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星座 風水 八字 相術 占卜 解夢 測試 熱門話題 生肖運勢
當前位置:人生運勢站 > 國學 > 其他國學

徽墨的製作工藝詳解

欄目: 其他國學 / 發佈於: / 人氣:8.01K

水墨畫是我們的國畫,它沒有太多的色彩,在作畫上面也比較簡單,變達出來的意境卻不簡單,這就能出名的地方吧。水墨畫,墨是必不可少的,有一種墨,深受畫家和書法家的喜愛,那就是徽墨,一起看看吧!

徽墨的製作工藝詳解

徽墨的製作
  開始取自松煙,其次是漆煙和桐煙。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十分鬆散,後來改用模製,經過入膠、和劑、蒸杵等工序製成墨錠,才使墨質堅實耐用。

發展歷史
  徽墨唐代
  徽州制墨的肇始時間當不遲於唐,這可從祁門縣1978年從唐墓中出土的“文府”墨得到佐證。該墨在地下經歷千餘年而不敗,足見其質地之佳。因墨面有“文府”二字,故人稱“文府”墨。殘墨長8.3釐米、寬2.7釐米、厚1釐米,今珍藏於安徽省黃山市博物館。
  徽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當不遲於唐末。唐朝末年,奚超至歙州,見歙地多黃山鬆、且質優,新安江流域的水質又好,故留此重操舊業。其子廷珪,更是有心,見當地穆姓墨工所制之墨頗具特色,便虛心求教、潛心揣摩。他們改進了搗煙、和膠的方法,形成了一整套操作規程,所造之墨在品質上超過了易州墨,被人譽為“拈來輕、嗅來馨、磨來清”,“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佳墨,受到南唐後主李煜的賞識,召奚廷珪為墨務官,賜給“國姓”,因此,奚廷珪又稱李廷珪。於是,奚氏全家一變而為李氏,成為千古美談。從此李墨名滿天下,其墨被譽為“天下第一品”,有“黃金易得,李墨難求”之説。因之,李廷珪成為古今墨家的宗師。
  李廷珪所制的墨,“其堅如玉,其紋如犀”。據記載,北宋書法家、文字學家徐鉉,幼時曾得一錠李墨,與其弟徐鍇共同研磨習字,“日寫五千”,也整整用了十年。更令人讚美的是,磨過的墨,其邊有刃,兄弟倆還常用它來裁紙。可見,李墨除了配料精良,在製作時是尤重捶打砸實,故其墨耐磨耐用,能裁紙。又據《遁齋閒覽》記載:“(大中)祥符中(1008-1016),治昭應宮,用廷珪墨為染飾,有貴族嘗誤遺一丸於池中。逾年臨池飲,又墜一金器,乃令善水者取之,並得墨,光色不變,表裏如新。”可見,李墨之質地確實有異於常墨。
  南唐時名家還有朱逢,他是歙縣人。李墨雖被南唐後主李煜所賞識,但同屬南唐的寵臣、名宦韓熙載卻垂愛於朱逢。他把朱逢請到書館旁燒煙制墨,名其作坊為“化鬆堂”,名其墨為“雲中子”、“麝香月”。可見朱墨也不亞於李墨。
  李廷珪之弟廷寬,廷寬之子承晏,承晏之子文用及孫惟慶,也業墨,都是名墨工;惟慶還繼續任過墨務官。自李廷珪被李煜封官賜姓後,徽州的墨工更重製墨技藝,因而歷代都產生過一批批着名的墨工。

徽墨宋代
  宋代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國家得到了統一。經過一段時期的休養生息,經濟文化又重新繁榮起來。
  宋代統治者重視文治,全國各地書院林立,科舉考試製度進一步得到完善,印刷術突飛猛進,出現了一個文化高潮。尤其是宋室南渡後,徽州的制墨業獲得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達官顯貴、名門望族聚集江南,首先推動了經濟的發展;文人墨客的南下,又促成了文化教育的發展;每年臨安的科舉考試更直接拓展了徽墨的市場。這時的徽州地區,制墨業已步入“家傳户習”的繁榮普及階段,僅官府每年就要向朝廷進貢“大龍鳳墨千斤”,而要滿足文人墨客、莘莘學子的用墨則要逾萬。到了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為徽州時,“徽墨”之名便正式誕生並迅速風靡南宋都城臨安,“徽墨”遂成了墨的代名詞,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宋代徽州的制墨業“流派紛呈,名工輩出”。黟縣的張遇、歙州的潘谷、新安的吳滋等等,都是十到十一世紀徽州制墨業的着名人物。
  張遇,黟縣人,他是油煙墨的創始者,以制“供御墨”而聞名於世。他制的墨因加入了麝香、金箔而稱為“龍香劑”,其配方一直相傳至今,成為墨中極品。“張墨”為歷代收藏家追求的瑰寶。其子張谷、孫張處厚都是一代名墨工。
  沈桂以松脂、漆滓燒得極黑的煙,名為漆煙,人稱其墨“十年如石,一點如漆”。他是漆煙墨的創始者。
  吳磁所造之墨的妙處在於“滓不留硯”,曾得宋孝宗犒賞緡錢兩萬的獎勵。
  風靡一時的制墨高手潘谷,被世人譽為“墨仙”。他制的“鬆丸”、“狻猊”等墨品,具有“香徹肌骨,磨研至盡而香不衰”的優點,被稱為“墨中神品”。他因嗜酒而不幸落水溺死,蘇東坡深懷激情地寫下了“一朝入海尋李白,空看人間畫墨仙”的悼亡詩。此詩一直相傳至今。
  宋代制墨業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油煙墨的創立,開闢了中國製墨業的新領域。千百年來,制墨主要以松煙為原料,由於長年累月取鬆燒煙,致使松樹被砍伐殆盡。宋代科學家沈括在他的科學巨着《夢溪筆談》中曾説:“今齊、魯間松林盡矣,漸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面對松樹大量砍伐,墨源嚴重枯竭,尋求新的制墨原料已迫在眉睫,於是一種新的制墨原料——桐油煙便應運而生。
  第二,制墨從業人員眾多,名家輩出。宋代制墨名家見諸史冊的多達百餘人,張遇、潘谷、吳滋、戴彥衡、葉茂實等是其代表。他們在選料、配方、燒製、用膠、搗杵等工藝方面,都有獨到之處,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制墨遺產。
  第三,達官貴人及文人墨客與制墨工匠切搓技藝,促進了制墨技藝的發展。宋徽宗雖在政治上昏庸無能,但在書法繪畫方面頗有天賦,他創造的“瘦金體”書法,名傳千古。他喜歡墨又懂制墨,還親自實踐,推動了制墨業的發展。北宋大文豪蘇軾也是一位制墨愛好者,此外秦少游、陸游、黃庭堅等文人都有過參與制墨的經歷。文人的參與,極大地促進了制墨技術的發展。
  第四,人們不但用墨、也開始了藏墨,並出現了藏墨制墨的着作。又因墨中添加藥物,人們在實用中發現了墨的藥用功能,“徽墨家族”便有了藥墨一員,藥墨遂成為居家常備的非處方藥品之一。

徽墨元代
  元朝,因統治者實行嚴酷的民族壓迫,“南人”備受歧視,因此,在科舉與文化方面受到限制;加之元代的工匠已淪為奴隸,個人根本沒有出人頭地與揚名的可能,故制墨名家寥若晨星,制墨業也遠不如宋代,徽墨業處於一個低谷。元代墨工中,比較着名的有朱萬初、陶得和、潘雲谷等人。明代是徽墨業恢復和發展的黃金時代。

徽墨明代
  徽墨發展到明代,其配方、其製作工藝,大多已定製、已公開。松煙、油煙並舉;“桐油煙”、“漆煙”被廣泛採用;徽墨普遍加入麝香、冰片、金箔等十幾種貴重原料,使墨的質地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墨家的競爭主要集中在精工製作和墨面的創意、設計以及產品的包裝、裝璜創新上。各種質地、規格的墨品不斷湧現,諸多歷史畫題、名家典故不斷化為墨面的雕刻內容。徽墨已從單純的文房用品、書寫材料,進入了“實用兼欣賞”的工藝美術品行列。
  各制墨名家為了爭奪市場,挖空心思,頻出新招,所制墨千姿百態、異彩紛呈。嘉靖年間的方正、邵格之、羅小華以及萬曆年間的程君房、方於魯、汪春元、葉立卿等,都是在激烈競爭中相繼興起、各樹一幟的代表人物。這時期徽墨不僅質量精良,而且墨的圖式、墨印的雕刻,也各盡其美,達到歷史的新高。如程君房制的“玄元靈氣”墨,董其昌讚賞説,“百年之後,無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後,無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與程君房同時馳名墨壇的當推方於魯。方氏精製了一種“九玄三極墨”,被譽為“前無古人”的佳品,聲譽已經“傳九州,達兩都,列東壁,陳尚方”。在此期間,富有裝飾性的成套叢墨——集錦墨也開始出現。裝墨的墨盒也非常精緻,有從東南亞進口的楠木、紅木等珍貴材料製作的木匣,還有螺甸鑲嵌的漆匣。各種制墨的專着也紛紛湧現。
  競爭促使了徽墨的發展,尤其是印版的雕刻、墨品的裝璜,或為名家繪圖、或為高手刻版、或為巧手製盒,把制墨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峯、輝煌的時代,使徽墨超越了文房用品的範圍。明代很多着名的畫家參與了墨式的繪圖,着名的刻工參與了墨印的雕刻,其中畫家有丁雲鵬、吳廷羽、俞仲康等人;雕刻家有黃鏻、黃應泰、黃應道、黃德時、黃德懋等人。這樣,到了正(德)嘉(靖)年間,徽墨便形成了歙、休、婺三大派。
  歙(縣)派,因地處徽州府府治所在地歙縣,歷朝貢墨、達官顯貴用墨幾乎為其包攬,產品端莊儒雅,煙細膠清,重香料、重包裝。其代表人物為羅小華、程君房、方於魯、方瑞生等。
  休(寧)派的產品則雅俗共賞,墨品華麗精緻,多套墨、叢墨(集錦墨),墨面重彩飾,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其代表人物為汪中山、邵格之、葉玄卿、吳去塵等。
  婺(源)派則屬於普及型墨。婺源人,尤其是詹姓墨工,利用當地盛產松煙的優勢,所制墨品大眾化,價格低廉,深受百姓與學子的歡迎。因婺墨不見重於文人墨客,故絕少記載。其代表人物主要為詹姓墨工,其中有詹華山、詹文生等。
  “三大派”,各以自己的優勢,分攤了墨業市場的份額,各得其所,共同發展並壟斷了全國的墨業市場。
  在明代的徽墨大家中當數歙縣的程大約(約博),世稱“墨妖”。他既講究墨的配方,又注重墨印的雕刻以及墨品的設計、裝璜(匣子),並有《程氏墨苑》行世。其弟程君芳(原名士芳)也制墨,是萬曆間的高手。他們制的墨,其墨印大多出自徽派着名刻工黃璘、黃應泰之手,因而備受文人墨客的喜愛。《程氏墨苑》也出自二黃之手,該書被鄭振鐸譽為“此國寶也,人間恐無第二本”(見《卻中得書記》)。方於魯是大約的徒弟,歙縣巖寺人,曾與程君芳展開激烈的競爭,並刊有《方氏墨譜》與程氏抗衡,由是也促成了《程氏墨苑》的問世。方氏還以自己的詩作,參與了這場競爭。商場如戰場,顯示了明代徽墨業競爭之激烈。

徽墨清代
  徽墨發展到清代,先後出現了“四大家”,即曹素功、汪近聖、汪節庵、胡開文,他們都是徽墨業中的一代翹楚。
  曹素功,歙縣巖寺人,名聖臣,字昌言,號素功,清順治十二年(1655)秀才,十七年(1660)貢生。康熙六年(1667),開始頂承吳叔大的鋪子,並將吳的“玄粟齋”改為“藝粟齋”。相傳康熙帝南巡時,他獻的佳墨頗得賞識,康熙帝特賜“紫玉光”,一時名聲大振,紫玉光成了曹墨的第一品牌。他着有《曹氏墨林》。其後裔(長子永錫,孫西侯、雨侯,曾孫階立、鶴亭,六世孫獻淮、堯千、德酬、引泉,七世孫毓東、佑樁,八世孫雲崕,九世孫端友……)皆制墨,歷經十三代未曾中斷。乾隆年間曹素功墨肆遷蘇州,咸豐10年再遷上海,新中國成立後,其墨肆與胡開文合併為上海墨廠。
  汪近聖緊跟其後,以制集錦墨着稱;“其雕鏤之工,裝式之巧,無不備美”,更以他的次子汪惟高應詔入清廷內務府教習制墨而名聲大振。
  汪節庵,歙縣信行人,名宣禮,字蓉塢。墨肆名“函璞齋”,設在巖寺。清乾隆中期嶄露頭角,為乾隆、嘉慶年間徽州制墨業的名家。汪節庵墨品常被一些高官大吏選作貢品,有“江南大吏,多獻方物。入選之墨,必用汪氏”之説。清代學者阮元評説:“在今名第一者,為節庵汪氏”。其名墨有“蘭陵氏書畫墨”、“新安大好山水”、“青麟髓”等。
  “胡開文”是清代四大家中的最後一家,也是徽墨業中集大成的一家,同時又是把徽墨推向世界的第一家。
  清代制墨業有四大特點:
  一是把始創於明朝的仿古墨生產發揚光大並推向一個新高。清代的集錦墨,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精,創歷代之最;
  二是文人自制收藏墨成為雅事和時尚,自制墨的人數、墨種之多,也創歷史之最;
  三是發明了不用研磨的墨汁,堪稱中國製墨史上的一次革新;
  四是精品墨走向世界並獲得好評。1915年胡開文後裔制“地球墨”“南極生輝墨”,獲得巴拿馬世界博覽會金獎,為中國徽墨爭得了榮譽。

徽墨民國
  民國年間,徽墨則在社會動盪和外來書寫工具(鉛筆、自來水筆、圓珠筆)的衝擊下,已處於“風前殘燭,瓦上晨霜”的衰微階段。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積極支持各地墨廠、墨店的恢復和發展。一九五六年,分別在屯溪、歙縣成立了徽州墨廠和歙縣徽墨廠;績溪縣則成立了墨業生產合作社;涇縣的文化用品廠稍後也恢復生產徽墨,久負盛名的徽墨獲得了新生。廣大制墨工人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同時,不斷革新,工藝精益求精,品種日新月異。

總結:通過小編的介紹,大家知道徽墨了吧,他們對徽墨是沒有抵抗力的。一個好的作品,材料是關鍵,材料的好壞能影響着作品,徽墨的上乘墨品,自然能受到人們的歡迎。

Tags:徽墨
熱門搜索
做夢右腳鞋子不見了意味着什麼 夢到和同學玩撲克好不好 夢到豬和牛捆一起打架好不好 有把握 夢見自己要洗澡是什麼意思 做夢水管破了意味着什麼 做夢夢到瓶碎 夢到紅內褲好不好 穿孝衣的人 做夢跟別的男人性愛意味着什麼 夢到蘋果掉到了水裏好不好 12月20日是什麼節日 穿短褲 做夢半夜一個瘋子不讓行人過橋意味着什麼 夢見已逝父親在填坑不理我是什麼意思 做夢兩個女的打架死在我家意味着什麼 夢見天天同事是什麼意思 夢見豺狼在墳地咬人是什麼意思 夢見自己開車掉河裏沒人死亡是什麼意思 夢到殺人藏屍體好不好 做夢和兩頭肥豬打架意味着什麼 做夢乘船戲水意味着什麼 夢見球門橫樑被踢折是什麼意思 夢見夢中有一男人拉我走是什麼意思 做夢死人給我壓歲錢意味着什麼 興隆 夢到起墳見到棺材 讓理髮師剪了短頭髮 夢見死去的大哥教我怎麼吃藥是什麼意思 夢到種大葱 夢到夢榜上有考上大學之名好不好 爬山很陡峭 做夢抱鴨子回家意味着什麼 幼苗 做夢池塘裏一條大魚游來游去意味着什麼 夢到青蛇咬狗好不好 夢見自己被一個路人追打是什麼意思 做夢老爸上吊了意味着什麼 做夢自己把自己砍了意味着什麼 夢見活貓咬着死貓是什麼意思 做夢自己被殺了意味着什麼 央行 絹花 夢到死了幾個人好不好 2016331 夢到捉到一隻王八好不好 夢見夢自己懷孕給親人上香是什麼意思 夢到看見房間有蛇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