月。方成坤令。陰道始全。母德始備。故在夏末。陽雖盛不足以傷陰。正以天道方滋育陰氣。成全陰用。此即乾艮合化。以培固下之二陰。亦遯卦之象也。而在他爻。尚不免有爭妬迫脅之嫌。唯至九五。則反棄升騰進取之本能。求合於退止潛藏之時用。乃不以亨小之道。而蔑其利貞之佔。斯九五反以貞稱。而釋文則指為正志。亦猶曰此正九五之志也。正遯卦之志也。其志維何。即自退休。以讓坤道之舒展人道。則象所謂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為乾不與坤爭。亦不與混同。退避之。即以成全之也。故曰嘉遯。謂心慕乎遯。而不戀於位。故曰貞吉。謂行志乎貞。而不希乎亨。此在己為有守。在物為知幾。有守則不困。知幾則不辱。不困不辱。君子之所志也。而不外乎自反焉。故九五之行。貴在能反以就於艮耳。

上九。肥遯。無不利。

宣聖講義

此遯上九爻辭也。上九居全卦之上。為六爻之極。亦即乾之上九。在乾為亢龍有悔。而遯則反佔肥遯無不利。則以下為艮。天德從山。乾道就艮。上而能下。剛而能柔。故與乾上九異也。肥者豐裕寬厚之意。俗稱富厚曰肥。言如畜之肥壯也。在遯以豚豕奔突為象。肥遯即豚豕豢成肥美之時。亦即遯卦大用告終之日。人之養尊處優。猶豕之豢育肥大。雖豕之肥為食肉。人之肥為食德。二者不同。而其志在肥。則一也。蓋位者為成其尊。祿者為遂其富。隱居則安逸快志。閒處則恬淡忘憂。心廣則體胖。身安則神悦。故養生有大小。育德有廣狹。安富尊榮。為有勢位者之所圖。輕清舒適。為無求嗜者之所樂。遯之上九。則兼有之。蓋言其位已極崇高。言其用已瀕虛幻。窮則必變。在廟廊者必趨山林。往則必復。離塵緣者必履曠遠。心無所繫。身無所罣。來去自如。動定隨意。則焉得而有肥哉。肥遯者。遯之至快適而美滿者也。天下何思何慮。任所之而皆利。心志何欲何求。視所至而咸宜。故有無不利之佔。謂上九之遯已極。且變而成大壯矣。肥與壯一義。在前數爻。時或有拘束之憂。地或逢難阻之苦。是雖遯而不獲自如。雖留而更多屈辱。皆不克如上九之自在自得。故不能以肥稱。肥猶濶也。廣極天下。高窮天上。任居來去。無罣無礙。乃謂為肥。乃佔無不利。與蠱之上九高尚其事者。又更進焉。與大畜之上九何天之衢者。乃相近也。皆以本乾健之德。合艮止之道。能行能止。可升可下。無不如意。艮以止稱。極則為行之利。乾以健言。極則成順之用。是遯之上九。反以遯而無不利也。

象曰。肥遯無不利。無所疑也。

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疑字與坤卦陰疑於陽疑字同義。包有擬礙之意。言遯上九已臨極地。陽升陰降。兩不相涉。既無擬議之嫌。亦無滯礙之慮。而去往自然。行止自得。無疑於心。無憂於事。此所以佔無不利也。蓋遯卦以退為志。以去為旨。在前各爻。尚難任意退休。隨心去住。乃有執留之語。好否之辭。至上九則地位已高。時日已極。下卦兩陰。離以日遠。升降既別。遇合更難。故上九從容來去。毫無障礙。以遂成遯世之志。不復有憂疑於心身也。人之悠然無拘。夷然無患。則何求不得。何欲不遂。此上九之稱肥。謂其行止綽綽然有餘裕也。心身安貼。外見於形。則肥之言體胖。正如豚豕之無思無為。更何疑哉。上九肥字與九四之疾憊恰相對。九四居中與兩陰近。牽繫煩苦。如人之憂勞畏懼。形疲而神病。此爻辭稱其有疾也。上九則與之反。故爻辭稱為肥。肥則無病。且中心坦然。無所牽掛。自能行見其利。止見其安。安利寬舒。此所以為肥遯。而與大壯且相應也。初六遯尾。言其細也。稚也。狹也。不足也。上九肥遯。則言其大也。壯也。濶也。豐餘也。皆因爻象而定其辭。非偶爾用之也。讀者苟玩味之。則可知遯卦之用。宜於自外。利於自遠。不貪其位。不好其祿。則不與小人混。而後克稱肥遯之名。以免於尾厲疾憊之害也。

宗主附註

遯雖乾艮合。而中互巽震二卦。以二至四為巽。二反上為震。故包有姤及無妄二卦之義。且震巽合則為益與恆。而姤與無妄之反。則為小畜大壯。是遯卦與此數卦皆有關連也。在周易卦序。遯前為恆。遯後為大壯。則以恆大壯與遯更為近密也。以反覆卦為大壯。是未來也。前身卦為恆。是過去也。遯則現在之象。凡卦皆有此三世。不獨遯也。遯則尤着。以其卦爻原互見耳。故遯之體本於恆。恆則宜自守。遯之用推為大壯。大壯則宜自強。雖行止不同。而有為一也。為止則反其本。期於悠久不二。為行則達其德。志於行健無疆。斯皆乾固有之德也。乾兼四德。元亨主於外達。貞利主於內持。如一歲之時。春夏則生長之功。秋冬則收藏之用。功用雖異。為乾者不殊。生殺雖分。為天者不二。寒暑雖別。為時者不差。此遯之象辭。包有亨利貞之佔。謂其能得乾之一體。推乾之四德也。佔易得遯。要當細繹此義。勿徒以退隱為遯之志也。且觀全卦爻辭。行止皆具。體用兼賅。亦足見夫遯之大用也歟。

又曰遯以肥遯為志。故人道以潛退自保為先。而在大過卦象辭。則有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之語。與遯卦之用相似。則大過陽被陰包。不克自申。正如遯之剛被柔迫。不能自留一意。大過以本末為陰。四陽拘守於內。遯則以八年級皆柔。四剛見擯於外。雖其上不同。其初皆柔。初者卦之根本。根本失固。莫與為守。則唯有見幾自退。離世獨立。不與時爭。不與眾迕。此即二卦人道之旨。皆以獨立遯世為先也。而遯由以八年級同濟。本根與內正位均為陰所據。如一國之政權。操諸女人宦者之手。積成朋黨之勢。互為傾軋之謀。則君子雖欲強留。亦不可得。是在遯之象。較大過為尤甚也。故卦名為遯。比大過象辭以遯世稱者。其緩急廣狹。自不同矣。讀者應互參之。

又曰遯卦在昔名(不知何字,打不出。31左起6)卦。以字形近似。亦含碌碌之意。謂人事紛紜勞碌。急待休止。故卦取艮止之用。而(不知何字,打不出。31左起5)字上亦猶月之變形。下仍豕字。蓋本於豕突之象。有奔走至急。不遑他顧之情。周易作遯。亦不外此意。以豚為小豬。行走迅速。往來奔突。其性然也。正如將亂之世。多事之秋。內外交爭。上下相害。則奔逃急急。情勢迫切。有如豚豕奔突。故字形取象也。顧遯者退而不進。艮者止而不行。而又反取豚豕奔突之義。則似與卦用不孚。不知卦雖以艮止為用。而上卦乾健之快於行。遯雖遯退為本。而外有大壯之互與呼應。是其止而有行。退而有進。正如人之避亂。不得獨求其安閒。時之將危。尤必先善其趨避。則其止也。仍不離於行。其退也。仍有需於進。不過行者不悖其止。進者終成其退。亦如由朝而適野。由都城而之山林。雖覺漸遠於煩囂。終仍難免夫跋涉。此所以有豕突豚奔之象。而爻辭更有執拘維繫之情。以見君子雖欲止而未能即止。雖求退而弗克遽退。此事勢所迫。非旅進旅退之為。而終始週迴。則不免且行且止之象。是易之遯。有異於否與剝者也。乾剛在上。而能附順乎艮。四陽連居。而克諧協於兩陰。此六爻三極。固備具進退行藏之用者矣。唯君子志退。則以遯稱耳。

Tags:易經 學習
熱門搜索
夢到屋子裡有一隻母雞好不好 夢到牆歪有樹託好不好 夢到天黑別人給我一個陀螺照亮好不好 做夢多了一個小妹妹意味着什麼 長型 夢到宮室屋宇倉庫 夢見田裏有黑色的蛇是什麼意思 伏契克 夢見被狗追把它殺了變成雞是什麼意思 夢見去旅遊給以前上司罵是什麼意思 做夢夢到孕婦豬 做夢我家有野豬趕不走意味着什麼 夢見自己買了一輛新紅色轎車是什麼意思 夢到騎馬闖關好不好 夢見舀水給別人洗手是什麼意思 夢見自己老公被蛇咬是什麼意思 夢見挖到玉石是什麼意思 夢見小貓 做夢樓塌了存款沒了意味着什麼 夢到和暗戀的人逃難後重逢好不好 藍是 夢到朋友又結婚還懷孕了好不好 夢到房子被別人佔了 勞神 夢到五個人死了好不好 做夢房屋逐步倒塌意味着什麼 做夢上墳燒紙錢意味着什麼 依依不捨 夢到花蕾 夢見老公把精子射在自己大腿上是什麼意思 夢見別人打鼓是什麼意思 夢到死去的爸爸但什麼也好不好 看到別人打架流血 害字 做夢很多水從窗户邊流進來意味着什麼 做夢門口有墳意味着什麼 做夢抱起摔倒的小孩意味着什麼 人休 夢見死去的爺爺和櫻桃是什麼意思 做夢愛的人出車禍死了意味着什麼 夢到喜歡的人帶我見他父母好不好 夢見自己拿着菊花是什麼意思 解夢四胞胎好不好 做夢給車人餵奶意味着什麼 陳數 橫樑壓頂禁忌 湯氏 夢到自己的寶寶長牙齒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