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星座 風水 八字 相術 占卜 解夢 測試 熱門話題 生肖運勢
當前位置:人生運勢站 > 風水 > 建築風水

中西建築風水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欄目: 建築風水 / 發佈於: / 人氣:2.81W

不管是平時吃飯還是聚餐中西方的飲食文化都有着很大的差異,由於中西的地理環境和傳統文化不一樣所以造就了很多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今天我們要去討論中西方的建築風水文化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中西建築風水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中西建築風水文化的差異
  中西建築形式上的差別,是文化差別的表現,它反映了物質和自然環境的差別,社會結構形態的差別,人的思維方法的差別以及審美境界的差別。

1、建築材料的不同,體現了中西方物質文化、哲學理念的差異。從建築材料來看,在現代建築未產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經發展成熟的建築體系中,包括屬於東方建築的印度建築在內,基本上,都是以磚石為主要建築材料來營造的,屬於磚石結構系統。如金字塔,古希臘神廟,古羅馬鬥獸場、中世紀的教堂……無一不是用石材築成,無一不是這部“石頭史書”中留下的歷史見證。唯有我國古典建築(包括鄰近的日本、朝鮮等地區)是以木材來做房屋的主要構架,屬於木結構系統,因而被譽為“木頭的史書”.

中西方的建築對於材料的選擇,除由於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導致的結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築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獵方式為主的原始經濟,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態。從西方人對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強調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夠戰勝一切。中國以原始農業為主的經濟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選擇,重採集,重儲存的活動方式。由此衍生髮展起來的中國傳統哲學,所宣揚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天人合一”是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揭示,自然與人乃息息相通的整體,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環節,中國人將木材選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視了它與生命之親和關係,重視了它的性狀與人生關係的結果。

2、建築空間的佈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徵的區別。
從建築的空間佈局來看,中國建築是封閉的羣體的空間格局,在地面平面鋪開。中國無論何種建築,從住宅到宮殿,幾乎都是一個格局,類似於“四合院”模式。中國建築的美又是一種“集體”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宮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廟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構成規模巨大的建築羣,各種建築前後左右有主有賓合乎規律地排列着,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形態的內向性特徵,宗法思想和禮教制度。而西方建築是開放的單體的空間格局向高空發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擴建的北京故宮和巴黎盧浮宮比較,前者是由數以千計的單個房屋組成的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建築羣體,圍繞軸線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鋪展異常龐大;後者則採用“體量”的向上擴展和垂直疊加,由巨大而富於變化的形體,形成巍然聳立、雄偉壯觀的整體。而且,從古希臘古羅馬的城邦開始,就廣泛地使用柱廊、門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間來包圍建築,以突出建築的實體形象。這與西方人很早就經常通過海上往來互相交往及社會內部實行奴隸民主制有關。古希臘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學民主的精神不僅影響了古羅馬,還影響了整個西方世界。同時,如果説中國建築佔據着地面,那麼西方建築就佔領着空間,譬如羅馬可裏西姆大斗獸場高為48米,“萬神殿”高43.5米,中世紀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其中央大廳穹窿頂離地達60米。文藝復興建築中最輝煌的作品聖彼得大教堂,高137米。這莊嚴雄的建築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靈的狂熱,更多是利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就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

3、建築的發展不同,表現了中西方對革新態度的差別。
從建築發展過程看,中國建築是保守的。據文獻資料可知,中國的建築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變。與中國不同,西方建築經常求變,其結構和材料演變得比較急劇。從希臘雅典衞城上出現的第一批神廟起到今天已經2500餘年了,期間整個歐洲古代的建築形態不斷演進、躍變着。從古希臘古典柱式到古羅馬的拱券、穹窿頂技術,從哥特建築的尖券,十字拱和飛扶壁技術到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無論從形象、比例、裝飾和空間佈局,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反映了西方人,敢於獨闢蹊徑,勇於創新的精神。

4、建築價值的不同,顯現中西方審美觀念的異殊。
從建築的價值來看,中國的建築着眼於信息,西方的建築着眼於實體。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不靠計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邏輯的方法構思,而是靠師傅帶徒弟方式,言傳手教,靠實踐,靠經驗。我們對於古代建築,尤其是唐以前的建築的認識,多從文獻資料上得到信息。歷代帝王陵寢和民居皆按風水之説和五行相生相剋原理經營。為求得與天地和自然萬物和諧,以趨吉避凶,招財納福,在借山水之勢力,聚落建築座靠大山,面對平川。這種“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

古代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得首創的幾何美學和數學邏輯,亞里士多德奠基的“整一”和“秩序”的理性主義“和諧美論”,對整個西方文明的結構帶來了決定性的影響,一切科學和藝術,它們的道路都被這種理念確定了命運。翻開西方的建築史,不難發現,西方建築美的構形意識其實就是幾何形體;雅典帕特農神廟的外形“控制線”為兩個正方形;從羅馬萬神廟的穹頂到地面,恰好可以嵌進一個直徑43.3米的圓球;米蘭大教堂的“控制線”是一個正三角形,巴黎凱旋門的立面是一個正方形,其中央拱門和“控制線”則是兩個整圓。甚至於象園林綠化、花草樹木之類的自然物,經過人工剪修,刻意雕飾,也都呈獻出整齊有序的幾何圖案,它以其超脱自然,駕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國園林那種“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情調,形成鮮明的對照。早在2000年前古羅馬奧古斯都時期的建築理論家維特魯威就在他的着名《建築十書》中提出了“適用、堅固、美觀”這一經典性的建築三要素觀點,被後人奉為圭臬,世代相傳。17世紀初建築師亨利·伍登提出優秀建築物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堅固、實用和歡愉。”西方人把“堅固”和“實用”作為評價優秀建築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則。因而當中國古老的建築物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被毀壞或“煙消雲散”的時候,西方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的建築依然完好地保存着,用實體形象演繹着自己的文化。通過對中西方建築的比較可見出中西方在觀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上的不同。

中西方建築文化的差異
中西建築風格的比較
中西建築風格的不同,從本質上看是因中西文化的不同。按一般的理解,中國文化重人,而西方文化重物;中國文化重道德和藝術,西方則較重視科學與宗教;中國文化重融合、統攝且講究並存與一體性,西方則重不同時代或多種流派的獨特精神,等等。這些差異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幻想與理念
法國着名文學家維克多·雨果高度概括了東西方兩大建築體系之間的根本差別,他説“藝術有兩種淵源:一為理念--從中產生歐洲藝術;一為幻想--從中產生東方藝術。”也就是説,西方人在造型方面,使建築具有雕刻化的特徵,其着眼點在於兩度的平面與三度的形體。而中國建築具有繪畫的特點,着眼點在於富於意境的畫面,不很注意單座建築的體量、造型和透視效果,往往致力於以一座座單體為單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間上延伸的羣體效果。西方重視建築整體與局部,以及局部之間的比例、均衡、韻律等形式美原則;中國重視空間,重視人在建築環境中的“步移景異”的空間感受。可以説,歐洲建築的理念性集中體現在一個“實”上,中國建築的幻想性集中體現在一個“空”上。

2、模仿與寫意
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起源於模仿,藝術是模仿的產物。希臘建築中的不同柱式就是對不同性別的人體分析性;中國人則重視人的內心世界對外界事物的領悟和感受,以及如何藝術地體現或表現出這種領悟或感受,即具有很強的寫意性。中國人也講究逼真與論證,須以寫意性的“傳神”為前提。比如,我國古典建築物上的形如飄風的飛檐翼角,其傳神的寫意性很有“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激情和心理感染力。

3、封閉與開放
中國的四合院、圍牆、影壁等顯示出內向的封閉心態,甚至有人認為:“封閉的庭院象徵着我們封閉的社會。”而西方強調以外部空間為主,把中心廣場稱為“城市的客廳”,有將室內轉化為室外的意向。中國人往往將後花園模擬成自然山水。用建築和牆加以圍合,內有月牙河,三五亭台,假山錯落……表明有將自然統纜於內部的取向。可以説,這是某些文化心態在建築上的反映和體現。

4、穩定和多變
中國封建皇朝實力強大,封建制度穩定。人們很少有強烈的突破願望,甚至認為被皇權統治是天經地義的。因苦難而發動的社會革命,只是在皇朝之間轉換,並沒有對封建制度產生根本性的突破。正是如此鞏固的思想基礎,使中國封建時代持續了整整兩個世紀,是歐洲的兩倍。中國的傳統建築也正是在這種社會政治環境下產生並發展到了高潮,成為了世界建築史上一個輝煌的分支。4到15世紀,歐洲也步入了封建社會的鼎盛期。但與中國迥然不同,封建主的政治力量比較弱。這歸功於古希臘和古羅馬中市民自由的觀念。這種觀念已經深種在歐洲民眾的思想中。反對壓制,追求自由,追求世俗生活可以説是歐洲人民的性格。這種本能的叛逆,使封建政權缺少穩固的思想基礎,封建勢力相對較弱。這時期的歐洲建築也因為政治原因走上多元多變的道路。

我國由於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歷代帝王大興土木,營建各種宮室殿堂。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興建的阿房宮,就已達到驚人的規模。西漢初年修建的未央宮,宮城周圍達8900米。所以秦漢以後,宮殿建築始終在中國古代建築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可惜許多宮殿建築都已成為遺蹟。現在保存下來的規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宮殿建築,首推北京的故宮。

整個故宮規模宏大,極為壯觀。僅以宮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為例,東西長760米,南北長960米,佔地72萬多平方米。故宮也可以分作皇帝處理政務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內廷兩大部分。故宮中的乾清門,就是外朝和內廷之間的分界線。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主,前有太和門,兩側有文華殿和武英殿兩組宮殿。內廷以“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主,它的兩側是供嬪妃居住的東六宮和西六宮,也就是人們常説的“三宮六院”.故宮的這種總體佈局,突出地體現了傳統的封建禮制“前朝後寢”的制度。而整個故宮的設計思想更是突出地體現了封建帝王的權力和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例如,主要建築除嚴格對稱地佈置在中軸線上外,特別強調“三大殿”,其中又重點突出舉行朝會大典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此在總體佈局上,“三大殿”不僅佔據了故宮中最主要的空間,它前面的廣場面積達2.5公頃,有力地襯托出太和殿是整個宮城的主腦。再加上太和殿又位於高8米分作三層的漢白玉石殿基上,每層都有漢白玉石刻的欄杆圍繞,並有三層石雕“御路”.使太和殿顯得更加威嚴無比。

西方建築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論觀點
1、格羅皮烏斯(1887~1969)。格羅皮烏斯很早就提出建築要隨時代而發展,“建築沒有終極,只有不斷的變革”,“美的觀念隨着思想和技術的進步而改變”,反對復古主義。代表作品如阿爾費爾德的法古斯工廠,科隆的德意志製造聯盟展覽會辦公樓,德騷的包豪斯校舍。

2、勒·柯布西耶(1889~1965)在《走向新建築》中提出要創造新時代的新建築,激烈否定因循守舊的建築觀,主張建築工業化,“住房是居住的機器”,並要求建築師向工程師的理論,在設計方法上提出“平面是由內到外開始的,外部是內部的結果”.在住宅設計中提出“新建築的五個特點”.代表作品如巴黎的薩沃依別墅,巴黎瑞士學生宿舍,日內瓦國際聯盟總部設計方案。着作:《走向新建築》。建築哲學思想是:理想主義+浪漫主義。

3、密斯·凡·德·羅。強調建築要符合時代特點,不要模仿過去。重視建築結構與建造方法德革新,認為“建造方法必須工業化”,他以“少就是多”為建築處理原則。“密斯風格” 主要表現為“運用鋼和玻璃為專一手段”.代表作品如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伊利諾伊工學院宿舍,範斯沃斯住宅。

4、賴特。賴特對建築德看法與現代建築中的其他人有所不同,他在美國西部建築基礎上融合了浪漫主義精神,而創造了富有田園情趣的“草原式住宅”,在後來發展為“有機建築論”.代表作品如草原式住宅,拉金辦公樓,流水別墅,約翰遜公司總部,西塔裏埃森。

中西方傳統建築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不同形態,在對東西方文化差異與傳統建築異同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幾方面的差異:

一、本體認識的差異
中國人重視整體的和諧,西方人重視分析的差異。中國哲學講究事物的對立統一,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係。而西方哲學主張客觀世界的獨立性,主客觀分離,相反而不相成。中西建築哲學的差異體現在人與建築的關係上,空間與實體互為轉化的關係中。西方古典建築偏重實體,千變萬化,而空間衍變較少、較單調。中國傳統建築虛實並重,實體上空間上都很豐富,氣象萬千,尤其是民居及其園林與皇室宮苑。

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思想,體現在建築中,與西方人與物截然兩分觀點相迥異。最顯着的是中國古建築的功能通適性、空間靈活性,充分適應人的生活變化,與人相融合。加之天井、院落、庭園及通楹排窗、走廊……及風水選擇與安排,人、建築空間與自然之間水乳交融。如中國傳統建築重視功能的通適性,住宅、書院、茶肆、旅館等同時並存,適應不同的使用需要。

西方古典建築則比較重視幾何構圖、強調建築的雄偉綺麗。如倫敦格林威治皇家醫院莊嚴豪華,卻有近半病房是兼作走廊的大統間,院極大如檢閲場,在前院陳列巨錨,儼然海軍博物館。又如歐洲教堂一般極盡高大深遂之能事,遠非人的尺度。再如中世紀連排式商店公會及市井住宅,多狹長又無天井,山面窗小,內部使用非常不便,而山牆雕飾彩繪豐富,重在從外觀賞。

二、對待自然的不同態度
東西方對待自然有不同態度,西方的叫作機械的自然主義,中國的叫作有機的自然主義。從本體的整體意識出發,中國人把自然看成是有生命的運動的整體,人可以與之溝通,強調天地萬物與人同體,這叫機體哲學,也叫生命哲學,把宇宙看成是變化無窮、生生不已的東西。因此中國人重視生命、重視後代,不需要一個外在的上帝就能感到自己的生命有意義。機械的自然主義是把自然看成是一個機械的工具加以運用,意義的來源是一個超越的主體,即上帝。這與西方的神學是相輔相成的。人生的意義並不來自機械的自然,自然只是可以加以掌握的一個機械的工具。笛卡爾説得很清楚,他把人看成是靈魂,把動物看成是沒有靈魂的。他説狗象鍾一樣,不過是構成更復雜些而已。西方現代的行為科學甚至把人也看成是複雜的機械。這都對哲學產生影響。

中國哲學傳統主流是人與自然和諧,《易傳》提出天人協調,其《象傳》謂:“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又《繫辭上》:“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節制自然須合它自己的法則,輔助自然應適度,效法自然的造化功能而不過分,並用以成就萬物而無欠缺,都是人對自然既進取又維護,適度而和諧,不同又必互動而變化。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國建築中首先表現為中國人特殊的審美情趣。平和自然的美學原則,雖然一方面是基於人性的尺度,但與崇尚自然的思想也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國山水園林設計中,這種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中國人酷愛名山大川,常常把怡情山水之間與淨化人格聯繫起來,營造山水建築時總是主動將建築與自然融為一體。深山古寺雖然圍牆內部建築勢態各異相向,外部則總是趨於平靜,故稱深山 “藏”古寺,“託體同山阿”.主體建築往往建在距山頂有一定距離的地方,尺度一般也不大,若建築用地不平坦,建築則依山就勢建成台階狀。這就與歐洲城堡在情趣上是向背的。因為中國傳統建築是幫助人們選擇更好的視點來欣賞自然,並非是炫耀人工技巧。對自然的崇拜還使中國人渴望將自然引入個人生活之中,以模仿自然山水為原則的中國園林就是因借這種思想而產生的。人們將自然界中的山石樹木池塘與建築結合在一起,將天南地北、春夏秋冬,各時各地的風景人為巧妙地組織起來,以達到宛似天成的意境。曲折的池岸、彎曲的小徑,用石頭堆砌的峯、巒、澗、谷和自由多變的組織方式是中國園林常用的手法。

亞里士多德提出物競天澤,F.培根説:“要命令自然,就要服從自然”,目的在於征服,他又説:“務必將自然加上夾棍,逼她畫出供來,”以便更好地征服她。康德宣稱人是主人,“自然界的最高立法必須是在我們心中”,“理智的(先天)法則不是從自然界得來的,而是理智給自然界規定的。”而黑格爾索性宣稱,“絕對理念”是自然的主人,自然界是人精神的“外化”,理性創造了自然界!其中培根、康德都是現代科學的先行者。在西方哲學傳統主流中,幾乎一邊倒的是人與自然決無和諧相融,而是你死我活地只有相剋。

如果説中國傳統建築空間因輕靈秀麗令人神往,那麼西方(歐洲)古代建築的空間則因其充滿秩序和幾何美而魁力四射,同時它對現代建築外部空間設計產生了巨大影響。廣場便是西方古典建築最主要的最具特色的外部空間,它與建築緊密結合,又充分融入城市環境,是西方相對開放的文化傳統的產物。西方每個大城市都以主要廣場作為城市空間的標誌,如巴黎的協和廣場,羅馬城的市政廣場等。廣場是由幾個不同功能的建築物圍合併分亨的外部空間。主體建築有的是教堂、有的是市政府或議會大廳,廣場是政治生活的中心,也為市民提供了交易、娛樂、休息的美好場所。廣場的建築物規劃嚴整地排列,有明顯的軸線關係,建築物之間相互對應,用柱廊形成協調的界面,如奧古斯都廣場和圖拉真廣場。中世紀歐洲有統一而強大的教權,教堂常佔據城市的中心位置,以教堂為核心的廣場因為教權服務的需要而獨具特色。這類廣場均採用封閉構圖,廣場平面不再嚴整規則,城市道路也以教堂為中心放射出去。歐洲進入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物逐漸擺脱了孤立的單個設計和相互間的偶然配合,而更注意建築的完整性,體現了文藝復興面向新生活的新精神。如聖馬可廣場最具代表性,它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客廳。廣場平面呈曲尺形,它是由3個梯形廣場組合成的封閉的複合廣場。聖馬可教堂前面的主廣場長175m,東邊寬90m,西邊寬56m,大廣場與靠海灣的小廣場之間用一個鐘塔作為過渡,在視覺上起到一個被逐步展開的引導作用。大廣場與聖馬可教堂北側面的小廣場的過渡採用一對石獅和台階,靠海灣的廣場和水面用一對方尖碑作為分劃。聖馬可廣場在滿足人們視覺藝術力方面有着巨大的成就,二個小廣場採用梯形,利用透視效果取得適宜的開闊度。高聳的鐘樓則是人們視線的焦點,四周建築底層全部採用外廊式的作法,使得外部空間滲透到建築內部,並形成廣場單純、安定的背景,加強廣場的親切感與和諧美,聖馬可廣場的空間變化很豐富,二個小廣場收放對比給人以美的享受。廣場除了舉行節日歡慶會外,只供遊覽與散步,與城市交通無甚關係。

三、實踐觀念的差異
中西方都有理性主義。所謂理性就是對整體性的一種反省、重新作把握的一種自覺。理性是自然發生的,只是各自的程度和方向不一樣。中國民族特點是實踐理性精神。中國人基於一種整體本體的思考,理性趨於具體化。而西方人則趨於抽象化。所以我把中國的理性主義叫作具體的理性主義,把西方的叫作抽象的理性主義。跟中國人談話最好多舉例子、就事論事,而跟西方人談話則可以多談觀念、方法、法則,他們的理論理性發達。所以我們往往是説寫文章,西方人則説是作論文。從整個的歷史潮流來看,中國人的理性是較重視具體性的。這有好處,也有壞處,這正如任何的方法都有自己的限定一樣。中國的理性主義是實踐性的,是人格修養的實用主義。中國人強調社會意識,可是注重如何在集體社會中進行人格修養,來和社會意識相適應,不致於遭到批評。這就形成了不同於西方的以保護自身為目的的個人主義。西方的實用主義是功利的,他們追求個人的功利,也認為個人的功利追求最後和整體(社會)的功利是一致的。這也是西方自由經濟最基本的假設:你追求個人的目標,最後出達到整體的目標。正如凱恩斯所説的:有一隻無形的手,使自我的追求,最後達到整體的目標。這種實用主義講究效率、效益,南北戰爭後它是促使美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和道家所提倡的講究過程、境界、精神狀態的修身養性的實用主義是截然不同的。

這些不同的處世態度在建築中也有所反映。西方古典建築中的主要建築多半是供養神的廟堂,如希臘神殿、伊斯蘭清真寺、哥特式教堂等。中國主要建築大多是宮殿,供活着的君主居住。不是孤立的、擺脱世俗生活、象徵超越人間的出世的宗教建築,而是入世的、與世間生活環境聯在一起的宮殿宗廟建築。不是高聳如雲、指向神祕的上蒼觀念,而是平面鋪開的、引向現實的人間聯想;不是讓人產生恐懼感的空曠的內部空間,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內部空間組合;不是陰冷的石頭,而是暖和的木質等。

中國的這種理性精神還表現在建築物嚴格對稱結構上,以展現嚴肅、方正、井井有條(理性)。所以,就單個建築來説,它確乎相對低矮,比較平淡,應該承認遜色一籌。但就整體建築羣説,它卻結構方正,逶迤交錯,氣勢雄渾。它不是以單個建築物的體狀形貌,而是以整體建築羣的結構佈局、制約配合而取勝。非常簡單的基本單位卻組成了複雜的羣體結構,形成在嚴格對稱中仍有變化,在多樣變化中又保持統一的風貌。萬里長城,雖無嚴格對稱可言,但它的每段體制是完全雷同的。它盤纏萬里,雖不算高大卻連綿於羣山峻嶺之間,象一條無盡的龍蛇在作永恆的長舞。它在空間上的連續本身即展示了時間中的綿延,成了我們民族的偉大活力的象徵。

中國傳統建築的構圖體現了簡潔實用與自然和諧的觀念,如中國木結構建築的屋頂形狀和裝飾,佔有重要地位,屋頂的曲線,向上微翹的飛檐(漢以後),使這個本應沉重的往下壓的大帽,反而隨着線的曲折,顯出向上挺舉的飛動輕快,配以寬厚的正身和闊大的台基,體現出一種情理協調、舒適實用、有鮮明節奏感的效果。而西方古典建築為了強調神的權威或者為了體現人定勝天的氣概,將塔樓、柱廊建造的高聳入雲,遠離人的尺度,震懾人的心靈。

結束語
中西方傳統建築設計中藴涵了環境觀念、人文主義精神以及先人的理想追求。例如:北京天壇的莊嚴神聖的序列空間和建築型制、蘇州園林的詩情畫意和對意境的追求,表現了“象天法地”“道法自然”的觀念。西方古典建築對人的活動的吸引與接納以及簡潔明晰的構圖,反映了西方古典哲學思想中的人文主義思想與理性精神。

建築發展的客觀規律使我們不可能脱離傳統的影響,建築師應發掘其中的合理內核,自覺推動建築傳統的延續發展。然而,繼承建築傳統絕不是沿襲某些固定的建築式樣,而應注重對其深層文化思想的詮釋。在對古今中外優秀的建築文化吸收、交融、創新的基礎上,中國建築文化才會充滿活力、更加豐富多彩。

風水存在於世界的每一個地方,所以中西方儘管在很多事情上都有着很大的變化,但是風水的知識一直都是在的,我們都要遵循風水的知識。

你可能會喜歡
  住宅區必須遠離的十大建築風水
建築風水學的理論基礎知識詳解
以古建築為例,建築風水學案例分析
寺廟的建築風水的講究有哪些?寺廟建築風水圖解

Tags:中西 風水
熱門搜索
夢見男人在我被窩裏是什麼意思 夢見妻子婚前租房子是什麼意思 夢到與兒子做愛好不好 夢到地震親人死亡自己逃生好不好 在高樓上很害怕 夢見老炮有外遇是什麼意思 做夢牙齒被蟲子整掉三顆意味着什麼 做夢知道自己是在意味着什麼 夢見看見一隻狼把我父親嚇壞了是什麼意思 筆墨紙硯 夢到綠色棉田摘徒長頂尖好不好 黃大仙靈籤16 乾哭 做夢幫人介紹意味着什麼 錢袋子 夢見自己罵一羣陌生人是什麼意思 做夢前男友我們在賓館偶遇意味着什麼 夢到捉了條魚然後打死見血好不好 夢見朋友生了個孩子兩個頭是什麼意思 夢到去世的親人回家好不好 夢到和未婚妻外出車壞了妻走了好不好 做夢蛇在水桶火鉗夾死意味着什麼 夢到緩急的河水意味着什麼好不好 母辦 夢到尼姑來我家討飯吃了還不走好不好 做夢什麼叫兇數意味着什麼 做夢騎玩具車意味着什麼 夢見牀底死屍是什麼意思 夢到把金月亮吃了好不好 夢見親人被蜘蛛咬是什麼意思 撿了很多錢 做夢夢到放羊 做夢撿礦泉水瓶子意味着什麼 夢到老公和她人洗澡好不好 夢見寵物豬圖片是什麼意思 美女壁紙 夢見別人只穿了條有血內褲是什麼意思 夢到爺爺又死了好不好 萌點 籌字 大河水很大 夢到和一個男人接吻好不好 做夢自己兜裏錢多意味着什麼 讓狗咬了 夢見夢裏男人帶手拷是什麼意思 做夢老公下身意味着什麼 做夢夢到鼻子出血 做夢夢到已故祖父和我説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