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星座 風水 八字 相術 占卜 解夢 測試 熱門話題 生肖運勢
當前位置:人生運勢站 > 風水 > 風水開運

盤點那些被斬斷的中國龍脈

欄目: 風水開運 / 釋出於: / 人氣:1.44W

龍脈,大到關乎著一個國家、民族的命運,小到關係到一個王朝的興衰更替,因此,自古以來,龍脈都為人們所忌諱或探尋。尋找一處龍脈蔭庇子孫,或者破壞一處龍脈,保護自家的基業。總之,在自私心的作祟下,綿延數萬裡的大好河山,被人為地砍斷,成為一個個違背天道良序的案例。那麼,中國歷史到底有多少龍脈被砍斷呢?就請從風水寶地的角度來看一下吧!


  龍脈乍看不可捉摸,玄機暗藏,其實天機已露,只需用些心思,便可拔雲見日,盡覽一角之下冰山真面容。據說秦始皇當政的時候,有術士告訴他說南京那地方有王氣。古代中國人很相信風水一說,於是秦始皇很擔心,是不是這意味著那地方將會出生一個未來的皇帝和自己搶奪天下,便命令術士想辦法消滅那王氣。

盤點那些被斬斷的中國龍脈

術士用了兩個辦法,一是挖斷紫金山。在風水的說法上,紫金山龍盤虎踞,是王氣的一個來源,而術士對付這情況的方法就是斬斷龍脈,殺死猛虎,所以一定要挖斷紫金山。同時,他們還在紫金山上埋了許多的金玉寶物,據說這些東西可以“鎮壓”住那龍虎,南京古稱“金陵”因此得名。第二個方法是挖了一條秦淮河,據說這條河的作用是可以“瀉”掉這裡的王氣。

據說這兩個方法效果不錯,以後的南京,雖然先後有很多人在那裡建都,但是這些人從孫權到蔣介石最後都沒有能統一中國。唯一的例外是朱元璋,不過他死後不久,由他指定的繼承人建文帝就被推翻了,戰勝了建文帝的永樂帝則遷都到了北京。在南京做都城的六朝除了東晉103年外,其他沒有一個超過百年,所以南京是金粉之地,短命王朝。秦始皇覺得金陵王氣盛,挖了秦淮河,楚威王也覺得金陵王氣盛,挖了玄武湖,所以這樣一折騰,南京的龍脈徹底掘斷。

對於龍脈,還聽到這樣一個說法:說是先有龍才有脈。我小時候聽我們村的好幾位老人家說過,廣東在民國戰亂之時可以出10位帝王。後來在海豐一代在一次什麼大建時在一座大橋下挖出10條類似泥鰍的東西,很快有個風水先生來指點,人們聽信了風水師的話,後來10條類似泥鰍的東西死了9條,剩下1條。後來有個風水先生聽說了這些事就去看了,聽老人說,風水先生說本來廣東可以出10個皇帝,可惜了,只能出一個。以後就只出了孫中山一個了。

在象徵意義上,挖斷紫金山象徵著什麼呢?實際上挖斷紫金山就是殺龍或至少是閹割龍,象徵著把民族中優秀的人物儘快消滅掉,也象徵著把民族中強有力的精神力量破壞掉。這也就是所謂的“武大郎開店”的原則,誰也不許比我高。

一次次的挖斷紫金山和大大小小的其他山,雖然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破壞了風水。但是我知道,這樣的心態下,中華民族不知道有多少優秀人物慘遭迫害殺戮,使我們民族的元氣因此大大受傷,這是確定無疑的。

這也是從秦開始到清一切專制統治者的慣用手段。他們的行為目標,是為了自己的專制統治能維持下去。為此,他們不惜傷害中華民族的元氣,這二千多年的破壞中,中華民族的元氣受到的挫傷是極為嚴重的。再來看看日本在上海搞的風水建築,

至於風水一說,不是中國人愛瞎猜,而是日本人就愛玩這一套,其在中國的建築不是我們愛瞎想,背後也是有一定無法告人目的,就憑那個雙刀架太陽的造型也要朝它吐口水

當初日本還在南京蓋了座軍刀插在地上形狀的酒店,看上去就象個日本武士刀的刀把, 而上海的這座呢,就是刀出鞘,

MD,小日本心毒呀據說北京什麼街的地下確實有條龍什麼的。二戰時還有日軍去挖,結果被龍的喊叫聲嚇的都不敢動了。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了。下圖為金茂大廈南京的古南都飯店,有人說像日式軍刀把手?插入南京風水最佳的地段:五臺山。今天南京的市民,對市內這樣一座有礙的風水建築物,如骨在喉,耿耿於懷

市井流言說其像日本軍刀的把手,說這個飯店是日本人出資造的,座落在南京的市中心附近……和上海日本軍刀樓同出一脈。善良的你可別真以為日本友好了,豺狼變綿羊了。如果你細看一下,就會發現這座建築外觀呈橢圓形,顏色整體上呈土黃色。這黑黃相間、層層疊疊的橢圓形的古怪設計,正是日本軍刀的刀柄形狀!風水師有提過。該樓正插在南京龍脈之所在。令30萬冤魂無翻身之日。軍刀在上海,刀把在南京,日本人在壞全中國的風水,而且是有長遠的計劃的,92年在南京建了古南都,07年在上海建了軍刀樓。

南京人表現出了應有的民族氣節,比如,不到該飯店消費,的士司機拒載到該飯店的日本人等。苦於拆除該飯店費用巨大,沒有足夠的資金拔出心臟中的日本軍刀,南京人只好在這把軍刀的周邊又違反城市規劃修建了幾座高樓,把軍刀的寒光盡收在高樓大廈中。無獨有偶,瀋陽也有一座日本投資的飯店,北戰對面的“東陽閣”,形狀和“古南都”如出一轍,就是矮小了一些。

瀋陽是“九一八事變”的發生地,小日本犯下如此滔天罪行,能不心驚肉跳嗎?鬼子迷信亡魂有靈之說,所以他們走到哪神社就修到哪,倭寇之心,居然想用這種辦法逃避罪惡。

當時倭寇在中國找尋龍脈沒得逞,不過朝鮮就沒那麼幸運了,韓國人對日本人的心態很複雜,通過一件事可以反映出這種心態,那就是日本人曾在朝鮮半島的“龍脈”上釘釘子。

按照韓國人的說法,在日本統治時期,為徹底消除朝鮮半島人民的民族意識,日本人在半島的名山大川和重要地點釘上了巨大的鐵釘,藉以切斷當地人所說的“龍脈”。有不少韓國人認為,日本人埋下鐵釘後,朝鮮半島就沒有再出現過偉大人物。

韓國政府曾根據有關線索,清除日本埋下的大鐵釘,但據說很難清理乾淨。這件事能夠形象地概括出韓日兩國的狀態,即韓國人的心經常被日本的“鐵釘”刺痛,由此引發的反應也是空前激烈的。

全球龍脈均發源於崑崙之西,龍脈之祖為帕米爾高原,在中國大唐西域舊地。

南龍為喜瑪拉雅山,南下印尼、紐西蘭、一支去澳洲。西龍兩條:一條去烏拉爾山脈,形成歐亞大陸的分界線。一條去高加索山脈,去西歐分為兩支:一支北上挪威芬蘭,一支南下非洲。

崑崙又為中龍,整個中國所有龍脈均出於此,主幹龍脈落於古都長安,多少朝代的王陵均選址於風水絕佳之處,想借此乘龍之勢保子孫萬代基業,不曾想龍脈豈是靜止不動的,那不是死龍了麼?其實龍脈是不斷變化的 據說一百年左右就會有大變,只等有緣人。

天機怎是凡人可以洞悉,龍脈一旦成熟又豈是凡夫俗子能輕易破壞。唐代袁天罡,李淳風兩大絕世高人,奉命斬斷位於閬中的龍頭,以保李氏江山。無奈龍脈只是被迫退回10幾公里外的廣元蒼溪,10幾年後還是出了中國唯一的一個女皇武則天。並且女皇的誕生在推背圖上已經暗示。不得不佩服古代風水易數的奧妙。

據說中國有108條地龍,但是因風水都被破了,化走了72條還剩36條。前幾年的川渝乾旱兩廣颱風就傳與此有關。龍脈一般指山形,又以水為勢。三峽工程是否斷了巴蜀龍脈,還沒有依據。其實中國這些年的大改造,破壞了很多好地方,人間靈氣本難聚,如此這般災難重重是難免的。

李自成(1606~1645年),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他率領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城,逼死了明崇禎皇帝,建立了大順政權,但不久農民起義軍就在吳三桂和滿清軍隊的聯合夾擊下敗亡,李自成也死於非命。有人說李自成和崇禎的兩敗俱傷是因為互斷了對方的龍脈,才使滿清的多爾袞撿了一個大便宜,這是怎麼一回事?關於明皇族朱氏的龍脈之說,據《朱元璋系年要目》介紹,朱元璋祖居江蘇省句容縣通德鄉朱家巷。元朝初期,為了逃避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七年級就攜帶全家老小,逃到泗州、盱眙一帶,居住在古泗州城北13裡的孫家崗。

王文祿《龍興寺記》記載著這樣一個傳說:楊家墩家有個窪窩,朱元璋的祖父朱七年級經常臥於其處。有一次,一個道士路過此處,見了這個地勢說:“葬於此處,後代可出天子。”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為了打擊李自成起義軍,崇禎皇帝竟然也派人挖了李自成的祖墳。李自成是陝西米脂縣人,從小苦大仇深,和一些窮苦百姓參加了高迎祥領導的起義軍。後來因為作戰勇敢和有智慧,得到高迎祥的賞識,最後,接替高迎祥成為起義軍首領,所到之處,百姓雲集響應,一時間朱家天下搖搖欲墜,李氏“帝王之相”隱隱可見。當此之時,崇禎帝不知聽了何人建議,希冀用伐掘李自成祖墳的辦法斷其“龍脈”,洩其“王氣”,以使“賊勢當自破矣”,從而挽大廈於將倒。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初八,接到崇禎皇帝密旨的陝西總督汪喬年命延安府米脂縣縣令邊大綬等人進山尋找李自成的祖、父的墓地。

事先,邊大綬找到了曾參與埋葬的李自成的同鄉李誠。經過拷訓,李誠給邊大綬提供:“記得李闖祖父下葬掘土時,地下面有三個空穴,其中的一個空穴尚發現有一隻黑碗,當時用土填了兩個空穴,在其中一穴安葬,並用黑油點燈放在墓內棺前。因此,只要找到那個置有黑碗的墳墓,便是李闖的祖墳。”

李自成與崇禎在挖龍脈上兩敗俱傷,這也成就了清軍將領多爾袞。在他的功業基礎上,順治皇帝成為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開創了大清王朝的歷史篇章。


  清朝後期就意識到了兩廣這一帶的風水影響清朝命運,結果還真出了洪秀全,半個清朝都丟了,此外,還有個人你們怎麼都忘了呢……那就是由封建社會到人人有書讀的孫中山,據說,清朝早就意識到兩廣的事了,雖然腐敗,還是派出很多風水能人來制,廣東合浦一帶,當時的縣令康基田就是不辦差,專門滿山轉,看到好地方就破掉,結果,幾十年來連個舉人都沒出過。

整個清朝無數起義,不但反清復明,很大少數民族,連這個蒙古人也有反清復元的起義,為何死在這個民國手上?

首先從清朝起家龍脈講去,我前面提過傳統中國三大龍脈,這三大龍脈究竟是代表什麼,它們怎麼樣形成?為啥這樣叫北中南三大龍脈?清朝滿人本來不叫滿人是女真,是清太祖改並號清又同時建立滿文。,他們來自北方,它的運就是黑水,女真改號清滿應水運而問鼎中原,最後也成功。所以清朝他黑龍期,並且官服也黑呼呼。  這樣我們就可以肯定清朝是北龍脈感應的人,也就是清朝300多年的國運是由北龍脈掌控。

其實不但清朝,連這個秦朝,元朝問鼎中原都是北龍脈發作,每一次發作就帶來殺戮和血祭,所以你們看到這三個朝代都有擴領土的作為。

這個就有北龍脈的形成講起。我們都知北龍是緊接崑崙,但是很多人不知我們只擁有北龍脈一半龍脈而已,另一半不在我們中國境內。這個先放放,先要解釋一下北龍的屬性,不然你們就不明白怎麼一回事。

按這個道教的理論,這個北面屬於地煞區域,又稱黑水,陰水,代表的就是殺歸,所以北方人越往崑崙那邊就會越對這個死後的嚮往,殺就是秋收割,歸就是鬼,鬼就是歸,這個是黃帝在列子裡面講的話,也就是死亡。

為什麼會這樣?,北方不是很多高原,比中國其它地方更接近天嗎?這個是道教的顛倒羅盤術,也就是反者道之動。所以講北斗注死,南鬥注生,所以北方稱北地煞,南方稱南天門。也就是南龍脈是屬於天罡位,所以講,天以星為棋地以人為棋車馬龍虎相鬥,天罡對地煞。

這個事情複雜在於這樣,北方是地煞黑水,這股黑水它是流向中原,即是地煞朝天罡,而不是我們中原的風水通過北龍脈流出中原,明白沒有?在道教也有一種同理的法術,所謂的神水逆流。  正因為這樣,所以每一次這個地煞動,黑水倒流中原,北龍脈就發作,因為它本身就是鬼方,所以充滿暴戾,給中原帶來災難,又帶來新的風水轉局。

因為它一半在中國,所以北龍脈就併成了中原風水力量的出入口,這個也就是為什麼每次外族入侵都是從東北西北方入就可以成功和中原對抗,並且建立王朝的真正原因。所以你們看這個日本,他當時海軍牛,入侵也是從東北發作,而不是從南海東海。

因為南面風水封力量是完全屬於中原。我前面講過,南面龍脈是屬於水上火,也就是代表炎帝,朱雀,鳳凰。

日本的外來島風水能量不可能突破,他只能藉助北龍脈的黑水倒注中原順勢進入。

因為只有那裡才是我們中國的開門盜進。也因為這樣,每朝天子據守北方,而不是首都在北方,是要天子去那裡鎮煞,所以你們去看歷史,皇帝在南方,全都掛掉,因為那裡開了你國運門,你做天子,代表這個中原的氣數,不去那裡鎮守,反而跑到別的地方,不就是失天位,天人不合?

既然現在知道清朝是北龍脈發作,那麼我們回頭看歷史就可以很清楚,為啥是這個兩廣也就是南面龍脈最南面的廣東出了個孫中山幹掉清朝了。

孫就是南龍脈發展感應的人,而他的接班人也就是蔣也是天罡。天罡對地煞局,而不是清朝象歷史學者想那樣能自動變法成功,因為地煞是不可能自動變成天罡,這是天地龍蛇交戰,自然力量對抗,只能各自一時勝利,沒有永遠誰勝利,因為陰陽互轉的。  這樣你們就明白孫就是了結清朝的人,我前面講過,孫打的是青龍太嗥旗號,但是他卻是土龍,所以孫提倡五族,而不是50族,因為易數土為5,所以孫在位的時候,四方都平安,這個道教有叫土鎮四方。

孫本是土,土掩水,所以清朝起義無數,連這個洪秀全這種神教主都無法打敗清朝,因為他不是,就是他真是神也無用也得死。因為黑水和南方離火對抗,必須土出才能解決,所以孫一出,清朝就掛掉了,

孫是個書生,外號孫大炮,但是一出,這個從中原外來的地煞黑水就給土掩了,掛掉了。

破風水斷龍脈:史上那些挖別人祖墳的陰損事兒

挖祖墳這種陋習之所以在歷史上屢屢上演,主要是因為迷信風水的結果。人們大都相信,一個家族之所以興旺發達,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的家族葬到了一塊風水寶地。相應的,對於帝王家族而言,他們也相信如果他們的祖墳葬在了龍脈上的話,那麼在龍脈的保佑下自己家族的皇位就會千秋萬代。如果龍脈斷了,或者祖墳被挖了,那麼就意味著自己家族和國家的衰落。所以,在古代,不論是王侯顯貴,還是普通百姓,都相信陵墓風水的存在。

正因為有這樣的心理基礎,所以歷史上才會屢次出現挖祖墳的事件,其目的就是使被挖祖墳的家族從此一敗塗地。當然,對於挖帝王的祖墳,其政治目的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從政治和心理上來打擊自己所要反對的帝王。不可否認,挖祖墳的行為和帝王所倡導的道德價值觀是不相符合的,但是在中國古代複雜的歷史背景之下,卻又似乎有著某種合理性。秦朝一統天下靠霸佔周天子墓穴?

處於西陲的秦國之所以能夠由一個毫不起眼的國家而一統天下,據說是沾了龍脈風水的光。在此基礎上,更為離奇的說法是,秦王佔據了周天子的墓穴,所以才使得秦國從此鴻運當頭,最終得以一統天下。關於這一說法,其背後的“理論依據”便是,考古學家在考察咸陽塬上的“周陵”時,竟然發現西周王陵和戰國秦君墓同穴!

考古隊考察了位於咸陽市城北的“周陵”,並且探明瞭周陵外園牆,南陵和北陵共用的陵園園牆以及兩陵各自的墓道,還發現了6處建築遺址、27座外葬坑、161座陪葬墓。現在的陵墓共有南、北兩座,南陵外形為截錐體(即“覆鬥狀”),平面基本為方形。北陵南距南陵為145.8米,外形基本為截錐體,方錐體略圓,平面基本為方形略圓。兩座墓葬形制均為“亞”字形,在封土四面的中部各有墓道一條,平面均為梯形。

一直以來,人們大都相信“周陵”為西周文王、武王墓的合稱,南為周文王之陵,北為周武王之陵。不僅如此,考古人員曾於2004年發現了周公廟遺址群,而且相伴隨著的是出土了一些甲骨文字,價值非凡,也讓考古界更為堅信此處就是西周王陵。

但是,後來隨著新考古成果的不斷髮現,先前所作的推斷似乎又動搖了起來。因為考古隊在陵園內的地表發現了散落的大量殘磚塊、瓦片,並在殘瓦片的外表上還發現有粗繩紋、細繩紋、籃紋以及素面等。根據有關資料推斷,素面圓瓦曾存在於戰國早期,到了戰國中晚期就已經很少了。結合以往的文獻記載以及此次考古的調查勘探成果,有些考古專家認為所謂的“周陵”其時代應為戰國晚期某代秦王陵,而非傳說中的周王陵。這些考古專家的理由如下:

第一,歷史上的考古文獻記載傾向於此處是秦王墓。《集解》引《皇覽》曰:“秦武王冢在扶風安陵縣西北畢陌中,大冢是也。人以為周文王冢,非也。周文王冢在杜中。”《正義》引《括地誌》雲:“秦悼武王陵,在雍州咸陽縣西北十五里也。”《皇清經解》引孫星衍《畢陌畢原考》雲:“畢陌在渭水北,秦文王、武王所葬,即今咸陽之陵,先諸書甚明,其誤自宋人始。”

第二,根據陵園的佈局分析,這座墓符合秦墓規制。因為墓為東西方向,東西方向的“亞”字字形符合戰國晚期秦王墓的特點。此外,根據陪葬坑內所陳列器物的次序比較混亂等情況來判斷,墓葬應該不是西漢時期的。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考古過程當中還發現了一些青銅器,根據其紋路等特徵被專家鑑定為戰國晚秦時期的器物。

鑑於以上理由,這些考古專家認為,所謂的“周陵”其實應該為“秦悼武王或者秦惠文王”的墓。既然“周陵”並非周王陵墓,那麼周陵到底在哪裡呢?

一般來說,周朝之後的陵一般有封土,歷史文獻對此記載也很多。但是,周王陵則是不樹不封的,而文獻對此也少有記載,因此尋找的難度很大。所以,綜合分析這幾種情況來看,最大的可能是,最初的墓穴原址是周王的陵墓,因為他們不樹不封,所以戰國時期的秦王又在其上修建了自己的陵墓,由此便造成了同穴的特有歷史現象。隨著問題的日趨明朗,一些風水術士也就有了所謂的佔墓穴討鴻運的說法。而且戰國後期的發展趨勢也似乎印證了這一點,偏安一隅的秦國在不佔據天時、地利的情況下,竟然一舉消滅了其他列國而一統天下。如果真是因為陵墓風水的話,那麼秦始皇真應該謝謝他的老祖宗了。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總擔心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被別人給搶了去。當他聽方士說,統治天下者,皆因祖陵葬在龍脈上。於是,為了使他的統治能夠綿延千秋萬代,秦始皇想盡了各種招數在全國各地來挖掘龍脈,以避免有人再度稱王稱帝。但是卻事與願違,造成了天怒人怨,天下大亂。很快,人們揭竿而起,奮起反秦,秦朝也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短命王朝。

那麼,秦始皇又是如何在各地興師動眾亂挖龍脈的呢?

春秋戰國時代,丹陽是楚國的屬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國江南地帶,並設定會稽郡,管轄今江蘇東南部和浙江東部,丹陽也被改為了雲陽縣。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雲陽縣邑,不知讓秦始皇費了多少心思,甚至不惜代價地來破壞此地的“王氣”。

原來,秦始皇這樣做是有他的原因的。當初,他在東巡路過丹陽境界時,隨從史官便占卜稱:雲陽有“王氣”。因而,秦始皇很是害怕丹陽會出皇帝來爭奪他的江山,所以就立即下旨來破掉丹陽的“風水”。這其中的一個“舉措”,就是將帶有“王氣”的“雲陽”縣名改為“曲阿”。第二個舉措,就是將“會稽馳道”經過丹陽的地段改得彎彎曲曲“截直道使曲”,也就是故意把直道修成彎道,其目的也是為了破丹陽的“王氣”。這名字也改了,道路也弄完了,但是方士的預言最終還是不幸應驗了。在秦始皇死後的430年(222年),丹陽出了第一位皇帝--三國吳大帝孫權。孫權原籍浙江富陽,後祖輩移居曲阿(今丹陽司徒鎮),祖父孫鍾在丹陽司徒以種瓜為生,死後被葬於司徒白鶴山,其父孫堅死後被葬于丹陽司徒吳陵港,墓叫“高陵”。到了南朝,丹陽又出了兩代開國皇帝。其中的一位是蕭道成,字紹伯,小名鬥將,是南朝齊高帝,丹陽訪仙鎮蕭家巷人,享年56歲,死後被葬于丹陽胡橋獅子灣“泰和陵”。另一位便是蕭衍,字叔達,史稱梁武帝,也是丹陽訪仙鎮蕭家巷人,549年在一場大禍中身亡,享年85歲,被葬于丹陽荊林三村巷“修陵”。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國富力強後,自櫟陽遷都至距現咸陽市東北二十里的古都咸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天下十二萬戶富豪遷到此地,設定成帝都,對都城規模,秦始皇一再擴大,並建造“東西五里,南北千丈”、可容坐萬人,一直到秦朝滅亡也未建完的阿房宮。

在風水學家看來,咸陽城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它以九峻山為祖脈,以渭河平原為明堂,以渭水為朱雀,關住了九峻山的來氣而聚成正穴。這樣,咸陽介於九塔山以南,渭河以北,山水相互映照。同時,由於九峻山主脈的高大特異,加上秦始皇坐天下於此地,於是秦始皇仿效紫微宮,建造宮室145種,著名的有信宮、甘泉宮、興樂宮等宮殿。咸陽宮可謂殿宇林立、樓閣相屬、曲廊幽徑、花香景深。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下令徵發刑徒七十餘萬人伐運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開鑿北山的石料,在故周都城豐、鎬之間渭河以南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築之精英靈秀,營造一座新朝宮。這座朝宮便是後來被稱為阿房宮的著名宮殿。秦始皇還把渭水引入都內,象徵天河,以皇宮標示北極星,告知世人咸陽是帝都,宮殿是天子的住所不可動搖,把整個都城建成一個宇宙圖式。不僅如此,秦始皇死後把自己的皇陵選擇建在渭河平原東北的臨潼,南依驪山、北跨渭河,形成氣度不凡的皇家氣派。但是,有人卻說,秦始皇依靠龍脈,附之以阿房宮等宮殿的巨集偉設計卻被項羽一把火燒了個精光,這是真的嗎?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姓項名籍,字羽,古代中國著名將領及政治人物,秦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末時被楚懷王封為魯公,在公元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鉅鹿之戰中統率楚軍大破秦軍,之後“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唐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更是以濃墨重彩地描寫了阿房宮後,無限感慨地歌詠:“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為了尋找項羽火燒秦宮的證據,2002年考古學家來到今陝西西安西郊三橋鎮以南,東起巨家莊,西至古城村的阿房宮遺址上,開始了探索。雖然採用多種先進的裝置和方法,但是,結果卻出乎人們的意料:沒有發現阿房宮被火燒的痕跡。會不會因為兩千多年過去了,無數次風霜雨雪的侵襲,已經把大火留下的痕跡抹去了呢?為了進行比較,阿房宮考古隊來到了漢代長樂宮的遺址,東漢末年,長樂宮也和漢代其他宮殿一樣,逃不過被焚燬的命運,兩千多年過去了,這裡被火燒過的痕跡卻仍然歷歷在目。

那麼,是不是流傳了兩千年的西楚霸王項羽的軍隊入關以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的說法不真實呢?考古學家發現,人們通常所說的阿房宮遺址實際上是阿房宮的前殿遺址,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臺基東西1270米、南北426米,臺基上面西、北、東三面已有夯築土牆,牆頂部有瓦的鋪設;夯土臺基上面沒有建築南牆。三面牆裡面沒有發現秦代文化層和秦代宮殿建築遺蹟。從路土分佈的情況來看,人們是把夯築臺基用土從南面運到北面,再從北面開始往南逐漸夯築臺基。專家就此大膽地推測,阿房宮的所有工程只有前殿建成了臺基,其他工程尚未動工,阿房宮沒有建成,也沒有像史書記載那樣被項羽放火焚燒!

我們翻看歷史可以發現,《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項籍為從長,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項羽是對咸陽採取了燒、殺、搶虜的政策,然而這裡並沒有明確提到火燒阿房宮。《史記?項羽本紀》載:“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在這裡也隻字未提火燒阿房宮。火燒的很可能是秦朝的其他宮殿。《史記》中的另一條記載也從側面證明阿房宮並未建成:“四月,秦二世還至咸陽,曰:‘先帝為咸陽朝廷小,故營阿房宮。為室堂未就,會上崩,罷其作者,復土酈山。酈山事大畢,今釋阿房宮弗就,則是章先帝舉事過也。’復作阿房宮。”但是,這年七月陳涉、吳廣就反了。前後就這麼點時間,顯然建不成阿房宮。既然阿房宮連前殿都沒有建成,前殿夯土臺基上面沒有宮殿建築,項羽也就沒有必要渡過渭河來放火燒一個沒有宮殿建築的夯土臺子,所以傳說認為項羽燒了阿房宮是錯誤的!項羽雖然沒有燒阿房宮,火燒秦始皇依據龍脈所建的咸陽城其他宮殿卻是不爭的事實。

隋煬帝楊廣殺父繼位,成為隋朝的第二代皇帝。登上皇帝寶座以後,隋煬帝本性顯露,對民眾實行殘酷的暴政,激起了天下人的公憤。於是,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湧,其中一支便是太原的李淵家族領導的。

在得知李淵家族反隋的訊息以後,隋煬帝深知李淵家族實力雄厚,他不去反思自己的暴政,反而幻想用挖斷李淵家族龍脈的方式來打擊李氏集團,然而,他不僅沒有找到,還落了個死於非命的下場,真是可悲可嘆。

李淵起兵以後,他向長安民眾“約法十二條”,除此之外,大隋各項苛刻的法令也都被廢除了。當時,隋大臣陰世師、骨儀等按照凡是犯上作亂者都要發掘他的祖墳、汙辱他的祖先的法令,命令京兆尹尋找李淵的五服祖墓所在地,將其全部挖掘開來,並將屍骨拋在野地裡。李淵對此非常痛心,每一提及必定流淚。

據說陰世師,頗懂陰陽風水,在派兵士去挖李淵在河東老家的祖墳那天下午,當兵士剛挖開李淵祖父李虎的墳墓,突然,從中躍出一條碩大的青蛇,蛇身有水桶粗,那蛇高昂起頭,“哧哧--”地呼嘯著衝向兵士們,兵士們紛紛閃開,陰世師揮劍上前,不料蟒蛇吐出一團霧氣,陰世師當時便昏倒在地。當時,在蟒蛇身邊還有大小不一的三條青蛇和二隻金蟾,四散逃避,兵士們的趕殺,一隻金蟾跑開了,其餘的則全被隋軍的刀劍殺死了。當李淵的軍隊攻克長安以後,投降的兵士供認了陰世師的惡行,李淵悲憤不已,立即命隴西公李建成把陰世師等人斬殺於朱雀道。雖然李淵的祖墳被挖掘了,但是隋朝的天下仍然在農民起義和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的雙重合力下走向了終結,而最終修成正果的則是李淵、李世民父子。

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病死,七歲的恭帝繼位,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掌握了軍權。翌年正月初,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發動兵變,黃袍加身。並率軍入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奪取了皇位。因趙匡胤所領的歸德軍駐在宋州,所以建國號為宋,定都於開封。史稱北宋。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局面,使中國又歸於統一併逐漸進入中國經濟、文化、科技的鼎盛時期。唐朝最盛時有五千多萬人口,宋朝人口最盛時突破一億。宋人有曰:“生民以來,能濟登茲者,未有如大宋之隆也。”

在宋朝建立之初,為使宋王朝能長治久安,而不致成為繼五代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北宋王朝除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針,大力實施“強幹弱枝”政策之外,還致力於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特別是當宋太宗聽說,當時仍被北漢統治的晉陽出過好幾個皇帝,是個“龍城”之後,更是親自帶兵攻下太原城,併火燒太原城,再水灌太原城……

太原古稱晉陽,它西依懸甕山、東臨汾河水,地勢十分險要,城堡十分堅固。晉陽城城池堅固,唐以後的五代,這裡幾度被一些野心軍閥作為割據稱雄的堡壘,稱王稱霸,自立為帝。太原經歷了後唐、後晉、後漢、北漢等幾個王朝。979年,宋太宗親率大軍,來到太原城下指揮攻城。晉陽城高大堅固,使得宋軍損失慘重,內外馬步軍都軍頭王廷義,殿前指揮使部虞侯石漢卿陣亡,大將李漢瓊、荊嗣、呼延贊、韓起重傷,以下將士傷亡者更多不勝數。當時,主要是由於宋已統一中原,平定南方,傾全力攻晉陽一城,晉陽孤城難守,北漢主才不得已降宋。自此,北漢十州全部歸入宋的版圖。五代十國時期最後一個分裂的小王朝被消滅了。

太原城被攻破之後,宋太宗趙光義決定平毀太原城,這是出於多方面考慮的。首先是晉陽城城池堅固,易守難攻,宋軍強攻晉陽造成損兵折將,損失慘重,故宋太宗決心徹底平毀晉陽城以消心頭之恨。其次是當時的李唐是從晉陽起兵而奪取天下,到唐末五代一些割據者又據晉陽爭奪天下,或抗衡中原王朝,望氣者認為晉陽有王者之氣,這是宋太宗要嚴加防範的。再次是宋太宗繼位時,多有道教人物相助、道教附會天象認為:宋起之地為歸德 (今河南商丘市)屬於“商星分野”,而太原則屬於“參星分野”,自古參商不相見,這樣,當中央政權強盛時,太原地區最後才服從,而當中央政權衰弱時,太原則將最先叛亂,因此,不宜把太原列為方鎮,應當降低它的等級。鑑於上述原因,宋太宗決定平毀太原城,讓居民遷往汾水東的新城,把新設立的幷州府遷到榆次。居民出城後,宋太宗下令放火,“萬炬皆發,宮寺民舍,一日俱盡”。第二年四月,宋太宗又封堵汾水、晉祠水,灌入太原。古太原城經此火燒、水灌,變為一片廢墟。往日被譽為“錦繡太原城”,並已逾千年的大都會便不復存在了。太原舊城被毀後,宋太宗又命將太原治所從榆次遷到唐明鎮(即今太原市)。逃出城的百姓逐漸聚集到這裡定居下來。由於此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982年(宋太平興國七年),宋太宗趙光義派三交都部署潘美在唐明鎮的基礎上,擴大範圍,修築城牆,興建太原城。宋初修建的太原城是一座土城,城池周長5.28公里。築四門:“東曰朝曦;南曰開遠;西曰金肅;北曰懷德。城西南至現迎澤大街北邊,西至現新建路東邊,後小河、東後小河是當時北面東邊的城壕。據說趙宋在新修太原城街道時,都築成丁字街,取其諧音,”釘“破”龍脈“,使太原不再出現”真龍天子“,危及趙宋天下。並忌諱使用”晉陽“、”太原“名稱,而設為緊州軍事,派潘美、楊業把守。

金代詩人元好問《過晉陽故城書事》在講到此事時說:”南人鬼巫好機祥,萬夫畚鋪開連岡。官街十字改丁字,釘破幷州渠亦亡。“舊的晉陽城平毀了,但太原的戰略地位並沒有變,當時遼據大同,建遼契丹又為遊牧民族,其騎兵可以隨時南下太原,太原街道修成”丁“字形對阻遏遼騎兵的馳騁是起了積極作用的。

洪秀全(1814~1864年),原名洪仁坤、洪火秀,原為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福源水村人,後來移居到官祿布村。洪秀全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領袖,建立了太平天國,稱”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國在他死後不久滅亡。據一位對太平天國並無敵意的英國翻譯兼代理寧波領事富禮賜在其所著的《天京遊記》中記載:”天王有王冠,以純金製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項鍊一串,亦重八斤。他的繡金龍袍亦有金紐。他由內宮升大殿臨朝,亦乘金車,名為聖龍車,用美女手牽而走……“洪家祖輩只是農民,為何洪秀全會富貴煊赫至此呢?這跟洪家祖墳選址有無關係?洪秀全的敗亡是否與祖墳被挖有關係?

洪秀全的祖墳位於廣東省花縣之北的芙蓉嶂山上,芙蓉嶂位於芙蓉鎮之北,海拔360米,處於縣北群山之中,山峰重疊,狀若芙蓉。又因綿亙於該縣中部平原之背,一字排開,宛若屏帷,故稱芙蓉嶂。山之南,有”白水穭“,又名”西山瀑布“,其狀如同白練自50米高處分五級瀉下,濺石飛花,傾注入潭,其聲轟轟。曾有文人墨客詠之為”峭壁中懸一段雲,青山橫為玉龍分。勢傾河漢難窺測,聲雜風雷駭聽聞。當暑向人寒瑟瑟,凌空觸石雨紛紛……“

芙蓉嶂雖為風水寶地,但長期以來,外地人很少知道。後來被一位風水大師賴布衣發現,芙蓉嶂才逐漸名聲遠播。賴布衣是江西省定南鳳崗村人,約1276年宋朝末年,出生於風水名門世家,原名賴文俊,布衣是他的自號。他少年時,就得到父親賴澄山的真傳,18歲就行走江湖,以風水相術為生。他在粵北群山中發現”龍脈“南延,氣勢磅礴,十分高興,決心要跟蹤”龍脈“。他沿著”龍脈“出南雄,過曲江,下英德,越清遠,入花山北部山區,來到芙蓉嶂。他見氣勢不凡,認為此乃龍脈之”結穴“。臨行時口占偈語一首:”頭頂芙蓉嶂,腳踏土地壇,右有覆船崗,左有鶯蜂竇(‘窟穴’的意思),鰲魚把水口,獅、象守門樓。誰人葬得中,代代王公侯。“原來這山南麓,有三個小山崗突起,居中的名土地壇最大;左、右兩邊的分別名叫覆船崗、鶯蜂竇。正南面約一公里之遙,又正好與三座山崗相對。其中間一座名鰲魚崗(後人訛傳為鯉魚崗),左、右兩邊相距各幾百米處,有名叫”獅“、”象“兩山,均以形似而得名……賴布衣在芙蓉嶂住了幾天後,便告別村民離開。聽說他又跟蹤”龍脈“,以後去過南海、順德、番禺、寶安,直到九龍又住下一段時間,然後租一小船去海南島,從此銷聲匿跡、不知所終,只有他留下的詩在花縣一直流傳。清朝嘉慶年間,廣東梅縣石坑鎮有洪族一支全家遷來花縣福源水村定居,不到兩年,洪老漢逝世,初葬於福源水村附近。洪老漢的二兒子洪英倫稍懂風水相術,他得知芙蓉嶂的風水詩後,於是便按照詩中所指,到芙蓉嶂察看,見果然為風水寶地。於是選定位置,把父親屍骸遷葬到此,重建了墳墓。墓形像一座太師椅,用青磚砌結,正中有花崗石造的墓碑,碑上款刻”嘉慶二十年秋穀旦吉日重修“,正中是”清顯祖考諱公三洪公大人墓“,落款是”祀男英繹、英倫、英緘、英緯,孫會玄同立。“

賴布衣的預言是否真能變為現實呢?1851年,洪公三的第六代傳人洪秀全在廣西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太平天國起義,席捲半個中國,定都天京,成為太平天國的天王,應了賴布衣”六百年後必有王者出“的預言。但他只當了十三年天王,太平天國就失敗了,實現不了賴布衣:”世代出公侯“的預言。有人說,這是因為清廷派人挖了洪秀全祖墳的緣故。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一路勢如破竹,這引起了咸豐皇帝的極大恐慌,他一方面下罪己詔,穩定人心;另一方面卻又下令:查明逆賊洪秀全、馮雲山、韋正祖,先經廣東花縣、廣西桂平發掘……密飭各該州、縣明察暗訪,務得該首逆及逆諸三代確實墳墓,悉加掘毀,並其坐山後,概行鑿斷,以消逆焰而懲大憝。花縣知縣牟崇齡收到上諭後,即奉命急將洪秀全之祖墳掘毀。洪秀全的祖墳雖然被毀了,但是,或許是芙蓉嶂積聚的王者之氣太強吧!洪秀全還是當了十幾年的”天王“,直到病死。而清廷挖掘洪秀全祖墳彷彿也起到了部分作用,賴布衣”代代王公侯“的預言並沒有實現,愛新覺羅的清王朝仍然苟延殘喘了幾十年。袁世凱為當皇帝扒掉自己祖墳圍牆?

袁世凱(1859~1916年),字慰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是中國近代歷史上赫赫有名人物。他曾擔任過中華帝國的皇帝、中華民國第1任大總統、北洋軍閥的領導人、清朝內閣總理大臣、朝鮮國總督。據說,袁世凱得勢後,曾有取清王朝的天下而代之的想法,為此,他還扒掉了自己的祖墳圍牆。

袁世凱從小就十分迷信,做事經常看相問卦,測算風水。袁世凱迷信地認為,自己之所以被清庭排擠,這可能是祖墳風水出問題,於是請風水師給祖墳”會診“。風水師看了後表示,袁家祖墳系真龍結穴處,貴不可言。但因為”龍穴“四周築了圍牆,因而”龍身受制、氣脈阻塞、不能發旺、反遭挫折“。當務之急就是拆掉祖墳的圍牆,袁世凱信以為真,於是派人拆掉自己祖墳的圍牆,讓祖墳看起來更正、更有龍勢,讓龍脈更加鼎盛。民間有歇後語說:”袁世凱刨墳頭兒--祖墳不正。“說的就是這個事情。

袁世凱非常相信風水學說和相命之術,甚至決定他用人的取捨就是以面相為主。辛亥革命後,袁世凱任民國大總統,有人向他舉薦頗有才幹的吳鼎昌為財政總長。但袁世凱認為:”此人背後可見腮,曹操就是這樣的骨相。“有才而不能受重用,吳鼎昌後來只做了一個造幣廠的廠長。

袁世凱有一隻朝鮮國王賜給他的由上等碧玉雕刻的茶杯,袁世凱非常喜歡。一次,茶童給袁世凱送茶,見袁還在鼾睡,就直直的去看床上的袁大總統,看了一會兒眼就花,越看眼前就越模糊,腳下一絆,將茶杯摔個粉碎。當袁世凱醒來時,見茶杯摔碎了,就生氣地大聲訓斥茶童,並問茶童怎麼回事。茶童怯生生地說: ”剛才我看見睡在床上的不是大總統,而是一條玉爪大金龍,金龍全身閃閃發光,正要騰空飛起。“袁世凱聽後臉上的怒容全消,變得異常平靜,順手在床上拿了一件值錢的東西賞給茶童,並對茶童說:”此事千萬不要告訴別人。“1914年,遠在河南項城袁祖墳的墳丁進京來報,說在袁世凱生父袁保中的墓旁長出一條紫藤,長逾丈許,蜿蜒曲折,形似龍狀。袁世凱聽後,重賞了墳丁,並再三囑咐他不對外人談及。為此,袁世凱還派長子袁克定回鄉驗證真偽,袁克定在項城寫信稱:”藤滋長甚速,已粗逾兒臂,且色鮮如血,或天命攸歸,此瑞驗耶!“袁世凱看信後大喜,回信讓兒子招募墳丁,築牆護衛,防止牛羊踐踏。

當時,北京城的一位天文學家也呈文袁世凱,說他多日夜觀天象,發現三更以後,有帝星朗照某緯度,經仔細勘探發現正是河南項城。現在帝星已向北而來,一個月後就可以到達北京,沾沾自喜的袁世凱在各界的”大力呼籲“下,終於決定稱帝。

為了打破自己家族壽限不超過五十七歲的宿命,他將祖墳移往了河南省安陽市北門外五里遠的洹水之濱。這裡原是當年袁世凱被貶職後”隱居“的地方。慈禧太后為安撫袁世凱,曾將這裡賜名為”養壽園“。這養壽園地形奇特,四周低窪、中部隆起,遠遠看去猶如一隻大黿魚伏臥在那裡。所以當時老百姓都傳說袁世凱是甲魚轉世,人們稱袁世凱為”老袁“,實指他是”老黿“。這些牽強附會的傳說本不足信,但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好惡情感,幾句通俗的歇後語也記下了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段軼聞。

Tags:斬斷 龍脈
熱門搜尋
做夢古代人挖古代墳古董意味著什麼 做夢死兩個雙胞胎老頭意味著什麼 夢見姓尚的人是什麼意思 白富美 夢到洗飯碗好不好 電視櫃 夢見朋友在外地開店是什麼意思 夢見被前女友家人挾持並喲協是什麼意思 夢到前女友說她生病了好不好 翼龍 做夢爸爸摔了一跤意味著什麼 解夢樹倒好不好 茼蒿 解夢老公穿著舊衣服好不好 夢見媽媽幫我洗內褲是什麼意思 夢見腦中長腫瘤是什麼意思 夢見蝙蝠咬手殺了蝙蝠是什麼意思 做夢夢到別人被狗咬 夢到喜歡的人在一起吃飯不理我好不好 夢見孃家大請客來了還多人吃飯是什麼意思 夢到回到中學時代好不好 疥癬 夢見收拾東西準備回家是什麼意思 夢見自己掉下是懸崖未死是什麼意思 做夢愛人飛來飛去意味著什麼 夢到蜘蛛在身上爬 做夢夢到和老公親嘴 夢見有張床的鬼屋是什麼意思 合理區劃法 做夢老婆被別人偷情意味著什麼 夢見八爪魚吃自己是什麼意思 做夢自己打十幾個人意味著什麼 做夢路人燒紙錢意味著什麼 做夢有人追著我要飯意味著什麼 鄒氏 做夢給情人吃梨意味著什麼 啃老 夢見被白蛇是什麼意思 非同凡響 儲男癖 投擲 夢到買了一套舊房子好不好 夢到金字的佛書好不好 帶蓉 夢見理了三次發是什麼意思 夢到下面石牙掉了兩個還出血了好不好 腳湖 夢見砍樹與爬坡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