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星座 風水 八字 相術 占卜 解夢 測試 熱門話題 生肖運勢
當前位置:人生運勢站 > 起名 > 個性網名

氏的起源

欄目: 個性網名 / 發佈於: / 人氣:2.46W

氏的起源

氏的起源

在中國古代先秦時期,標誌部族、宗族的徽號,除姓之外,還有氏的稱謂。

而“氏”字的造字結構,在甲骨文中解釋為“木本”之意,即植物之“根”,故後世多用“尋根”二字表述某一姓氏認祖尋宗,追源溯流的文化情結。

《左傳•隱公八年》有一段著名文字,精要地闡明瞭“姓”和“氏”之間的關係和區另1J:“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諡,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意思是説,天子分封諸侯,根據出生而賜姓,又分封土地而稱氏,諸侯以字作為謐號,後人便作為族號;擔任官職而世代有功者,就以官名為族號;也有以受封采邑作為族號的。這裏的族號,就是“氏”。

氏的出現較姓為晚,是姓所衍生的產物,即姓的支族。氏約起於父系氏族社會,盛行於周代的分封制度,鄭樵《通志•氏族略•序》中稱: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也就是説,先秦時期,氏不僅是部族、宗支的徽號,也是社會地位尊卑、貴賤的標誌。最初,氏是同姓部落的名稱,後來則逐漸演變為專指部落首領相沿承襲的尊號。傳説中父系社會英雄人物的稱號,均加“氏”以尊稱,如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太昊伏羲氏、少昊金天氏等,即是例證。

最初的氏與最初的姓一樣都是不多的,隨着社會歷史的發展和後代的長期繁衍,同姓必然越來越多,加之有些家族、部族的分徙或孽變,往往以內含的血統支系分別出一些支系來,這些支系需要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名稱,這樣便分化產生出一些新的氏。所以,這時候的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區別子孫之所由出生。這種區分不僅是血緣的親疏,而且也表示地位與財富的差異。這種分化趨勢,伴隨着母權制向父權制的轉變而日益明顯,進人階級社會又大大加速了。如夏為擬姓,而在擬姓之下又分為夏后氏、有尾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等;商為子姓,而在子姓之下“其登名氏三百六十夫”(《史記•周本紀》)。據甲骨文的材料,亦可考察出商代氏至少在二百個以上。春秋戰國時,見於文獻的氏則進一步激增至六百餘個,很多社會階層都有了自己的氏。

和姓一樣,氏也有着其不可替代的特殊社會作用。《白虎通義•姓名》説:“所以氏者何?所以貴功德、賤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聞其氏即可知其德,所以勉人為善也。”清楚地表明區別氏的社會作用是明貴賤、別等級。

關於氏的產生,也涉及我國上古社會的賜姓氏的制度。西周推行分封制後,賜姓仍較嚴格地遵循古制,而賜氏則大為鬆動,不僅天子可以賜氏,諸侯也可以賜氏,而且賜氏的因由也擴大了。因而自周代起,氏的發展極為迅速。所以顧炎武《原姓》説:“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一再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最貴者國君,國君無氏。不稱氏,稱國。”又説“(春秋)二百五十五年之間男子而稱姓者乎?無有也。”可見氏的發展變化勢頭,大大超過了原來的姓。周代的賜氏,大致有如下幾方面的情況:

(1)天子賜氏。如:鄭捷(鄭文公)、齊環(齊靈公)、蔡甲午(蔡莊公)、宋王臣(宋成公)。

(2)以祖先的字或諡為氏。如:孔丘(宋公孫嘉之後,嘉字孔父)、仲孫閲(魯公子慶父之後,慶父字仲)、文種(周文王之後,姬昌諡文)。

(3)以封邑為氏。如:屈完(楚武王子瑕之後,瑕封地在屈)、知薔(晉苟首之後,首封地在知)、解狐(唐叔虞之後,封地在解)、羊舌赤(晉公族靖侯之後,封地在羊舌)o

(4)以居地為氏。如:東門襄仲(祖居地在東門)、北郭佐(祖居地在北郭)、西門豹(祖居地在西門)、百里奚(曾家居於百里)。

(5)以官名為氏。如:司寇惠子(周司寇蘇忿生之後)、內史過(周內史叔興之後)、史墨(周史官尹逸之後)、祝蛇(周祭主讚辭官之後)。

(6)以職業為氏。如:匠石、庖丁、弈秋、徒人費。社會下層平民,受貴族立氏的影響,遂以自己從事的職業冠於名前為氏。

到宋代,鄭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對周代以來命氏的情況作了更詳盡的考察,計有:以國、以邑、以鄉、以亭、以地、以姓、以字、以名、以序、以族、以官、以爵、以技、以事、以溢、以凶德、以基德、以國系、以族系、以名與氏、以國與爵、以爵與譜系、以邑與譜系、以官與名、以邑與諡、以諡與氏、以爵與諡命氏,以及代北、關西、諸方複姓、代北三字姓、代北四字姓等32類。

這種以“氏”別貴賤的風尚,在從父系氏族社會到先秦時期這一歷史階段,相當盛行,形成“同姓異氏,一姓多氏”社會格局。如炎帝神農氏本來是姜姓部落的始祖,但其後裔卻有烈山氏、祝融氏,及齊、呂、申、許等氏族分支;黃帝軒轅氏為姬姓部落的始祖,但他的25個兒子,卻分為12胞族(氏族);太昊伏羲氏(庖犧氏),少昊金天氏,本是東方鳳姓部落的首領,是以鳥為圖騰的部族(鳳即鳳鳥),其後裔則蕃衍為鳳鳥氏、玄鳥氏、丹鳥氏、青鳥氏、鳩氏、爽鳩氏、伯趙氏及“五雉”“九扈”等24個“以鳥名官”的氏族。

這樣隨着父權制的確立和氏的形成,母系氏族逐漸被父系氏族所取代,所有的血緣關係,均由父系來確認。所以母系氏族之解體,父系氏族之興起,成為姓氏演變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夏代的姓氏情況,因缺乏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難以詳知,但據《史記•夏本紀》和《世本•氏姓篇》載錄,夏禹為擬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的部族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莫氏、斟戈氏及有南氏、有郭氏等十餘個姓氏。

商朝是典型的奴隸制王朝,國家機構已經形成,“胙土命氏”正式成為姓氏產生的主要途徑。商朝帝王嫡子有繼承王位的權利,某地庶子則有“胙土命氏”的分封權益。一些有功於王室的功勛大臣,及臣服於商王朝的附庸部落,依據其社會地位,也被封賜相應的侯國、采邑。因而商代的姓氏較夏代大為增多,史稱商代有“八百諸侯”。見於《史記•殷本紀》和《世本》等文獻記載的姓氏有數十餘個。如殷氏、來氏、宋氏、稚氏、時氏、蕭氏、黎氏、空相氏、北殷氏、目夷氏、祟氏、周氏、杞氏、耿氏、微氏、箕氏、阮氏等,皆是以國為氏,至今有相當一部分仍在沿用。在《尚書•盤庚》中,將殷商貴族大姓總稱為“百姓”。此處的“百姓”二字,是氏族社會時期,“禪讓”制度流傳下的大族舊姓,與萬民相對,原意是指有一定社會地位,被王室“胙土命氏”的貴族階層。之後,隨着社會歷史的發展和朝代的更迭,這些貴族階層失去了原有的封邑和地位,淪為普通庶民,但卻保留了原有的姓氏,成為當今姓氏的重要來源,也是後世歷代庶民統稱為“百姓”的原因。

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姬發滅掉商朝,大封諸侯,胙土命氏。據史書所載,周朝共滅商朝屬國99個,降服652個國,從而為周初大分封提供了廣闊的土地。這種大分封舉措,對於商朝原始小邦林立的格局,含有統天下於一尊的意義,顯然是社會發展的一大進步。而大分封的結果,必然導致大批氏的產生。周朝成為“氏”產生最多的時期,尤其是春秋時期,激烈的諸侯兼併,為姓氏的發展演變提供了特定的條件。

周朝的封邦建國與等級森嚴的宗法制緊密相連。周天子自稱是上天的長子(天子),上天賜給他土地和臣民,擁有分封賞賜臣民的絕對權威。據史書記載,周初先後分封諸侯國71國,其中同姓(姬姓)諸侯40國,異姓諸侯31國。這些受封的諸侯尊奉周天子為大宗,為天下共主。各諸侯又在自己國土內分封采邑給同姓或異姓的卿大夫,卿大夫尊奉國君為宗主,並在自己的采邑內再次分封給同姓或異姓庶民。這樣自上而下一層一層分封,一姓所出的支系越來越多,越來越細,新的氏族也就越來越多,形成了一姓多氏,甚至一人多氏的情形。如周天子所封同姓諸侯都是姬姓,但因封國有魯、鄭、衞、晉、吳、虞、霍、虢、管、蔡、巴、隨之別,受封諸候以國為氏,形成新的氏族。此外,還有以邑為氏,以爵為氏,以族為氏,以技為氏,以諡為氏等多種形式。尤其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同一貴族一生中因多次受封,出現一人多氏的情形。如魯孝公後代展禽,因其先人字子展而得展氏;因受封於柳,而得柳氏;死後諡號為惠,而得惠氏。公孫鞅因是衞國人稱衞鞅,因受封於商而稱商鞅,因是衞國公族之孫,也稱公孫鞅。再如晉國大夫士會一生中稱謂有9個:士會、隨季、武子、士季、隨會、隨武子、範會、範武子,其中隨、範為封邑,士為官職,季為排行,武為諡號,會為名字。

“胙土命氏”也有其約定俗成的習慣法則,天子等級最高,所以以其王朝的稱號為氏,如周天子即以周為氏;而諸候國則以國為氏,如齊、魯、鄭、吳等;卿大夫以封邑為氏,如原氏、薛氏、楊氏等;效力於王室公族的職業技人等則以技為氏,如車氏、屠氏、陶氏等。由於“命氏”由上而下出自帝王、君侯所賜,能夠封土命氏的,都是貴族諸侯,即使以職業技藝命氏的“百工”,也不是一般平民、賤奴,而是管理平民奴隸的工長、管事。因為氏可以表明出身家世和社會地位,是貴族特有的標誌和尊號,所以氏有強烈的“氏明貴賤”的社會功能。在封建的宗法制度下,氏族成為周王朝最基本的政治組織形式,其存在、發展、演變、衰落的狀況,極其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而的狀況,氏族研究在某種意義上是認識和研究先秦史的關鍵。

這樣,由“胙土命氏”的封建宗法制度,逐漸取代了氏族社會單純的血緣氏族制度,氏族習俗則被提取、轉化、昇華為系統的理論化、法制化的文化形態和宗法制度。由遠古父系氏族社會中的族長制,演變為夏、商、西周的封建宗法制,標誌着姓氏文化的日趨成熟和形成。

在既有姓又有氏之後,姓與氏之間的關係及其使用時的特點又怎樣呢?鄭樵《通志•氏族略》也為之作了精闢的概括性闡述,他説:“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為氏,賤者有名無氏。今南方諸蠻,此道猶存。古之諸侯,詛辭多曰:墜命亡氏,踣其國家。故姓可呼為氏,氏不可呼為姓。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鄭樵的這段話,有三個方面是應該注意的。

首先,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是因為當時的婦女無權參加社會活動,她們作為社會成員之一而要與其他女子相區別,就是作為傳宗接代的工具而出嫁。為了“別婚姻”,不至於出現同姓通婚,她們的姓必須明確,所以她們必須稱姓。女子未出嫁時,一般都在姓之前加上排行,如盂姬、仲姜、叔媲、季姒之類。這裏的盂、仲、叔、季,用現在的話來説,就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而不是姓,她們的姓分別是姬、姜、媲、姒。例如傳説中的盂姜,是姜姓家的大小姐,而不是姓盂名姜。或者姓前加上自己所自出的國名,如秦贏、齊姜、褒姒之類。這裏的秦、齊、褒是國名,而亦非姓,她們的姓分別是贏、姜、擬。女子出嫁以後,則在姓前加上丈夫的國名或氏,如孔姬、裳姜、息奶之類。西周王室曾經長期是姬、姜二姓通婚,周王的王后在世時因而多稱王姜,死後則在姜姓前加諡號,如文姜、哀姜、穆姜、齊姜之類。

其次,所謂“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是説先秦時期的氏,一般是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因而多數情況下只是有身份的統治階級成員才有氏,社會下層平民人雖眾多,但沒有“別貴賤”的必要,也不大講究宗法,所以一般是沒有氏的。前文所提到以職業為氏的社會下層平民,畢竟只是個別情況。

再次,在有姓有氏的情況下,“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説明氏同姓不同的血緣關係較遠,是可以相互通婚的;“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説明姓同氏不同的血緣關係較近,是不可以相互通婚的。在通婚的問題上,辨姓最為重要,這不僅是古制,也是傳統,而且又符合優生學的原理。先秦時期有很多諸侯、卿大夫都是同姓,如齊國的崔氏與東郭氏都是姜姓,齊莊公時的權臣崔杆要娶東郭偃的姐姐,東郭偃儘管是崔杆的下屬,但他還是以“男女辨姓”的通婚古制為由,婉言拒絕了崔抒。

經歷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大動盪和大變革之後,嚴格的等級制度受到不斷的衝擊,社會各階層的地位和命運也在發生着較大的變化,傳統的貴賤區別已無法維持,“氏”也就逐漸減弱乃至喪失了它的“別貴賤”的社會作用,而演化成社會各階層以男子為中心的家族的普遍標識。

Tags:起源
熱門搜索
夢到老公死了 夢見老婆和別人搞破鞋是什麼意思 夢到打媽媽 夢到蟑螂成精被我到死好不好 欠帳 做夢我洪水淹蓋水田河流意味着什麼 好處多多 夢見牀頭開滿鮮花是什麼意思 夢見一口井 夢見買炸帶魚是什麼意思 夢見從高空墜落到沒受傷是什麼意思 夢到別人往我身上噴水好不好 夢到小白狗變小白豬好不好 夢到把貓掐死好不好 維着 騙取錢財 做夢路邊蓋三座新房意味着什麼 做夢別人母親去世意味着什麼 做夢夢到女人買香 夢見自己手腳不能動是什麼意思 夢見腳踩贓物是什麼意思 夢到結婚並有女兒好不好 做夢買了一台白色新的助力車意味着什麼 夢見自己的孩子被海浪捲走是什麼意思 夢到爸爸在吃東西好不好 做夢天空出現一道紫色閃電意味着什麼 關於星座的電視劇 夢見女人為自己殉情是什麼意思 不喝醉 外孫 倒胃 做夢我划着竹伐在水上走意味着什麼 和老婆發生性 臉瘦 考試合格 夢見螞黃吸腿是什麼意思 解夢道路施工好不好 夢見別人把自己頭髮剃光了是什麼意思 夢見上班遲到遇見領導摔了一跤是什麼意思 夢見小坑裏有兩把鐵鍬是什麼意思 做夢夢到日思夜想的人 給處女座的第505封信 做夢哥哥從新找嫂子意味着什麼 黃大仙靈籤53 效果圖 做夢房屋發水意味着什麼 夢見自己有了丈夫是什麼意思 做夢水中龍魚意味着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