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星座 風水 八字 相術 占卜 解夢 測試 熱門話題 生肖運勢
當前位置:人生運勢站 > 占卜 > 周易算命

《周易集解》卷九

欄目: 周易算命 / 釋出於: / 人氣:3.56K

卷九

《周易集解》卷九

《序卦》曰: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

韓康伯曰:益而不已則盈,故必決矣。

(乾下兌上)。夬:夬,揚於王庭。

虞翻曰:陽決陰,息卦也。剛決柔,與剝旁通。乾為揚,為王,剝艮為庭,故“揚於王庭”矣。

鄭玄曰:夬,決也。陽氣浸長,至於五,五,尊位也。而陰先之,是猶聖人積德悅天下,以漸消去小人,至於受命為天子,故謂之“決”。揚,越也。五互體乾。乾為君又居尊位,王庭之象也。陰爻越其上,小人乘君子,罪惡上聞於聖人之朝,故曰“夬,揚於王庭”也。

孚號有厲,

虞翻曰:陽在二五稱孚。孚,謂五也。二失位,動體巽,巽為號,離為光。不變則危。故“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

告自邑。不利即戎,

虞翻曰:陽息動復。剛長成夬。震為告。坤為自邑。夬從復升,坤逆在上,民眾消滅。二變時,離為戎。故“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

利有攸往。

虞翻曰:陽息陰消,君子道長,故“利有攸往,剛長乃終”。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

虞翻曰:乾決坤也。

健而說,決而和。

虞翻曰:健,乾。說。兌也。以乾陽獲陰之和,故“決而和”也。

揚於王庭,柔乘五剛也。

王弼曰:剛德齊長,一柔為逆,眾所同誅,而無忌者也。故可“揚於王庭”。

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

荀爽曰:信其號令天下,眾陽危。去上六,陽乃光明也。

幹寶曰:夬九五則“飛龍在天”之爻也。應天順民,以發號令,故曰“孚號”。以剛決柔,以臣伐君,君子危之,故曰“有厲”。德大即心小,功高而意下,故曰“其危乃光也”。

告自邑,

翟元曰:坤稱邑也。

幹寶曰:殷民告周以紂無道。

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

荀爽曰:不利即尚兵戎,而與陽爭,必困窮。

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虞翻曰:乾體大成,以決小人。終乾之剛,故乃以終也。

《象》曰:澤上於天,夬。

陸績曰:水氣上天,決降成雨。故曰“夬”。

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虞翻曰:君子謂乾,乾為施祿。下為剝坤,坤為眾臣。以乾應坤,故“施祿及下”。乾為德,艮為居,故“居德則忌”。陽極陰生,謂陽忌陰。

初九: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

虞翻曰:夬變大壯,大壯震為趾,位在前,故“壯於前”。剛以應剛,不能克之,往如失位,故“往不勝為咎”。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虞翻曰:往失位應陽,故咎矣。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虞翻曰:惕,懼也。二失位,故“惕”。變成巽,故“號”。剝坤為“莫夜”。二動成離,離為戎,變而得正,故“有戎”。四變成坎,坎為憂,坎又得正,故“勿恤”。謂成既濟定也。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虞翻曰:動得正應五,故“得中道”。

九三:壯於頄,有凶。

翟玄曰:頄,面也。謂上處乾首之前,稱頄。頄,頰間骨。三往壯上,故“有凶”也。

君子夬夬,獨行遇雨。

荀爽曰:九三體乾,乾為君子。三五同功,二爻俱欲決上,故曰“君子夬夬”也。“獨行”謂一爻獨上,與陰相應,為陰所施,兌為雨澤,故遇雨也。

若濡有慍,無咎。

荀爽曰:雖為陰所濡,能慍不悅,得無咎也。

《象》曰:君子夬夬,終無咎也。

王弼曰:頄,面顴也。謂上六矣。最處體上,故曰“頄”也。剝之六三,以應陽為善。夫剛長則君子道興,陰盛則小人道長。然則處陰長而助陽則善,處剛長而助柔剛凶矣。而三獨應上,助小人,是以凶也。君子處之,必能棄夫情累,決之不疑,故曰“夬夬”也。若不與陽為群,而獨行殊志,應於小人,則受其困焉。遇雨若濡有慍,而終無所咎也。

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

虞翻曰:二四已變,坎為臀。剝艮為膚,毀滅不見。故“臀無膚”。大壯震為行。坎為破,為曳。故“其行趑趄”也。

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虞翻曰:兌為羊,二變巽為繩,剝艮手持繩,故“牽羊”。謂四之正,得位承五,故“悔亡”。震為言,坎為耳,震坎象不正,故“聞言不信”也。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虞翻曰:坎耳離目,折入於兌故“聰不明”矣。

案:兌為羊,四五體兌故也。凡卦,初為足;二為腓;三為股;四為臀,當陰柔,今反剛陽,故曰“臀無膚”。九四震爻,震為足,足既不正,故“行趑趄”矣。

九五:莧陸夬夬,

荀爽曰:莧謂五,陸謂三。兩爻決上,故曰“夬夬”也。莧者,葉柔而根堅且赤,以言陰在上六也。陸亦取葉柔根堅也。去陰遠,故言“陸”。言差堅於莧。莧根小,陸根大。五體兌,柔居上,莧也。三體乾,剛在下,根深,故謂之“陸”也。

中行無咎。

虞翻曰:莧,說也。莧,讀夫子莧爾而笑之莧。睦,和睦也。震為笑。言五得正位,兌為說,故“莧陸夬夬”。大壯震為行,五在上中,動而得正,故“中行無咎”。舊讀言莧陸,字之誤也。馬君、荀氏皆從俗,言莧陸非也。

《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也。

虞翻曰:在坎陰中,故“未光”也。

王弼曰:莧,草之柔脆者也。決之至易,故曰“夬夬”也。夬之為義,以剛決柔,以君子除小人也。而五處尊位,最比小人,躬自決者也。夫以至尊而敵於至賤,雖其克勝,未足多也。處中而行,足以免咎而已,未為光益也。

上六:無號,終有凶。

虞翻曰:應在於三,三動時體巽,巽為號令;四已變坎,之應歷險,巽象不見,故“無號”。位極乘陽,故“終有凶矣”。

《象》曰:無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虞翻曰:陰道消滅,故“不可長也”。

《序卦》曰:決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

崔覲曰:“君子夬夬,獨行遇雨”,故言“決必有遇”也。

(巽下乾上)。姤:姤,女壯,

虞翻曰:消卦也,與復旁通。巽,長女;女壯,傷也。陰傷陽,柔消剛,故“女壯”也。

勿用取女。

虞翻曰:陰息剝陽,以柔變剛,故“勿用娶女,不可與長”也。

《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娶女,

鄭玄曰:姤,遇也。一陰承五陽,一女當五男,苟相遇耳,非禮之正,故謂之“姤”。女壯如是,壯健以淫,故不可娶。婦人以婉娩為其德也。

不可與長也。

王肅曰:女不可娶,以其不正,不可與長久也。

天地相遇,品物鹹章也。

荀爽曰:謂乾成於巽,而舍於離。坤出於離,與乾相遇,南方夏位,萬物章明也。

《九家易》曰:謂陽起子,執行至四月,六爻成乾,巽位在巳,故言乾成於巽。既成,轉舍於離,萬物皆盛大。從離出,與乾相遇,故言天地遇也。

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

翟元曰:剛謂九五。遇中處正,教化大行於天下也。

姤之時義大矣哉。

陸績曰:天地相遇,萬物亦然,故其義大也。

《象》曰:天下有風,姤。

翟元曰:天下有風,風無不周布,故君以施令告化四方之民矣。

後以施命誥四方。

虞翻曰:後繼體之君。姤陰在下,故稱“後”。與泰稱後同義也。乾為施,巽為命,為誥。復震二月,東方;姤五月,南方;巽八月,西方;復十一月,北方;皆總在初,故以誥四方也。孔子行夏之時,經用周家之月,夫子傳《彖》、《象》以下,皆用夏家月。是故夏為十一月,姤為五月矣。

初六:繫於金柅,貞吉。

虞翻曰:柅,謂二也。巽為繩。故“系柅”。乾為金,巽木入金,柅之象也。初四失正,易位乃吉,故“貞吉”矣。

有攸往,見凶。

《九家易》曰:絲繫於柅,猶女系男,故以喻初宜系二也。若能專心順二,則吉,故曰“貞吉”。今既為二所據,不可往應四,往則有凶故曰“有攸往,見凶”也。

羸豕孚蹄遯。

虞翻曰:以陰消陽。往謂成坤。遯,子弒父;否,臣弒君。夬時三動,離為見。故“有攸往,見凶”矣。三夬之四。在夬,動而體坎,坎為豕,為孚,巽繩操之,故稱“羸”也。巽為舞,為進退,操而舞,故“羸豕孚蹄遯。”以喻姤女望於五陽,如豕蹢躅也。

宋衷曰:羸,大索,所以系豕者也。巽為股,又為進退。股而進退,則蹄遯也。初應於四,為二所據,不得從應,故不安矣。體巽為風,動搖之貌也。

《象》曰:繫於金柅,柔道牽也。

虞翻曰:陰道柔,巽為繩,牽於二也。

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

虞翻曰:巽為白茅,在中稱包。《詩》雲:白茅包之。魚謂初陰,巽為魚;二雖失位,陰陽相承。故“包有魚,無咎”。賓謂四。乾尊稱賓。二據四應,故“不利賓”。或以包為庖廚也。

《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賓也。

王弼曰:初陰而窮下,故稱魚也。不正之陰,處遇之始,不能逆近者也。初自樂來,應已之廚,非為犯應,故“無咎”也。擅人之物,以為已惠,義所不為,故“不及賓”。

九三:臀無膚,其行次且,厲,無大咎。

虞翻曰:夬時動之坎,為臀。艮為膚。二折艮體,故“臀無膚”。復震為行,其象不正,故“其行趑趄”。三得正位,雖則危厲,故“無大咎”矣。

案:巽為股,三居上,臀也。爻非柔,無膚,行趑趄也。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牽也。

虞翻曰:在夬失位,故牽羊。在姤得正,故“未牽也”。

九四:包無魚,起凶。

王弼曰:二有其魚,四故失之也。無民而動,失應而作,是以凶矣。

《象》曰:無魚之凶,遠民也。

崔覲曰:雖與初應,而失其位。二有其魚,而賓不及。若起於競,涉遠行難,終不遂心。故曰“無魚之凶,遠民也”。謂初六矣。

九五:以杞苞瓜,含章,

虞翻曰:杞,杞柳,木名也。巽為杞、為苞。乾圓稱瓜。故“以杞包瓜”矣。含章,謂五也。五欲使初四易位,以陰含陽,已得乘之,故曰“含章”。初之四,體兌口,故稱“含”也。

幹寶曰:八年級體巽,為草木。二又為田,田中之果,柔而蔓者,瓜之象也。

有隕自天。

虞翻曰:隕,落也。乾為天,謂四隕之初,初上承五,故“有隕自天”矣。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隕自天,志不捨命也。

虞翻曰:巽為命也。欲初之四承已,故“不捨命”矣。

上九:姤其角,吝,無咎。

虞翻曰:乾為首,位在首上,故稱“角”。動而得正,故“無咎”。

《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王弼曰:進之於極,無所復遇,遇角而已,故曰“姤其角”也。進而無遇,獨恨而已,不與物牽,故曰“上窮吝也。”

《序卦》曰: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崔覲曰:天地相遇,品物鹹章,故言物相遇而後聚。

(坤下兌上)。萃:亨,王假有廟。

虞翻曰:觀上之四也。觀乾為王。假至也。艮為廟,體觀享祀,故通。上之四,故“假有廟,致孝享”矣。

利見大人,亨,利貞。

虞翻曰:大人謂五。三四失位,利之正。變成離,離為見。故“利見大人,亨,利貞”。聚以正也。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虞翻曰:坤為牛,故曰“大牲”,四之三,折坤得正,故“用大牲吉”。三往之四,故“利有攸往,順天命也”。

鄭玄曰:萃,聚也。坤為順。兌為悅。臣下以順道承事其君,悅德居上待之。上下相應,有事而和通,故曰“萃,亨”也。假,至也。互有艮巽,巽為木,艮為闕。木在闕上,宮室之象也。四本震爻,震為長子。五本坎爻,坎為隱伏。居尊而隱伏,鬼神之象。長子入闕升堂,祭祖禰之禮也。故曰“王假有廟”。二本離爻也。離為目,居正應五,故“利見大人”矣。大牲,牛也。言大人有嘉會時可幹事,必殺牛而盟,既盟則可以往,故曰“利往”。

案:坤為牛,巽木下克坤土,殺牛之象也。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

荀爽曰:謂五以剛居中,群陰順悅而從之,故能聚眾也。

王假有廟,

陸績曰:王,五。廟,上也。王者聚百物以祭其先,諸侯助祭於廟中。假,大也。言五親奉上矣。

致孝享也。

虞翻曰:享,享祀也。五至初,有觀象,謂享坤牛,故“致孝享”矣。

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

虞翻曰:坤為聚,坤三之四,故“聚以正”也。

利貞。

《九家易》曰:五以正聚陽,故曰“利貞”。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

虞翻曰:坤為順,巽為命,三往之四,故“順天命也”。

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虞翻曰:三四易位成離坎。坎月離日,日以見天,月以見地,故“天地之情可見矣”。與大壯、鹹、恆同義也。

《象》曰:澤上於地,萃。

荀爽曰:澤者卑下,流潦歸之,萬物生焉,故謂之萃也。

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虞翻曰:君子謂五。除,修,戎,兵也,《詩》曰:修爾車馬,弓矢戎兵。陽在三四為修。坤為器。三四之正,離為戎兵、甲冑、飛矢。坎為弓弧,巽為繩。艮為石,謂穀甲冑,鍛厲矛矢。故“除戎器”也。坎為寇,坤為亂,故“戒不虞”也。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

虞翻曰:孚,謂五也。初四易位,五坎中,故“有孚”失正當變,坤為終,故“不終”。萃。聚也。坤為亂為聚,故“乃亂乃萃”。失位不變,則相聚為亂。故《象》曰:“其志亂”也。

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無咎。

虞翻曰:巽為號,艮為手,初稱一,故“一握”。初動成震,震為“笑”。四動成坎,坎為“恤”。故“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初之四得正,故“往無咎”矣。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虞翻曰:坎為志,初之四,其“志亂也”。

六二:引吉,無咎。

虞翻曰:應巽為繩,艮為手,故“引吉”。得正應五,故“無咎”。利引四之初,使避已,已得之五也。

孚乃利用禴。

虞翻曰:孚謂五。禴,夏祭也。體觀象,故“利用禴”。四之三,故“用大牲”。離為夏,故“禴祭”,《詩》曰:禴祠烝嘗,是其義。

《象》曰:引吉無咎,中未變也。

虞翻曰:二得正,故不變也。

王弼曰:居萃之時,體柔當位。處坤之中,已獨履正。與眾相殊,異操而聚。民之多僻,獨正者危。未能變體,以遠於害,故必待五引,然後“乃吉”而“無咎”。禴,殷春祭名,四時之祭省者也。居聚之時,處於中正,而行以忠信,可以省薄於鬼神矣。

六三: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

虞翻曰:坤為萃,故“萃如”。巽為號,故“嗟如”。失正,故“無攸利”。動得位故“往無咎,小吝”。謂往之四。

《象》曰:往無咎,上巽也。

虞翻曰:動之四,故“上巽”。

九四:大吉無咎。《象》曰:大吉無咎,位不當也。

虞翻曰:以陽居陰,故“位不當”。動而得正,承五應初,故“大吉”而“無咎”矣。

九五:萃有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虞翻曰:得位居中,故“有位無咎”。匪孚,謂四也。四變之正,則五體皆正,故“元永貞”與比彖同義。四動之初,故“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虞翻曰:陽在坎中,故“志未光”。與屯五同義。

上六:齎資涕洟,無咎。

虞翻曰:齎,持。資,賻也。貨財喪稱賻。自目曰“涕”,自鼻稱“洟”。坤為財,巽為進,故“齎資”也。三之四,體離坎。艮為鼻,涕淚流鼻目,故“涕洟”。得位應三,故“無咎”。上體大過,死象,故有“齎資滋洟”之哀。

《象》曰:齎資涕洟,未安上也。

虞翻曰:乘剛遠應,故“未安上也”。

荀爽曰:此本否卦。上九陽爻,見滅遷移,以喻夏桀殷紂。以上六陰爻代之,若夏之後封東婁公於杞,殷之後封微子於宋,去其骨肉,臣服異姓,受人封土,未安居位,故曰“齎資涕洟,未安上也”。

《序卦》曰: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也。

崔覲曰:用大牲而致孝享,故順天子而程式為王矣,故言“聚而上者謂之升”也。

(巽下坤上)。升:

鄭玄曰:升,上也。坤地巽木,木生地中,日長而上,猶聖人在諸侯之中,明德日益高大也,故謂之“升”。升,進益之象矣。

元亨。

虞翻曰:臨初之三,又有臨象;剛中而應,故“元亨”也。

用見大人,勿恤。

虞翻曰:謂二當之五,為大人,離為見,坎為恤,二之五得正,故“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

南征吉。

虞翻曰:離,南方卦,二之五成離,故“南征吉,志行也”。

《彖》曰:柔以時升,

虞翻曰:柔謂五,坤也。升謂二。坤邑無君二當升五虛,震兌為春秋;二升,坎離為冬夏。四時象正,故“柔以時升”也。

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

荀爽曰:謂二以剛居中,而來應五,故能“大亨”。上居尊位也。

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

荀爽曰:大人,天子,謂升居五。見為大人,群陰有主,無所復憂,而有慶也。

南征吉,志行也。

虞翻曰:二之五,坎為志。震為行。

《象》曰:地中生木,升。

荀爽曰:地謂坤。木謂巽。地中生木,以微至著,升之象也。

君子以慎德,積小以成高大。

虞翻曰:君子謂三。小謂陽息復時。復小,為德之本。至二成臨。臨者,大也。臨初之三,巽為高。二之五,艮為慎。坤為積,故“慎德積小成高大”。

初六:允升,大吉。

荀爽曰:謂一體相隨,允然俱升。初欲與巽一體,升居坤上,位尊得正,故“大吉”也。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九家易》曰:謂初失正,乃與二陽允然合志,俱升五位,上合志也。

九二:孚乃利用禴,無咎。

虞翻曰:禴,夏祭也。孚謂二,之五成坎,為孚;離為夏,故“乃利用禴無咎”矣。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虞翻曰:升五得位,故“有喜”。

幹寶曰:剛中而應,故“孚”也。又言“乃利用禴”於春時也。非時而祭曰“禴”。然則文王從儉以恤民,四時之祭,皆以禴禮。神享德與,信不求備也。故既濟九五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九五坎,坎為豕。然則禴祭以豕而已,不奢盈於禮,故曰“有喜”矣。

九三:升虛邑。

荀爽曰:坤稱邑也。五虛無君,利二上居之,故曰“升虛邑,無所疑也”。

《象》曰:升虛邑,無所疑也。

虞翻曰:坎為疑,上得中,故“無所疑也”。

六四:王用享於岐山,吉,無咎。

荀爽曰:此本升卦也。巽升坤上,據三成艮。巽為歧,艮為山。王,謂五也。通有兩體,位正眾服,故“吉”也。四能與眾陰退避當升者,故“無咎”也。

《象》曰:王用享於岐山,順事也。

崔覲曰:為順之初,在升當位。近比於五,乘剛於三。宜以進德,可修守。此象太王為狄所逼,徒居岐山之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三年五倍其初,通而王矣,故曰“王用享於歧山”。以其用通,避於狄難,順於時事,故“吉無咎”。

六五:貞吉,升階。

虞翻曰:二之五,故“貞吉”。巽為高,坤為土,震升高,故“升階”也。

《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荀爽曰:陰正居中,為陽作階,使升居五,已下降二,與陽相應,故“吉而得志”。

上六:冥升,利於不息之貞。

荀爽曰:坤性闇昧,今升在上,故曰“冥升”也。陰用事,為消。陽用事,為息,陰正在上,陽道不息,陰之所利,故曰“利於不息之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荀爽曰:陰升失實,故“消不富也”。

《序卦》曰: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崔覲曰:冥升在上,以消不富,則窮,故言“升而不已必困”也。

(坎下兌上)。困:亨,

鄭玄曰:坎為月。互體離,離為日。兌為闇昧,日所入也。今上掩日月之明,猶君子處亂代,為小人所不容故謂之“困”也。君子雖困,居險能悅,是以通而無咎也。

虞翻曰:否二之上,乾坤交,故通也。

貞大人吉,無咎。

虞翻曰,貞大人吉,謂五也。在困無應,宜靜則“無咎”。故“貞大人吉,無咎”。

有言不信。

虞翻曰:震為言,折入兌,故“有言不信,尚口乃窮”。

《彖》曰:困,剛弇也。

荀爽曰:謂二五為陰所弇也。

險以說,

荀爽曰:此本否卦。陽降為“險”,陰升為“說”也。

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荀爽曰:謂二雖弇陰陷險,猶不失中,與正陰合,故通也。喻君子雖陷險中,不失中和之行也。

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荀爽曰:謂五雖弇於陰,近無所據,遠無所應,體剛得中,正居五位,則“吉無咎”也。

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虞翻曰:兌為口,上變口滅,故“尚口乃窮”。

荀爽曰:陰從二升上六,成兌。為有言。失中,為不信。動而乘陽,故曰“尚口乃窮也”。

《象》曰:澤無水,困。

王弼曰:澤無水,則水在澤下也。水在澤下,困之象也。處困而屈其志者,小人也。君子固窮,道可忘乎?

君子以致命遂志。

虞翻曰:君子謂三,伏陽也。否坤為致,巽為命,坎為志,三入陰中,故“致命遂志”也。

初六:臀困於株木。

《九家易》曰:臀謂四。株木,三也。三體為木。澤中無水,兌金傷木,故枯為株也。初者四應,欲進之四,四困於三,故曰“臀困於株木”。

幹寶曰:兌為孔坎,坎為隱伏。隱伏在下,而漏孔穴,臀之象也。

入於幽谷,三歲不覿。

《九家易》曰:幽谷,二也。此本否卦。謂陽來入坎,與初同體,故曰“入幽谷”。三者陽數。謂陽陷險中,為陰所弇,終不得見。故曰“三歲不覿”也。

《象》曰:入於幽谷,幽不明也。

荀爽曰:為陰所弇,故“不明”。

九二:困於酒食,朱紱方來,

案:二本陰位,中饋之職。坎為酒食,上為宗廟,今二陰升上,則酒食入廟。故“困於酒食”也。上九降二,故朱紱方來。朱紱,宗廟之服。乾為大赤,朱紱之象也。

利用享祀,徵凶。無咎。

荀爽曰:二升在廟,五親奉之,故“利用享祀”。陰動而上,失中乘陽;陽下而陷,為陰所弇,故曰“徵凶”。陽降來二,雖位不正,得中有實;陰雖去中,上得居正,而皆免咎,故曰“無咎”也。

《象》曰:困於酒食,中有慶也。

翟元曰:陽從上來,居中得位,富有二陰,故“中有慶也”。

六三:困於石,據於蒺藜,

虞翻曰:二變正時,三在艮山下,故“困於石”。蒺藜,木名。坎為蒺藜。二變艮手,據坎。故“據蒺藜者”也。

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

虞翻曰:巽為入。二動艮為宮,兌為妻,謂上無應也。三在陰下,離象毀壞,隱在坤中,死其將至,故“不見其妻,凶”也。

《象》曰:據於蒺藜,乘剛也。

案:三居坎上,坎為藂棘而木多心,蒺藜之象。

入於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九家易》曰:此本否卦,二四同功為艮。艮為門闕,宮之象也。六三居困,而位不正,上困於民,內無仁恩,親戚叛逆,誅將加身。入宮無妻,非常之困,故曰“不祥也”。

九四:來荼荼,困於金車,吝,有終。

虞翻曰:來欲之初。荼荼,舒遲也。見險,故“來荼荼”。否乾為金,乾為輿。之應歷險,故困於金,車易位得正,故“吝,有終”矣。

《象》曰:來荼荼,志在下也。

王弼曰:下謂初。

雖不當位,有與也。

崔覲曰:位雖不當,故“吝”也。有與於援,故“有終”也。

九五:劓刖,困於赤紱,

虞翻曰:割鼻曰劓。斷足曰刖。四動時震為足,艮為鼻。離為兵,兌為刑。故“劓刖”也。赤紱謂二。否乾為朱,故“赤”。坤為紱,二未變應五,故“困於赤紱”也。

乃徐有說,

虞翻曰:兌為說,坤為徐,二動應已,故“乃徐有說”也。

利用祭祀。

崔覲曰:劓刖,刑之小者也。於困之時,不崇柔德,以剛遇剛,雖行其小刑,而失其大柄,故言“劓刖”也。赤紱,天子祭服之飾。所以稱困者,被奪其政,唯得祭祀。若《春秋傳》曰:政由甯氏,祭則寡人。故曰“困於赤紱”。居中以直,在困思通。初雖踅窮,終則必喜,故曰“乃徐有說”。所以險而能說,窮而能通者,在困於赤紱乎!故曰“利用祭祀”也。

案:五應在二,二互體離。離為文明,赤紱之象也。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

陸績曰:無據無應,故“志未得”也。二言朱紱,此言赤紱。二言享祀,此言祭祀。傳互言耳,無他義也。謂二困五,三困四,五初困上,斯乃迭困之義。

乃徐有說,以中直也。

崔覲曰:以其居中,當位,故“有悅”。

利用祭祀,受福也。

荀爽曰:謂五爻合同,據國當位,而主祭祀,故“受福也”。

上六:困於葛藟,於臲兀,

虞翻曰:巽為草莽,稱葛藟,謂三也。兌為刑人。故“困於葛藟,於臲兀”也。

曰動悔有悔,徵吉。

虞翻曰:乘陽,故“動悔”。變而失正,故“有悔”。三已變正,已得應之,故“徵吉”也。

《象》曰:困於葛藟,未當也。

虞翻曰:謂三未變,當位應上故也。

動悔有悔,吉行也。

虞翻曰:行謂三,變乃得當位之應,故“吉行”者也。

Tags:集解 周易
熱門搜尋
債權人 夢到黑牛 夢到自己的汽車撞了好不好 夢到覺得隨禮給多了好不好 夢見蛇找我要錢是什麼意思 夢到抱了個小女孩好不好 自己殺豬 夢到到以前單位去好不好 緱氏 生肖三合 夢到差點從陽臺上掉下去好不好 夢到總是一個異性朋友好不好 夢見一個男人在泳池淹死是什麼意思 夢到自已生了個男孩 夢見大狗像自己叫是什麼意思 夢到豬上爬好不好 做夢山上垮下來的石頭砸到自己意味著什麼 內部 拓字 默默無聞 做夢領導的老婆抱孩子來自家玩意味著什麼 不泓 做夢小女孩摔下流血意味著什麼 做夢房樑掉下但沒砸著我意味著什麼 做夢陰人在呻吟意味著什麼 做夢夢到男朋友的媽媽 夢到衣服口袋很重好不好 解夢女人牙齒碎了好不好 夢到弟弟被打重傷好不好 夢到玻璃到腳好不好 做夢石頭門晚上月亮照進的光意味著什麼 夢到好多蛇並弄死了好不好 做夢別人問自己要瓜子吃意味著什麼 夢見喜歡的人給自己發簡訊是什麼意思 夢見去世了的母親和自已說話是什麼意思 夢見兩隻狗在說話是什麼意思 帶壯 夢見配眠鏡是什麼意思 性別差異 做夢光腳穿西裝跑步被說意味著什麼 做夢火燒到手意味著什麼 夢到活著的奶奶躺在棺材裡好不好 夢到自己結婚而新娘不認識好不好 夢到馬群站在水裡吃草好不好 解夢解夢颳大風下大雪好不 夢見前物件回來找我是什麼意思 夢見總是已故的親人是什麼意思 六月下大雪