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星座 風水 八字 相術 占卜 解夢 測試 熱門話題 生肖運勢
當前位置:人生運勢站 > 占卜 > 周易算命

南懷瑾易經:第十一章 開物成務 冒天下之道

欄目: 周易算命 / 釋出於: / 人氣:1.59W

南懷瑾易經:第十一章 開物成務 冒天下之道

南懷瑾易經:第十一章 開物成務 冒天下之道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故業,以斷天下之疑。

是故著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艾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故乾,一闔一闢謂揲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成用之謂之神。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僅,兩僅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登疊者,莫大乎著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故以吉凶,所以斷也。

開物成務千秋大業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易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第四章裡孔子己經作過答案,說到“同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可是在本章裡,對於《易經》這門學問,又有另外的答案:“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他說《易經》的學問是“開物”,開發宇宙萬物--—天文、地理、人事、看得見的光明面、看不見的陰暗面、看得見的陽世間、一切的一切等等,這就是“開物”;“成務”,成就一切人世間的事情,你要想辦事,非要真正通了《易經》,才能真辦事。換句話說,“開物”用現代的術語講,就是為把物理世界的根本找出來;“成務”,就是把人生的根本法則找到。“冒天下之道”,“冒”就是我們現在年輕人所謂的“蓋”,把天下的一切統統都蓋下去了,宇宙萬物一切最高的道理、原則,都在它的範圍之內。“冒天下之道”,大原則都在這裡邊;“如斯而已”!不過如此而已!很輕鬆的,不過是這樣的一個學問罷了。可是連這一步我們都過去不了,我們就是過不去,連八八六十四卦都擺不出來,要想過去,那是很難辦到的。如果六十四卦你還擺不來,想“冒天下之道”,也冒不來呀!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孔子說,學了《易經》以後,你就可以“通天下之志”,也等於佛家講的神通,別人心裡想的什麼事情,你都知道。“通天下之志”是《易經》的境界,所有一切人的心態、動念、萬物的動態等,通了《易經》便都知道了。“以定天下之業”,為想成大功、立大業,非懂《易經》不可!不然沒有辦法成功。“以定天下之業”,這個業可分為兩種。我經常講,我們中國人往往把這句話錯用了,大家常常把做生意稱為事業,常聽到“你做什麼事業?’’這句話錯了!做生意不能算是事業。

事業的定義,在《系傳》裡很明白地告訴了我們。是什麼呢?“舉而措諸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我們這一個人,在活著的一生裡做一件事情,對世界人類永遠有功勞,永遠有利益給人家,這個才叫事業,就是人生的價值。最普通地說,上面最高到皇帝,下面最倒楣到討飯的,當皇帝和做乞丐都不是事業,那是職業。其他你當宰相也好、部長也好、大學教授也好、補習班的小老師也好……那都是職業,不是事業。大家為弄清楚,找個工作賺錢吃飯,或打個知名度……那不叫事業。真正稱得上事業的,古往今來沒有幾個人。

所以孔子讚歎大業,就是指堯、舜、禹、湯、文、武等的事業。在我們歷史上功業最大的是大禹王。我們這個老祖宗,把中華民族變成農業國家,奠定了我們立國的基礎。他的付出,他的努力,他的成就,就是事業。因此他為萬世所崇拜,其功永不可沒。這種才叫事業。其他的人,生意做得再好、賺錢再多,你要講事業,那還很遠。

我經常對大家講:事業是永遠的。不要說外國史上的明君賢相,就是我們巾國的歷史,你能報得出二十個皇帝的名字嗎?報報看!幾千年來那麼多名宰相,你能報出幾個?我們在這裡都是高階知識分子啊!唐朝以後到現在多少狀元?你曉得嗎?官的大小沒有用的,多少財富的人家,過不了幾年,人家早把他的影子忘掉啦!在當時是很風光的,但是因為他沒有事業,所以他不能長久、不能不朽。所以有志氣的人,要想建大功、立大業,就為講事業。這個事業一定為對天下國家有所貢獻。因此人生有兩種事業:一種是當世現身的事業,那很有限。活著時人家知道名字,一死了以後,也就人死燈滅,不為多久,人家已經淡忘了!像我們老朋友在一起談話,經常會想到當年那些紅了半邊天的人,現在黑得已經烏啦!名字都被人忘掉啦!連我們當時的人都已十把他們忘掉,想不起來,一般人更不用說了。不過孫悟空和關公,大家都還是知道的,因為他們的作為好像事業,這叫做幹秋大業。像釋迦牟尼、耶穌、孔子,在地球沒有毀滅以前,他們的大名就永遠存在,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因為他們對人類有了貢獻,這樣才叫千秋大業,是另一種事業,絕不是你做官的權力所能比擬的。

一個人當了皇帝,就算統治全世界,最多也不會超過兒十年就過去了。歷史的十驗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會有超過三十年沒有戰亂的。當然並不是說全面的世界戰爭,反正不到五六年或七八年,不是這邊打仗,便是那邊衝突。現在世界各地還是有戰爭的,不過我們臺灣沒有而已。大家不為以為這樣就可太平了!以人類世界來講,很不太平。中東打得一塌糊塗,他們不是人嗎?叫我們怎麼能夠安定呢?只有胸懷千秋大業的人,他在戰火中、變亂中、任何時候都永遠跟人們同在的。這個人的事業與菩薩、上帝的慈悲心懷一樣,在人類極為苦難的時候,他永遠值得人們信賴。所以《易經》的道理,教我們成就的就是這種事業—通天下的大志,成天下的大業的事業。

“以斷天下之疑”,過去、現在、未來……人類很多的疑惑,我們將來怎麼樣?我們的前途如何?誰也不知道。我們個人的前途,明天過得去過不去?都不知道。學了《易經》以後,我們都可以知道,甚至哪一天、哪個時辰我們要去啦,也都曉得,這就是所謂的“斷天下之疑”,斷就是判斷。如果要間《易經》這一門學問是幹什麼的?就是下面這答案一“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但是我們必須能夠到達“無思”、“無為”的境界,要能“寂然不動”才可。如果沒有到達這個境界,那隻好靠依通啦!因為自己不可能會有神通的,依通就是靠卜卦了。

退藏於密

“是故著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蓍之德圓而神”,拿蓍草來講,蓍草長得很怪,它整個的心是圓的,很圓、很硬、中間有孔。空靈代表了“無思”、“無為”。這種草跟竹子差不多,竹子是空心的,蓍草也是。我們民間有兩句話:“人為實心,竹要空心。”就是這個意思。蓍草中間也是空的,所以說圓而神。

卦呢?“卦之德方以知”。德是講效能,“方以知”,方代表四面八方,無所不到,我們畫的卦具有最高的智慧。“六爻之義易以貢”,六爻就是我們卜卦用的爻,每一卦有六爻,六個步驟。六爻的意義是“易”,容易的易,你懂了《易經》根據程式來判斷,是很容易的,這就是《易經》卜卦依通的解釋。但是學《易經》不要走到邪路去了。光是會卜卦、能夠知道過去未來,充其量不過變成一個碟仙而已。光現神通就錯了。大家為注意啊!《易經》這門學問,你修到最高能夠神通了,那還不算到家啊!

那麼為修到什麼程度呢?“聖人以此洗心”,為迴轉來!這是道心。自己心裡什麼都沒有,空啦,洗練自己的內心,歸到最高的聖潔的境界。“退藏於密”,我們宗教家一佛家、道家功夫到了極點,能夠成佛、成仙,就是做到這點,“洗心、退藏於密”。所以你們學佛、修道的要注意啊!還要修到能夠“洗心、退藏於密”,反轉來一點一點地減,減到了最後,什麼也沒有了,達到“寂然不動”的境界。可知修到有了神通還不算數,要再進一步到無神通那就是道了。有神通就是用,是用之於神通。如果只要想卜卦知道過去末來,那你就邪門了,已經錯了。這裡告訴你:“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洗心就是學佛修道的空“念頭”、空“思想”。真正得了道的人,一定能“吉凶’與民同患”。

真正得道的人,不但不用神通,而且災難來時能夠躲得開也決不躲。在佛學的名詞這叫做“應劫”。劫數 一來,該殺頭的時候,便仲出頭來讓人殺,痛快地殺,這就是得道的人。真正得道的人,跟普通人一樣。為什麼呢?“吉凶與民同患”。民不是光指老百姓,而是一切眾生。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好的、壞的,人家共同平等,不因為自己有神通、有本事,而享有特殊的遭遇。所以耶穌肯釘上十字架,無論如何,總算是真的聖人。因為他流出來的血是紅的,同我們一樣,那是痛苦的。如果功夫到了,流出來的血便是白漿,這在道家很多。不過沒有關係,我還是很恭敬他,因為他真正做到了“吉凶與民同患”。耶穌最後不但沒有怨恨,他還為說:“我為世人贖罪。”真了不起!就憑這一句話,他就有資格做聖人。這也就是《易經》的道理,“吉凶與民同患”。所以真得道的人,不會現神通的。

最高的智慧

“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得道的人都很平凡,他們有道也不會表示出來,一切能夠前知,但他不用前知,所以古人說“先知者不祥”。一個人有神通、有先知,是最不吉祥的。我們中國文化還有一句話“察見淵魚者不祥”,眼睛清明到水裡頭有幾條魚都看得清楚,這個人就糟糕啦!先知者不祥,所以萬事先知的人多數都是不得善終的。有神通的人,佛家的戒律是“戒不用”。假使要用,那他就差不多啦,大概準備死啦,因為他已變得不是人了。

一個真得道的人最平凡、最普通,就是“吉凶與民同患"。但是他能不能知道過去未來?他全知道,這就可以叫聖人。等於我們一個人有錢有地位,肯到貧民窟裡頭過貧民一樣的生活,去幫助他們,同他們完全一樣,這才是有道之士。可不是因為你窮慣啦,覺得跟窮人住在一起很舒服。那是你命苦,沒有命來享受富貴。一個人在絕對的富貴中做到“與民同患”,便等於地藏王菩薩所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道理。實際上他早成了佛了!因此,他有資格坐在地獄裡頭,所以地藏王菩薩是很偉大的。不過偉大得小了一點點,如果他還不是地藏王菩薩,他還沒有菩薩的境界,而能夠真正坐在地獄裡頭:“好啦,你一定要下地獄,我來跟你一一起受苦。”那就更偉大,那雖不是菩薩而更菩薩了。

所以說,這個道理要搞通,才知道《易經》“神以知來”的道理。換句話說,未來的雖然都已知道了,但更重要的是“知以藏往”,從內心到腦子裡卻是什麼都不知道,這才是最高的智慧。什麼智慧呢?知道一切,最後到了一張白紙一樣,什麼都不知道,這就是聖人的境界,就是“神以知來,知以藏往’’。一切都歸子沒有,一切都藏了起來,跟一般人一樣,那才是最高的智慧。

但是一般世俗的聰明人沒有不喜歡錶現的,尤其是喜歡知道別人不知道的,卻不知道“察見淵魚者不祥”的老話。假設我們全世界到處都是特務,工作的世界處處都隱藏著機密,像做生意一樣,調查、蒐集、輸入電腦……在這種情形下,大家更是想要知道你所不知道的。知道未來是很危險的,歷史上因前知而喪命毀家的大有人在。真正能夠一切都前知了,卻要能夠“知以藏往”,變成什麼都不知道,才是最高明穩妥的。

所以他說《易經》這樣一種學問,“孰能與子此哉?”誰能洞徹這種學問?誰能夠達到這種境界呢?誰能知過去未來,而又等於完全不知不用?誰能做到該倒黴的時候就去倒黴,自己決不逃避呢?如果因為自己有前知便躲開了,那不行!那不是聖人。

神武不殺的聖人境界

所以什麼叫聖人?大家都問:我們中國為什麼標榜孔子?因為他絕不逃避困難。儘管也有很多人罵他,尤其是他碰到的那些道家人物,像楚狂接輿等.人家都在挖苦他,挖苦得很厲害。有一次國小生跟孔老師失散了,學生找老師找不到,碰到一個叫蓬萌的一一就是現在公寓大廈的管理員,問他見到老師沒有,他說:“什麼老師呀?:”“就是我老師孔了。”他說:“啊!那個傢伙!”學生說:“就是那個鼻子人大的,頭上平平的那位老先生。”他說:“啊!那個就是孔丘啊!”學生說:“是呀,就是他。"蓬萌說;“哉看到他啦。悽悽惶惶,如喪家之犬。”那個“喪家之犬”罵人罵得很苦呀,變成野狗啦,沒得人家收留的狗。有收留的狗雖然沒有牛肉吃,但也還有點冷飯吃。沒有人收留、在外邊到處亂跑的狗,就是喪家之犬。道家就拿“如喪家之犬”來罵孔子。因為那時天下大亂,大家都勸孔子算了吧,一個人是救不了的。但是孔子不變初衷,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只盡其在我,盡他的心力去做。這就是《易經》的道理,聖人之道,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明明知道救不了,也一樣要救。所以《易經》這個精神,孔子說誰能做到呢?

“古人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我們上古的老祖宗是得道的聖人、對人類有貢獻的、絕頂聰明的人。聰是耳朵靈光,明是眼睛好,腦筋好就是聰明,但不是智慧,智慧不是聰明,那叫睿智,後來就叫慧智,佛家叫智慧。它不是從腦筋好來的,不是聰明,那是天縱聖人。“聰明睿知,神武”!中國的老話“有文治者,必有武功”,文武要雙全。讀書讀得好,風一吹就為倒的人,碰到一點小事情哎喲一聲大叫,比女孩子還害怕,那就沒一點用啦!巾國古代的教育,都是文武合一的。大家看中國古代的人物,像孔子呀,孟子呀,沒有身上不帶武器的。但是有武不用,有功夫不用。很多人學了功夫,一輩子都不用,都沒有打過人,這樣可以,但是不能沒有功夫。“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人可以有本事,一手可以把天下人的頭像切蘿蔔一樣切光,有這麼高的本事。但他卻是永遠慈悲人家,永遠是愛人的。有些人認為慈悲就是窩囊,認為我慈悲人家是我窩囊,沒有英雄氣概,也有人認為那不是慈悲,是沒有本事。究竟如何呢?

我們大家都知道,佛家有一句話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家也都會引用,尤其那些學佛的,更是如此。我說:不要吹牛,你們那個刀呀,連剃頭刀都不如,不為說自己看到了刀就怕,連看到太太拿起廚房的切菜刀都會發抖的,你哪裡還有資格去拿屠刀呀?放下屠刀是指那些拿著刀砍過許多人頭的人,然後忽然不幹了,看到那些被殺的太可憐了,慈悲心發,放下屠刀,不再殺了。那是慈悲!你連殺人的本事都沒有,說你慈悲放下屠刀?那是膽小人打架說的:“你有膽子站在這裡不要動,我回去叫我哥哥來,看你怕不怕。”說著就跑啦!那是不行的。

所以說,《易經》這一門學問所代表的中國文化的精神是:有神通而不用,不但不用,還為“退藏於密”,“無思”、“無為”、“寂然不動”。尤其無所不知,能知過去未來而“吉凶與民同患”,同普通人一樣,非常平凡,這才是得道的人。誰能做得到呢?他沒有說是現代的人能夠做到,只有推崇古人;“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有這個條件,便快要修養到成佛境界、得道的境界了,快有資格可以去當上帝了。我們大家想修道,先要考察考察自己這塊材料,是不是又聰明、又睿智、又神武、又不殺。

領導人的條件

大家為知道,《易經》是帝王之學、領導之學。以中國文化傳統來說,古代的明君必須深明此道,都要懂這個學問,才能做一個明君賢王。所以真正做領導的人必須:

“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

上明天道,為把自然現象、宗教哲學,一切都搞清楚。因為懂得天道,就懂得了宇宙之道,然後才可為君,才可以領導萬民。不過這個天在古文裡代表了好兒種意義,有形象的天堂的天,也是這個天;形而上那個本體的道,也是這個天;人的心,我們的良心,我們一般所謂的天理良心,也是這個天。有時候這個天是抽象的,有時候是實際的。這裡所謂的天道是指形而上的,包括了有形的天文,像天上的星星、月亮等。找們一般所謂的太空,不是形而上的,這個太空還是形而下的,因為它是叮以看得見、摸得著的。什麼叫形而上的呢?人類知識不能到達的那個,就是形而上的。《易經》告訴我們,為明瞭天之道,明瞭天不可知的一面,才能夠懂得人生社會,懂得人民生活一切的事物,包括人類的思想等。

“者興神物,以前民用。”

所以一個領導者要懂得帝上之學的《易經》,懂了這個學問,便能夠創造物質文明,給人民創造幸福。現在科學的發展差不多到達了“是興神物”這個境界。近來很多人專門研究中國上古史,發現在我們上古史中,也有很多令人解不開的神祕處,像大禹治水等等,都有興神物的能力,像是石頭可以趕起來跑路,山可以自行搬開等。各位要知道,那個時候我國人口那麼少,大禹九年中把全中國水患治平、水利弄好,的確是不可思議的事。在那個時候,要治理中國的水患,你需為動用多少人力啊!而那個時候整個中國的人口不會超過現在全臺灣的人口。那麼大的水利工程,那麼遼闊的面積,怎麼辦?在我們上古史上說,大禹到了哪裡,不管是石頭還是山,大禹千隻為用手一劃,叫它開開,它就開啦,要把這座山搬開,一句話山就自己搬開啦,要把石頭趕起來跑,就趕著跑啦……關於這些神話多得很,這就是“是興神物”。

興神物幹什麼?神物是利人的,貢獻社會的,這是人民的福利。“以前民用”,在聖人們看來,人民的福利才是最重為的,“是興神物”,,給人類利用。所以得道聖人瞭解了這個學問,達到了“興神物,以前民用”這個境界,以後己身便“退藏於密”、“寂然不動”。有了這種功夫和修養,它的作用是什麼呢?“聖人以此齊戒以神明其德夫!”

智慧到了最高處,人情世故、天文地理都通了,通了以後怎麼樣?通了以後的人,做人更要小心。“齊戒”就是齋戒。讀古書,這個“齊”字很多地方讀“齋”。我們看古書有“齊莊中正”這句話,“齊”就是齋。什麼是“齋”呢?齋就是心理精神作用,所以叫心齋。吃素不是吃齋,吃素是不吃葷,不吃葷也不是不吃肉啊!不吃葷是無葷,像大蒜、韭菜呀,這些都是葷的。出家人為什麼不吃葷呢了因為葷含有刺激性,會刺激人的生理,容易使人起慾念,所以出家人飲食為無葷。葷是草頭的,不吃肉是另一件事。一般人把不吃肉叫做吃齋,那是講錯啦!什麼叫做齋?齋就是心靈的一種境界,“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這個境界就是齋。大家為注意啊!我們講中國文化,幹萬不為跟著一般人的錯誤講法。

“戒”呢?真正到達了己身“退藏於密”,內外改變了,心境不被外物所動搖,不被外面環境所影響,所以“齊”’下面是“莊”。這個“莊”就是莊敬的莊,是“莊重”的意思。無論是修道人或是我們一般人,生活態度都非常重要。一個人能夠不受外界的影響,這個時候的心至中至正,所以說“齊莊中正”。這就是中國文化的作用,四個字包括了一切宗教的禱告在內了,是不落形式的。所以聖人到了這種程度,懂了一切過去未來以後,變成更謙虛、更小心,就是“齊戒以神明其德夫”!自己越是齋戒得清靜,神通越大,自己本身也越到達神明的境界,明白了天下一切事物。這個樣子你的德業便更進步,你對人類的貢獻也更偉大了。

變與通

下面我們講“用”。

“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

“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坤卦代表陰、也代表地、也代表女性;乾卦代表陽、也代表天、也代表男性。乾坤兩卦代表的很多,有物體裡邊黃金、玉、冰也是以乾卦作代表,像釜、布、文也是以坤卦作代表。“是故闔戶謂之坤”,把門關攏來就是坤;“闢戶謂之乾”,打開了叫做乾。換句話說,乾卦是放射性的。兩扇門闔起來就是坤,打開了就是乾。一闔一開,一收縮一開放,好像一緊張一鬆懈一樣。但是一關一開之間,卦就在變了,就是,一般所謂的變卦。人生的道理就是這樣,不過我們自己不感覺、不注意罷了。我們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在變,不但我們身體在變,思想也在變。像剛剛答應你的話,過一下便後悔了,這就是變,所以說“一闔一闢謂之變”。這個字宙間的萬事萬物,隨時都在變化之中。天地間沒有不變的事、沒有不變的人、沒有不變的東西。就是因為我們人不懂得這個道理,凡是好的大家都希望它不要變。像人類的感情,我們都希望愛河永浴,希望它不要變;年齡也希望不要變,永遠青春等等。可見人永遠都是那麼愚蠢!如果我們懂了這個道理,知道天地間沒有不變的事物,變是當然。不變?沒有這回事!認為不變,那是神經病、是夢想!天地間的一切一定要變。所以孔子說“一闔一闢謂之變”。因為變,才有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始無終,都在變化中。

“往來不窮謂之通”,不變的東西都是死掉了的。不過大家要知道,這個“死”,也是個假定的名詞《易經》的道理,天下沒有不死的東西,死也是變化的一種現象。“死”的本身也是一種變化,儘管它死了,但它還在變,不停地在變。人死了,肉會爛,骨頭也會慢慢變成灰塵、變成泥巴,泥巴又變成東西,又活起來啦……這一切都是在變。所以說我們現在生活在這裡,每一秒鐘也都在變中,我們的生命也是變出來的,是青菜、牛肉、魚蝦、五穀、辣椒、鹽巴……變出來的,我們的生命隨時在變--一大便、小便、流汗、生病……這都是變;我們又變成青菜,青菜又變成我們……吃素的是青菜變的,我們一般人是肉變的,天地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往來不窮謂之通”,一變就通,所以變就謂之通。

學《易經》的人,一切事情為曉得“變”與“ 通”,不曉得變一與通的人,不要學《易經》,因為!看一切都認為是呆板的、一定的。天下沒有這回事!因此天地萬物在變化中,看得見的我們就叫它象,現象,“.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現象裡頭有固定形體的物,我們叫它“東西”、“器具”。而能夠懂得物理的變化、精神的變化,把它製成一個東西,供人民使用的,這個就叫做法則,“所謂制而用之謂之法”。甚至於做生意也一樣。做生意的人把沒有的變成有,把無用之物變成自己的財富,這就是有眼光,能夠看得到,所以說“見乃謂之象”。

我個人就有個例子。一九四九年我本來想到香港看一看,然後到東南亞走一趟。後來遇到一個朋友剛從東南亞回來,他就跟我講了很多情形。我說算了,你已經看過’了,我就不要再看了,東南亞這個“象”我已十知道了。我說聽說一位朋友在香港,可憐得走投無路,準備跳海自殺啦。誰曉得半年之後!發財孫現在有錢得很。我說為什麼會這樣呢?他說這就是《易經》的道理,變而通的。我間他怎麼變出來的?他說他逃出來時,連衣服都沒有換的,身上一長滿了蝨子。忽然他運氣來了,美國人作了一個生化試驗,要用蝨子。但美國人身上很一干淨,根本不會長蝨子,到哪裡找蝨子呢?所以便在香港登了一個要買蝨子的廣告,被他看到了,就乾脆培養蝨子,一瓶一瓶高價賣到美國去。最後他變成養蝨子的專家,一下子就發了財啦!……我們聽了就大笑,真是運氣來了,這就是“見乃謂之象”。看得見、會動腦筋。“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沒有用的東西,經你動腦筋,變成有用了!就是這個法則。這也就是“往來不窮謂之通”的道理。

“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利用”本來是個好名稱,但是現在很糟糕了,一提到這個名稱便很難過!我們的社會道德,多一半因為“利”而使它墮落得一塌糊塗。非常可悲!不過大自然界裡的萬事萬物,普通人看到沒有用的廢物,乃至丟棄的東西,但對人類卻會很有用處,看你有沒有這個智慧,知不知道利用,會不會利用而已!譬如原子彈爆炸,我們怎麼來躲避原子塵呢?最好的方法是鑽到垃圾堆裡,那就是對原子塵最好的防護!可是現在的垃圾都送到內湖燒掉了。說起來也是很可惜的,萬一發生了原子戰爭,垃圾也就變成寶貝可以救命了,只看你會不會利用它。“利用”,一出?一入之間,這個法則懂了,“民鹹用之謂之神”。人類本身如此善於運用這些,那你這個普通的凡人,就變成神啦。所以《易經》、佛經都是智慧之學,看大家怎麼來利用它,並且怎麼能懂得它的變通,那就是神了。

你我的太極

“者悔易有太極,者生兩僅,兩僅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太極本來是《易經》的名詞,後來被道家引用了,於是有些人便誤以為太極是道家發明的。太極是什麼呢?太極就是個圓圈。你們打太極拳的太極,在沒有動以前,這個圓圈是空的,這就是太極。太極在沒有動以前,什麼都沒有,一爻未動。這個時候佛家就叫做空,是形而上的。“寂然不動”,可以叫它太極,也可以叫它沒有極。後來有一個人又創了一個名詞,你打的是太極拳,我的拳比你的還高明,叫無極拳。其實也不用去創造,“太”字便包括了一切。

講太極的歷史,道家的歷史稱太極有五個名詞: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易有太極”,太極一動,就生出兩個東西了。學《易經》的人都懂,萬物各有一太極。這個原則大家要把握住啊!像看風水啦,就離不開這個太極。風水很難看呀,必須懂得萬物各有一太極,我這裡有個太極,你那裡也有個太極。每一個人本身也就是一個太極,每一種自然界的物也各自有一太極。懂得太極,才能談其他。這個太極,就像移形換步,換步移形。譬如說我坐在這裡,大家看到我的像是這個樣子,我朝東走一步,這個現象變啦!我再朝西走一步,像又變啦!每一步的現象都不同,自然它所產生的作用也變了。萬物本身各有一太極,太極裡頭又有一太極,現在我們這個課室裡頭也有一太極。

你說這個人好好的,他的胃生病,那個太極已經出了問題。所以萬物各有一太極,移形換步。沒有動以前,什麼都沒有,還是一太極,一動便成了兩儀,“陰”與“陽”。譬如我的手不動便沒有事,一動就有陰有陽,有了陰陽就生四象:老陰、少陰、老陽、少陽四個現象。什麼是老?就是到了極點,老啦,太老就要變。老就要再生些年輕的,因之又有了少。老陰老陽、少陰少陽,四象就生出八卦,八個現象就這麼來了。我們從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下面看,橫圖下面是白的,什麼都沒有,那就是太極。一動就生陰陽,就有黑白,再.上面一層就生四象,四象就變八卦,八卦就變化出來六十四卦。

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

這個圖表面看是從下面變上來的,其實不是,是從裡面變出來的,是太極一動而發生的,就是這個圖案。大家要運用《易經》,必須懂得這個原理。由四象就生八卦,由八卦就定吉凶。由八卦的現象看到有好、有壞,沒有第三樣事……不好不壞。所以懂了《易經》以後,便知道天地間只有兩件事:“吉”或者“凶”,沒有中問的不凶不吉。不凶不吉是沒有的,如果有,那便為歸到太極,“寂然不動,無思無為”。那是不陰不陽、無陰無陽,那個時候什麼都沒有了。

說到這裡大家為知道,吉就是一定的好,凶就是一定的壞嗎?不一定。吉凶就生大業,萬事有好就有壞,樂極生悲,那是必然的道理。悲劇也沒有一定的壞,也許會更好。所以一個人失敗了,失敗不一定就是痛苦。你懂了以後,也許感到失敗還蠻好的,還很願意接受這個失敗,這就是所謂的“吉凶生大業”。這個道理為搞清楚,才可以談卜卦、談神通。由此可知天‘下的事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從這裡我們可以瞭解,老子的道理、孔子的學說,都是從中國《易經》裡邊出來的。老子曾說“道生一”,道就是太極,沒有動以前還是太極,一動就有一;一生二,有了一就有兩個;二又生三,兩個就變成三個;三生萬物。只講三爻。道生一,有我就有你;一生二,兩個人一結婚便生出來三;三生萬物,一路生生不已,生下去便有了萬物。

大富大貴以利萬民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什麼叫“法象”?象就是宇宙的法則,宇宙的現象。掛在那裡最大的圖案就是“天地”,“天地”最大的變化就是一年的春夏秋冬,萬物都脫離不了大自然的影響,所以說“變通莫大乎四時”—春、夏、秋、冬。這也就是八卦所代表的現象。

“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縣”就是“懸”,這個現象懸在太空中,不需要用儀器,肉眼都看得很清楚,那就是太陽與月亮,也就是坎離兩卦。

“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

孔子講到人文哲學的現象、人為的社會的現象,也就是乾坤兩卦的作用了。人都要求這兩樣東西:“富與貴”。“富”,財富集中在我手裡;“貴”,貴卻不一定富。算命的就曉得,有些人命很好,但他是“清貴”,貴是很清的,官作得很大,一毛錢沒有。我們歷史上有很多大官,死了連棺材都沒有,為靠朋友湊錢來買棺材。像宋朝的岳飛當了大元帥,滿朝文武認為岳飛家裡多少會有兒個錢。但是岳飛被殺抄家,除了幾本破書外,什麼都沒有,這就是清貴。所以貴不一定富,我勸你們還是去做生意,不為忙著做官。富了自然就可以貴。

可是五經中《尚書》裡邊所說的五福,就是我們過年寫對子的“五福臨門”的五福,裡邊就沒有“貴”字。不過大家要注意,《易經》所謂的“崇高莫大乎富貴”,不是指我們現在所說的富貴。譬如說一個人學問好,這是他知識上的富,這不是金錢所能買得來的,你再有錢也買不到,沒有辦法。他的道德高,也不是用金錢買來的。所以“富貴”兩個字大家為先搞清楚。這裡所謂的富貴,是廣義的,不是指狹義的財富和做官而言,因此說最崇高偉大的是富與貴。一個人充實到某一個程度就是大富,大富當然是貴重的、值錢的,是無價之寶了口

懂得了這個道理,所以“備物致用”。具備了萬物,但這並不是說我富貴了,家裡邊什麼東西都有,才叫做“備物”。備物是真正達到了大富貴,世界萬物皆備於我,是本有的,因為我們本體裡具備了萬物,具備了萬物而能夠起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譬如科學家很富貴。我講的科學家是指發明科學的科學家,不是現在的科學家技術家。現在的科技是真正發明科學的人發明的,但是這些人都是很可憐的。像有名的藝術家死了以後,一張畫也許可以賣幾千萬,但是當他活著的時候,連飯都沒得吃,說不定還是餓死的。你說他的富貴在哪裡?他的價值是在死以後,他死了後很富貴。

這也就是說明,為能對百萬人有利才是“備物”、才是“富貴”、才是“立成器以為天下利”,才算是萬物皆備於我。然後建立一樣有用的東西—就像科學家發明一樣千萬民有利的東西一樣,這就是事業。它可以使天下萬代後人都得到你的利益,這也就是功德。

這一種崇高的智慧誰做得到?當然“莫大乎聖人”,就是得道的人。譬如我們身上穿的衣服,就是黃帝的妃子螺祖發明的,她發明養蠶取絲。有人說麻將也是女性發明的。據有人考察,發明麻將的高手是李清照。那個時候不叫打麻將,叫打馬吊。為什麼叫打馬吊呢?當時北方徵來的騎兵部隊到南方打仗,把馬上的將軍吊下來,就叫打馬吊。據說如此。

聖人尋寶

“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故吉凶,成天下故疊疊者,莫大乎者龜。”

這一段是講卜卦的作用,也可以說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神通中的依通。“賾”(音Ze)是指看不見的那一面,幽深神祕叫賾。“探賾”就是探討它,把它抓出來,“索隱”就是探索、向.裡邊挖,挖到後邊隱藏的、看不見的,·讓它看得見,就是“探賾索隱”。卜面四個字“鉤深致遠”可以作它的註解,就是把那個最遠大最不可知的那 ,面,徹底地瞭解了。“以定天下之吉凶”,就用這麼一個小方法,而決定天下大事的好與壞。’“成能下之疊疊者”(疊音wei,不倦的意思),“疊疊”,有很多搞不清楚的東西,搖擺不定。等於我們仰頭看天,看到一個高山頂,看得久了,會看花了那個境界,那種境界叫做“疊疊”,也可以叫做偉大的偉。“成天下之疊疊者,莫大乎蓍龜”,用龜殼、蓍草來卜卦,看似是個小玩意,真研究起來,這個裡頭作用太大啦!下面就講卜卦的作用。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一枝蓍草、一個龜殼,都是天生的神物。“聖人則之”,則就是效法,讓我們去效法,宇宙萬物都是給我們效法的。人類很多的智慧都是看了生物學來的。譬如打太極拳,是效法鳥跟蛇打架來的。蛇跟鳥的戰爭,在山上久了的人,也難得看到一次,尤其是大蛇跟老鷹打架!你站在那裡看,如果你懂了武功,真會悟出一套武術來。那個蛇那麼長,那個鳥飛下來抓它,怎麼都抓不住,可是蛇為抓鳥也抓不住,那個鳥一下來,蛇那麼一扭,那個尾巴就纏過來了,那個鳥就得趕緊逃,不逃被它纏住了就不得了啦。結果兩個打來打去,誰也碰不到誰。太極拳就是看到蛇跟鳥打架摹仿來的。

很多人類的智慧能夠對人類生活有貢獻,都是受生物界的影響來的。但是人就沒有辦法做螞蟻。螞蟻可以倒著爬,我們人倒過來不能爬。可是也有人拼命練這種功夫。功夫容易練,就是觀念忘不了,因為我們人有空間的觀念,假設真達到沒有空間的觀念,身體不受空間的影響,就可以倒轉來走路了。

“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可見《易經》的學問並不是那麼神祕、稀奇,它是觀察萬物來的.,是科學的。天地生萬物,我們人有聰明來效法萬物的作用,產生我們生活的方式。天地有變化—像陰陽的變化、四季的變化……聖人就效法它,來設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等等,以和諧社會與人生。“天垂象,見吉凶”,上天有現象,如日月盈仄、颳風下雨,聖人們從這些天文上的現象,來察看人事的吉凶。所以聖人們對於上天那些尋常或不尋常的現象,那些足以影響我們人生和諧與平安的現象,加以記錄、研究,教育後世的人。“聖人效之”,效法它。這裡邊就有卜卦的道理,用數理、算術的方法來推測人事的吉凶。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伏羲時候,河裡邊出來一匹龍馬,背上馱了一個黑白點的圖,當然不是像現在書上這麼整齊。是不是這樣,現在很難考據了!不過相傳如此,大家就叫它《河圖》。伏羲氏就是看了《河圖》而畫八卦。大禹的父親因為治水不成被殺了,兒子大禹又出來治水。那時候,我們中國全國都泡在水裡。古代的神話說,禹感動了天地,於是洛河(在河南洛陽)裡邊出現了一隻大烏龜,背上馱了一個圖案。大禹看了以後,便悟道了。大徹大悟,悟到了物理的自然法則,因此!有了神通,終於把全國的水患治平了。文王后天八卦就是從《洛書》裡獲得的靈感。所謂河圖洛書,這個白點、黑點,一個用九,一個用十,是數理哲學最高的運用。九、十的變化,“聖人則之”,聖人效法而發明了很多宇宙物理,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文明。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四象就是老陰、老陽、少陰、少陽。做什麼呢?“所以示也”,示就是上天把宇宙的自然法則告訴你,你有智慧就可以懂啦!

“繫辭焉,所以告也。“《易經》本來都是圖案,後來經過文王、文王的兒子周公、孔子這三位大聖人,用文字把它說出來,用文字著作《易經》,叫做《周易》。“繫辭焉”,就是在卦圖下面掛上這些文字;“所以告也”,明白告訴你什麼原理。

“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他說你瞭解了,拿這個圖案及文言的道理,就可判斷一切事物的吉凶,便可以斷定自己的生命、前途等等,作為參考,這就是繫辭的作用。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孔子的宗教哲學

這一章是上傳的總結論。這個總結論可以說是《易經》對宗教的總評價,也就是對大家信宗教、求神、求菩薩、卜卦、算命的總結論。《易經》不是迷信,是破除迷信,同孔子說的大不精神是一致的。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故,吉無不利也!”

孔子首先引用大有卦上九爻的爻辭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大有卦就是火天大有。上卦為火三下卦為三,就是火天大有 。這一卦上九爻的爻辭講了“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從表面上一看,是上天保佑,大吉大利的卦。“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這就是孔子宗教哲學的意義!世界上多少人都想求上帝、神、菩薩的保佑。孔子說,沒有那麼簡單,菩薩、神不是傻瓜,你給他跪一下,他就保佑你啦!沒有那回事。人人都求上帝保佑,上帝太忙啦。兩邊打官司,都要請他保佑,_上帝也不曉得保佑哪邊好。尤其我們大家拜菩薩、拜神,花最少的錢,求很大的願,所求的事情太多了。你想想,一個人花上一二十塊錢的本錢,買串香蕉呀、蠟燭呀什麼的,所求的就是發大財呀、升大官呀、保佑平安呀。……很多很多,天下有這麼便宜的事嗎?

所以孔子說“佑者助也”。佑就是保佑,本省話就叫保庇,保佑就是保庇。他說“天之所助者順也”,上天有菩薩有神靈,是順其善道而助之,不是說你燒支香、磕個頭,菩薩就保佑你了。大家都知道,西藏都是信佛的,照說應該沒有土匪了!結果一樣有土匪。西藏土匪搶了人,馬上到菩薩而前懺悔說:“下次不再搶了”;到了下次照樣搶,搶完了又去跪下懺悔:“以後不搶啦”……這樣子就不是順了。“人之所助者信也”,人要想求上天的保佑,必須先自助而後人助,這絕不是迷信,不是求神拜佛就可以得到上天保佑的。所以“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為有了信譽,別人才幫助你,人若沒有信譽,誰肯幫助?人都如此,何況菩薩?何況上天?

因此要“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尚賢”,就是為能向善,便“吉無不利”了。所以為想得到上天的幫助,必須要從自己先把人做好。“履”,古文就是走路,本來是指鞋子,後來引伸為走路。“履信”,自己做人為自信信人,為自強自立,自己為善。“思乎順”,思乎上天之意,上天有好生之德,是至善的。這是天意,天意是止子至善的。所以我們中國古人講“天心至仁”,天心是仁愛的。

“又以尚賢也”,這是注重賢德的行為,自己能夠尚賢有善行,才可以得到天的幫助和保佑。現在一般性宗教,大家都是在向神明行賄,好像菩薩上帝也都在貪汙一樣,而且善男信女們行賄還不花本錢,只要跪到那裡磕兩個頭,散會了哭一場,上帝就會保佑你。這個主意完全錯了!一定先要懂得自助天助的道理。自助人助,這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所在。所以人能夠自己尚賢,才可以得到上天的保佑,這樣才是大吉大利,無所不利。這是孔子解釋大有卦上九爻爻辭,而對《繫辭》上傳所下的結論,也是孔子《易經》宗教的教義,是永遠不偏向子迷信的教義。

沒有聲音的語言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故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是孔子的名言。天下的書本,不管是聖人的經典(聖人的書本叫經典,普通人的叫書本),還是任何書本,都不能完全表達出來它真正要說的話。我們講的話並不足以代表我們的意思。有時候一句很好的話會變成壞意,被對方誤會了。所以我們講話往往會有辭不達意的情形。人類的文字語言,不管英文、中文,任何一種語文,到現在還很叮憐,也還不能表達人類真正的意思。假使真能表達意思,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誤會了。文字語言不但不能表達人類的意思,更不能表達一切生物內在的思想,它只是一個臨時用的符號而已。

這個符號的使用也有很大的限制領域。人與人之間的講話,不一定是隻靠嘴來講,還要靠表情。譬如我們看到一件驚駭的事情,會大聲地驚叫“哇”;看到一件好事,也會同樣發出“哇”的一聲。同樣是一種“哇”的聲音,它所表現的意思,還為看那個人的表情,甚至他的肌肉、眉毛、眼睛、手勢等。一個人講話,全身都在講話,可見文字、語言並不能完全表達人們的意思。

二十幾年前的時候,大家一張用錄音機傳播的教育法。我說沒有用,假使錄音機或擴音器可以教育的話,世界上便不需要有人教書啦!世界上發達國家教學用錄影機、電視來代替人,還是隔了一層。現場就不同了!因為教育除了言語、態度等等以外,還有一種講不出來的感受與力量。這個道理很多古人都講過,孔子在這裡就特別提出來:“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書是由許多的文字集合而成的,文字語言既不能表達人們的真正意思,所以做學問,瞭解一個東西很難。根據“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兩句話,我們便知道不少史書是不可靠的。歷史上說的多是假話,只有人名、地點是真的,內容卻不一定是真的。但是小說呢?正好相反!小說說的都是真話,可是那個人名、地點卻是假的;那個事情好像也是假的,可是人類的確發生過那樣的事。所以我是主張看小說的,而且我認為一個不讀小說的人,恐怕也是一個永遠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我們小時候讀書,一方面讀很古老的佔書,一方面也偷偷摸摸地讀小說。像我們小時候讀小說,是擺在抽屜裡的,《易經》是擺在桌上面的。父親坐在後邊,兩眼瞪著。我們嘴裡唸的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眼睛看的是《紅樓夢》呀,《三國演義》呀,等等。讀小說的確有好處,我是極力主張看小說的。很多家庭不準小孩看小說,我的家裡是小說教育,在家裡功課可以馬虎,小說不能不看。不過孩子還沒有成人之前,要看什麼小說,要先問我,我看了才告訴他可不可以看。有些小說不是不可以看,是要等你年齡到了才能看。

聖人之意

歷史上有許多事情說不清的。寫歷史的人除了文獻不全,事理難明外,還受了很多客觀環境的影響。像司馬遷寫《史記》,要藏之名山,傳之後人,就是一個例子。所以研究起來很困難。有時候研究歷史也非常可笑,這個就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的道理。那麼照孔子提出來的觀念來說,“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也就是說我們讀的這本書一一《易經》,不是永遠沒有方法瞭解了嗎?准此,那麼一切古聖人、佛、上帝、耶和華等,真正的意思是什麼?我們人豈不是也永遠不能瞭解了嗎?

孔子的答案是“能”,有辦法瞭解。他特別推崇《易經》,他說這個語言文字固然不足以表達聖人的意思,但是“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卦就是圖案。有時候言語文字不能完全使人懂,還必須要靠圖案來了解,借圖畫來表達意思。這就是古人為什麼要用圖案來替代文字語言的道理。

現在我倒很欣賞美國人、日本人研究《易經》,都變成圖案、漫畫來研究,更接近事實。我曾經看過一本書叫《日文精華》,上邊就有那麼一幅漫畫;太陽照得大地很光明,火在天上燃燒,旁邊注了個卦名,就是天火同人卦,上面是天,下面是光明。這就是“設卦以盡情偽”。但是為想把這個發生的思想情緒、內外、真假統統講清楚的話,光靠卦與圖還是不行,必須還有文字。圖案與文字配合,才能真正表達聖人的意思。所以說“繫辭焉,以盡其言”。卦和爻下面有文字,這個文字就叫繫辭。

我們古代所謂的古文辭,是用的這個辭。現在很多人評論一篇文章時,說它的文“詞”如何如何,這個“詞”是詩詞歌賦的詞,是專稱、特稱。詞又有各種不同的調子。詩有一定的規矩.五個字一句就是五言詩,七個字一句就是七言詩。把詩的長短句聯起來變成詞,也叫“詩餘”。詩餘也是一個專用的名稱,是一種獨特的文字型裁。一般文章裡邊的文句就叫“文辭”,但是現在如果我們寫成這個“辭”,年輕人看了往往會給你改成詩詞的“詞”。有時候看了真教人感慨萬千,所謂“無可奈何花落去”。實在教人無可奈何!如果你為把它改過來,他反而說我們錯了。究竟是他錯還是我錯?就不知道了。

說到這裡,大家就可以知道,辭就是文句。卦下面掛上文句“以盡其一言”,是為完全表達卦的意思。所以文字的意思,就是把我們的思想、意思,變成無聲的語言,再由語言變成文字。僅僅文字也還不夠,還要圖案,跟我們現在講話的圖案一樣。身體的動作、臉上的表情等就是講話的圖案,所以啞吧講話,用的就是國際通用語言的手勢。手勢也是畫,也是圖案。那麼這樣夠不夠呢?還不夠,還為能“變而通之以盡其利”,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文字、言語加上卦、圖案,還不夠,大家還要研究卦的意義,還要懂得變通。不是呆板地執著這個卦辭,文王怎麼說的,孔子怎麼說的,就此完了,那是不一定的。等於算命卜卦,某一個解釋對某人有利,換一個人就不利,這個中間就要知道變通了,要能“變而通之”,才能“以盡其利”。可是“鼓之舞之以盡神”,那就難了。鼓舞當然*是打鼓跳舞,那是個形容詞,很難解釋。鼓是充滿、昇華,最高的智慧。拿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你充滿了智慧,達到最高點、昇華啦!這樣才懂得“神”。

神,我們前面已經解釋過了,神不是菩薩、也不是上帝,宇宙間有個看不見、摸不著不可思議的東西,中國的文字就叫它神。

唸佛珠與乾坤圈

下面是孔子在上傳的總結論中,告訴我們研究《易經》為特別注意乾坤兩卦。孔子說:

“象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乾坤其易之縕邪?’’邪就是耶,不是邪(Xie),古文中這兩個字是通用的,不要把它當作妖邪的邪,那就錯了。邪就等於我們白話文嘆氣的聲音,“啊呀”一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乾艮兩卦是同的根本,這兩卦的內涵,蘊藏就很多了。《同經》的內蘊,特別要注意乾坤兩卦的變化。過去我們發給大家很多圖表,像十二闢卦、方圓圖等等,都是從乾坤兩卦開始。乾坤兩卦研究通了,學《易經》就好辦了,所孔子說“乾艮其易之縕邪?”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所謂成列,大家看下面這個圖:

這是伏羲先天八卦圖,乾一、兌二、離三、震四,一個行列在左邊;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另一個行列在右邊,合起來好像一個蘋果一樣。乾艮兩卦分列兩邊,實際上不是兩邊,乾坤是兩個圓圈,像佛教出家人用的唸佛珠。道家呢?不用這個東西,用兩個圈圈就是乾坤圈。乾一、兌二、離三、震四是陽面;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陰面。方圖圓圖,各有各的行列,橫圖呢?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從下面一路發展上來。一下面大,上面小,面且多,就像植物一樣。一顆小的種子一變就變成森林,這樣叫做成列。照這樣看,乾坤兩卦的列就很多啦!現在,我們把先天圖假設成平面來看:乾為天澤天,兌為澤,乾與兌配,就是天澤履,翻過來就……依次類推,列表如下:乾為天│兌為澤│天澤就是履卦 ││乾為天│離為火│天火就是同人卦│──│乾為天│震為雷│天雷就是無妄卦││乾為天│巽為風│天風就是姤卦 ││乾為天│坎為水│天水就是訟卦 ││乾為天│艮為山│天山就是遁卦 ││乾為天│坤為地│天地就是否卦 │

配就是把它組合起來,古人就叫它配卦。第一卦是乾,乾為天。第二卦為兌,兌為澤。乾與兌配就是天澤履。第三是離,離為火,乾與離配就是天火不人……依次乾與巽配就是天風姤,這是一列。如果翻過來組合呢?兌為澤,澤就是海洋,兌與乾配就是澤天,依次離與乾配就是火天大有……巽與乾配就是風天小畜。像這祥的成列,有很多的變化跟應用,列表如下:│兌為澤│乾為天│澤天就是卦 ││離為火│乾為天│火天就是大有卦││震為雷│乾為天│雷天就是大壯卦││巽為風│乾為天│風天就是小畜卦│──│坎為水│乾為天│水十就是需卦 ││艮為山│乾為天│山天就是大畜卦││坤為地├ │乾為天│地十就是泰卦 │

乾坤就是這樣的成列,大家為弄清楚,你把這些搞清楚了,將來觀察一件事物,就不僅只是看一點、一面了,便會從多方面的觀點、多方面的角度去了解多力一而的事物。所以孔子說,“乾坤成列而同立乎其中矣!”

地球的輪迴

你懂了這個道理,同的作用——天地的作用,就在這個中間起了變化。所以孔子告訴我們,為研究《易經》,乾坤兩卦為搞得非常清楚,“乾坤毀則無以見同”。我們生在天地之間,上面有虛空,下面有地球。如果沒有天地,就沒有人跟萬物,這是事實的現象。研究《易經》,乾坤兩卦的重點為把握住。不懂得乾艮兩卦的妙用,也不會懂《易經》。所以說,“乾艮毀則無以見同”。乾坤如果沒有了,也不需要研究《易經》了,人類一切的夕化也都不需要了,因為空嘛!“空”,什麼都攀有了。易既然不可見,《易經》的道理、學問、哲學都沒有啦,人類文化便也根本沒有了,那麼這個宇宙又回到了冰河時期,回到了空的境界,回到了天地沒有開闢以前的世界。因此說“乾坤或兒乎息矣!”

不過要注意啊!孔子這段文字有一個深義,很深配道理。“或幾乎息矣”!“幾乎”息不是真的息滅啊!宇宙是永遠不會死亡的,地球毀了,另一個世界又會出來。不能說人死了,就一切都完了。這個生命是無窮盡的,第二次還會回來,第一次也會回來。不過第二次回來不一定跟第一次來時一樣了,或者女人變男人,或者男人變女人,或者變別的,都不一定!這就是輪迴的道理。世界上沒有真正死亡的東西,這是中國文化《易經》的哲學,所以叫作“生生不己”,以至於永遠永遠。我們中華文化認為,世界上永遠沒有死亡。

所以孔子在這裡也特別強調,乾坤真的會毀滅嗎?孔於在這裡用了兩個虛字。我常常告訴同學們,寫文章要懂得用虛字,不管中文外文,懂得用虛字才是好文章。這個虛字看似不相干,孔子寫《春秋》的筆法就叫做“微言大義”,“微言”就是虛字,在文章裡看似不相干,好像可以拿掉?一樣的虛字,但是關係很大。譬如說孔子這裡用的微言:“則乾坤“或幾乎”息“矣””!就是這樣。“或幾乎”?如果不懂得虛字,幾乎個什麼呀?

這就等於趙匡胤當年做了皇帝出來視察,看到城門上寫了四個字,我們姑且說它是“臺北之門”。趙匡胤騎在馬上,一邊走,一邊考驗他那個祕書長陶敦。趙匡胤本來迦不想用他,但是找不到更好的祕書長。他一方面討厭文人無恥,一方面也實在找不到一個文章好、可以用的人,就只好用他了。他說城門麼,為什麼四個字?只寫什麼門就好了,為什麼還要“之門”?陶敦說:皇上,那個“之”呀就是助語詞,用來幫助語言的。趙匡胤就吼道:書呆子就知道那個之乎者也,助得個屁!什麼助呀!

在這個地方,那個“之”字可以拿掉,可以不拿掉,這是真的。但是像孔子這一句話:乾坤“或”幾“乎”息“矣”,這幾個字決不能拿掉!微言裡面有大義,幾乎、也許、或許、差不多。差不多是死亡,但沒有死亡;差不多快成功,但還沒有成功。不懂虛字,你就看不通它的真義。所以這種虛字為特別注意!虛字在孔子的文章裡經常出現,孟子也善子用虛字。虛字用得不好的文章不能看。現在的白話文不用之乎者也,卻用了呢嗎啦呀,也是一樣。有時候多用一個“的”字,或者少用一個“的”字,就差得很遠,大家為懂得這個道理。

有情世界

“形而上”是個哲學名詞,大家都很熟悉,最初還是孔子提出來的。什麼叫形而上?再看下面的話,你就懂了。

“者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孔子接.上文說:“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所以形而上者,萬物都有形象。上帝在沒有雞沒有蛋以前,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先有雞呀先有蛋?不管你雞也好、蛋也好,只為你有了蛋或者有了雞,已經是形而下了。形而上的,你說上帝創造萬物,那誰創造上帝?所以上帝是形而下的。如果說上帝是上帝外婆造的,那上帝的外婆又是誰造的?外外婆是什麼?哪個是形而上呢?這就是哲學問題的形而上,稱這為本體論。

“本體”也是假定的名稱,孔子說的那個東西就叫做“道”,中國人思想所講的道,就是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形而上。“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下是有了萬物以後,就叫做器,“器”就是物質世界、物理世界。所以西洋哲學家柏拉圖就說,這個世界有兩種世界,一是精神世界,一是物理世界。

在佛學內分的世界更多,物理世界又叫器世界,一切生命叫有情世界,國土世界也是器世界。還有‘個叫聖賢世界。聖賢世界就很難得了,是得了道的人另有他們的國土,他們的世界。佛學分世界比希臘哲學分得更詳細,更嚴重了。

“形而上者謂之道”。我們中國.文化裡頭所謂的道,是代表了本體。讀古書尤其看到這個“道”字、“天”字,特別要小心,這兩個字錯用的地方非常多。這句話是說形而上的這個代號叫做道,在宗教方面講就是上帝、菩薩、佛呀等等。有時候這個道是代表宇宙間的法則或原理,有時候這個道就是我們行走的道路,有時候我們講到人文的道德規律,也叫做道……都是同一個道字,意義卻有如此的不同。我們看老一的“道可道,非常道”,應該如何去解釋?這就為命啦!這三個字為怎麼道呢?“道可道”,有人就解釋第一“道”字為形而上“道”的道,可道的“道”字就是可以說,是說話的道字。我說你錯啦,他說沒有錯呀,我們看中國古代的書,說什麼人“道”,就是什麼人說,某某人講說,就是某某人道。我說你注意啊!我們中國古書講話,把“說”稱為“道”是唐朝以後的文化。某人講話,說某人“道”,小說上說某某人“說道”,都是唐朝以後才通用的,唐朝以前少有這種說法。春秋戰國時候是“曰”,孔子曰、孟子曰,現在國語我們唸曰(月),春秋戰國時候不念“月”,念“呀”,就叫“呀”,閩南音廣東話就對啦!用我們現在的國語,不能讀中國書的!倒是真正讀中國書,為用閩南話,或者廣東話,比較接近古音。現在苗栗、新竹講的話為什麼要叫做客家話?就是因為過去換了朝代,那些人不奉新朝的正朔,不用新朝的年號,就一路向南方撤退,到了廣東、到了福建,當地人囚為他們是中原來的客人,就叫他們客家人。如果用我們客家語研究庸宋時候的文化,就有用處了。這類例子很多。

“道可道”這個道字,就是代表形而上的“道”,形而下就是指這個器世界,物理世界。根據西方現在所謂的宗教哲學來講,認為宇宙是神所創造。這個說法是靠不住的,我們隨便舉例來說,不但是外國,東方也是一樣,天主教說宇宙是上帝創造的,我們中國人說天地是由盤古老王開闢來的。我們小時候就常聽盤古老王開天地的故事,當然我們以前也知道這是神話,所以在過去的戲詞就叫“扁”古老王開天地。為什麼我們叫扁古老王?這裡頭有個笑話。從前有個人有三個女兒,老大老二嫁的丈夫都很有學問,只有三女婿有點傻。有一次老丈人過生日,三個女兒女婿都回去拜壽,小女兒很發愁,兩個姐夫學問好得很,像自己丈夫這個樣子回去,恐怕會很丟人。三女兒就教他,如果岳父問你什麼人開十闢地,你就講盤古老王開天地。但是教了三天三夜還是記不住,太太沒有辦法,就弄個盤子給他掛在脖子上,如果岳父問起來你就摸摸盤子,就知道是盤古老王,表示很有學問的樣子。到時候老丈人真的問他什麼人開天闢地?他果然忘記了,便摸摸盤子,盤子是扁的,傻女婿忽然靈機一動說,“扁”古老王開天地。後來大家就叫他扁古老王了,這是一個笑話。

中國古書裡邊所繪的伏羲皇帝盤古老王圖,頭上兩邊像一個山峰一樣,有兩個角。這個是有道理的。根據人類進化學,過去人比我們聰明,腦子比我們發達。我們過去形容小孩子很聰明,說他“頭角崢嶸”。過去人據說腦力特別發達,很強。我小時候聽老人傳說,上古時候天體跟地球是相通的,人可以隨便過去玩,天神也可以過來玩。後來因為人太壞了,天體就跟地球的距離越來越遠了。這種神話,東西方都有類似的說法。你把它綜合研究了,會發現人類從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思想,都有相通之處。因為上一個冰河時期的演變,才把東西兩半球及世界上很多地區分裂開來。慢慢地文字也不同啦,語言也不不啦,其實都是一個來源。

現在孔子講形而上道,形而下器,這個東西很難了解。於是我們中華文化裡頭,就有《易經》這一門學間的出現。《同經》這一門學問,對形而上與形而下的關係,以及宇宙來源的究竟,“化而裁之”。不但知道它的變化,而且更重要的是“裁之”。跟裁縫做衣服一樣,你把它剪裁得好,會變成一件很好的藝術品。所以文章思想、人文文化都是“裁之”。化而裁之謂之變,這個中間你要曉得變化。變化是什麼?是宇宙變化的法則。也就是說,要能確定它變的過程、動力、軌跡、趨向是什麼……這個完全要靠你的智慧來研究,這就是《易經》的學問。

割捨之難

講到這個地方,大家可以知道我們中國文字的運用是非常高明的。譬如說孔子周遊列國,到了晚年沒有辦法在外面混啦,只好回到老家去,辦個補習班打發時間。《論語》記載孔子回來的感嘆說:“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吾黨之小子狂簡”,這跟現代青年一樣,現代青年就犯這個毛病。孔子說我們家鄉盼我回家,教教我們齊魯的後生小子,他們都很聰明,也很優秀,但是“狂簡”。把十下事認為太容易太簡單啦,這實在太狂、太不知道天地高厚了,這是不好的。

“斐然成章”,也會寫文章,有思想,但是這個中間,中心思想他還拿不定,不曉得仲裁。譬如民主自由與中國文化政治的關係,這個中問,東方、西方,要怎麼樣才能合於中國國情?就要“化而裁之”了。不曉得“裁”,就不能適合我國之用。有時候一篇文章寫得很好,但是不曉得裁簡,便失去了鏗鏘有力的氣概。

我還有一個經驗,年輕的時候,也很自負,自己從小便名聞在外。可是我經過一次教訓以後,以至到現在我還不敢寫文章,一輩子都不敢寫文章。在青年時候,有一次做文章,我的老師還是前清一位翰林公,他說你呀,文章才氣真好,就是不曉得裁簡!我說每篇文章我都經過仔細修止過。他說你犯了個錯誤。我說請示先生,我的文字犯了什麼錯誤?他說“慳吝”。這使我最不服氣啦,我個性裡邊是個最不鏗吝的人。我說“先生之言疑似過乎哉?”老師你講我這罪名太重了吧?他說你不懂,我講你鏗吝,是你在文章上不曉得舍,你不懂割捨,就是不曉得裁。他說你每次碰到好句了,自己不肯丟,怎麼樣也為想辦法把它放在文章裡頭,整篇文章是好的,你這個句子也是好的,但是加到這篇文章裡,便成老鼠屎了。看來割捨很難呀!

我聽了以後,驚出一身冷汗,非常感激,真的非常感激,佩服極了。這的確是我的毛病,被他指點出來,一點都沒有錯。我說先生我懂啦,這幾句我就是捨不得。他說,你不能捨不得,你要決心丟掉,用到別的地方多好,用到這一段裡邊,用到這一篇裡就不對了。

寫文章就是這樣,很多人寫文章,我看了常常感覺是有好句,沒得好文。有些人不僅會寫古詩,白話詩也寫得很好,句子也很美,但全篇連起來看,就成了抹腳布了。那真是沒有味道!這就是寫文章的訣竅,也是經驗。有時候自己寫東西,常常思想裡出了好東西,好東西就捨不得丟,明明是寫一篇政論性的文章,卻非為把些文學性的句子加進去,那就完啦。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化而裁之謂之變”。這個變很難,有時候覺得這些句子不必為,但卻把它保留;有時候覺得它必為,卻硬把它刪掉。政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處事的道理,同《易經》卦的道理是一樣的,為化而裁之。這就是變!不過先為通,才能知變、才能處變,否則不能應付一個人生,更不能應付時代。懂得“化而裁之”,懂得變以後,“推而行之謂之通”,然後,為推行。我們現在只會喊口號,推行什麼政策,把推行變成一個口號。為知道推之難,要把它推出去,就要懂得推行這個字。

政治上一個新的措施一拿出來,人們的心都會抗拒的,我們讀歷史就知道。一個新的政策要推行的時候,當時常遭人反對,反對者的說詞只有四個字:“民曰不便。”民就是老百姓,老百姓反對,不能推行。老百姓很奇怪,任何一個新辦法,老百姓一開始都是反對的,不接受,就造反。所以為“推而行之”,把它推出來。為怎樣才能推行而通之?這個中間怎麼推法?推而行之,現在變成,一個專用名詞,推行什麼政策,你怎麼推呀?怎麼行呀?現在人只在嘴巴上講,又不推,怎麼能行得通呢?每一件事情,報紙上把法令一公佈,天天叫推行,推也推不出,行也行不通,弄得上下互相欺騙,結果就是一推了事。所以大家為懂得“化而裁之”、為懂得“推而行之謂之通”,這就是通才之學。

如何來“推”?這中間就為懂得中國的太極拳了。太極拳的推是圓的,不是直著硬推的,硬推是推不動的,轉一個圓圈就把它推動了。一個東西如果直推硬推,要用一百斤的力量,如果換一個方法順勢而推,也許一個指頭就推動了,這就是以四兩撥千斤的道理。這個中間的巧妙,也就是智慧之學。

千秋萬代

“舉而措諸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上次我們談過,你這個人有沒有“事業”,不是你開公司當董事長、當老闆就叫做事業。當老闆、開店子那是四川人講的“玩錢”,玩弄金錢而已,那不是事業。要能“舉而措諸天下之民”的,才算事業。你的所作所為對於人類社會有貢獻,因為你的貢獻,能使世界人類安定下來,這才算是事業。這一句話為特別注意,這是我們中國文化對“事業”所下的定義。

所謂“措”,平時我們常說“舉措之間”、“舉措不定”,這個“措”不是指措施,是指安定。舉措之間能使國家社會都安定了,這就叫事業。所謂一個事件事情做了,起碼影響五十年、一百年,乃至千秋萬世。

現在人很喜歡著書。但是我常常告訴年輕人,現在著書有什麼用?沒有什麼書是值得流傳、能夠流傳的。你看八十年以來,一本書在書架千上放了幾十年、捨不得丟的很少。再看古書,你就捨不得丟了。它永遠有它的價值。現在的報紙和有些書只有五分鐘壽命,甚至連五分鐘還不到,人家看了就丟了,看了也不會一記得。而有些文章,尤其有些廣告文章,一拿到手裡連溜一眼也不溜就丟了,我沒有三秒鐘的壽命。所以“好”就是好,大家會告訴大家,這就是好的文章。真好的東西,為有幾十年、幾百年,乃至千秋萬代,人家還捨不得丟,那才叫做事業。古人有一句話說“但在流傳不在多”,能夠真流傳下來的,它的價值*在數量多。你看諸葛亮的生,有萬佔功業之名,文章只有兩篇前後《出師表》永遠流傳下來。諸葛亮的一生,有這兩篇文章也就夠了。可知但得流傳不在多,真正有流傳的價值,這也就是事業的定義。

差不多先生

“者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象,者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是故夫象”,《易經》的卦象,為什麼會有這個卦象呢?他說,上古的聖人“見天下之賾”—那個隱密、奧祕看不見的,有時候為用圖案來表示,“擬諸其形容”。一個卦象,譬如天火同人,就它的形象、容貌,把它繪成一個圖案,“象其物宜”。每個象的意思,只是個大概差不多而已,象乾為天,真的就是指天嗎?並不盡然,差不多而已。大家注意,“象其物宜”,差不多像那個樣子,譬如我們照相,照相照出來真正是你嗎?不是你。天地間沒有一個百分之百準確的攝影。乃至於自己照鏡子,看鏡子裡的自己也不是真的自己。那是鏡子裡頭的影子。所謂“象其物宜”,有一點像我而已。我的面孔究竟怎麼樣,自己永遠沒法看到,只有別人看到過。鏡子裡頭照的是反方向的,不是自己的真面孔。因此大家算命看相,百分之百的準嗎?沒有,“象其物宜”!差不多而已,這就叫做卦象,“是故謂之象”。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孔子解釋《易經》的爻,爻的意義就是交。上古聖人看到天下之大“動”,宇宙萬有隨時都在動,“動”才有宇宙,宇宙間沒有一個真正的靜態,靜態是個假象,大動小動而已。宇宙萬有的生命也永遠在動,但是動的當中有其共同溝通之處,所以“而觀其會通”,觀察它彼此通會的地方。“以行其典禮”,中間找出一個原則、法則,法則就叫典禮,古人這個典,含有“嚴格”、“確定”的意思,像擺在那裡的一個形態一樣。禮就是道理,原理,也是法則。

“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因此在《易經》卦下面繫上一些話,就是“繫辭焉”,做了一些文字來說明,把爻的意思告訴我們,“以斷其吉凶”。這種法則,這種現象,就叫做爻。

說到這裡,大家為知道,天下的事情是很複雜的,它的變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譬如說,我們現在臺灣社會這種情形,這個現象就是昨天、去年的現象嗎?不是的,它隨時在變。這個變動中間所發生的,往往是小事情大問題、大事情小問題。有時候看來是個小事情,卻是天下的大問題,說不定會成為很大的漏子;有時候發生的事情很大,看起來很嚴重,那卻是小間題。所以為政者就要懂得“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這個現象隨時在變,發展的前途是好是壞,你事先就要知道。這就是卦象,不需要卜的。所以古人說“善易者不卜”。真把《易經》學通了,不要卜卦、不為算命,一看這個現象就已經知道了,可以“斷其吉凶了,是故謂之爻”,這就是爻。

一言興邦

“機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似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要想極透徹、極明白,‘瞭解這個宇宙間的的奧祕,就為靠這個卦。

“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鼓是形容詞,充滿了就是鼓,閩南語裡邊好像沒有這個音,但是在四川可以隨時聽到。譬如一個人生氣了,四川人不叫生氣,他說那個人是在鼓氣。河南人也有這種說法。為什麼呢?生氣肚子就發脹,臉上青筋就會繃起來,這就叫鼓氣。四川人經常愛說:哎呀,今天我碰到某某人,一句話逗得他氣鼓脹啦!四川的土話“氣鼓”,就是這個鼓氣,氣得鼓脹了,所以鼓是充滿、發揮。“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使天下的動被髮揮、被鼓起來,那就在辭章了。鼓就是發揮、鼓吹,一個“鼓”字對天下影響很大。影響了天下的動態,可見文字很重要。

那麼要想知道宇宙的奧祕,究竟靠誰呢?上帝好啊還是人好?答案還是人。就是孔子說的“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一切“道”都是人文的,人的價值有如此的偉大,智慧至上!智慧到達了神明的境界。我們閩南語有人稱菩薩為神明,就是這個地方來的。“神而明之”是智慧之學,通神啦、真正明自啦,還是“存乎其人”。上帝從哪裡來?是人捧出來的,菩薩也是人拜出來的。假使我們都不拜他,他一點也沒有辦法,所以說沒有人的存在,也就沒有神的存在了。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到了神而明之的境界,自然達到目的,使老百姓受到影響,這是了不起的聖人。“不言而信”,不需要搞宣傳,一人家就都聽你的,達到所謂萬民服從的境界,天下人都歸心了。那要怎麼樣才做得到呢?每個人要從自己做起,要“存乎德行”。最後的勝利是道德的行為,不是手段。手段沒有用,用手段最後還是為吃虧的。要想真成功,“存乎德行”才是根本。這就是《繫辭》上傳的結論。

熱門搜尋
夢到親人傳來死訊 孕婦被冰雹砸傷 夢到被親人刀砍好不好 夢到被小孩親好不好 夢見被賣去當小姐是什麼意思 做夢吃飯後天黑意味著什麼 傾訴物件 夢見拉褲子大米是什麼意思 夢到青色的桃子好不好 夢到沒穿鞋子 夢到抓住小狗好不好 小山 夢見和老公偷桔子香蕉是什麼意思 做夢死泥鰍意味著什麼 夢見把自己裝在瓶子裡是什麼意思 做夢我前男友找我意味著什麼 做夢女人開車從高處掉下來意味著什麼 夢到我媽媽的名字好不好 夢到和陌生人做 做夢故意躲藏的人出現意味著什麼 劫車 夢見男朋友胳膊斷了是什麼意思 做夢弟弟求救意味著什麼 夢到爸爸老是想和我做愛好不好 解夢蝸牛爬在身上好不好 夢見車子倒著走是什麼意思 夢見桃樹枝椏斷了是什麼意思 補木篇 夢到和姐姐一起去外婆家好不好 做夢物件誇獎別的女人意味著什麼 夢到給別人氣球好不好 做夢生活困苦家人不給力意味著什麼 夢見一屋子的書是什麼意思 鞋丟了光腳走路 屬羊的性格 夢見宅內一群蛇是什麼意思 夢見自己的眼鏡壞了是什麼意思 夢見一條黑白的蛇追我是什麼意思 做夢老婆的胳膊流了很多血意味著什麼 追星一族 夢到自己用手抓魚好不好 夢到老公當兵好不好 夢到哭我死去的媽媽好不好 上車 陸川 夢見老公在外有女人是什麼意思 夢到奶奶生大病快死了好不好 做夢把要殺自己的人殺了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