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星座 風水 八字 相術 占卜 解夢 測試 熱門話題 生肖運勢
當前位置:人生運勢站 > 占卜 > 梅花易數

賁卦

欄目: 梅花易數 / 發佈於: / 人氣:1.55W

宣聖講義

賁卦

孔子

賁卦為艮離合。上艮下離。亦三陰三陽卦。而與噬嗑為正反。則以三四兩爻之異也。噬嗑陽在上。賁則在下。噬嗑為六三九四。賁則為九三六四。是噬嗑有類未濟。而賁類既濟也。以上下卦言。噬嗑上離下震。為上陰下陽。賁上艮下離。為上陽下陰。是噬嗑有似於泰。而賁似否也陽在上為逆。陰在上為順。陽升陰降。順則相交。逆則相背。不過卦之陽者爻多陰。卦之陰者爻多陽。若從爻論。則噬嗑為逆。而賁卻順。此用二卦者。所當分別也。噬嗑以兩陽爻居上下位。賁亦如之。此其同也。而噬嗑以頤中有物。象人之食物。賁則不因頤成用。而有取於外陽內陰。猶物之有飾。也故曰賁飾也。飾者必有文。文者必有色。是賁之用。因文以為觀。色以為美也。然傳曰。賁無色也。既曰有色。何又謂之無色。此讀易者所宜深思也。賁原重色非本來有色。因無色而後求色。是體無而用有也。繪事後素。唯其無色。乃能以色稱若有色者。更傳以色。將斑爛駁雜。不復可觀。則安用飾為。故飾之所貴。以有其潔質也寶玉之琢。美絹之繡。皆以其本質之淨。而後加以文采。愈成其美也。此賁之稱無色者。一義也。物之美者。必其壯盛之時。德之華者。必其充實之日。誠於中。而後形於外。有文者必先具其質。有用者。必先養其體。本末之相資也。始終之相得也。賁以無色而以色稱。正以有本有始。不與浮華濫美者同。其本既立。其中既充光大之發揚之。則道無可量。德有不盡。而返其本始。歸於平淡。則用有不罄。化可無窮。是天地生育之功。不為而自致。日月光明之力。不慮而自成。故賁之以飾見。而其究仍至於不飾。則色既無色。文既無文。佛所謂色既是空。空既是色。此賁之稱無色者二義也。

賁以山下有火為象。山高而火明。高明之象也。山出地面。為眾所瞻。而百物生焉。貨財藏焉。此富有之象也。離為日為火。以在山下。則釋火為宜。而有落日之象。皆有明燭萬物之義。物富而得明。有天下文明之象。故周易之序。以繼噬嗑之後。蓋噬嗑得食而有黃金遇合而建事功。因生養之宜而獲安居樂業之福。其已富足可知。既富足矣。則宜繼之以教。正之以禮。禮教者人之文明也。人民安生樂業。逸居適意。不有禮教。猶衣錦宵行。食肉草地。雖口體之快。而非志之所求。且人慾無厭。物好難足強弱之不一。貧富之難齊。則爭訟以興。糾紛必甚。在噬嗑既有用獄之務。可見防微社漸之道。實不可更緩。則雖刑法足以鎮於一時。而風俗必別求化於萬世。用獄之道將不可久持。則禮教之興。實事所必然是噬嗑所需之刑獄。至賁已更為禮教。禮教之盛。天下文明。則富者得安。貧者得生。上有其養。下愛其身。衣美食甘。濟濟循循。日作夜息。孜孜勤勤。遠邇鹹化。疏者以親。揖讓有節。戾者以醇邪就於正。貪就於貞。恣就於飭。暴就於仁。則天下同化於善。而人文與日月共明矣。此賁之大用。棄刑獄而重政令。敦禮教而啟文明。因天地之和。而敷四時之春。本艮止之道。而推離火之光明。則賁之因象致用者也。象以成道。用以成德。德至道凝。而後見其文飾。誠中形外而復歸於無色。大哉賁乎。天道之所行。人道之所明。萬物始終。生成無垠。剛柔交通。華實相因。斯本末之事。聖人化育之成也。唯天澤履足以媲之矣。

賁卦之為用。恰與噬嗑相反相成。以其數同也。數同則力等。故其用有相類。而賁與噬嗑之異。則在中爻二位。中為人爻。而在全卦之中。介於上下之會。本天親上。本地親下。賁以陽在下。與噬嗑相反。故其象有若敵對。噬嗑之大用。在內虛而求給於外。乃有食與合二義。賁之大用。在內充而有加於外。乃有文飾與質素二義。所差者只在一爻間。內陰外陽。則為噬嗑。內陽外陰。則為賁。陽道實。陰道虛。實則善施。虛則善受。善施者。志於外而好譽。善受者。志於內而好取。取莫先食。譽必有文。此二卦之志各不同也。陽者近天而易升。陰者近地而易降。升者終降。降者終升。合則為和。分則乖離。二卦雖相反。而其情有相需也。其故何在。則由於離之一卦。噬嗑以離在上。而與震合。賁以離在下。而與艮合。艮震雖殊。離未易也在下則有火象。在上則如日星。火以熱稱。日以光着。雖相類而實有差。不過既屬一卦。其德必同。雖因上下之分。其致用有殊。而以五行之數。其運行終不二也。故噬嗑與賁。因有離之同。其卒仍相需以相成也。離為中女。震為長男。艮為少男。長少雖殊。為男則一。故皆與離得。而以竟其用焉。長男在下。有生成之德。少男在上。有依戀之情。此噬嗑之用重在內。而賁之用重在外。在內者。為畜積之待取於人物。在外者。如佈施之頒發於己心。故噬嗑志在利。而賁志在名。噬嗑貴有合。而賁貴能誠。有合則易得。能誠則易明。此二者實本末之事。人己之道。不獨相成相需。且勢必與成。理必與需也。故周易次為先後焉。

賁以離在艮下。離明而艮止。明則光輝外見。止則靜定內存。是上下內外相應也。明者先誠。既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也。止者先知。既知止而後有定之義也。二者合言之。既大學全體工夫。中庸全部旨趣。大學先於明明德。既自明也。終於止至善。既知止也。中庸誠明之道。中和之德。既由內以達外也。仁智之行。禮樂之功。既由外以返內也。賁以內能成明。則德可及於天下。外能止定。則道可歸於本始。內外本末。一以貫之。此聖人成德達道之所見。聖人本乎天性。發乎人情。微於鬼神。昭於日月。通於時序。化於萬物。以立人道。而啟人文。故師賁之象。以推其用。而以天文人文。樹其政治。廣其禮教。政治清則天下安寧。禮教明。則天下和樂。此賁之文飾。非徒衒其外觀。則必澄思靜慮。以返於巳身。守貞履亨。以應於萬物。然後有儀可象。有威可畏。而威儀非故致之者。君子不以威儀自尊。故外觀雖盛。而內體無加。表貌雖華。而本末不減。以飾猶無飾文。猶無文色。猶無色。則賁之用自不用而見其用。德自不德而名其德。何哉。中誠者。無所待於外。內充者。無所移於物。人徒見其飾。不知君子之未嘗飾也。人徒覺其文。不知君子之未嘗文也。為於無為。行所無事。如日月之明。而不自以為。明如山川之大。而不自以為大。此賁之為賁。實以質勝也。聖人慮人情之好浮誇。慕聲色。喜華美。尚虛偽。而自忘其本來。故因賁以示教焉。賁以飾用而不重在飾。以文顯。而不尚其文。且更明揭無色之辭。昭着止定之義。復以飾盡則剝之道。示天道與衰榮瘁之為因果。其旨甚微。其意甚切。非釋一卦之象已也。夫賁吉卦也而非吉。則用之者之如何耳。知賁之有本。而不誤於用則成其美譽。慕賁之可誇。而徒恣其情。則損其性真。此智者之所懷。而愚着之所務也。觀於賁之前後。則可知聖人有戒於文飾。察於賁之象辭。則可知聖人善用於文飾。文飾非不可為。而不可求。非不可得。而不可貪。以文飾終為外物。於我何加。天性原無色也。由雲霞之耀採。知色之所自來。由花葉之多華。知色之所終結。則可以解聖人用賁之道。而不遽易為剝也歟。#p#分頁標題#e#

賁卦之名。取賁飾之義。字從貝。古時貴重之物。恆以為飾。有類於玉。玉純而貝雜。以其有文也。貝為飾。多藉其文以為美觀。萋斐而有輝光。華麗而能堅潔。故為人所尚。字上之卉。花之文。如其形。交互成象。故花亦名卉。草類之有美色者。稱曰花卉。色以採成。粉也朱也。花色之最着。交而成文。故卉字以一與I交。更互交而成象。明其色之雜也。卉與貝合而為賁。猶本是義。色美而文。質貴以潔。故比於飾。而見其以外觀為尚也。然賁尚有他義。如賁出。則自下湧上。如賁臨。則自上加下。賁出者。猶泉之湧於地中。其勢急。其氣盛。如物之苗於地面。其狀驟。其生勃有不可遏止之勢。有戛然脱去之狀。故賁為勇以其能高於大眾也。賁臨者。其義亦近是。唯一自下。出一自上下。而臨為莊嚴。為威儀。有其象以資觀瞻。有其物以壯視聽。其行曰至。其止曰臨。為其德肅而用大。道尊而志高也。故賁為大。有孚於臨卦之義。此賁飾之外。尚宜通及此二義。以盡其用。蓋賁雖以文稱。而文有目己出者。有自外加者。自己出者。如火之光。有耀於物。自外加者。如日之照。有輝於身。即一由下而上。或由內而外。一由上而下。或由外而內也。卦合二者。統稱曰賁。而卦象亦因而分別其所觀焉。如艮下合離火在山下。則自下而上照也。如陽居上爻。下逮於諸爻。有類觀卦。日在天空。則自上而下照也。由前言之。則為主觀。由後言之。則為客觀。觀而後知其文。是主客不同。觀則一也。而用亦因之分。內外人己焉。飾雖無異。人己內外則殊也。故其辭皆含二義。其用既有殊途。此讀者所宜審也。

賁之繼噬嗑卦而明其用。正以噬嗑之後。天道遞嬗。人情變遷。必至於是。而賁乃見其用。如人之有食者。必求其食之美。有衣者。必求其衣之華。有財者。必求其用之便。有產者。必求積之豐。此情也。天道亦如之。有春之煖。必有夏之暑。有秋之涼。必有冬之寒。有生之芽。必見其華。有花之榮。必見其實。此道也。人情天道。相須為用。則噬嗑與賁。相反相成。亦理之自然。數之自至。如噬嗑以食合為用。而且得黃金以快其志。因亨利以遂其心。則至是必更求其所快所遂。則文飾之美。華麗之觀。不期而啟其思。肆其欲。則賁者。因富以成禮。因合以為功。禮文飾之具也。君子以禮文飾其表。為防其恣情慾。逞於嗜好。而反害之也。故禮者聖人將以文飾天下。而使斯民皆樂其華美也。故賁之文飾。天所予也。人所願也。而猶有所重焉。則忠信是也。忠信之人。可以學禮。徒禮而無忠信。是失禮之本。失本者。榮不久。文飾云乎哉。故禮不以玉帛為本。而賁不以華美為本。賁雖取華美之義。而實以無色為歸。乃聖人示人微旨。不可不深思之也。賁之為觀。正如日月之照。必有日月之明。始成其光。若無其明。光奚從來。此聖人觀於天文以為人文。乃不易之道也。雖尚文飾。必有其素質。素質不備。文飾奚為。誤先之以德。德立而後名彰。德行而後譽見。莊嚴威儀。德之着乎外者。忠信樸實。德之存乎中者。此賁以無色稱。而用以誠見。誠則明矣。無色則有文飾矣。天之色。成於日月雲霞。地之色。成於山水土石。物也。而有本以馭之。故色雖眾。道不易也。色雖雜。質不殊也。艮止也。離麗也。麗而止。此賁之所以為賁也。一剛一柔。而交為用。一陰一陽。而互為德。是文飾非自外來也。若曰自內。內原無物。是文飾之加於我。無輕重也。能解此旨。始能達賁之用矣。

賁卦三陰三陽。而下卦陽多。上卦陰多。由爻言。則為剛在內。柔在外由卦言。則為陽在外。陰在內。前已言之矣。噬嗑輿賁恰相反。故其用亦殊。推而言之。賁之與困。為相對卦。以艮對兑。坎對離也。亦與節為錯對。以上下相錯成對也。其變也。則與旅相似。旅亦艮離合成。與賁恰易其上下耳。而其同類。則凡三陰三陽雜錯之卦。皆可比擬。唯視其爻位陰陽。而別其德用。如恆鹹損益既未濟之類。雖交錯各殊。其為三陰三陽則同。三陰三陽合卦。除泰否外。皆交錯皆與賁噬嗑相類。莫非由一男一女交合而成。或當或不當。或得時或不得時。用雖不同。其兩合之情則均切。以陰陽交戀。剛柔互需。而後成其用也。此六子交錯而得平均者。也若純為陰或陽。如鼎大過屯小過之屬則為偏陰偏陽。過剛過柔。其體已殊。為用自異。讀易者於此宜先審焉。賁之與噬嗑諸卦因陰陽之平勻。剛柔之互合。其性多和平。其情易浹洽。故在各卦中。為平易豈第之德。醇厚靜穆之道。所化所施。有類於時之春秋。地之原野。無過寒劇熱。卑濕高亢之虞。則居其所適其間者。無甚苦極樂至艱過窘之情。此用卦者亦所當知也。賁與噬嗑尤足以概之。蓋二卦所差祗中爻一爻。而中爻居卦之中。兩端既同。接洽至便。故其志為和協。用為調適。內外無忤。上下非逆。剛柔不相瀆。而情息不相妬。此在二卦之用。皆有亨利之佔也。夫賁以一陽居內。而明其中充實。較噬嗑之內虛者不同。虛者好求。實者好與。情所同也。此賁志在外。異乎噬嗑之求食而冀合也。志外者德宜弘。道宜大。而令聞廣譽亦隨之至。是賁之可觀。以其有美示人也。然務外者易窮。馳遠者恆乏。賁與困對。亦因其所極而自困焉。此賁之所以不克大用也。本乎觀。則道不常本乎困。則德有限。是以聖人惡為外。而畏名,知美之為惡。而賤文飾。仍因卦象以推其利害。而擇其始終。故克竟賁之道。而以化成天下也。

困之與節。相反相明。節則不困。因自節抑。則免於困。不節則必困矣。賁之為用亦然。能自節抑。則成賁之用。若以賁為賁。而忘返其本。勢將身為名累。質以文敗。亦自困耳。故小者不可大用。近者不可遠圖。賁以小利而務於外。則志易盈。道易窮。是以聖人戒之。因其易盈。則不使滿。因其易窮。則不使竭。不滿則能容。不竭則能施。此持實以虛之道也。故能以小利利大而不害。以近利利遠而無患。此成賁之用。存乎人也。賁以人爻為用故耳。人爻關乎人事。而人道以聖人為則。聖以天為則。天道不盈。故無竭時。聖人不實。故無虛時。以名為名。則害其身。以文為文。則失其質。唯誠身以令名。不求名而自至。修質以美文。不求文而自華。此體賁柔來文剛之義。而能以柔保剛。以陰裕陽者也。賁之含義至矣哉。眾人不解此義。謂賁為文飾也。而不顧其質。為亨利也。而不保其貞。遂使柔莫勝剛。陰莫拹陽。浮誇自娛。而不矜於細行。聲華自喜。而不達於誠身。以為名大而身益高。文加而德益遠。是反末為本。以小誤大者也。則其敝必致身隨名敗。物隨文盡。道德既失。亨利奚從。此後世文敝之害。未始非人事之失也。文質均也。而質先於文。身名同也。而名輕於身。此智者之所知也。苟右文而後質。則文安傅。貴名而輕身。則名安存。名首實之賓也。文者質之華也。賓以主稱。無主何賓。華以根着。無根何華。賁之中有物。即誠也。賁之行有本。即貞也。誠至而後文見。貞固而後亨利。此天人不易之道也。明乎此義。則知聖人傳賁稱為無色者。其旨至深矣。夫賁為繼噬嗑而成其用。時可為賁。故賁以着。今因賁而受其害。則至於剝。剝則文敝而物傷矣。時當賁而賁。其害尚不免於剝。則其不當賁者而求賁焉。其害可勝言哉。作易者因賁之多害。特以剝繼之以示警。為賁人情所好。情易為惡故也。聖人慾其無剝。而於當賁之時。不極其欲。則賁成用。而可免於剝矣。然此人事也。聖智審之。愚蒙惑焉。是天道不可改。而剝之難免於世運也。聖人亦將奈何。故為一人言。則猶易。為天下言則綦難。難不在天。而在人之不慎。人之不慎。乃當道之過。非斯民之咎。古人因賁以化成天下。其敝猶至於剝。則其無德教之化。而徒為文飾之觀者。其所底又將奚如。夫因賁以知困者。上也。由賁以免剝者。次也。若不知困於前。徒聽其剝於後。而且無以教化於時。留觀於後世。及其剝也。則歸之天。是最下者矣。故賁不易為。不輕為。為而成。猶不免其害。此聖人之所慎也。聖人之所慎。愚者之所忽情性之異。本末之殊也。故曰賁之用存乎人。#p#分頁標題#e#

宗主附註

賁為文飾。言物富而後文。人富而後飾。故在噬嗑之後。即衣食足禮義興之意。先有食。而後可使行禮。先得生。而後使可使守秩。此治平之大則也。

宏教附註

賁之利害。決於人之明。此由噬嗑上爻辭義。可以知之。噬嗑上九。即將變為。而辭以何校滅耳聰不明也為釋。可見用賁之易昏惑也。人之忘身徇名。棄質求文者。眾矣。苟非不明。奚至如此。此夫子極言其害。

賁亨小利有攸往

宣聖講義

孔子

此賁彖辭。言全卦大用也。賁以艮秉乾德。離代坤用。乃備乾坤之德。而得其亨利。亨屬乾。利屬坤。艮陽在上。賁志在外。故亨大而利小。以離在下。其象若火。非日月之明。其用在下。非普天之照。故曰小利。且艮止也。離麗也。麗而止。其德不遠。其道不高。則雖亨。而利不大也。麗者不能獨行。止者有所限也。賁之為飾。亦依於物而成用。無物何飾。此小利之謂也。以文為美。而柔以加剛。是質之不勝也。利者先有貞。亨者先有元。貞之未固。利用有窮。元之未光。亨德徒布。此亨而利小。以見賁之不可大用也。有攸往三字。承利字言。以所利在於行耳。言利皆志在行。大則大行。小則小行。其利攸往本其志也。亨小則所達者近。利小則所成者細。則雖有攸往。亦名過其實。此文質不稱之咎也。君子因之而知所止焉。知止則不以小為恥。而能安居無害。不以近為懟。而能返躬以誠。此賁之用。存乎其人。而用易者。當先察其道之大小。德之遠近。以定其行若止也。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天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宣聖講義

孔子

此釋彖辭之義。而推賁卦之用。及人事之所尚也。賁以艮離合。一剛一柔。相交成文。九三剛爻在中。與初上相應。若物之幹。二四五爻皆柔。雜處陽爻之間。若物之華。故曰柔來文剛。柔以為外。其行也順。剛以為內。其立也固。是以亨達而無阻。上男下女。志相求。情相應。皆亨之象也。上下既分。柔多在外。以爻為三陰三陽平均。而卦為一男一女配合。故曰分言其陰陽分明也。艮為陽卦。故曰剛上。爻多陰。故曰文柔。且以離大於男。陽德主升。以交於上。交則為文。分則為明。文明之象。天下文明。則所行有合。故曰小利攸往。剛以柔行。明以文止。行而止。此所以為小利。而非大成也。然艮一陽居上。如天之日星觀之屬也。二艮交錯。則成觀卦。故艮亦有觀象。而稱天文。言如天有日星。發為光輝。照及虞霞。蔚成文采。是天之文也。文昭垂於天。而人觀之。人文啟發於人。而物見之。文明以止。乃艮之大用。觀天文以察變乃。離之大用。合之以化成天下。乃賁之大用。天文可觀者。艮之一陽垂象以代乾也。觀天時之變。應天道之行者。離之一陰承乾以代坤也。人道因斯二者而取法焉。則人文以明。而化成天下。此賁之所以為亨小利有攸往也。夫文明可謂大矣。而遇艮之止。乃為小利艮陽可謂高矣。而因離之麗。乃俯就下以成其小利。此二卦之合。而見小利之佔焉。小利之吉。則依乎人。人之順應天道。不貪文飾。因時變通。以保其質。則小利且大吉。若為其美而不保其本。務其外而不知其小。則小利反為大害。此聖人鑑於賁而自警也。柔來文剛一語。為全卦最要之義。讀者求之於象。以繹其辭。始知此節所釋。無非為此義所發也。

賁卦彖辭。原有脱畧。但意義猶存。未加添改。所謂脱畧者。即天文也句。因卦象艮在上。重成。以觀原為重艮參合之象。觀乃日月當空照見萬物之象。而云霞絢其採。星辰着其光。此天文之所見也。賁以則之。故曰天文也。下離之火。以上照于山。合成文明以止之象。此人文之所見。故曰人文也。天人之異。在上下之別。由上而垂光於下。以為萬物之光。則屬天文。由下而仰照於上。以應日星之輝。則屬人文。天文人文。即由艮離分。而艮離非獨釋也。艮以俯離。謂之陽燭陰。則成下照之天文。離以仰艮。謂之柔文剛。則成上達之人文。此義本賁所固有。而其用則有同於觀。故下有二觀字。明其下燭上達之用。而見天文人文。相須成化於天下之效。此彖辭分別天文也人文也二句。以釋賁之大用之微旨也。且卦爻三四為人爻。五上為天爻。人以上為天。以下為地。而物屬焉。賁之九三六四。組成人文。上九六五。組成天文。皆一陰一陽相交之象。由上言之。陽在上爻。故成下照之象。由中言之。陽在下爻。故成上照之象。陽者光明之本。此天文人文恰成對照。而合為萬物之光。天下之化。亦天人同德之所着也。人法天以立則。物因人以為道。此亨利之由上而下。而不可進於大者。則艮之一陽窮矣。窮則變。變則通。由上變而下。由升變而降。天之道也。人不可窮。且未至於窮。則上達竟行其志。斯為當也。故利有攸往人事也。人因天以成其常。天得人以御其變。天變不害。人道以明。此時變屬天。而化成在人。天人之間。唯聖人能知之。此賁之大用存乎人也。

賁之為文。有如波之迴旋。雲之蓊葱。由氣之薰蒸。物之交錯。以成以着。故六爻上下陰陽交互相對。而陰在陽中。陽包陰外。陽者象天。陰者象地。地在天中。而人物附焉。此九三一爻。為全卦最要位。陽不離陰。陰反包陽。以九三上下皆陰也。陰在陽外。如燈之燭物。如日之陵空。四圍成色。上下同光。此賁之為文發乎內也。發乎內。見諸外而有所阻。阻而成返光。如日之西。反照為霞。如火之炎。遇物為明。則由內之光明。以成外之美麗。內外相印。上下合照。而後賁之用見矣。此賁之為象。有斜日孤燈之意。日斜則易暗。孤燈不久明。皆近且細之謂也。近則毋遠。遠必有蔽。細則毋大。大必有捐。此賁之用。能小而不可大。宜下而不可高。斯理數之自然。非盡關乎人事。而人事則在善用之耳。蓋天道易變。時日無恆。夏則有冬。日則有夜。明者暗之機。塞者通之繼。此賁為文飾。而不足以稱其名。虛實之相徒也。行止之相倚也。為其大者害其小。志其小者獲其大。務高則傾。好盈則闕。傾闕之來。有所由也。反而行之。卑以成其高。虛以保其盈。盈高之致。實人事也。彖辭曰。文明以止也。旨哉言乎。非徒釋卦象已也。文明之用而貴知止。豈非人乎。時變不居。而能循環。此唯天也。人不知則天之變。履天之恆。則文明者無止境。其害可勝言哉。夫春與夏。天之文明也。而秋冬續焉。温與煖。地之文明也。而寒涼待焉。此人所易知者也。而獨昧於一已之盛衰。一時之隆替者。豈非知其大而不知其小。見其遠而不見其近乎。此賁之後乃為剝也。貪於物質之享受。而忽於金錢之罪。戀於華美之觀瞻。而忘於嗜慾之毒。欲其不剝。不可得矣。故賁者天道。剝亦天道。用賁而免於剝。端賴人道。知恆而不知變。知進而不知退。則人道敗矣。安望其能久亨乎。文明以止。正人文之正軌。知止而後有定。天下化成。皆定於文明。此聖人之志也。大有同人之道也。豈獨噬嗑之得食與多金已哉。故賁之道小。而用之可大。則視人道之所至耳。#p#分頁標題#e#

賁之為飾。非好為美觀。如春至而草木榮華。天無為也。無為則秋凋不足為害。若有意為之。其榮固可喜。其凋寧能禁其悲乎。故賁之用。重在觀時。變時。變而榮。與之俱榮。時變而瘁。與之俱瘁。則榮瘁於飾無傷。於賁無害。雖剝亦無所憂。飾極則亨盡。亨盡則剝。亨猶夏也。剝則秋冬。草木凋零。繁華俱歇。天道未嘗改易。人物則已殊觀。是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為賁之所尚也。人生於天。因於時。當其榮也。自能兼善天下。當其瘁也。則當遵養時晦。此人文之有明晦。大道之有隆污。而聖人志在濟時。行在明道。濟時者。因其治而圖之也。易當其亂而救之也。難明道者。因其盛而充之也。易當其衰而振之也難。君子為其易。不為其難。知時之易變。則先為政以治之。知道之有衰。則預修教以防之。是觀天時以為人文。觀人文以化成天下。實聖人因賁以竟其用。以行其志也。人文之化。存乎政教。政教有常。則天下永定。此本文明以止之義。而能推其止定之效也。大學一書。全關此旨。惜世人未之察也。政教之行。世運乃亨。政教苟塞。世運斯否。賁之志。將以成泰也。而其所至。或同天道以歸於剝。剝則否矣。剝為陽將盡。否為陽之浮。皆不得交錯之象。唯賁以陽與陰交。且平均有進於泰與既濟之象。此聖人珍惜之時也。雖未能大利。而由小以達之。則人文之化成天下。固賁之本用也。故賁為利有攸往。而剝則不利有攸往。一行一藏。一通一塞。讀者對勘。即可知易辭垂教之深遠矣。

宗主附註

賁為文飾。柔來文剛。為天地至道。人物至德。古人法則天地。調協陰陽。而以賁為象。如老子道德經所説。無非此義。內剛外柔。志方行圓。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對之至剛。以物之陰。而濟物之陽。以人之圓。而制人之方。乃能保其身。遂其用。達其道。立其德。故不役於情。徇於欲。而無嗔怒之心。忿恚之意。且莫我抗。人莫我仇為其柔至足以成其剛也。文至足以歸於樸也。故老氏以嬰兒為喻。

嬰兒無一長。而人莫欺之。無一枝。而人莫勝之。即能以柔用也。道之不敵者亦然。天地悠久。故日月常明。山川常在。為其以柔為外。而長保其內也。故風雲雖惡。不能損日月之一毫。龍虎雖雄。不能毀山川之一角。為以不爭而能爭。不殺而能殺。是其剛所在。即柔之所見也。故柔道為道之至。無色為色之至。此賁之所以為貴。而終成其無色也。無色之色。與佛法色空一相同義。人能深解金經四無之義。既可直賁之大用矣。實徒為文飾者哉。

又曰。賁為吉卦。而非大利。宜小用。不可大用。宜在下。不可居上。以陽在三爻。而居六五下也。夫子佔得此卦。知道之不行。志之難達。始退而講學。刪定六經。廣傳弟子。以教濟世。代其施政治平之功。以學輔時。展其隱居求之義。故儒教萬古不滅。而當時未見其治功。且遊夏之反獲代興。而大同之世。終未得建。此皆天數所定。而藉賁卦以示其意者。賁辭亨。小利有攸往。明言其不可大用也。既以陰當主位。則不足以建治平之功。陽伏下位。則不足以達明德之極。故以柔來文剛之義。而推教以代政之道。主客以異。君師乃分。此夫子有其德而無其位。小其治功。而大其教化者也。賁之為賁也。於此足以見之。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宣聖講義

孔子

此賁全卦象辭。申釋彖辭之義。而明人文之用也。賁之為用。既為文明之見於外。則文物之間。必有以表章其美觀。而發揚其光華。此取於卦象。而施政教之所本也。夫賁之卦象。山下有火。火照于山。則山之文物見焉。山之所藏。寶玉金石。山之所生。草木花果。山之所居。鳥獸蟲豸。山之所積。雲煙泉流。山之所見。蒼黛成畫。山之所聞。響籟成音。為物既多。為文不一。而以火照之。則觸目皆色。入望皆美。其象之具。正與艮離相合成趣。因象而為用。則君子之事也。稱君子者。以其德足以格物。智足以致知。明天道自然。立人道大本。非徒徇耳目之娛。玩聲色之樂。以情役物。以心戀色者也。故以庶政之修明。易嚴刑之苛毒。庶政者禮樂政教之謂。君子有其德。有其位。因天文之美好。知天道之仁慈。因天然之文明。知人道之愛慕。觀賁而取法。因色而制用。則文明者。實人道之所成也。人道者。即庶政之所明也。離以文明。而能光照一切。艮以靜止。而能節制一切。此賁之施於人。乃為禮樂政教。而刑獄不及焉。何哉。刑獄威嚴。有傷天地和氣。而乖世道文明。故苛法乃暴政之施。峻刑實污世之制。人生同性。孰不樂生。世道貴和。孰甘好殺。此棄刑以明教。寬獄以重禮。不獨仁者之心。實亦天道所先也。天以文着其温和之恩。人以文昭其敦厚之德。此賁之大用。恰與噬嗑相反者也。

庶政或以為非關大事。非也。古稱多數曰庶。即一切之意。以其及於人民也。賁以文明為象。則治平之道。實關乎政。且有教焉。故彖辭稱為化成天下。既曰文明。則非小事可知。既曰化成天下。則非徒言政令可知。蓋聖人因賁之用。將使人民皆享其文明之利。而温和之風。敦厚之俗。以成以着。亦猶天文之昭垂也。天文關乎日。人文建於政。政概君主與政府言。在位主政之人。負其責也。稱君子者。明其以成德為先耳。君子在位。始能致其國於文明。為先有其誠也。小人無誠徒飾其外。是率天下以偽也。誠則不令而行。偽則令將不從。則以偽者。徒見其自擾耳。自擾者亂。亂則骫法。人民不法。安望其省刑去殺耶。此無敢折獄。實唯君子能致之。以體卦內離之一陽。中心光大。故能外耀其德。遠成其化。德立化成天下文明。人民皆熙攘於禮教之中。固已絕爭訟。弭奸宄則無獄可折。是不獨不敢。且不必矣。賁象以離明艮止。相合為用。文明以止。動不踰軌。靜而自明。此中和之道。太平之世也。故囹圄可空。而桎梏不用。斯為聖治之至。然賁猶未能也。以其承噬嗑之後。丁多獄之餘。禮樂未敷。政教待普。人民雖知向化。而天下未盡同風。非如泰之時也。則在上者。導之以德。齊之以禮。德明則民敦厚。禮立則民温和。而後同化於文明。以成賁之世。此君子之所志也。故賁與泰。三陰三陽同。而其交錯不同。君子欲其歸於泰。乃由已之德。以成民之德。由巳之誠。以達民之誠。庶能以己之文明。化成天下之文明。所謂無敢折獄者。正見其先道德而後法律。重禮教而輕刑罰之旨。此唐虞之治有後世所及者也。

噬嗑利用獄。賁無敢折獄。二者皆取法天時。噬嗑之象。取秋殺之義。秋時萬物成熟。乃人民得食之日。萬類凋殘。乃政令肅殺之時。賁則不然。一陽漸升。發為生機。正如春日之和。春風之化。萬物同榮。如人之衣華服而佩寶玉。此以文飾為尚也。萬類並孳。如人之初長育而樂無知。此以戒夭折為先也。賁者臨也。春臨而生息之德以明。帝臨而恩澤之施以沛。此政令在滋息安養植長培高之是務。對物猶當愛惜何況於人。故禮月令有制。王政所準無非體天時之數。廣天德之時。而殘殺不行。夭札是避。此無敢折獄四字。實聖人觀時定教之微意。既曰折獄。並非全廢刑罰。乃丁此時日。不敢違天好生之心。幹帝大生之則。帝即乾象。因位而稱。賁以艮近於乾。猶少子之侍父。故不敢也。艮止而能聽。命則雖具刑獄而不折。以示天下尚仁愛。崇教化而不欲藉法齊民。依威成治是賁之大用。純取則於春時。而君子之政令。自希同於履泰。履泰為上治之世。而尚德不貴刑。重禮不用法。此賁之與噬嗑別也。#p#分頁標題#e#

宗主附註

賁之為象。取陽見於外。故有光明之稱。取陽居於中。與陰交錯。故有文明之稱。由光明下照。而為天文。由文明外施。而為人文。天人之分。在一內一外。一上一下之用耳。非真有天人之殊。人在天下。自以上觀天文。為立人文之本。如禮樂政教是也。禮樂政教。雖屬人文。實法於天。天以日星雲氣為文。其有度有數。有終有始。亦同人文。人文之度數終始。即禮樂之節。政教之規。無不發於性情。止乎道德。一發一止。以開世運昌期。人類幸福。此人文之可化成天下也。而莫非聖人之功。是禮樂政教。文明之所寄託。治平之所表見也。觀其外。足以知其中之有物。察其跡。足以明其神之有真。此賁之用必依乎誠。誠者。道德之具體。無誠則禮樂不興。政教不立。雖有其外。亦奚以觀。此賁雖以文稱。而傳反謂之無色。無色之文。文之至也。以未嘗假於外物而為美。故永不喪其中守。旨哉此辭。惜釋之者多未能見其大也。

宏教附註

此節含義。正與論語道之德一章相證。論語之旨。即由此卦辭推衍者。聖人不重政刑。正為不肯徒事外飾。天下化成。在德不在力。在心不在跡。聖人內聖外王之道。當於此義見之。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宣聖講義

孔子

此賁初九爻辭。明初爻之用也。賁初九亦同噬嗑初爻。以在下皆稱趾。賁飾其趾。明所始也。舍車而徒。欲見其飾也。車以載人。身之寄也。趾在車內。外莫之見也。故賁其趾者。寧舍車而徒行也。夫有所見於外者。不復自蔽。有所冀於文者。不肯自藏。文者不隱。隱者不文。介之推曰身將隱。焉用文。賁其趾。為足之文。足文則勿乘車。為顯其足。而舍車耳。然車之利於足多矣。今為求文。乃甘徒步。其志在文可知。以志於文。不恤勞其足。且累及其身。是偏之害也。與噬嗑初九相類。為小而失大。似非義也。而以一陽在下。欣然欲動。其志求升。初不計其他。寧徒勿車。亦數所至。是其舍車。為求速而行其志。求見而快其意。雖若非義。實乃乘時。不足為大病也。説者謂舍車。為車不備。不如徒步之安。然既曰舍。是有備矣。有而勿乘。是為成賁之用。以賁在趾。而不在車。故寧徒步。以顯其趾。或又以為舍車。為車之不義。不義故不乘。然既有車。自非不義。已所有者。何悖於義。而弗乘者是樂徒步。以車之不克成其賁也。賁之為文。車而不文。則車與賁不稱。此寧舍之也。然賁趾。獨言舍車。不及輿馬者。何哉。蓋在初九本有車象。離之一陽。固類於車。而非輿馬之象。故獨言車。以賁其趾而未及車。故寧棄逸就勞也。君子行則欲達其志。志達則不問其他。初九志行。而用在賁。故勞無逸。勞以勖德。逸足害道。因賁之志。在化成天下。則以勞示眾。亦身教之意。況徒步與賁相反相成。剛柔以濟。內外以和。示民以賁之本色。不假外物。此爻辭之微義也。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宣聖講義

孔子

此申明爻辭之義也。義弗乘句。初九志在賁趾。即以文昭於外也。文昭而後賁用以見。此雖在下。亦有所為。為賁而弗乘。則其重在趾可知。以趾有文。足以徒行。不假代步。尤可見外觀者。中必充實也。初九為剛。重剛在內。發而為文。如人之蹻捷多力。固無需於車乘也。人之乘車。多為不能徒行。或遠道不易達。或足痿不能步。而後賴車以行。若非然者。則必上位。或富人老年。不以趨蹌為能。不以勞苦廢事。而初九在下。不類於是。一陽方長。如強健少年。起自草澤。則其徒步。正所宜也。且賁飾者。不必外物。健足能行。亦美也。以剛為體。充而用之。則所觀豈獨一趾之文飾哉。故曰義弗乘也。言乘車反以。損其美觀耳。此爻含義甚弘。大抵如上述而最要者。賁雖為文飾。不貴外物。君子本其剛健之德。發為光輝之美而已。實即充實而有光輝之謂也。用之者。能於是義明識推行。不悖易辭之旨矣。

六二。賁其須

宣聖講義

孔子

此賁六二爻辭也。賁卦以文飾為用。六二處內卦之中。為重陰之地。上應六五。外接九三。以陰含陽。以柔文剛。陰內而陽外。剛上而柔中。其文飾在上與外。故為賁須之象。鬚眉者人之所以為美觀也。言須已賅眉矣。須在頤間。賁亦頤之變與噬嗑同。九三一爻。有同於須。而六二為之文飾。此賁其須者。仍本柔來文剛之義。而見陽之待陰以生以成者也。六二以離之中爻。主明視之精。內凝其精。外發為華。如人之目。乃腎水之精。上見於面。則六二之精。上賁於鬚眉。其理正。同陰在內也。陰因陽以成用。譬諸燈之有油。燭之有蠟。合之為明。分之則無用矣。故六二之賁。非其本爻之所資。乃在於上之陽爻。陽得陰以為飾。人藉物以為美。此固內外相須。上下相應之道。是須字。亦含有須待之義。人幼無須。陰精不上奉也。婦女無須。無陽不成美也。故須者。待其人而後行。待其時而後見。六二居正位。合乎時宜。有其全德。乃能發抒為文。以美其上之須。於此足見賁之為用。非苟飾也。

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宣聖講義

孔子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六二居下而志在上。以柔從剛。以陰從陽。故隨上之陽爻起。與猶隨如也。如澤雷隨之象。艮輿兑易。離與震易。則成相隨之象。六二隨九三而興。以成其文剛之用耳。此爻大用。在能隨上興起。以陰為陽而不失其正位。方能文剛。若乖其位。失其貞。則為奸為亂。而非文飾矣。故重在貞。貞以成其亨。坤以承乎乾。此離麗之本德。而克隨艮止以同行也。故柔能劑剛。內能協外。上下一德。以開天下文明。其為用亦大矣哉。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宣聖講義

孔子

此賁九三爻辭也。九三為離上爻。居人爻之始。孚既濟之義。故有濡賁之稱。如者未定辭。以九三重剛。不慣附和。而賁之為用。重在拹劑。柔來文剛。固是全卦主旨。剛將如何受柔之文。而不為所辱。則視爻之志行。與其德力而別。九三重剛。而為離之一爻。外剛中柔。面違心從。其志莫定。其行莫明。以如字狀之。言所欲而不遽允。所樂而不逕行。以決絕之情。作夷猶之貌。雖日近陰柔。而難與之化。唯守其貞節。以拹於上下。此所以有永貞之吉也。譬諸男子。處少女夾輔之間。欲去未能。欲從未可。苟失其守。未有不為奸亂者。而一味峻拒。又將貽無窮之憂。此乃最難處之地。唯有永貞以待之。處賁之加。而不為蔽濡之至。而不為染。則終能保其剛。和其柔。以成九三之用。此爻辭之微義。端在人事之善為。九三人位。本乾朝乾夕惕之時。而懷若厲無咎之戒。故永貞之德。天之道也。人能履之。則終吉矣。#p#分頁標題#e#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宣聖講義

孔子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九三之地。既在六二六四包圍之中。恰當賁如濡如薰染之際。以俊秀之士。遘麗佳之女。其易失節可知。而卒能保者。實由永貞。以我之貞。化為女貞。以賁之美。施及女美。則有和協之樂。而無奸亂之愆。此則以九三重剛之性。不被眾柔所屈。故曰終莫之陵。陵猶屈辱之意。不失其貞。則何辱哉。君子乾乾自持。不畏宵小之愠。不為陰柔之浸。不甘嗜慾之毒。不忘性命之正。此所以能化行天下。而長保其操守也。讀者於此處。當細繹彖辭而深求聖人垂教之微意。方能達賁之道以九三之德焉。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宣聖講義

孔子

此賁六四爻辭。明本爻之用也。六四為艮之始。居卦之中。得坤六四之體。孚既濟泰卦之用。下與九三交。上與上九應。陰居陰位。而與二五兩爻同情。在賁全卦。皆以柔來文剛為志。六四重柔。實文之主位。九三六四交互成文。非敵非友。乃和乃配柔者。尚素剛在內也。剛內為金。西方類也。其色為白。體物備也。其行為馬。行地例也。坤之德廣厚。有無強之稱。坤之性靜貞。有順承之能。故六四之賁。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文。若非文。此爻辭疊用如字。明其在疑似之間也。皤白也。翰羽也。白言其色。羽喻其行。為文而若素。則非文也。為畜而若飛。則非畜也。為敵而若婚媾。則非寇仇也。何以然者。六四處剛之交。承乾之命。因柔之位。成坤之順。配而不可狎。交而不欲勝。能遠能邇。而莫知其徑。有志有行。而莫見其性。故外相疑忌。內漸親近。是始為寇仇。終成婚媾。如男女。初則相猜。既而相認。終為配偶之意。此爻雖非主位。乃因賁之用。而為全卦之要爻。則以其重柔。善於文飾一切也。顧察其文飾。反非絢爛之華。卻為淡素之白。白猶無色。是其所賁猶未賁也。人道貴樸。人性貴真。於此足證賁之為賁。不尚美色。而在真誠矣。婚媾雲者。本相交之義。通內外之情。以成一陰一陽之道。而着天生地成之德者也。讀者審之。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宣聖講義

孔子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六四以柔居陰。故為當位。既為當位。何以生疑。則由羣陰相比。九三易困。陰固樂陽。陽亦喜陰。而來者意遽。受者意緩。緩遽異情。乃生疑懼。九三本乾惕之義。六四有巽懦之心。其相疑非一爻也。乃欲交而難合。欲離而不可止。故疑起於心。實情為之敝也。夫人情無求則無忌。無慾則無虞。中心坦然。何疑何懼。九三六四。求之正切。欲之方張。兩情未明。寸心未定。此疑惑恐懼之發於內者。非將遠之。實希近之。非將仇之。實希友之。以異而難驟同。則其自持之不安也。以需而不遽得。則其所示之有吝也。此固人情之常。而六四恰有類焉。然既求矣。非相尤也。而既近矣。乃相認也。此初疑而卒信矣。匪寇之非。婚媾之就。果成兩好。而無怨尤也。尤者咎也。詩云式相好矣。無相尤矣。正六四之謂也。蓋六四當位自有所守。不因一時情慾。而遭逢輕薄。又不以一事猜虞。而幹受仳離。此無尤二字。言其能發乎情。止乎禮。秉坤靜順之德。逢離文明之福。以諧歸艮止定之境。行不違道。情不悖性。雖有婚媾之私。究無傷政教之化。説者以擬於關睢。斯有由矣。又以陰陽相交而生。則婚媾合禮。正為人之文明。野人苟合。去文明遠矣。故王道首重人倫。君子之道造端夫婦。讀者未可輕易看過此爻辭也。

六五:賁於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宣聖講義

孔子

此賁六五爻辭也。賁以文飾為用。文飾以柔來文剛為貴。六五以柔履剛。為上卦正位。而屬艮之中爻。艮為止。文明以止。彖辭之義着於六五。人文之用。見於是爻。故有人事禮儀來往之象。而所在乃高丘園陵之處。以六五近上九。在高位也。以人事言。則為國家交際。使節聘問之事。與觀之作賓觀光。有同有異。同者皆屬外觀。徒具威儀。異者內志有殊。用情不類。故位雖高。而非廊廟。卻在丘園。儀雖隆。而非重器。卻只束帛。外若堂皇之典。中實乾餱之愆。以其物微。而誠不足也。儀不備物。賁乃具文。戔戔之羞。實彰其吝。此所以不能大用也。唯其小。則自覺不足。唯其細則。自知有吝。故雖束帛戔戔。而無害於賁。且得終吉。則其初之末吉可見。蓋以吝招尤。不易得人之諒。而卒因禮儀之至。有文明以止之德。使人信其無他也。然六五之吝。在他爻則非。以位異也。吝由物言。吉由德致。物少不足病。德不立則可憂。六五居其位。為眾所服。雖柔而有守。雖弱而有禮。此其終吉之由來也。説者以賁於丘園。為隱藏之象。乃就下位言也。若居上位。則非肥遯之時。而以文為用。以禮為節。則不問高下隱顯。皆足獲終吉之佔。為其得位乘時。不悖於賁之道也。故爻辭決其吉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宣聖講義

孔子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六五之吉。以禮制情。雖不稱其儀。而有發於誠。故中心喜悦。覺所與者之易諒。以其內剛外柔。能順巽以聽人。先文後止。能貞固以持己。其喜之生。既爻象所具也。譬諸在位。得接於內外賢臣。雖晷其跡。而能和其哀。則其為喜可知。

上九:白賁。無咎。

宣聖講義

孔子

此賁上九爻辭也。上九居極地當數窮則變之時。為陽爻適陰柔已盡之位。變則反其用。盡則反諸身。此上九之賁。非文而為白。白猶素質。既不賁也。柔不文剛。陰不飾陽。位時巳窮。還於真元。此艮之一陽。將返乎乾也。乾道大生。體天行健。故無咎。為其返本復始。由有色以歸無色。如成真上天。無罣無礙者。更何咎哉。文勝返質。美盡還白。君子之行。上德不德。道之至矣。詩所謂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者也。尚何咎乎。

象曰: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宣聖講義

孔子

此申釋上九爻辭之義。而明賁卦之大用也。上九為賁道之窮。窮則返始。以成其初。賁以文飾為用。既窮則反於無色。此原始要終之道也。天地萬物。均循是以歸於極。下者循環終始。與時榮悴。莫知其極。上者保終如始。因德達道。永歸其極。上九以位至高。應孚上者之德。即形而上者也。出乎有色。人於無色。永恆悠久。以還於樸。此至人之行。合於道者。故曰上得志也。上者之志。求仁得仁。無貪於文。無矜於美。文美盡忘。還我本色。此正傳所謂無色之義也。賁以色用其極也。無色。天道自然所至。既工者亦隨色而盡。不得復留。而上者能超諸色相。保其真元。則數盡而德不盡。時窮而身不窮故有得志之稱。佛釋淨土在無色界上。正此意也。易教恐人變色不回。貪美不悟。持以無色釋賁。實欲警人之早識造化。而能循時自立。以達乎至誠悠久之域也。此賁卦辭義之精實合於修道之要。不獨為人事言也。賁後繼剝。尤足證色之難久。文之易窮。色敝文亡。亨道以盡。此賁之易為剝也。者須深省之。#p#分頁標題#e#

Tags:賁卦
熱門搜索
夢見自己陰道排出大量血塊是什麼意思 夢見弟弟雙腿斷假肢是什麼意思 做夢夢到牙流血 做夢滑雪被朋友追意味着什麼 打井水 夢見華愛軍是什麼意思 做夢叫人別進去意味着什麼 做夢吃喜宴意味着什麼 三字網名 夢見家人不喜歡自己是什麼意思 系男神 總斷 夢見火燒錢是什麼意思 夢到垃圾滿地 夢到樓閣 頭被砍掉 夢到設密碼好不好 夢到和老公一起找房子好不好 夢到他答應了我的表白好不好 做夢自己殺了條青蛇意味着什麼 夢見妻子和別人接吻是什麼意思 做夢看見家人淹死老鼠意味着什麼 做夢和男性朋友一起買襪子意味着什麼 做夢領導激動地對自己説話意味着什麼 做夢夢到天上有魚在遊動 異事 天稱 做夢夢到節假日最容易招惹爛桃花的女人 做夢偷了別人的衣服和手錶意味着什麼 夢到嘴裏唾血好不好 夢見安排人買東西給大家吃是什麼意思 夢見久病的爺爺病突然好了是什麼意思 夢到別人掉進無底洞好不好 做夢同村兩小男童喜歡和我玩意味着什麼 做夢女兒被人親薄意味着什麼 做夢自己在喜歡的人身邊意味着什麼 做夢夢到化身 夢見男友在我生氣是什麼意思 夢見脱光衣服身上沾滿污物是什麼意思 夢到老公跟別人結婚了好不好 夢到和漂亮女子擁抱妻子生氣好不好 夢到已故的熟人跟自己講話好不好 夢見新門就是壞的是什麼意思 夢到補考了四次好不好 夢到別人放風箏 夢到賣自己的公司好不好 做夢自己穿絲襪破了意味着什麼 光着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